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3700m高原地区体外循环围术期肺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高原地区体外循环(CPB)围术期呼吸指数(RI)、肺顺应性等肺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肺动脉高压与CPB后肺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年6月至2001年7月在海拔3700m高原地区开展的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10例,根据术前肺动脉平均压(MPAP),将患者分成肺动脉高压组(n=5,术前MPAP>2.66kPa)和对照组(n=5,术前MPAP≤2.66kPa)。各组均分别于CPB前、主动脉开放后5分钟、CPB结束时以及CPB后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测定气道平台压(PPLATEAU)、气道峰压(PPEAK)、胸肺顺应性(Cs)、动态肺顺应性(Cd)和RI的变化;结果:无早期死亡。与CPB前相比,肺动脉高压组在主动脉开放后5分钟至CPB后180分钟,其PPLATEAU、PPEAK和RI均显著升高(P<0.05),Cs、Cd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在主动脉开放后5分钟至CPB后120分钟,其PPLATEAU、PPEAK和RI亦较CPB前显著增加,Cs、Cd明显降低,但在CPB后180分钟上述各指标均恢复至CPB前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主动脉开放后5分钟、CPB结束时以及CPB后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肺动脉高压组PPLATEAU、PPEAK和RI均明显升高(P<0.05),而Cs、Cd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原地区CPB可引起明显的肺功能急性受损;肺动脉高压可进一步加重CPB引起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1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的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以聒压素(NT)和P物质(SP)进行了测定,结果提示;(1)CPB手术病人术前ET含量明显高于术中及术后(P<0.01),开放循环心脏复苏后,体内ET含量达到了最低水平,回ICU及术后24 ,小时,ET含量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术前;(2)CPB期间CGRP无明显变化,术后24小时体内CGRP水平明显较术前及术中升高(P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特点。方法:分析在高原实施689例心内直视手术麻醉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结果:本组病例麻醉过程均顺利,麻醉时间48—323min,平均(103.42&#177;36.27)min。所有病人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536例,电击1次复跳102例,电击2次复跳27例;电击2次复跳不成功者给2%利多卡因50—100mg,细颤转变为粗颤后电击复跳者24例。669例术后1~6h内清醒拔管,7例6~12h内拔管,3例瓣膜置换术于第2d拔管。死于鱼精蛋白过敏和急性心律失常各1例,8例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其余病人术后早期均生存,无麻醉死亡。结论:高原地区心内直视手术麻醉的特点是:诱导前应充分面罩吸入纯氧提高血氧饱和度;气管插管宜选择经口腔插管;控制呼吸时宜高氧流量;麻醉诱导期血压波动大,用药量小,麻醉维持期持续用药优于间断用药;代谢性酸中毒较平原地区难以纠正,所需时间长;围术期必须合理使用降低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术后宜早期拔管。  相似文献   

4.
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心脏不停跳与传统的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为心脏不停跳手术的临床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同期收治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肺动脉狭窄(PS)70例.随机分为体外循环(CPB)跳动下直视手术(实验组)和阻断升主动脉根部灌注冷晶体停搏液(对照组)行心内直视手术,每组35例.术前及术后1、2、6、12、24、48 h检测TNF-α、IL-6、 IL-8和IL-10、CK、cTnI含量.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后多巴胺用量较少.患者血浆IL-6、IL-8、IL-10、TNF-α.含量在相同时点,实验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 6 h、12 h,对照组CK、cTnI较实验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浅低温CPB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优于停跳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在离体大鼠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模型上和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应用牛磺酸后,观察牛磺酸对CPB手术病人的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变化的影响.提示:①动物模型上用牛磺酸组较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机会少,左心室收缩力(LVEC)和土左室内压变化速率(LVdp/dt max)较对照组升高,左室舒张峰压(LVPDP)和冠脉灌流压(CPP)显著降低,心肌组织内蛋白漏出和MDA含量均明显减少;②用牛磺酸组ET含量较对照组低(P<0.01).在CPB的前4个阶段,AⅡ在两组中的变化规律相似,但用牛磺酸组的AⅡ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24小时,用牛磺酸组A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在用牛磺酸组的各个阶段,MDA含量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或P<0.01).证明牛磺酸确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指出体外循环前后应用牛磺酸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6.
