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文中探讨流入翻转恢复序列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肾动脉检查中的扫描参数优化。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60例行肾动脉成像的患者,并按结果示有无狭窄分为狭窄组12例和无狭窄组48例。对每组同一患者利用不同的流入翻转恢复时间进行扫描,时间设定分别为1200、1300和1400 ms,进而得到同一患者的3组肾动脉图像。通过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对图像进行评估,选出最佳图像,从而得出2组的最佳流入翻转恢复时间。结果狭窄组患者选择1400 ms的流入翻转时间可得到最佳图像,无狭窄组患者选择1200 ms的流入翻转恢复时间可得到最佳图像。结论流入翻转恢复序列磁共振动脉成像通过优化参数能较好显示肾动脉及其分支,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尤其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可成为首选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既往经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各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文中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置管引流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3例明确诊断为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3例患者采用DSA引导下同时置入空肠营养管和瘘腔引流管,并保留胸腔引流管的方法,以充分引流瘘腔脓液;另以采用传统三管治疗法(胃肠减压管、空肠造瘘管、胸腔引流管)治疗吻合口瘘的16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DSA引导下置管引流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方法,在快速稳定患者病情、缩短治愈时间等方面,明显好于传统三管治疗法。结论 DSA引导下置管引流可在治愈食管胃吻合口瘘上优势明显,避免患者再次手术,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例1男性,50岁。患有"牛皮癣"20年,常期口服中药,近期体检查出"高血压","脾大",曾于多年前行腋下"脂肪瘤切除术"。查体:腹部平坦,右侧肋缘下深压痛,脾脏肋下4cm,质中,边缘尚光滑,Marphy’s征(+),肝肾区无明显叩痛。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偏低,分别为3.8×109/L和83×109/L,血红蛋白15.3g/L,血甘油三酯浓度增  相似文献   
4.
CT及PET/CT在诊断胸膜间皮瘤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胸膜间皮瘤的螺旋CT征象特点,并探讨PET/CT对胸膜间皮瘤影像学诊断的辅助补充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2月至2006年6月间经组织细胞学证实的23例胸膜间皮瘤患者螺旋CT及7例患者的PET/CT检查征象。结果:23例胸膜间皮瘤患者中,良性7例,恶性16例。局限性结节样胸膜增厚9例,良性7例,恶性2例;14例弥漫性胸膜增厚均为恶性。应用PET/CT检查的7例患者中,排除手术可行性5例。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胸膜病变的部位、形态、范围及与周边组织的关系,而PET/CT可更好地鉴别病变的良、恶性,及是否伴有远处转移,对恶性病例的分期更准确,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与超声在胎儿先天畸形诊断中的优势与局限性以及相互的补充作用。方法:对行超声检查中怀疑畸形的24例孕妇进一步行三维超声和磁共振检查,将两者检查结果加以比较并与临床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4侧孕妇共栓出9例先天性畸形,磁共振证实诊断的9侧,完善诊断的3侧,排除超声疑似畸形的1例。结论:磁共振对胎儿神经系统解剖的诊断明显优于超声;而超声,尤其是三维超声对于胎儿表面成像优于磁共振。所以在诊断胎儿先天性畸形上.磁共振和超声的相互结合有利于相互弥补各自的局限性,达到明确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不常见,相关影像学研究较少.文中探讨双源CT双能量去骨血管成像(dual energy bone remov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DE-CTA)诊断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表现.23例均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检查,随后8例行头部MR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检查,6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其中2例同时行MRA及DSA检查.结果 23例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均为单发,15例位于基底动脉近段,其中1例合并颅内动脉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位于椎动脉,其中3例位于颅外段,3例位于颅内段;其余1例位于大脑前动脉近段,1例位于大脑中动脉起始处.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头颈部动脉局限性重复.结论 DE-CTA能有效去除骨结构,显示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是诊断头颈部动脉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刁强  卢光明  王修来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9):990-993,1004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发生于胸膜间皮细胞而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罕见肿瘤。由于该病无典型表现,误诊率很高,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及正确评估已成为MPM诊治的必然趋势。影像学检查在MPM的诊断、分期及病情评估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就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胸膜间皮瘤诊断、分期、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郑玲  刁强  李林  张军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80-81,83
目的:探讨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化学位移选择法和短T1反转恢复序列)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03-2008—07行磁共振检查中实施脂肪抑制技术73例,检查主要包括头颅、颅底、鼻咽部、颈部、骨关节以及腹部盆腔等部位,对比研究图像的质量得出压脂技术的应用对临床诊断的价值。结果:头颅病变7例:眼部疾病6例;颅底病变10例:其中鼻咽癌8例、口咽部病变2例:颈部病变16例:其中神经源性肿瘤6例、淋巴瘤3例、转移瘤5例、脂肪瘤2例;椎体及骨关节病变中,骨挫伤8例、转移瘤3例、血管瘤3例、脂肪瘤堆积1例;腹部盆腔病变11例,肝脏病变4例.胰腺病变4例、盆腔病变8例;合理地应用脂肪抑制技术能够使病灶的边缘勾画得更加清楚,清楚地鉴别出含脂肪组织的病变,增强扫描对病变施加脂肪抑制使病灶更加突出,提供较常规MRI检查更多的信息。结论:采用脂肪抑制技术可以明显地改善图像质量,提高病变的诊断率,是磁共振检查的一项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颅内微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颅内微出血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以临床症状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磁敏感加权成像的出现为颅内微出血诊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主要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技术以及在颅内微出血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09年6月至9月经临床和手术病理确诊的颅内微出血患者45例:其中脑血管病20例、颅脑外伤13例、颅内肿瘤12例,分别行磁共振常规T1WI、T2WI、T2Flair、T1WI增强扫描以及磁敏感加权扫描.分析常规MR检查与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显示病变微出血的差异. 结果 在45例微出血患者中,SWI 序列均得到明确显示,表现为点状、条状、类圆形或环形的低信号影;在20例脑血管病变的患者中常规序列检出微出血的10例;颅脑外伤13例常规序列检出8例;颅内肿瘤12例常规序列检出7例. 结论 磁敏感加权成像可以充分的显示组织之间的磁敏感特性的差别,在诊断颅内微小出血病灶方面与常规序列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双源CT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38例疑为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行双源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扫描,并对13例患者1周内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将下肢血管分成12段,每段血管的狭窄程度被分为: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5个级别,并将CTA与DSA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CTA与DSA在显示狭窄程度方面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为0.896).以DSA为参照标准,在血管节段基础上,CTA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0%、99.2%、99.3 %,诊断管腔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0 %、96.7 %、97.9 %. 结论:双源CTA在评估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方面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是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可靠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