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鼻声反射测试法在鼻中隔偏曲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声反射系统(acoustic rhinometry,AR)是将中耳阻抗测听中的某些原理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利用声波信号测量鼻腔几何形态、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截面积至前鼻孔的距离(DCAN)和鼻阻力(NR)。本研究对30例(60侧)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鼻声反射测试,试图通过AR测试结果,确定NMCA的精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侧前组鼻窦病变对鼻腔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用Acoustic Rhinometer A1鼻声反射仪和Rhinomanometer NR6-2鼻阻力计测量25例单侧鼻窦病变患者的健侧和患侧鼻腔通气功能,将二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鼻腔0~7 cm,2~5 cm和5~7 cm的鼻腔容积(V0-7,V2-5和V5-7),距离前鼻孔2 cm、4 cm、6 cm处的鼻腔截面积(A2、A4、A6),鼻腔两处最小截面积(MCA1、MCA2)及距前鼻孔的距离(D1、D2),健侧与患侧相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差为75 Pa、150 Pa、300 Pa的健侧和患侧的鼻腔气体流量和平均阻力,健侧与患侧相比较,两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组鼻窦窦口阻塞和鼻窦炎性反应对鼻声反射和鼻阻力的测量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计算机流体力学(CFD)模型模拟平静呼吸状态下正常鼻腔形态和鼻腔内部流动,与鼻声反射和鼻阻力计测量进行对照分析.方法 对志愿者鼻腔行CT扫描,通过Simplant 10.0建立完整的鼻气道三维模型,利用Gambit 2.3.16网格划分后,用Fluent 6.3.2模拟不同流量下的鼻腔内部流体力学.将经CFD模型提取和计算的鼻腔冠状位截面积和鼻腔压降数据与鼻声反射和鼻阻力计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FD模型鼻腔冠状位面积与鼻声反射测量数据,在距前鼻孔30 mm内两者的拟合度高,在距前鼻孔50 mm外则后者大于前者.CFD模型计算各流量下鼻腔压降变化与鼻阻力计测量得到的压力-流量分布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压降值前者小于后者.结论 CFD模型能精确反映鼻腔形态,准确计算鼻腔内部的流场数据.与以往测量手段相比较,CFD模型能更加直观且详细地表现鼻腔内部流体力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计算机流体力学(CFD)模型模拟平静呼吸状态下正常鼻腔形态和鼻腔内部流动,与鼻声反射和鼻阻力计测量进行对照分析。方法 对志愿者鼻腔行CT扫描,通过Simplant 10.0建立完整的鼻气道三维模型,利用Gambit 2.3.16网格划分后,用Fluent 6.3.2模拟不同流量下的鼻腔内部流体力学。将经CFD模型提取和计算的鼻腔冠状位截面积和鼻腔压降数据与鼻声反射和鼻阻力计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FD模型鼻腔冠状位面积与鼻声反射测量数据,在距前鼻孔30 mm内两者的拟合度高,在距前鼻孔50 mm外则后者大于前者。CFD模型计算各流量下鼻腔压降变化与鼻阻力计测量得到的压力 流量分布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压降值前者小于后者。结论 CFD模型能精确反映鼻腔形态,准确计算鼻腔内部的流场数据。与以往测量手段相比较,CFD模型能更加直观且详细地表现鼻腔内部流体力学。  相似文献   

5.
