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国产Sigma气道被膜金属支架封堵气管食管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9月至2009年1月收治8例不适合放置食管支架的气管食管瘘患者8例(男7例,女1例;年龄48~63岁,平均49岁).4例源于食管癌;2例为肺癌放疗致食管狭窄置入食管支架后出现气管食管瘘;1例为食管非霍奇金淋巴瘤术后放疗致食管狭窄,放置食管支架后出现气管食管瘘;1例为食管非霍奇金淋巴瘤小肠代食管术中损伤气管敛气管食管瘘.8例患者共9个瘘口,其中1例气管上、下段各有1个瘘口,6例瘘口位于气管下段,1例位于气管中段.在支气管镜和(或)X线透视下将国产Sigma被膜气道金属支架置入气道内,术后第3、7天行支气管镜检查,了解支架的位置及清除支架上积聚的分泌物.结果 8例患者共放置10个气道支架,其中Y型支架6个,L型和I型架各2个;9个支架一次性置入成功.除1例气管下段和1例上段瘘口封闭不全外,其余7个瘘口均封闭良好.其中1例食管非霍奇会淋巴瘤小肠代食管术中损伤气管者瘘口于术后1年完全愈合.8例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8个月.结论 国产Signm被膜气道金属支架可成功封堵气管食管瘘的瘘口,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食管瘘的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价值评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瘘的影像学特征及支架置入治疗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8年5月间12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食管瘘患者,其中放疗、保守治疗后出现食管-胸腔瘘及食管-纵隔瘘各1例,食管癌术后出现瘘患者10例.12例均行口服碘水造影及螺旋CT检查,并于透视引导下置入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结果:口服碘水造影,检查显示,造影剂溢入胸腔8例;溢入气管3例;溢入纵隔部位1例.12例行螺旋CT检查,其中8例显示瘘口与胸腔相通,2例直接显示食管残胃-气管瘘的瘘口和瘘管,2例因瘘口小而未能显示.12例患者均顺利置入覆膜内支架,既完全封堵了瘘口,又解决了进食、呛咳问题,有效控制肺部、纵隔等感染问题,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结论:根据口服碘水造影和螺旋CT征象可以诊断食管瘘,置入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操作简单、安全、近期疗效明显,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电子支气管镜下覆膜气道支架置入术治疗肿瘤性食管气管瘘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32例肿瘤性食管气管瘘患者,在电子支气管镜引导下置入覆膜气道支架,观察覆膜气道支架置入前后瘘口有无染色剂溢出、呛咳、生活质量和肺部感染的变化.结果 32例患者放置成功,覆膜气道支架置入术后,瘘口无染色剂溢出,呛咳及肺部感染情况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电子支气管镜下覆膜气道支架置入术对肿瘤性食管气管瘘患者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患者晚期多伴有严重食管狭窄、食管-气管瘘及术后吻合口狭窄所导致的进食梗阻和纵隔、肺部感染等。而应用食管支架置入技术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吞咽困难、预防吸入性肺炎、控制食管-气管瘘引起的肺部、纵隔感染。我院采用胃镜下行食管内镍钛合金记忆金属支架置入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食管覆膜支架在食管癌33例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腹膜支架在良恶性食管狭窄中的应用及并发症。方法:对33例晚期食管癌(其中2例食管气管瘘,1例食管纵隔瘘,5例手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置入食管腹膜支架。结果:32例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完全解除或明显缓解,1例术后呛咳无缓解。有效率为96%。1例置入3d后死亡;1例置入8月后支架断裂。1例术后剧烈疼痛,1周后死亡。1例术后呛咳无缓解,仍进食困难。结论:金属食管内支架是解决晚期食管癌梗阻或食管气管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应用镍钛记忆合金带膜网状支架治疗癌性食管-气管瘘的疗效。 方法2002~2009年病理、胃镜或上消化道造影证实食管-气管瘘患者21例,根据食管狭窄的程度、长度、瘘口部位及狭窄上缘距门齿距离,确定支架长度和支架位置,随后行食管内带膜支架置入术.结果20例病人均1次成功放置镍钛记忆合金带膜网状支架,患者呛咳及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术后均能进普通流食。1例重度肺部感染合并心衰,患者不能耐受,放弃支架治疗。结论内镜下置入带膜支架是治疗晚期食管癌合并食管-气管瘘病人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辛颖  康鑫崴  苏慧  蒿景龙 《中外医疗》2008,27(27):22-23