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时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HPH)时内皮素 1(ET 1)和一氧化氮 (NO)的变化及其关系 ,作者测定了HPH大鼠血浆及肺匀浆中二者的含量 ,用免疫组化检测ET 1、原生型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cNOS、iNOS)在肺内的表达和分布 ,并观察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 (L NAME)对ET 1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 ,HPH组血浆ET 1和NO含量及肺匀浆中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肺血管内皮、支气管粘膜上皮和血管、支气管平滑肌中ET 1和iNOS的表达明显增强 ,cNOS的表达明显减弱 ,应用L NAME后血浆和肺匀浆中ET 1含量升高 (P <0 .0 5 )。提示正常时NO可能具有抑制ET 1分泌的作用 ,缺氧时增高的ET 1对HPH的形成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而iNOS的诱导表达则可能是机体对慢性缺氧的功能性适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高原地区体外循环 (CPB)围术期呼吸指数 (RI)、肺顺应性等肺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 ,探讨大剂量抑肽酶对CPB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原地区 (370 0m)开展的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34例 ,随机分为大剂量抑肽酶组和对照组 ,分别于CPB前、CPB结束时及CPB后 6 0min、 12 0min、 180min ,测定气道平台压 (PLATEAU)、气道峰压 (PEAK)、胸肺顺应性 (Cs)、动态肺顺应性 (Cd)和RI的变化。结果 :与CPB前相比 ,抑肽酶组在CPB结束时至CPB后 6 0min ,其PLATEAU、PEAK和RI显著升高 ,P <0 0 5 ;Cs、Cd明显降低 ,P <0 0 5 ;CPB后 12 0min、180min ,上述各指标接近或恢复至CPB前水平 ,P >0 0 5。对照组在CPB结束时至CPB后 180min ,其PLATEAU、PEAK和RI显著升高 ,P <0 0 5 ;Cs、Cd明显降低 ,P <0 0 5 ;CPB后 180min时 ,上述各指标未恢复至CPB前水平 ,P <0 0 5。两组相比 ,在CPB结束时至CPB后 180min ,上述各指标相差显著 ,P <0 0 5。结论 :高原地区CPB可引起明显的急性肺功能损害 ,大剂量抑肽酶对CPB引起的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风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术手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10例,测定围术期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8小时,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肺动脉平均压有明显下降,结论: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术后早期肺血流动力学即有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幼儿房,室间隔缺损(ADS,VSD)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1994-01-2000-12接受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45例婴幼儿房,室间隔缺损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幼儿房,室间隔缺损者常反复呼吸道感染,早期出现心衰及肺动脉高压,本组手术死亡1例,死亡率2.2%(1/45),无晚期死亡,结论:婴幼儿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尽早手术,围手术期应加强心功能支持保护,呼吸道管理。  相似文献   

10.
李丽  陈彬 《西南国防医药》2004,14(5):527-528
目的 :探讨高原体外循环 (CPB)围手术期患儿血钾变化 ,为围手术期监护提供参考。方法 :对 80例CPB心内直视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别于术前、体外循环转机 30min、复温后停机前和手术次日晨 4个时点 ,取颈内静脉血测定血钾浓度。结果 :转机 30min、复温后停机前和手术次日晨血钾较术前显著降低 (P <0 0 1) ,余各时点血钾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CPB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 ,易发生低血钾 ,应加强围手术期患儿血钾的监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研究高原高血压患者24 h平均脉压与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的关系。方法 对35例患者均在未服药状态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按24 h平均脉压≤60mmHg,60~69mmHg,70~79mmHg,80~89mmHg,90~99mmHg,≥100mmHg分为6组,同时测定各组的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的水平情况。结果 随着24 h平均脉压增高,血浆内皮素1水平增高,而一氧化氮水平降低。结论 高原高血压患者24h平均脉压与血浆内皮素1呈正相关,与一氧化氮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探讨肾脏移植后测定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临床意义。对47例肾脏移植病人进行外周血中ET-1和NO动态检测,将检测结果以移植肾善和血压值分别分组进行比较。移植后与尿毒症组相比较,ET-1值明显下降(P〈0.01),NO值明显升高(P〈0.01),急性排斥发生时NO值升高(P〈0.05),慢性排斥时ET-1值较肾功能稳定时明显升高(P〈0.01)。高血压组的ET-1值较高而NO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加单向活瓣补片法在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13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患者采用心脏不停跳加单向活瓣补片法手术治疗,对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围术期的处理,特别是术中采用心脏不停跳方法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全组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无空气栓塞并发症。1例室缺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于术后2~5 d脱离呼吸机顺利恢复。术后1周复查心脏彩超9例无分流,Pp/Ap为0.45~0.63。3例有右向左单向分流,Pp/Ap为0.76~0.82。术后3个月复查仅1例存在分流,Pp/Ap为0.74,术后6个月分流消失。12例生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心功能为Ⅰ~Ⅱ级。