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应用甘露醇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及如何正确使用甘露醇。方法 选取高血压幕上性非丘脑出血、脑压增高不突出、发病6h内、血肿量〈50ml的患者104例,将24h内应用20%甘露醇250ml者作为常规组(38例),125ml者作为观察组(38例)及未使用甘露醇者作为对照组(28例)。48h复查脑CT,当血肿增大超过33%为血肿早期扩大,分析出血早期应用甘露醇对血肿扩大的影响。结果 常规组发生早期血肿扩大16例(42.1%),观察组4例(10.5%),对照组2例(7.1%)。常规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结果相同。结论 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24h内不适当应用甘露醇可增加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使病情加重。125ml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相关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对发病后 2 4小时内脑出血患者进行动态CT观察 ,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 14 .9% ,在血肿扩大病例中 ,76 .8%发生在 6小时内 ,19.6 %发生在 6~ 2 4小时 ,3.6 %发生在 2 4小时以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血肿形态、出血部位、长期饮酒者与血肿扩大密切相关 ,而与高血压、患者年龄、血肿量与血肿扩大无显著相关性。多数患者血肿扩大后病情加重 ,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血肿扩大组 (P <0 .0 1)。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还存在活动性出血 ,血肿扩大后病死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研究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额后部入路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和小骨窗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对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所有对象按照严格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A组)、额后部入路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B组)和小骨窗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C组)各30例。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血肿吸收情况、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A组血肿大小显著低于B组和C组患者血肿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肿完全吸收时间显著短于B组舜口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优于B组和C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显著优于B组和C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显著低于B组的30.0%(9/30)和C组的36.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具有明显疗效,恢复迅速,不良反应少,值得于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刘建军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7):1014-1016
【目的】探讨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影响疗效的因素及微创术最佳时机。【方法】1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依cT片简易三维立体定位后,用YL-1型一次性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血肿靶点,进行抽吸、冲洗及应用生化、酶技术将血肿液化,对血肿进行冲刷、融碎、液化、引流,达到血肿清除及治愈病人的目的。【结果】180例中好转治愈158例,死亡22例,总有效率87.77%,病死率12.22%,对存活的158例,3个月后据ADI,分级法,ADL Ⅰ~Ⅲ级者129例,治疗良好率高达71.67%,重残率16.11%。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和开颅手术治疗。微创术以发病后6~24h组再出血率低,存活者生活质量较高。【结论】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损伤小,便于操作,尿激酶对血凝块溶解效果确切,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微创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佳方法。结合文献报道作者认为:微创术实施最佳时机是发病后6~12h。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的评价。【方法】对96例脑出血破入脑室者采用血肿穿刺抽吸的同时联合侧脑室穿刺引流及腰穿脑脊液置换,对照组80例单纯应用内科保守治疗。【结果】治疗30天后进行疗效评定。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2%、38.8%(P〈0.01).病死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19.8%、61.2%(P〈0.01)。【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联合侧脑室穿刺引流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方法简捷.疗效确切,病死率及致残率都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谢春  张欢  高小平  梁辉  赵志鸿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40-2241,2245
【目的】研究比较锥颅碎吸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中运用不同剂量的尿激酶溶解和冲洗血肿的疗效。【方法】将4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运用尿激酶1万单位(14例),B组运用尿激酶4万单位(20例),C组运用尿激酶10万单位(14例)进行溶解和冲洗血肿。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比较。【结果】A、C治疗组问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C治疗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小剂量尿激酶溶解和冲洗血肿较大剂量效果好,可能与尿激酶引起再出血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出血血肿扩大可能的发病机制,确定其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将收入本院发病3h内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102例分为血肿扩大组(26例)和血肿稳定组(76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压、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白细胞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昏迷患者比例、长期酗酒比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比例、发病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血肿扩大组均高于血肿稳定纽,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小板数量及纤维蛋白原血肿扩大组均低于血肿稳定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扩大为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能与血压过高及多种危险因素所导致的止血、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因此早期应用止血治疗和控制血压可能有助于防止血肿扩大。  相似文献   

8.
赵高年  刘颖 《临床医学》2009,29(9):10-11
目的探讨积极控制血压能否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共72例,随机分成试验组37例及对照组35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2h内将收缩压降至170mmHg(1mmHg=0.133kPa)左右,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试验组血肿扩大发生率为8.1%;对照组血肿扩大发生率为31.4%,两组血肿扩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压有明显升高,对其进行积极的降压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甘露醇应用时间对丘脑出血血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露醇对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及如何正确使用甘露醇。方法选择300例丘脑脑出血、入院在3h以内,经CT检查出血量在60ml以内的患者,无脑疝迹象,分为即刻应用甘露醇组(150例)和12h后用甘露醇组(150例)。72h复查脑CT,血肿增大超过33%为早期血肿扩大,分析发病12h内应用甘露醇对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结果发病12h内使用甘露醇组发生血肿扩大106例,12h后用甘露醇组26例,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12h内不适当应用甘露醇可增加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使病情加重。对于脑压增高没有危及生命的患者,尤其发病12h内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不宜盲目使用甘露醇,以免使血肿扩大,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0.
