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研究酮咯酸氨丁三醇对儿童患者全身麻醉下扁桃体切除术中芬太尼用量的节俭作用。方法择期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扁桃体切除术儿童40例,年龄4-8岁,按住院号奇偶数分为两组:酮咯酸氨丁三醇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的麻醉诱导均为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0.005 mg/kg、丙泊酚2 mg/kg、顺式阿曲库胺0.18 mg/kg。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气管插管完成后立即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芬太尼组不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两组术中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记录入室后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切扁桃体时的MAP与HR、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术毕芬太尼用量及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入室MAP、HR、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补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切除扁桃体时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芬太尼组的HR明显高于酮咯酸氨丁三醇组(P<0.05);术毕芬太尼组的芬太尼消耗量高于酮咯酸氨丁三醇组(P<0.05);两组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切除术中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能够明显减少芬太尼的用量且不增加患儿苏醒期的躁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在全麻播管诱导前静注对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苏酲和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小儿扁桃体摘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全麻插管诱导前15min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0.5mg/kg,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等量0.9%NaCI。结果:治疗组苏醒期镇痛效果优手对照组(P〈0.05),治疗组苏醒期躁动明显少于对照组(P〈O.05),两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史(P〉O.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禾,术后苏醒快、术后镇痛效果好、苏醒期躁动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疼痛及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60岁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100例,ASA I~II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滴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对照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滴0.9%氯化钠1mL,观察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问、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15、30min疼痛评分和烦躁程度评级。结果: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后15、30min疼痛评分及躁动程度评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可以预防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疼痛和躁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对吸入麻醉药异氟烷用量的影响。方法:将ASA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麻醉诱导相同,依托咪酯0.2mg/kg、舒芬太尼20μg、阿曲库铵0.6mg/kg。所不同的是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进行超前镇痛,两组病人均置入喉罩,控制呼吸,采用异氟烷、阿曲库铵、舒芬太尼麻醉维持,根据手术刺激、血压、心率变化调整异氟烷吸入浓度,维持血压、心率平稳,记录麻醉维持时异氟烷吸入浓度,拔除喉罩时间,术毕了解病人术中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异氟烷使用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顺利拔除喉罩,观察组术后呼之睁眼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病人术中无知晓,术后疼痛不明显。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诱导前使用行超前镇痛,可有效减少乳腺癌根治术全麻中异氟烷吸入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商品名尼松)对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全麻下微创及内窥镜手术80例,全麻诱导后以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B组在气管拔管后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记录手术结束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气管拔管的时间,每隔10 min的疼痛VPS评分及OAAS评分,并记录各项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苏醒后30 min内VPS评分≥2者视为镇痛失败。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以及各时点心率、血压均无统计学差异,苏醒后20 min和30 min A组VPS评分较低,镇痛失败少于B组,且P<0.05。结论:在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上,手术结束前10 min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的效果优于苏醒后给药,且不影响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酮咯酸氨丁三醇对小儿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所收治的78例慢性扁桃体炎并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随机将78例患儿分成2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实验组患儿在手术结束前15分钟,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对患儿进行静脉注射,对照组患者则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结果实验组患儿术后5分钟、拔管时、拔管后10分钟以及拔管后20分钟这四个阶段躁动评分、拔管后20分钟实验组患儿IL-2、IL-10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对小儿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有着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较为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5,(6):735-737