结论采用心脏不停跳加单向活瓣补片法拓宽了治疗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的适应证,同时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术中的心肌损伤,取得了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为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高原鼠兔肺动脉压与NO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缺氧环境下NO及NOS在肺循环适应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Wistar大鼠从 2 2 6 0m带到 3780m的高原饲养 30天后进行肺动脉压及血液学、组织学观察 ,并和当地的适应动物高原鼠兔进行比较 ;结果 :缺氧 30天的大鼠血清NO的水平及NOS的活性均低于高原鼠兔 ,两者分别为 5 5 .40 μmol/L± 3.76 μmol/L、87.49μmol/L±5 .74μmol/L,和 1 .33u/ml± 0 .1 2u/ml、1 .99u/ml± 0 .1 3u/ml,肺动脉压增高 ,左右心室比重高原鼠兔为 0 .2 3,而Wis tar大鼠为 0 .47;高原鼠兔的肺动脉壁非常薄 ,而且没有平滑肌层 ,而大鼠同样大小的肺动脉在内外层的弹力纤维中间有一较厚的平滑肌层 ,肺动脉中层的厚度 ,鼠兔为 9.3% ,大鼠为 2 8.4% ,肺动脉增厚程度与NO的水平呈负相关 ;结论 :低氧环境下NO及NOS的代谢异常 ,既导致了大鼠的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 ,又参与了肺血管的结构改建过程 ,高原鼠兔无低氧性肺血管收缩 ,NO在维持其张力方面起到了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测急性一氧化碳 (CO)中毒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 1(ET- 1)含量的变化及高压氧 (HBO)的影响。方法  6 6例 CO中毒的患者被分为轻、中、重度三组 ,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放免分析法测定治疗前后三组患者及对照组的 NO、ET- 1含量的变化。结果  HBO治疗前不同中毒程度组患者的血浆 ET- 1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而 NO的含量则显著降低 (P<0 .0 1) ,同时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HBO治疗前后比较发现 ,HBO治疗 1次后 NO、ET- 1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 ,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 10次 HBO治疗后接近对照值。结论 急性 CO中毒患者血浆 ET- 1的升高及 NO的降低参与 CO造成的意识障碍的发生过程 ;这两个指标的变化可用于判断 CO中毒意识障碍程度及 HBO的疗效 ;HBO治疗对 NO、ET- 1含量的变化有有益的调节作用 ,可改善 CO的病理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含量的变化及高压氧(HBO)的影响。方法选择烧伤总面积(TBSA)≥30%或Ⅲ度面积≥10%的患者84例,分为高压氧组(HBO组)和非高压氧组(non—HBO组),分别于伤后10个时相点抽取静脉血,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放免分析法测定血浆NO,ET-1含量的变化。结果non—HBO组患者伤后各时相点平均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NO的含量则显著降低(P〈0.01);HBO组治疗后NO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但ET-1显著低于non—HBO组(P〈0.01)。结论严重烧伤患者血浆NO的降低及ET-1的升高参与烧伤后机体变化的全过程;HBO可显著改变严重烧伤患者血浆NO,ET-1含量,故对烧伤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17.
雾化吸入L-精氨酸对高原肺水肿患者NO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 对高原肺水肿治疗前后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在海拔3700m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L-Arg(L-Arg组)治疗高原肺水肿患者9例,并与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NO)混合气治疗8例高原肺水肿(NO组)作对照,分别检测血中NO及NOS含量;结果:吸入NO组和L-Arg组治愈后较治疗前NO、NOS均增高显著(P<0.05或P<0.01);NO组与L-Arg组比较治疗后NO吸NO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Arg可提高高原肺水肿患者NOS活性,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高原肺水肿的药物,且经济简便,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HAPE)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其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检测22例HAPE患者治疗前及治愈后血浆ET-1、血清NO、TNF-α、mPAP和PaO2,并与30例健康人比较。结果:治疗前,HAPE患者ET-1、ET-1/NO、TNF-α、mPAP较对照组显著升高,NO、PaO2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1)。HAPE患者ET-1、ET-1/NO、TNF-α与mPAP呈显著正相关,NO、PaO2与mPAP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治愈后血ET-1、ET-1/NO、TNF-α、mPAP显著降低,NO、PaO2显著升高(均P<0.01),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HAPE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失调,这种变化可能在HAPE患者PAH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高原地区妊高征合并肺水肿的发病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对西宁地区17例妊高征合并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7例妊高征合并肺水肿的患者,经高流量吸氧或正压给氧、解痉、强心、利尿和扩张血管等治疗后,大多数肺水肿得以控制,其中12例行剖宫产术,1例行产钳,孕产妇死亡2例,新生儿死亡5例;结论:亚高原地区妊高征合并肺水肿发病率、死亡率高,治疗中应注意改善缺氧状况,及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20.
PDA是高原地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居首位。本文通过对37例儿童PDAX线分析,认为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PDAX线征象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因高原缺氧易早出现肺动脉高压,因而肺动脉的凸出,右下肺动脉的增宽及右心房的增大较平原明显,肺血管纹理增多增粗县较紊乱,易与房或和室间隔缺缺损其它心内系统的复合畸形相混淆,给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困难,因此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是手术治疗实属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