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喷他佐辛用于对全麻术后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40例在我院进行全麻手术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0例(采取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观察组20例(采取静脉注射喷他佐辛)两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为1(5%),对照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为5(25%),观察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平均心率、动脉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喷他佐辛用于全麻病人术后围术期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的避免及减少全麻手术后围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从而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地佐辛减轻全麻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和术后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地佐辛组于术前约20分钟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对照组相应给予生理盐水1ml,观察并记录患者拔管前10min、拔管时、拔管后5min、拔管后10min的MAP、HR、SpO2,以及拔管时至拔管后半小时内患者躁动的情况。结果地佐辛组患者在全麻拔管期MAP、HR较为平稳,心血管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可以明显减轻全麻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及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地佐辛抑制上腹部全麻患者术后气管拔管应激反应的效果和对患者意识,呼吸恢复的影响.方法 80 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 组) 和对照组(C 组) 各40 例,术毕前15min 停用依托咪酯,前3min 停用瑞芬太尼,术毕前15min D 组静注地佐辛5mg,C 组静注0.9% 氯化钠注射液5ml.分别于入室后诱导前(T0)、拔管后1min(T1)、3min(T2)、5min(T3) 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计算心率与收缩压乘积,并于各时点采集颈内静脉血,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放射免疫法检测皮质醇浓度,记录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时患者是否出现躁动.结果 T1-T3时C 组MAP、HR、RPP 均明显高于T0 时(P<0.05),T1-T3 时MAP、HR、RPPD 组均明显低于C 组(P<0.05),T1-T3 时C 组血糖、皮质醇均明显高于T0 时(P<0.05),T1-T3 时D 组血糖、皮质醇均明显低于C 组(P<0.05),拔管时D 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 组(P<0.05),患者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患者拔管前静注地佐辛可抑制拔管期的应激反应,而不影响意识恢复和呼吸恢复,不延长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全麻插管术后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探讨其在麻醉苏醒期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地佐辛组于术前约20分钟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对照组相应给予生理盐水1ml,观察并记录患者拔管前10min、拔管时、拔管后5min、拔管后10min的MAP、HR、SpO2,以及拔管时至拔管后半小时内患者躁动的情况.结果地佐辛组患者在全麻拔管期MAP、HR较为平稳,心血管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可以明显减轻全麻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及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丙泊酚注射液与地佐辛注射液对消化性溃疡行全麻下手术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11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56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地佐辛+瑞芬太尼注射液,静脉注射;研究组给予地佐辛+丙泊酚注射液,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镇静镇痛的评分及操作的安全性。结果在临床疗效上,研究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22.2±3.2)、(25.5±6.9),同对照组(23.1±4.2)、(26.4±6.9)的苏醒及拔管时间上无显著差异(P 0.05),术后研究组发生2例(6.67%)不良反应,同对照组4例(13.33%)的不良反应上无显著差异(P 0.05);而在术中药物用量、心率、VAS评分、动脉压等指标上,研究组均显示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的SAS评分上,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苏醒时、拔管时、拔管后30 min及拔管后1 h的评分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全麻下手术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及术后镇痛的影响,采取丙泊酚注射液与地佐辛注射液可以减轻患者在全麻手术后苏醒期躁动及疼痛的程度,不良反应更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地佐辛与布托菲诺对全麻苏醒期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全麻开腹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20例,即地佐辛组(A组):术毕前2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布托菲诺组(B组):术毕前20 min静脉注射酒石酸布托菲诺1 mg;对照组(C组)注射生理盐水5 ml。所有患者均给予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作为全麻诱导用药,气管插管后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吸入七氟烷及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分别于插管前、拔管前1min、拔管时和拔管后5min测量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呼吸(RR)及血氧饱和度(SpO2);并对患者清醒程度、血压、呼吸、肢体运动进行评估。记录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时呛咳及躁动的发生率。