目的 探讨覆膜内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透视下明确诊断19例食管-气管瘘,DSA监视下置入覆膜内支架.结果 19例患者共置入20枚食管覆膜内支架,18倒患者术后瘘口完全封堵,1例食管气管瘘口仍有少量分流.结论 覆膜内支架置入治疗食管-气管吻合口瘘损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内支架置入后疼痛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入选48例患者,其中食管癌26例,食管癌外科术后肿瘤复发10例,吻合口狭窄6例,食管癌外科术后肿瘤复发伴食管-气管瘘4例,食管癌外科术后吻合口瘘2例。病变范围4~10cm,平均7.2cm病变按吞咽困难分级:Ⅱ级12例,Ⅲ级25例,Ⅳ级11例。所有患者仅单纯食管内支架置入,均未行放射治疗和化疗。结果共置入内支架48枚,所有病例均1次成功,放置后3~10d,梗阻、进食困难症状均明显减轻,2例食管气管瘘患者进食呛咳立即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疼痛。结论食管内支架置入是治疗食管狭窄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支架的选择,以及药物控制,胸骨后疼痛均得到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和探讨食道覆膜支架在食道良恶性病变术后食管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食道瘘患者均在X线下行覆膜支架置入,其中2例行临时覆膜支架置入,分别于4周及6周后取出。4例胸腔脓肿者同时行闭式引流。结果所有病例内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无术中并发症;8例瘘口立刻完全封闭,1例支架置入1周后再次出现吻合口胸腔瘘,经导管瘘口内注入ZT胶和蛋白胶各2 ml,瘘口闭合;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饮食,感染得以控制。结论食道覆膜支架封堵食道术后各种食道瘘,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无严重并发症,是治疗食道术后食管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陈济铭  张涛 《当代医学》2009,15(29):579-581
目的探讨国产自膨式覆膜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癌并发食管狭窄及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食管癌并发食管狭窄及食管瘘患者在X线透视监视下经口置入国产自膨式覆膜金属内支架。其中晚期食管贲门癌性狭窄3例,食管癌放疗后狭窄9例,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12例,食管癌并发食管气管瘘或食管纵膈瘘5例。结果29例患者共置入内支架31枚,所有病例均一次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未发生与操作有直接关系的并发症。所有患者支架留置后,吞咽困难立即改善,生存质量提高;6例并发食管气管瘘或食管纵膈瘘者瘘口立即封闭。随访1~12个月,1例内支架移位30mm以上,另1例内支架滑入胃内,这两例患者分别再次叠放支架;3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晚期食管贲门癌,1例死于食管大出血;4例支架置入后再狭窄;1例因支架端口磨损引起食管-气管瘘。结论虽然金属内支架是一种开通食管、闭塞瘘口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应用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及瘘之前,充分了解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食管内支架在食管恶性狭窄及瘘治疗中的应用,置入操作要点及术后处理经验。方法:本组12例患者,(包括食管癌和食管癌并食管气管瘘)均采用镍钛合金支架,在X线监视下,经专用输送装置从口腔进行置入术。结果:本组病例均一次性置入成功。食管狭窄及瘘支架置入后,患者吞咽困难明显改善,食管瘘口封闭,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食管恶性狭窄及瘘采用内支架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易行,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该技术是食管恶性狭窄及瘘的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不同直径支架对食管恶性狭窄的安全性与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疗后食管狭窄及食管癌合并食管气道瘘者应如何选用不同直径食管支架。方法2001年6月—2004年10月共诊治60例食管癌性狭窄患者,其中26例食管癌性狭窄合并食管气道瘘(18例有放疗史,8例无治疗史),34例放疗后再狭窄(放疗6个月以内者4例,6个月-1年者7例,1年-2年者16例,3年者5例,4年者2例),根据食管病变长度及有无治疗史选择支架直径,无治疗史者2例选用20 mm支架,6例选用18mm支架,放疗后狭窄合并食管气道瘘者18例均用16 mm支架,单纯狭窄8例选用18 mm支架,26例用16 mm支架。结果60例患者共放置61枚食管内支架,技术操作全部成功,1例单纯狭窄放置18 mm支架者术后3天仍疼痛难忍,将支架取出,2例放置18 mm支架患者(放疗后食管狭窄合并食管气道瘘)分别于术后24天、28天大出血死亡,1例单纯狭窄放置18 mm支架者术后3天大出血死亡,2例放置20 mm支架者,1例术后疼痛持续存在,并于1个月后大出血死亡,另1例术后4天大出血死亡,放置16 mm支架者及放置18 mm支架无放疗史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放疗后食管狭窄宜选用较细(16 mm)支架,20 mm支架不宜用于食管气管瘘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食管支架置入失败的原因,探讨支架再置入的技术改良和置入效果。方法根据支架置入失败的不同病情
