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头皮针加腹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风后遗症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采用头皮针加腹针疗法治疗为治疗组共32例,体针为主治疗为对照组28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6.25%,对照组治愈率为37.5%,两组治愈率比较,P<0.05。[结论]头皮针加腹针治疗缺血性脑梗塞中风后遗症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传统护理疗法与针刺结合药物护理疗法对中风后遗症吞咽困难的疗效差异。方法:把中风后遗症吞咽困难60例患者分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用洼田饮水试验法评定,对比两组疗效差异。结果和结论: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中医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便指导中医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工作.方法 中风后遗症患者12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平均分配,观察组61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2个月后,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总效率是91.8%,对照组的总效率是85%.基本治愈患者观察组是44.3%,对照组是3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结论 中医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杨凤杰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9):1610-1611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6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对症及针灸、手法康复等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对症及针灸疗法.治疗1.5~2.0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方便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头皮透刺电针疗法、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遗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应用双侧头皮透刺疗法加电针,对照组100例应用双侧头皮透刺疗法,两组均结合体针及穴位注射治疗6个疗程,观察疗效,并观察随访3个月后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程结束后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随访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该联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12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脑心通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片治疗。2组均配合针刺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59.6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心通胶囊配合针刺疗法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应用腹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腹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指导,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90天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25%,远高于对照组(86.2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中,采取中医腹针疗法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针灸配合静脉药物滴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针剌配合静脉滴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针刺配合静滴脉络宁注射液组,对照组为单纯针刺组,分别应用二者方法同期治疗中风后遗症。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针剌配合静滴脉络宁注射液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足反射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40例应变性鼻炎患,分两组,分别采用足反射疗法及冷冻法治疗。结果 足反射疗法有效率为70%,与冷冻疗法无显性差异。结论 足反射疗法可应用于变应性鼻炎治疗,且治疗简便,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孔维枝 《中医学报》2011,(9):1097-1098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味浴足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风后遗症康复期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中风康复期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外加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浴足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和85% (P <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外加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浴足治疗中风后遗...  相似文献   

11.
足反射疗法治疗儿童遗尿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足反射疗法对儿童遗尿症的疗效及其发病机理。方法 对13例儿童遗尿症均采用足反射疗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13例儿童遗尿症经足反射疗法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 足反射疗法对儿童遗尿症治疗效果确切、无副作用、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2.
腹针为主治疗中风偏瘫患肢水肿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针治疗中风偏瘫患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设立治疗组(腹针组)30例和对照组(一般针刺组)30例,分别用腹针和一般针刺的方法治疗,观察其对中风后偏瘫患肢水肿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50.0%,腹针组疗效优于一般针刺组(P<0.05).结论腹针治疗中风偏瘫患肢水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舌咽联合刺激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舌咽刺激法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实用意义。方法将7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针灸组和对照组,试验组(n=30)患者应用舌咽联合刺激法(即联合应用舌咽冷刺激、经皮电刺激、针灸法)进行康复,针灸组(n=20)仅应用针灸法康复,对照组(n=26)不进行吞咽康复。应用洼田饮水试验和电视透视舌咽检查评估吞咽功能,对比分析舌咽联合刺激法的康复疗效。结果吞咽功能改善的有效率、显效率试验组为86.7%、30.0%,针灸组为65.0%、15.0%,对照组为50.0%、7.7%,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口腔期、咽期和喉期吞咽障碍者分别占9.2%(7/76)、72.4%(55/76)和18.4%(14/76),口腔期、咽期康复治疗有效率和显效率优于喉期吞咽障碍者(42.9%、85.7%,25.5%、87.3%vs 7.1%、42.9%,P〈0.05或P〈0.01)。结论舌咽联合刺激法康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显著,且明显优于单一的舌咽部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腧穴治疗偏瘫患者上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78例脑卒中致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治疗组采用针刺拮抗肌腧穴疗法。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6.9%,治疗组有效率92.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腧穴治疗脑卒中致上肢肌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阜阳市人民医院及其分院收治的卒中后吞咽障碍的64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醒脑开窍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2个疗程,共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变化。 结果 2组有效率实验组为93.75%,对照组为71.88%,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SSA量表和NIHS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SSA量表和NIHS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SSA量表和NIHSS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刘晨 《医学综述》2014,(11):2095-2096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武汉市中医医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87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仅采用吞咽训练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6%)显著低于对照组(33.3%)(P<0.05)。结论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综合整理,并经多年针刺临床实践所得出的一组处方,采取一定的手法,并配合语言康复训练,观察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旨在找出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语言障碍的行之有效的穴位及针刺方法。方法:临床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两组共6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语言康复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头针组和常规药物治疗语言康复治疗组。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50%,有效率为82.3%;对照组中,单纯头针组临床治愈率为6.2%,有效率73.9%;常规治疗语言康复组临床治愈率3.1%,有效率为54.8%。结论:针刺治疗及语言康复训练相互配合可能是治疗缺血性中风语言障碍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针刺颈夹脊穴和督脉穴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84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给予观察组针刺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认知疗效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脑血流流变学指标并利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两组患者平均血流速度(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外周阻力(R)等脑循环动力学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认知治疗总有效率为80.95%较对照组显著较高;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较对照组显著较高;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较对照组均显著较低;治疗后观察组Vmean、Qmean较对照组显著较高;观察组R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结论:针灸颈夹脊穴和督脉穴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脑循环动力学状况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采用温针配合中药熏洗疗法;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普通针刺法。观察患者疼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9%;对照组总有效率84.72%,结论:治疗组对中风偏瘫后肩痛临床疗效确切,早期介入效果更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