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使用一次性分装输液器应用于临床输液的效果.方法将89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种输液器交替进行使用,由同一护士操作,连上两天早班,统一输液量.观察两组呼叫率、每瓶接瓶时间、平均接输液(次/瓶)、病人满意度.结果采取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各项观察指标,两组各项指标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分装输液器控制呼叫率,优化了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NF1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28个家系56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NF1-GRD相邻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探讨和分析中国人NF1,基因的突变规律、突变类型、机制以及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以期发现潜在的突变热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和(或)异源双链分析(SSCP/HA)技术,结合DNA测序方法,对56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NF1基因第20、28、29、39号外显子的突变或多态性进行筛查。结果在所检测的28个家系中有一家系父子3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NF1基因第20号外显子均出现异常移动的电泳条带,重复检测单链构象多态实验无异常发现,而异源双链实验则仍显示有1条移动异常的双链电泳条带,DNA测序证实为该家系第20号外显子上T—G的杂合性突变,即kull41Arg错义突变。同时发现,另1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第28号外显子亦表现为电泳条带移动异常.测序证实为第28号外显子5’端上游第28位核苷酸G→T杂合子。未发现第29号和39号外显子电泳条带移动异常。结论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与异源双链分析联合应用,可提高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基因突变检测的敏感性和阳性检出率。所测28个家系56例患者NF1基因的第20、28、29及39号外显子并非突变热点或突变率相对较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国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基因20、28、29、39号外显子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及评价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异源双链(PCR-SSCP/HA)技术在NFl基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PCR—SSCP/HA技术,结合DNA测序,筛查56例患者NF1基因20、28、29、39号外显子的突变或多态性。结果在20号外显子发现一个家系父子3人的SSCP/HA出现泳动异常,DNA测序证实为20号外显子上T—G的杂合突变即Leul 141Arg错义突变;发现1例患者28号外显子的SSCP/HA检测有泳动异常,测序证实为28号外显子5’端上游的第28位核苷酸G—T杂合;29、39号外显子未检测到泳动异常的条带。结论联合应用SSCP/HA的方法可提高基因突变检测敏感度及检出率,NF1基因20、28、29、39号外显子不是突变热点或突变率相对较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5.
复苏后综合征患者神经功能评估与脑复苏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复苏的疗效直接影响心脏骤停患者复苏的预后,选择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估复苏后综合征患者神经功能结局的方法,探索除亚低温治疗外更具前景的脑复苏措施将使脑复苏取得更理想的效果,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孙漓  彭强  王兰香 《吉林医学》2013,34(23):4643-4644
目的:研究热休克应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索热休克蛋白70治疗缺血性再灌注损伤的应用前景。方法:将46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与试验组。除假手术组大鼠外,其余大鼠均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对照组不进行热休克应答干预,试验组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进行热休克干预,即静脉注射热休克蛋白70,分别于不同时间段(6小时、12小时)检测各组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对比分析各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的差异,验证热休克蛋白70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休克应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有保护性作用,热休克蛋白70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7.
舌咽联合刺激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舌咽刺激法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实用意义。方法将7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针灸组和对照组,试验组(n=30)患者应用舌咽联合刺激法(即联合应用舌咽冷刺激、经皮电刺激、针灸法)进行康复,针灸组(n=20)仅应用针灸法康复,对照组(n=26)不进行吞咽康复。应用洼田饮水试验和电视透视舌咽检查评估吞咽功能,对比分析舌咽联合刺激法的康复疗效。结果吞咽功能改善的有效率、显效率试验组为86.7%、30.0%,针灸组为65.0%、15.0%,对照组为50.0%、7.7%,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口腔期、咽期和喉期吞咽障碍者分别占9.2%(7/76)、72.4%(55/76)和18.4%(14/76),口腔期、咽期康复治疗有效率和显效率优于喉期吞咽障碍者(42.9%、85.7%,25.5%、87.3%vs 7.1%、42.9%,P〈0.05或P〈0.01)。结论舌咽联合刺激法康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显著,且明显优于单一的舌咽部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8.
有关癫的研究尽管在临床神经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方面取得很多进展 ,新治疗方法的研究仍迫在眉睫。对癫进行基因治疗无疑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它利用导入的目的基因纠正癫致病缺陷基因 ,给癫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成功实施癫基因治疗还需解决几方面的问题 :①鉴定不同类型癫的分子遗传缺陷 ,了解这些遗传缺陷所导致的神经生理方面的发病机制 ;②获得用于弥补缺陷基因的外源正常目的基因 ;③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神经系统 ,纠正分子遗传缺陷 ,并使其在体内持续、高效地表达。本文主要讨论癫基因治疗的策略、载体、基因导入途径…  相似文献   
9.
双腔气囊胃管在鼻饲患者预防反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制双腔气囊胃管留置,探讨其预防鼻饲反流误吸的效果.方法 将62例脑血管意外鼻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普通胃管;实验组应用双腔气囊胃管.观察两组胃管留置插管深度、成功率、滑脱率、反流、误吸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胃管深度长于对照组.其插管成功率、预防滑脱、反流、误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腔气囊胃管留置效果显著优于普通胃管,可有效预防鼻饲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三七总甙对胃癌前病变大鼠相关蛋白影响,并探讨影响机理.方法: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维酶素组和中药治疗组,取材做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中药组与模型组和维酶素组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维酶素组在部分标准下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减弱和抑癌基因P16的表达增强可能是三七总甙为主的中药提取物治疗胃癌前病变有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