顾育明 《医学临床研究》2012,(11):2074-2076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治疗对该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将2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院前是否急救,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由医院120出车现场急救,对照组由他人自行送入医院急诊科。分析总结两组患者的转归情况。【结果】研究组院前延迟时间为0.4~2.8h,对照组院前延迟1.2~10.1h,研究组院前延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的院前延迟时间(P〈0.05)。观察组48h病死率(5.83%)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死率(11.42%)。观察组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急救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转归较其他患者好,可以有效地控制恶化程度,争取更多救治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脑出血继发脑损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本院首次发病且于起病24 h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硬通道组采用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软通道组采用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治疗后d7、d14、d28行头颅C T检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血中及引流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硬通道组和软通道组d7、d14、d28血肿体积明显缩小,d7、d14、d28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明显缩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 P <0.05);与硬通道组比较,软通道组d14、d28血肿体积及周围脑水肿体积明显缩小,d7、d14、d28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 P <0.05),d2、d4、d6引流出脑脊液中IL‐6和TNF‐α含量均明显减低,血SOD活性升高和MDA含量降低( P <0.05)。【结论】采用软通道微创治疗脑出血继发脑损伤患者,能促进血肿吸收、减轻血肿周围损伤、改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通过减轻脑出血后炎性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时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的时机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5月至2007年12间共1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穿刺术的治疗经验,分别对超早期、早期及24 h后(常规期)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早期或超早期微创手术比常规期病死率低,生存质量较高。【结论】早期、超早期微创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的方法之一。成功的关键是掌握时机,准确定位,精确操作,调控血压,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不同时间窗内采用不同外科术式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10例年龄〈85岁、GCS评分5~10分且出血量在40-80ml的患者,按小骨窗开颅手术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两种手术方式分为两组,从手术时间上分为6h以内、6~24h、24h以上6个亚组,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年龄、术前意识状态、出血部位和和出血量、手术方式(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及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对比)、手术时机等因素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后患者偏瘫开始恢复时间、再出血率、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远期生活能力等指标。结果(1)立体定向血肿穿刺与开颅血肿清除两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X2=o.669,P=0.413〉0.05)和术后迟发再出血率(X2=0.321,P=1.000〉0.05),两种术式术后远期生活能力无统计学差异(Z=0.469,P=0.639〉0.05)。(2)患者术后远期生活能力与手术时机选择密切相关,发病后6~24h接受手术的患者再出血率(X2=32,186,P=0.000〈0.05)及术后病残率(X2=7.799,P=0.020〈0.05)较其他时间窗手术组有统计学差异,此时间窗内手术患者术后效果最佳。(3)对于脑出血后意识障碍Ⅱ~Ⅲ级、深部小血肿和重要功能区血肿的患者,立体定向小血肿穿刺振荡碎吸术偏瘫开始恢复时间平均为(12.0±3.2)d,小于骨窗开颅时间(t=11.245,P=0.000〈0.01)。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针对不同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多少,在早期(6-24h)分别采取个体化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能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小骨窗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按脑卒中规范化外科治疗标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6例,采用CT简易定位小骨窗微创清除血肿,术后用纤溶药物溶解引流残留血肿,并随机与高血压脑出血应用传统常规开颅56例相比较,按发病至手术治疗时间分为3组:(1)≤6h(12例);(2)6-24h(65例);(3)〉24h(45例),比较近期疗效(1个月)和远期疗效(6个月)。结果:小骨窗组优良E例,常规开颅组优良%34例(P〈0.05);〈6h组和〈24h组手术后疗效与评定〉24h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正确地选择小骨窗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骨窗显微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11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微骨窗显微手术组(n=70)和常规开颅手术组(n=42)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微骨窗显微手术组患者术后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开颅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亦优于常规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与常规开颅手术相比,微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具有创伤小、时间短、准确可靠,患者预后好等优点,是高血压脑出血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对原发性老年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肾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74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肾功能损害患者分为非洛地平组(A组)44例,硝苯地平组(B组)30例,6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均测血压、做运动平板试验及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心电图等检查。【结果】两组均能明显降压(P〈0.01)及抗心绞痛(有效率:A组为93.1%,B组为90.0%);非洛地平能改善肾功能(P〈0.05),心率无变化;硝苯地平对肾功能无影响(P〉0.05),加快心率。【结论】非洛地平安全、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好,且能保护肾脏,更适用于老年性高血压伴冠心病、肾衰竭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二次剪脐后的脐部暴露护理对新生儿脐部愈合的影响。【方法】观察组新生儿出生48~72h后二次剪脐,24h后脐部均采用暴露护理;对照组同样做二次剪脐但采用传统的脐带包扎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脐部出血、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脐部出血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脐部感染发生率观察组0.1913%(6/3136),显著低于对照组6.4146%(207/3227)(P〈0.01)。【结论】新生儿出生48~72h二次剪脐,次日采用暴露护理的方法优于传统的脐带包扎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毛湘渝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027-1028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及血肿引流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7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d1、d3、d7和d14时血浆及血肿引流液MMP-9水平。【结果】血浆及血肿引流液MMP-9水平发病后各时间点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浆及血肿引流液中MMP-9含量的动态演变具有一致性,MMP-9过高表达参与了血肿周围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比分析2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出血患者和3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无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出血组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者以及高血压水平、使用普通肝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方面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脑出血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红蛋白(HB)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脑出血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3.3%和8.6%,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积极控制血压、选用恰当的抗凝方法,积极治疗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脑出血后血肿增大的相关因素,探讨危险因素赋分在血肿增大预测中的作用。方法经头颅CT证实脑出血患者1002例,根据头颅CT提示血肿是否增大分为增大组190例和稳定组812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血肿增大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相关系数进行量化赋分,分析危险因素赋分之和判断血肿增大的可能性。结果增大组初始出血量,脑出血史、出血前应用抗凝药物、6h内行CT检查比例,脑室扩大、斑点征发生率高于稳定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凝药物应用史、斑点征、脑室扩大、6h内行CT检查、脑出血史是脑出血后血肿增大的危险因素(P〈0.05);危险因素量化分值12~14分时,对血肿增大的阳性预测率为100%,0~2分时对血肿增大的阴性预测率为96.4%。结论抗凝药物应用史、脑出血史、脑室扩大、6h内行CT检查、斑点征是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增大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赋分较高或较低对预测脑出血后血肿是否增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