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脉象检测中最大取脉压力和人体耐受安全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压力式脉象传感器、ZM-Ⅲc型脉象仪、便携式彩色超声仪等设备,通过对人体脉象检测的实验研究,探讨压力式脉象仪测取人体脉象时,传感器最大加压值的合理性以及人体可承受的压力安全值范围。从而为今后研究更加安全的、人性化的脉象仪提供有效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三部脉象同步检测与单部脉象检测结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三探头压力式传感器同步检测三部脉象和单探头压力式传感器检测单部脉象的结果进行比较,揭示了单部脉象检测与三部脉象检测时在最佳取脉压力、主峰波高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提示在三部脉象客观量化的研究中,不能简单套用单部脉象检测法所建立的脉象参数和脉象图谱来描述三部脉象的定量检测,而应通过临床样本的积累,逐步建立符合三部脉象检测规律的各种脉象判读标准.  相似文献   

3.
从脉象传感器和脉象信息处理两个方面介绍了脉象客观分析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简要说明了其不足.  相似文献   

4.
从发展中医诊断客观化及人工智能辅助中医临床角度出发,分析系统辨证脉学的优势,厘清脉象信息人工智能分析的工作步骤,以及研究思路局限与瓶颈,提出"'并联'多种传感器,多维度收集脉象信息"及"运用特定传感器,加快人工智能训练速度"的脉象信息人工智能分析思路;阐述了"'脉象物理信息-脉象要素-人体生理病理状态'人工智能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
综述近年来中医脉象信息客观化采集与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脉象信息的采集主要采用接触式传感器、非接触式传感器、复合式传感器,脉图信息的提取与分析方法主要有时域分析法、频域法和时频联合分析法。认为压力传感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脉象信息采集方式;脉象信息的采集方法宜尽早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脉象信息提取与分析方法需要丰富和提高,并尽快在脉象客观化采集与分析方面建立相关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目前普遍应用的压力型脉象传感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脉象传感器的研制无论在选材上要保证传感器触头的柔和,压力安全值要符合人体的耐受范围,脉象仪操作者要注重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从而使脉象仪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安全化。  相似文献   

7.
脉诊一直是中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最早的模式图、示意图到现今的波状图,研究者一直在寻找脉诊客观化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传感器种类和方案的选择与应用是脉诊客观化研究的关键一环。通过对各种脉象采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案两方面的阐释,综述脉象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基于单点压力传感器脉象仪目前应用最为成熟和广泛,并在行业、团体、国际上具有标准化的优势,但中医脉象检测在整体上仍然存在标准不统一、同质化程度高、操作要求高及检测结果重现性低等问题。未来的中医脉象检测还需借助传感、材料、信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曹东  易珺 《辽宁中医杂志》2012,(10):1938-1939
目的:探讨中医脉象信号的采集方法,促进中医脉诊客观化。方法:分析当前现有中医脉象采集方式的优缺点,提出把声音传感技术应用于中医脉象信号的采集。使用心音传感器在寸口部位采集脉象信号后再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实验表明利用心音传感器,可以采集到多元化的脉象信息。结论:利用声音传感技术采集中医脉象信号是可行的,并且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脉象要素是构成中医脉象的基本单元,通过规范地记录、描述脉象要素及各要素程度的差异,可以较详尽、具体地阐释多种复合脉象.因此,在中医理论及思维指导下,完善对脉象要素的现代化认识,深入挖掘脉诊中蕴含的更多信息,基于脉象要素研发中医脉诊仪,是切实可行、科学可靠的基本思路.脉诊仪中综合传感器可收集更加立体全面的脉象信息,准确定...  相似文献   

10.
1中医脉象仪的研究现状中医脉象仪的研制主要基于寸口(寸关尺)脉诊法,由于研究者对中医脉学的理解相同,研究思路各有千秋,研制出来的脉象仪也丰富多彩,各具特色。1·1压电技术型脉图仪压力技术型脉图仪的研制开展较早,经过长期探索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其传感器可分为机械式、压电式等多种,其中以压电式较为成熟和实用,其传导方式又有固体、气压、液压传导等,并且采用了压电晶体、半导体应变片、高分子压电薄膜和液态可变电阻等压电材料。如汤伟昌等进行多路脉象检测方法和换能器的研究,研制出一系列如单点式和双点式脉象换能器、三道脉象换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作为四诊客观化之一的脉诊的现代化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从脉图仪器研制、图形分析方法,脉图的临床验证及脉象形成机理的实验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研究从仪器入手,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能模仿中医的妙手,有拾取脉象特征信息的触觉功能。再经过放大、检波或滤波等信息处理装置,由记录仪对浮、沉、迟、数、弦、滑、涩、促、结代等各种脉象描绘脉图,再经过统计分析,即可由脉象仪代替手指切脉而作出脉象判断。现代临床普遍使用的几种型号的脉象仪其重复性、稳定性已基本符合临床检测要求。脉象的研究已从定性逐渐向定量阶段过渡。为了使脉诊客观化研  相似文献   