特点,选择更适当的食管支架类型,采用改良的置入技术,对32例次患者进行食管支架再次置入术,观察置入效果并随访。结
果本组支架再置入术成功率96.9%,有效解决了食管狭窄和食管瘘的问题;在半年随访期内,出现支架移位4例,占12.5%,出现
再置入支架上缘食管瘘2例,发生率为6.3%,未见支架脱落、大出血、狭窄等情况。结论改良的食管支架再置入技术可有效解
决支架置入失败后的再置入难题,同时解决相关的食管疾病,减少食管支架置入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带膜支架治疗高位食管癌、食管-气管瘘、吻合口狭窄的效果及支架置人的一些相关问题.方法:采用内镜法、直接法为高位晚期食管癌、食管-气管瘘、高位吻合口狭窄等患者23例共置入23个支架.结果:疗效满意,明显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1例支架置入后疼痛严重取出支架;3例支架置入位置有误经内镜成功调整;6例发生咽功能紊乱经治疗后5例痊愈,1例取出支架.结论:食管带膜支架置人术只要定位准确,不失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特别适于晚期食管癌的狭窄和食管-气管瘘.吻合口狭窄的治疗不首选支架.支架置入后疼痛、咽功能紊乱及支架置入位置有误也可经积极处理解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单纯透视下置放带膜自扩记忆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气管食管瘘(esophagorespiratory fistulae,ERF)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6例恶性ERF单纯透视下接受带膜自扩记忆金属支架治疗的患者资料,比较治疗前后吞咽困难指数和Karnofsky评分,并进行治疗后随访。结果 6例ERF患者中,4例为食管癌,1例为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1例为气管肿瘤。所有患者均成功地在单纯透视下置入带膜自扩记忆金属支架,无操作相关并发症。支架置入后平均吞咽困难指数为1.17±0.75,Karnofsky评分改善明显。随访显示5位已死亡患者治疗后平均生存151.6天,另1例随访中已存活84天。结论 单纯透视下置放带膜记忆金属支架治疗恶性ERF患者安全可靠,治疗后有助于改善ERF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良性狭窄全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后合并症的发生率及防治对策。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因食管良性狭窄全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合并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良性狭窄全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患者40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术后吞咽困难均有所改善。其中支架移位或脱落12例,移位或脱落次数22次;支架上下缘组织增生9例(其中组织增生致食管管腔狭窄合并支架取出困难7例);消化道出血2例(其中1例因食管动脉活动性大出血,气道梗阻死亡);支架内食物梗阻并吞咽困难2例,呼吸困难不能耐受支架1例,食管气管瘘1例。结论全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良性狭窄,合并症较多见,选择时应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道癌合并食管瘘患者在金属内支架治疗围手术期中存在的医疗风险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2例食道癌合并食管瘘患者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的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患者出现的医疗相关并发症和其他风险的特点。结果支架治疗前风险包括:①食道癌放疗后出现食道-气管瘘患者随时有大出血死亡风险(2例)。②支架置入术时机推迟导致病变加重、体质恶化并增加手术难度。支架治疗中相关风险包括:①术中出血36例、术中支架移位1例(及时补放第2枚支架)、摔下检查床1例。②术后需药物止痛42例、少量呕血14例、支架压迫气管致呼吸困难及肺部感染2例、大呕血死亡5例;食团阻塞支架3例。结论重视食道癌合并食管瘘患者围手术期风险,提高对医疗和非医疗风险的认识有助于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冯旭辉  李道全  万成武 《西部医学》2009,21(12):2105-2106
目的探讨食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防范措施。方法在X线定位下,经口咽部食管内植入金属覆膜支架58例,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出现胸骨后疼痛及不适49例(85%),食管反流11例(19%),出血4例(7%),支架移位3例(5%),食道气管瘘2例(3.4%),再狭窄6例(9.7%)。结论食管内金属支架植入后可产生多种不同的并发症,术前掌握好适应证,操作轻柔,术后积极对症处理,可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带膜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病人的效果。方法:采用内镜法、直接法或手术法为晚期食管癌、吻合口狭窄、复发及食管-气管瘘病人21例置入22个支架。结果:除吻合狭窄50%(2/4)移位外,疗效满意,明显改善了病人生活质量。结论:食管带膜支架置入术操作简单有效,安全可靠,特别适用于晚期食管癌的狭窄和食管-气管瘘的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