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建立固定中性粒细胞 - ELISA,分析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对溃疡性结肠炎 (UC)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固定中性粒细胞 - ELISA法检测 2 5份溃疡性结肠炎血清、2 6份细菌性结肠炎血清、1 5份混合类型腹泻血清和 50份正常对照血清中的 ANCA,对各组血清的吸光度 (A值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UC组 ANCA与其它对照组 ANCA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P<0 .0 0 5)。 UC组 A值超过正常对照组 A值 2 s以上病例达 80 % ,诊断特异性达 89%。结论 :UC血清中存在有诊断价值的 ANCA,固定中性粒细胞 - ELISA可作为血清 ANCA检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是血清中一类直接作用于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的自身抗体。最先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韦格尔肉芽肿 (Wegener肉芽肿 )病人血清中检测到。自 1989年Targan等[1] 报告了ANCA与溃疡性结肠炎 (UC)的关系以来 ,深入研究发现它可作为UC的血清学标志 ,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其相关抗原的研究较多 ,但确切抗原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UC病人血清中ANCA的阳性率及对其可能的相关抗原进行检测 ,以探讨ANCA与UC的关系及可能的临床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病例组选自 1999年 9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乙肝转氨酶升高患者中检测阳性率。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吸附法针对临床上乙肝并转氨酶升高的213例患者ANCA用MPO、PR3检测,其中肝硬化39例,肝癌31例,乙肝DNA103者84例。结果本组患者中ANCA阳性31例,阳性率为14.5%,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胞质型(C-ANCA)。结论乙肝并转氨酶升高患者ANCA阳性率相对较高。提示ANCA与乙肝活动期关系密切,HBV感染或引发机体自身免疫紊乱,产生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4.
回顾分析4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疾病的预后。ANCA相关性肾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但以肾受累者多见。ANCA为其特异性血清学诊断工具,必要时需行肾活检病理诊断以确诊。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对该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刘勇  周洲 《大家健康》2013,(11):42-43
目的探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乙肝转氨酶升高患者中检测阳性率。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吸附法针对临床上乙肝并转氨酶升高的213例患者ANCA用MPO、PR3检测,其中肝硬化39例,肝癌31例,乙肝DNA>103者84例。结果本组患者中ANCA阳性31例,阳性率为14.5%,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胞质型(C-ANCA)。结论乙肝并转氨酶升高患者ANCA阳性率相对较高。提示ANCA与乙肝活动期关系密切,HBV感染或引发机体自身免疫紊乱,产生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寻找敏感性、特异性较高的中性粒细胞固定方法 ,以提高 IIF法检测 ANCA的特异性 ;方法 :分别用乙醇和甲醛固定的人中性粒细胞及人类上皮细胞和猴肝组织作为实验基质 ,以 IIF法检测 SL E患者的 ANA和 ANCA,再用抗原特异性 ANCA~ EL ISA试剂进一步确认 ,比较乙醇和甲醛固定的人中性粒细胞检测 ANCA的结果 ;结果 :6 7例 SL E患者 ANA6 2例阳性 ,阳性率为 92 .5 % (6 2 / 6 7) ,乙醇固定法检测 ANCA的阳性率为 11.9% (8/ 6 7) ,甲醛固定法检测 ANCA的阳性率为 3% (2 / 6 7) ,抗原特异性 ANCA~ EL ISA试剂确认 2例 ANCA阳性 ,乙醇固定法检测 ANCA有 6例假阳性 ;结论 :单纯用乙醇固定的人中性粒细胞检测 ANCA有假阳性 ,同时用乙醇和甲醛固定的人中性粒细胞检测 ANCA可提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认识儿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 (简称ANCA相关小血管炎 )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对 7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小血管炎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肾脏活检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上表现为多系统非特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损害 ,肾脏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阳性 ,贫血 ,血沉快 ,血γ -球蛋白升高 ;肾脏病理改变既有广泛的新月体形成 ,也有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坏死。结论 儿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小血管炎病例不罕见 ,广泛开展ANCA检查及肾活检 ,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患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分布及特征,探讨ANCA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在诊疗中对病情做出更加精准判断,并制定出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且同时进行间接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ANCA为阳性的住院患者信息,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析ANCA阳性患者247例,其中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阳性106例,胞浆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阳性141例,患者60岁以上ANCA阳性率均有所增高(P<0.05)。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占比最高,达143例(57.89%),除常见的呼吸系统(17.41%)及肾脏(21.86%)受累外,有15例患者(6.07%)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性血管炎;其他疾病以pANCA阳性为主,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硬化症(SSc)等疾病中均有分布。pANCA阳性SLE患者中81.82%...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敏感性、特异性较高的中性粒细胞固定方法,以提高IIF法检测ANCA的特异性;方法:分别用乙醇和甲醛固定的人中性粒细胞及人类上皮细胞和猴肝组织作为实验基质,以IIF法检测SLE患者的ANA和ANCA,再用抗原特异性ANCA~ELISA试剂进一步确认,比较乙醇和甲醛固定的人中性粒细胞检测ANCA的结果;结果:67例SLE患者ANA62例阳性,阳性率为92.5 %(62/67),乙醇固定法检测ANCA的阳性率为11.9 %(8/67),甲醛固定法检测ANCA的阳性率为3 %(2/67),抗原特异性ANCA~ELISA试剂确认2例ANCA阳性,乙醇固定法检测ANCA有6例假阳性;结论:单纯用乙醇固定的人中性粒细胞检测ANCA有假阳性,同时用乙醇和甲醛固定的人中性粒细胞检测ANCA可提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恙虫病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恙虫病患者均行ANCA检测,同时检测肝功、肾功、心酶、血常规,对照组为其余病因引起的发热疾病50例,均行ANCA及肝功、肾功、心酶、血常规检测,分析恙虫病与ANCA的相关性.结果:45例恙虫病患者中有6例患者ANCA阳性,6例患者ALT、肌酐CK...  相似文献   