12.
上海中医学院根据中医脉象学原理研制成一种能够客观反应脉象的检测仪器,应用这套仪器,为患者搭脉不是医师的手,而是一个套在臂上感觉很舒服的传感器,通过计算机的作用,脉象迅速地用  相似文献   

13.
2013年6月14日讯:近日,在南非德班举行的ISO/TC249第四次年会上,脉象仪触力传感器国际标准提案获与会代表肯定,以较高支持率进入提案阶段的投票程序。中国的脉象仪研究拥有40余年历史积淀所形成的技术优势。在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基础研究所指导下,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医疗器械检测所,组织多学科背景和专业技能人才,针对标准做了充分准备。在国际竞争激烈局面下,团队详尽阐明脉象传感器建立独立标准的合理性和意义,赢得与会代表支持,最终获得进入投票阶段的资格。  相似文献   

14.
寸口桡动脉三维运动的超声可视化检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压力仿生柔性传感器与B超探头耦合的中医取脉装置,采集人体寸口桡动脉信号,以脉象位、数、形、势4种属性为纲,同步分析压力脉搏波与超声脉管动态变化趋势图的各项检测指标,以心电图标记法,桡动脉脉搏波的时间同步化分析,进行脉象数字化的理论探讨,并为脉象的4种属性确定积分值。  相似文献   

15.
王磊  刘鑫  沙洪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12):2820-2822
在研究传统中医脉诊基础上,根据中医脉象的多信息特征,从仿生学观点出发,设计模仿人手指触觉的柔性面接触型多信息传感模式,应用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以尽可能接近传统中医脉诊的方法,提取脉诊信息,建立一种动态三维的新型中医脉象检测系统。通过采用新型传感器提取指感脉象信息,以三维数据模式传输给计算机重现中医指下感觉的脉诊信息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证实。文章提出的脉诊客观化新方法切实可行,取得了预期效果,为中医临床的脉诊客观化研究和中医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新的特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暨首届中医脉象国际学术大会最近在济南召开,来自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日本等国家和中国大陆、台湾的100余名脉象专家代表及爱好者参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之后,将开展脉象学各种流派的研究,为我国构建脉象研究学术交流平台,给脉诊技能的传播、学习提供最前沿的研究信息和思路,并通过开展脉象传承教育,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医脉象的多信息特征,在超声图像动态分析和识别技术的基础上,将B型超声与柔性传感器结合构建了脉诊复合信息检测系统,对超声波动态图像、压力脉搏波、光电容积脉搏波和心电图进行信息整合,并通过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综合分析,建立了脉象特征分析方法,形成了描述中医脉诊“位数形势”4种属性的优化解决方案。应用此系统采集了健康人的多信息脉象数据,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新的脉诊客观化方法切实可行,取得了预期效果,为中医临床的脉诊客观化研究和中医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新的特征数据。  相似文献   

18.
王赛  陆小左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256-2257
当今社会,情志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渐明显,从脉象的角度探索情志因素有独到优势。至今脉象与情志因素的相关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1理论研究:整理总结历代医家相关理论以探讨脉象与情志的相关性;2病案研究:挖掘大量病案信息以探讨脉象与情志的相关性;3脉象客观化研究:借助脉象仪客观描记脉象信息以探讨脉象与情志的相关性,为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开辟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弦脉与血液动力学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弦脉是临床最常见脉象之一,各地用脉波图法研究脉象以弦脉最多,对其脉波特点的认识比较一致,对其产生机理也有一定了解。我们在临床实验的基础上,复制了类似于人平脉、弦脉脉波的狗实验图形,探讨了它们与血液动力学的相互关系,以期为研究病理情况下脉波的规律及机制打下基础。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健康杂种狗6条,雌雄皆有,体重11.5~16(平均13.7)kg。二、测试方法:用固态压力传感器,以相当于  相似文献   

20.
人工神经网络在中医脉象识别分类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近10余年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开展中医脉象识别分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脉象识别分类,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中医脉象分类模型建立和基于不同神经网络算法识别中医脉象的比较研究。文章提出进一步研究应结合中医脉象的特点选取有效的特征值值及设计不同的分类器,应以实现临床常见脉象类别的准确识别为最终目标,根据分类识别的结果开展脉象形成机制研究,并将研究结果推广应用到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