结果与C组相比,A组和B组拔管时血液动力学较平稳,MAP、HR与拔管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应激反应较小;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拔管时患者呛咳、躁动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地佐辛与布托菲诺都能减轻全麻苏醒拔管期机体的应激反应,实现舒适拔管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全麻苏醒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地佐辛组(D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麻醉,手术结束前约20min给予D组肌注地佐辛0.1mg/kg,A组不给任何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前、拔管时、拔管后10minMAP、HR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疼痛、寒战及躁动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结果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前MAP、HR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拔管后10minMAP、HR的变化和术后发生寒战、躁动的例数及镇痛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手术结束前20min肌注地佐辛能有效抑制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寒战、躁动的发生率,且不影响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地佐辛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2~9岁,随机分为地佐辛组和对照组。地佐辛组在手术结束前约30 min静注0.1 mg/kg地佐辛,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患儿拔管后0 min、10 min、20 min及30 min的躁动评分和CHEOPS镇静评分;同时记录手术、麻醉、清醒和拔管时间及术后6 h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地佐辛组无/轻度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7%vs 20%)(P<0.05),而中、重度躁动评分发生率地佐辛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3%vs 80%)(P<0.05);地佐辛组各时点CHEOPS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手术结束前约30 min静注0.1 mg/kg地佐辛可获得苏醒期良好的镇静效果,减少躁动发生,且不增加拔管时间和术后6 h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赵其宏  张颖  梅枚  刘刚  朱琳琳  周菊 《安徽医学》2012,33(3):285-287
目的探讨地佐辛防治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躁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6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组(N组)和地佐辛组(D组)。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并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2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1 h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和地佐辛5 mg。观察苏醒期的躁动情况,记录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拔管即刻(T1)、拔管后30 min(T2)和60 min(T3)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VAS、Ramsay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和眩晕的发生率。结果 D组术后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以及MAP、HR(T1、T2)、VAS评分(T1~T3)和Ramsay评分(T1、T2)显著低于N组(P0.01);2组自主呼吸恢复和拔管时间、SpO2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能安全有效地预防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喷他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炎芳  雷龙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7):743-743,748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将150例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A组、B组及C组,各50例。三组麻醉方案相同,术毕停全麻药后A组静注生理盐水10mL;B组静注1g/kg芬太尼;C组静注0.35mg/kg喷他佐辛。分别记录患者麻醉前呼吸频率、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镇静/躁动(RASS)评分及拔管后5min呼吸频率。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P〈0.05),且C组较B组对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更小,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麻苏醒前予0.35mg/kg喷他佐辛可有效地预防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且优于小剂量芬太尼。  相似文献   

11.
张望  刘一冰  陆忠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5):110-111,1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应用在高血压患者全麻手术围拔管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合并高血压行全麻开腹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D组)和对照组(N组),两组均采取相同的全麻诱导与维持方式,在手术结束前并停用麻醉药时,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ug/kg、浓度4ug/mL,缓慢泵注10min,N组给予相同速率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记录围拔管期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苏醒时间(T1)、拔管时间(T2)及不良反应。结果拔管前1min、后10min,D组患者的MAP和HR均明显低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有效减轻高血压全麻患者在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和气道反射,同时可降低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拔管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术前1d接受常规麻醉医生访视和手术室护士心理护理,实验组则增设音乐疗法。观察两组患者围拔管期心率、血压的变化及发生躁动的概率。记录两组拔管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按预期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苏醒并顺利拔管。