鼻声反射(acoustic rhinometry,AR)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反映鼻腔通气状况的客观检查方法,通过探测声波的反射信号,测量鼻腔的最小截面积、鼻腔容积等参数,反映鼻腔的几何形态.我科应用鼻声鼻阻力仪对36例鼻塞患者和20例无鼻病健康志愿者进行了鼻腔测量,探讨AR对鼻塞患者鼻通气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量研究麻黄素对鼻腔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正常成年人39名(78侧鼻腔),其中男性21名,女性18名,年龄20~61岁,平均(37.9±11.5)岁。利用鼻声反射测量法分别测量收缩前、收缩后5 min和收缩后10 min的鼻腔最小截面积(minimum cross-sectional area,MCAb,MCA5,MCA10)及其距前鼻孔的距离(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nostril to minimum cross-sectional area,MDb,MD5,MD10)和0~5 cm的鼻腔容积(the nasal cavity volume from 0 cm to 5 cm,NVb,NV5,NV10);然后分别计算收缩后5 min和10 min的鼻腔最小截面积和容积与收缩前的变化量和变化率(ΔMCA5,ΔMCA10,ΔNV5,ΔNV10;ρMCA5;ρMCA10;ρNV5;ρNV10)。结果①麻黄素收缩后5 min、10 min的鼻腔的容积、最小截面积及其距前鼻孔的距离与收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后5 min和10 min的鼻腔容积、最小截面积及其距前鼻孔的距离之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有23.1%的鼻腔在收缩后5 min时其容积和最小截面积反而小于收缩前;②ΔNV10、ρNV10大于ΔNV5、ρMCA5;③男、女单侧鼻腔收缩前、后的最小截面积和容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大于女性;ΔMCA5、ΔMCA10、ΔNV5、ΔNV10、ρMCA5、ρMCA10、ρNV5、ρNV10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ΔNV5、ΔNV10、ρNV5和ρNV10均与年龄有相关性,ΔMCA5、ΔMCA5、ρMCA5和ρMCA10与年龄无相关性。结论鼻声反射可以使麻黄素试验的结果更具准确性和可比性,有一部分鼻腔黏膜对麻黄素的反应表现为先肿胀后收缩,麻黄素试验的测量时间定为10 min较为合理,鼻腔黏膜对麻黄素的收缩反应无性别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技术用于治疗下鼻甲肥大引起的鼻塞.方法:采用鼻内镜下下鼻甲骨黏膜下切除术,对68例因下鼻甲肥大引起鼻塞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通过主观评分及鼻声反射评价鼻塞状况.结果:随访1~5年,术后鼻通气主观评分白天平均降低3.53分,夜间平均降低3.35分,术后6例(8.8%)继续使用类固醇激素鼻喷剂,5例(7.4%)使用减充血剂,6例(8.8%)间断地使用中医中药治疗.鼻声反射检查,术后鼻气道阻力(NAR)降低3.73 cmH2O/(L·min),鼻腔最小截面积距前鼻孔距离(DCAN)后移0.70 cm,鼻腔最小截面积(NMCA)扩大0.24 cm2,鼻腔容积(NCV)增大3.39 cm3.术后不良反应小,仅2例(2.9%)有鼻腔干燥,4例(5.9%)鼻腔分泌物增加.除2例外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鼻通气改善.结论:鼻内镜下下鼻甲骨切除用于治疗下鼻甲肥大引起的鼻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鼻中隔偏曲患者鼻腔通气功能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主观鼻堵症状与鼻阻力和鼻声反射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HRR2四相鼻阻力计测量吸气、呼气过程的有效阻力(effective resistance in inspiration and expiration process,Reffin,Reffex);吸气、呼气过程的顶点阻力(vertex resistance in inspiration and expiration process,VRin,VRex);同时利用Eccovision鼻声反射仪测量距前鼻孔0~1cm,1~2cm,2~5cm,5~7cm的鼻腔容积(nasal volume from0~1cm,1~2cm,2~5cm,5~7cm:V1,V1-2,V2-5,V5-7),鼻腔的最小横截面积(minimum cross-sectional area,MCA)及其距前鼻孔的距离(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nostril to minimum cross-sectionalarea,MD)。结果第1组中,鼻堵症状的视觉模拟评分与鼻腔阻力、鼻腔容积及最小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ffin、Reffex、VRin、VRex分别和V1-2、V2-5、V5-7及MCA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effin、Reffex、VRin、VRex在第1组与第2组间、第1组和第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第2和第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1组与第2组间、第1组和第3组间,V1、V1-2和MC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V2-5、V5-7和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和第3组间,V1、V1-2、V2-5、V5-7、MCA和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1组的MD较其他2组明显后移,接近距前鼻孔2cm的位置。结论在有鼻堵症状的鼻中隔偏曲患者中,四相鼻阻力的测量结果和鼻声反射的测量结果无显著的相关性,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堵症状不仅取决于偏曲的程度,而且取决于偏曲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鼻声反射技术评价鼻阻塞患者经鼻内镜手术后的效果。方法对42例以鼻阻塞为主诉,入我院行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鼻声反射检查,测算鼻腔平均截面积(MNCA)、最小截面积(MCA)、鼻腔容积(NV)和鼻阻力(N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NCA、MCA、NV值术后比术前均显著升高(P<0.01),而NR值术后比术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鼻声反射可以作为鼻阻塞患者鼻内窥镜手术效果的客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对鼻慢性疾病 82例 (12 0侧 )行下鼻甲骨部分折断移位术 ,采用鼻声反射测量法和前鼻测压法行鼻腔通气功能测量。结果表明 ,术后 A组与术前的平均鼻腔最狭窄面积 (MCSA)、MCSA至前鼻孔距离 (DCA)、平均前鼻阻力 (ANAR)对照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确切疗效为 95 %。表明该术式简单 ,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鼻声反射对醋酸曲安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声反射用以评估变应性鼻炎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鼻声反射分析治疗前后NAR、NV及MCA的变化,确定醋酸曲安奈德序贯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结果:经序贯注射治疗后,变应性鼻炎32例、64侧的NAR下降了34%,NV增加了18.9%,MCA增加了19.9%,成对t检验显示治疗前后NAR、NV及MCA值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随访1年,24例未再复发。