1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小血管炎又称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是西方国家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就是体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因此又称之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相关的原发性小血管炎主要指韦格纳肉芽肿病、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和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中性粒细胞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42例KD患儿急性期、缓解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ANCA水平,并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冠脉情况。随机选取20例普通发热患儿和15例外科择期手术患儿分别作为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期KD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A水平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1)。与急性期相比,KD组缓解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A水平均下降(P〈0.01),但仍高于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且,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组血清ANCA水平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non-coronary artery lesion,NCAL)组(P〈0.01),CAL组血清ANCA与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LCA)/升主动脉(ascending aorta,AAO)内径比值呈正相关。结论:中性粒细胞可能作为重要的病理因素参与了KD血管炎及其冠脉损害的发生。血清ANCA可作为KD,尤其是不完全KD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ANCA水平异常增高对冠状动脉损害有一定的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秦志强  韦海明  龙胜泽  王毅 《广西医学》2007,29(11):1758-1760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主要侵犯小动脉、微动脉及小静脉的系统性坏死性肉芽肿和血管炎性疾病,因其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检测常常阳性,与Churg-Srauss综合征和显微镜下多动脉炎合称ANCA相关性血管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诊断系统性血管炎中的作用.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系统性血管炎患者血清中的ANCA和 AECA.结果:168例系统性血管炎中ANCA检出60例,阳性率为35.7%,AECA检出64例,阳性率为38.1%;ANCA与AECA联合检测,AN...  相似文献   

15.
1982年Daries等在一组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病人中发现了直接针对多形核白细胞和单个核细胞胞浆成份的自身抗体,称之为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a anboay,ANCA)。1985年Vander Woude等发现了ANICA与Wegener肉芽肿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1988年Falk和Jennene发现了与系统性血管炎和坏死性新月体形成型肾小球肾炎有关的另一种ANCA。1989年Fargan等发现了与炎症性肠病有关的ANCA。到目前为止,已召开了4次国际ANCA会议。  相似文献   

16.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一组以人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ANCA不仅是ANCA相关性系统性血管炎的血清学标志物,也在多种非血管炎疾病中起重要作用。ANCA靶抗原种类繁多,在不同疾病中阳性率分布不同,所累积的器官和程度也不同。因此,本文主要对近年来ANCA相关性疾病的临床意义及ANCA的血清学检测作一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与欧盟印迹法联合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与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GBM).结果:受检的192例患者中ANCA阳性标本18例,均核周型(pANCA),抗髓过氧化物(MPO)阳性5例,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GBM)阳性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PMN)膜脂流动性及其胞浆抗体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问接免疫荧光法(HF)及荧光偏振技术测定48例UC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及PMN膜脂流动性,并与50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UC患者ANCA阳性检出率为41.67%,且随着病情加重其检出率有增高趋势;PMN膜脂流动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UC患者中ANCA阳性及阴性组间膜脂流动性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部分uc患者的病情发展与ANCA有关,PMN膜脂流动性低下与UC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IgA、IgG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在过敏性紫癜患者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观察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使用酶免疫法(ELISA)进行IgA、IgG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对临床诊治过敏性紫癜的意义.结果:观察组中IgA-pANCA阳性有38例,IgG-pANCA无1例阳性,对照组中IgA-pANCA和IgG-pANCA均为阴性.结论:经检测31.67%的过敏性紫癜患者存在IgA-pANCA,与过敏性紫癜的复发率接近,IgA-pANCA的存在可能是导致过敏性紫癜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50例原发性小血管炎疾病患者血清中ANCA的检出率.结果 50例原发性小血管炎血清中,韦格纳肉芽肿(WG)阳性率95%,为C-ANCA阳性;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阳性率50%,为P-ANCA阳性;过敏性紫癜(AP)阳性率37.5%,为P-ANCA阳性;白塞病(BD)3例,ANCA均为阴性;未分型原发性小血管炎(UCPSV)阳性率66.67%,其中C-ANCA 4例,P-ANCA 6例.结论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原发性小血管炎中,部分疾病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密切相关,尤其是韦格纳肉芽肿阳性率95%,提示C-ANCA可作为韦格纳肉芽肿血清学标志性抗体,ANCA检测对血管炎的发病及诊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