实验组拔管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拔管期心率、血压与对照组比较更为平稳(P〈0.05);两组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实施音乐疗法护理干预较常规心理护理更能减轻患者拔管期躁动等应激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全麻苏醒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喷他佐辛对颅脑外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行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术毕给予喷他佐辛,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前(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氧饱和度(SpO2),分析两组苏醒期Ramsay评分、躁动评分、CRBD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T1、T2、T3、T4时的MAP、SBP、DBP、HR和SpO2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MAP、SBP、DBP、HR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男性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对患者苏醒期躁动及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拟行全身麻醉成年男性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A组)全身麻醉诱导前按照常规操作插导尿管;观察组(B组)全身麻醉诱导后置导尿管。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血压、心率变化、躁动情况以及对尿管的耐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SBP、DBP、HR基础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两组患者SBP、DBP、HR均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SBP、DBP、HR于拔管后5min、10min均较术前基础值和对照组组同时间点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46.7%,观察组为73.3%。结论全麻男性患者麻醉诱导前留置尿管,麻醉苏醒期对尿管耐受性好,躁动少,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黄秋兰 《中外医疗》2016,(17):139-141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嘧啶对全麻气管插管患者的心血管影响。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住院部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抛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均分有患者50例。A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B组患者给予丙泊酚,C组患者给予右旋美托嘧啶。结果与拔管前相比,拔管时A组、B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出现明显改变(P<0.05),C组拔管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分别为(71.95±7.13)次/min、(87.35±7.68)mmHg、(73.46±3.79)mmHg、(98.79±1.29)%,均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仅收缩压出现明显改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手术中给予右旋美托嘧啶辅助麻醉,可有效减轻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患者行全麻手术进行导尿的最佳时机。方法:150例老年男性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50例,分别在麻醉前、麻醉诱导期、麻醉后10min进行导尿。观察3组人室后麻醉前、导尿时的心率和血压,对比3组患者导尿时、导尿后1d的舒适度和拔除气管导管后30min内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入室后麻醉前的心率及血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导尿时A、B组患者的心率均较入室后麻醉前加快(P〈0.01)。A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B组患者的收缩压较入室后麻醉前升高且高于同期的C组(P〈O.01)。C组心率及血压较平稳(P〉O.05)。导尿时及导尿后1d时C组患者的舒适度优于A、B组(均P〈0.01),且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均较A、B组低(P〈O.05),发生术后躁动的程度亦较A、B组低(P〈O.01或0.05)。结论:老年男性全麻手术老患者选择在麻醉后10rnin行导尿术,利于术期心率、血压稳定,有效提升导尿舒适度和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及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TAP)阻滞对腹腔镜手术患儿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180例。ASAⅠ~Ⅱ级,按年龄分为:1~3岁组,4~6岁组,7~12岁组,每组60例。各年龄组再随机分为三组,T组:全麻+TAP组;P组:全麻+PCIA(静脉自控镇痛)组;A组:单纯全麻组。记录拔管后30分钟内小儿麻醉苏PAED(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评分。记录拔管后、术后2小时、4小时、8小时和12小时FLACC疼痛评分。记录术中各组患儿在切皮前、切皮后2分钟、切皮后10分钟、手术结束,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三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记录三组患儿术后24小时镇静、镇痛药物使用情况,P组患儿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如恶心呕吐、切口感染、尿潴留、呼吸抑制等。结果 三组患者在切皮前、切皮后2分钟、切皮后10分钟、手术结束,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儿拔管后30分钟内PAED评分T组低于P组、A组(P<0.05)。T组中、低年龄段患儿拔管后、术后2小时FLACC低于A组、P组(P<0.05)。三组患儿拔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T组中、高年龄段患儿清醒时间较A组短,低年龄段患儿PACU停留时间较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静、镇痛药物次数T组较A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小时内,P组患儿有2例发生恶心呕吐,3例发生嗜睡,2例发生尿潴留,A组1例发生恶心呕吐,T组未发生,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超声引导TAP阻滞可有效降低小儿腹腔镜手术术后躁动发生率,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王桂林  贾渝屏  姚洪林 《四川医学》2012,33(7):1238-1239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高血压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手术老年患者96例,术前合并I~Ⅱ期高血压,均按WHO标准诊断,随机分成单纯全麻(A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每组48例。观察两组麻醉前、插管时、拔管后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毕苏醒情况间及不良反应(如术中知晓、术后躁动、恶心、呕吐、肩背痛等)。结果 A组在插管及拔管时的SBP、MAP、HR均明显高于麻醉前值(P<0.05),同期B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苏醒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减少术中应激反应使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药量明显减少,术后苏醒快、拔管早,是高血压患者妇科手术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