结论:通过鼻声反射测定鼻腔的几何形态、横截面积及容积变化,可客观反映鼻腔通气状况;鼻声反射的测定值与患者的主观感觉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故对鼻腔功能的临床评价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序贯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经鼻声反射评估具有疗效可靠,维持时间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鼻功能测量联合副鼻窦断层扫描(CT)的影像学评估在慢性鼻窦炎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并诊断为慢性鼻窦炎的106例患者资料,分别记录患者的鼻声反射、鼻阻力测量结果,骨炎GOSS评分、 LM评分,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LM评分、骨炎评分均高于不伴鼻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功能测量中鼻息肉鼻腔侧鼻声反射V6、V2-5值低于不伴鼻息肉鼻腔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阻力、鼻声反射V3、MAC和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左鼻腔阻力和左侧鼻声反射V6、V2-5呈负相关,V3、MAC、MD与鼻阻力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右侧V6、V2-5、V3、MAC、MD与鼻阻力均呈负相关;骨炎GOSS评分和LM评分呈正相关;鼻阻力与骨炎GOSS评分、LM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鼻功能测量及影像学评估均可以一定程度反应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鼻功能测定联合影像学评估能更有效判定慢性鼻窦炎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检测非过敏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nonallergic rhinitis with eosinophilia syndrome,NARES)的鼻通气功能,分析其与主观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NARES患者22例,健康成人58例。测量鼻阻力获得压力-流速曲线,得到75Pa和150Pa下鼻腔总阻力值。测量使用1%麻黄碱滴鼻液前后鼻腔的鼻声反射,获得相应的面积-距离曲线,得到鼻腔最小横截面积,计算鼻腔充血指数。分析非过敏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症状评分与鼻通气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对比NARES组与对照组鼻阻力和鼻声反射测量各项指标。结果 ①NARES患者鼻阻力、鼻声反射指标与各鼻部症状间的相关性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鼻声反射仪测量收缩前后的鼻腔最小横截面积以及鼻腔充血指数,NARE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NARE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收缩前75Pa和150Pa下鼻总阻力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后75Pa和150Pa下的鼻总阻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RES患者主观症状与客观鼻生理功能检测结果间无相关性,在诊疗过程中需全面综合评价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4.
鼻部骨折的影像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丽锋 《吉林医学》2009,30(21):2616-2618
目的:探讨鼻部骨折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相对应的诊断学价值,以便采用更合理的鼻部外伤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搜集鼻部骨折病例分三组进行讨论,比较其影像效果。第1组:鼻骨X线侧位片检查后随即进行CT改良冠状位扫描的病例52例;第2组:同时进行鼻骨改良冠状位和横断面扫描的病例34例;第3组:鼻骨改良冠状位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的病例48例。结果:鼻骨侧位片仅能检出51.9%的鼻部骨折,漏诊、误诊率非常高;鼻骨改良冠状位+横断面扫描诊断最准确,但费用高,照射剂量大;鼻骨改良冠状位+三维重建诊断准确、立体感强、易理解且不增加照射剂量,但费用较高。结论:单项检查中鼻骨改良冠状位扫描诊断价值最高,是鼻部骨折的最佳影像检查方法。如果经济条件许可或鼻区复合性骨折,应辅以三维重建或横断面扫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声反射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吉姆(GM)鼻声反射仪对60例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行鼻内镜下腺样体低温等离子切除术前及术后1月分别进行检测,记录检测数据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鼻气道阻力(NAR)检测结果术后较术前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腔容积(NPV)检测结果术后较术前变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检测结果术后较术前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低温等离子切除术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并且鼻声反射可以作为该临床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应用卵清蛋白(OVA)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AR)模型,探讨Toll样受体(TLR)2和4亚型(TLR2和TLR4)在AR发病中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R模型组、AR+脂多糖(LPS)组和AR+肽聚糖(PGN)组,每组20只。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并计数炎症细胞浸润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中TLR2、TLR4和IgE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中TLR2和TLR4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R+LPS组和AR+PGN组大鼠鼻部症状评分和炎症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鼻黏膜组织变应性损伤明显,鼻黏膜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AR+LPS组和AR+PGN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R+LPS组和AR+PGN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中TLR2、TLR4和IgE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AR+LPS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中TLR4和IgE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AR+PGN组大鼠鼻粘膜组织中TLR2和IgE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 应用OVA腹腔注射及局部喷鼻能有效建立AR模型,TLR2和TLR4在AR发病中发挥调节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