目的:观察羟考酮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在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患者60例,ASAI~II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组(ST组),羟考酮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组(QT组)。镇痛泵配方:ST组1μg/kg舒芬太尼+酮咯酸氨丁三醇1.5mg/kg+托烷司琼10mg;QT组1mg/kg羟考酮+酮咯酸氨丁三醇1.5mg/kg+托烷司琼10mg,均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观察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BCS评级及各时段的按压次数;术后48h内的不良反应及使用镇痛泵以外镇痛药的比率。结果:与ST组相比,QT组在术后4、6、12、24h的VAS评分显著降低、BCS评级显著升高、按压次数显著减少(P<0.05);QT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ST组有3例患者使用镇痛泵以外的镇痛药,QT组无一例使用。结论:羟考酮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术后PCIA可有效的缓解剖宫产术后疼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小儿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扁桃体切除和腺样体切除术后可能会发生苏醒期躁动.本研究采用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比较超前应用氟比洛芬酯对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扁桃体切除和腺样体切除术患儿的苏醒期躁动反应.方法 选择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60例,ASA Ⅰ~Ⅱ级,年龄2~10岁,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和氟比洛芬酯组(Ⅱ组).所有志儿采用静脉注射咪哒唑仑0.04~0.05mg/kg,舒莽太尼0.2~0.3μg/kg.罗库溴接0.6~0.8mg/kg.丙泊酚2~3mg/kg进行麻醉雷导,行气管内插管,Ⅰ组给予生理盐水2ml,Ⅱ组给予氟比洛芬酯1mg/kg.术中均静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维持麻醉.评价其拔管时间、苏醒期反应、恢复期疼痛评分.结果 二组患儿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恢复室内氟比洛芬酯组怠儿苏醒期熏动评分和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前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可以减少术后疼痛和苏醒期躁动,可以较好的应用于扁桃体切除术和腺样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麻醉可行性,与吸入麻醉方法比较对小儿术后苏醒和意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Ⅱ级拟行咽扁刮除双侧腭扁桃体切除术的小儿,随机分为R组和Ⅰ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R组静注咪唑安定0.05mg/kg,丙泊酚1~1.5mg/kg,维库溴铵0.1mg/kg,瑞芬太尼1.0μg/kg.Ⅰ组静注氯胺酮1~2mg/kg,咪唑安定0.05mg/kg,维库溴铵0.1mg/kg.麻醉维持:R组瑞芬太尼每小时6~12μg/kg复合丙泊酚4~6mg/kg静脉持续输注.Ⅰ组吸入异氟烷维持麻醉.观察两组病人术前、术中、术后的SpO2、呼吸次数、SBP、DBP、心率,术后呼吸恢复、清醒时间,及术后拔管5min的OAAS评分.记录有无术中知晓、术后疼痛,以及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SpO2、RR、术前、术中及术后血压、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呼吸恢复及清醒时间R组均少于Ⅰ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清醒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R组术后拔管5min的OAAS评分比Ⅰ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R组苏醒平稳无躁动,Ⅰ组有9例躁动.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以安全地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较吸入麻醉术后清醒迅速、恢复质量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不同停药时间对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4-10岁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延长瑞芬太尼停药时间组(A组),手术结束即刻停药组(B组)。术毕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并记录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小儿完成手术所需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使用小剂量的瑞芬太尼一直维持到拔管是安全的,对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的影响小,并能有效降低小儿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镇痛效果。方法我院2013年9月—12月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30例,术毕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静脉注射,后连接镇痛泵行静脉自控镇痛。结果 30例术后镇痛满意,头晕2例,皮肤瘙痒1例。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辅助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镇痛效果较为满意,值得选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术毕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预防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150例ASA1~2级需要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3组均以咪唑安定、阿曲库铵、芬太尼诱导,丙泊酚 瑞芬太尼,必要时给予司可林维持麻醉.A组术毕前停药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6ml,B组于术毕前停麻醉时静脉注射芬太尼0.8μg/kg,C组于术毕前停麻醉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08μg/kg.分别纪录麻醉前患者的呼吸次数,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镇静.躁动(RASS)评分及拔管5min后的呼吸次数.结果 3组患者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躁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A组苏醒更平稳,且C组比B组对患者呼吸的影响更小.结论 丙泊酚 瑞芬太尼静脉维持麻醉苏醒前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可以使麻醉苏醒更平稳,可有效预防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且比给予小剂量芬太尼更安全.  相似文献   

13.
彭颂明  朱远建  吴莎莉 《吉林医学》2023,(12):3490-3492
目的: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对疼痛及躁动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5月汕尾市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静脉全身麻醉加气管插管手术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麻醉,试验组手术结束前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静脉注射,组间通过比较手术、麻醉、气管导管拔出时间以及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疼痛情况、不良反应等判断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前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进行拔管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躁动发生率、轻度躁动发生率、中度躁动发生率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2 h、8 h、12 h、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拔管期瑞芬太尼和七氟烷停药方式对血流动力学和苏醒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与七氟烷组(S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0.08~0.1mg/kg、芬太尼0.02mg/kg、丙泊酚1.5~2.5mg/kg、司可林0.8~1.0mg/kg行气管插管,接麻醉机控制呼吸,麻醉维持采用持续吸入七氟醚(1.5%~2.5%)复合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05~0.2μg/(kg.分),术中根据情况调整两药剂量并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胺0.05mg/kg(术毕前40分钟不再追加)。观察记录麻醉前、拔管前1分钟、拔管即刻、拔管后1,3,5分钟的SBP,DBP及HR。观察记录两组苏醒指标时间以及拔管时躁动。结果:两组病人术前一般情况、血压及心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R组拔管后心血管反应稳定,S组血压、心率在拔管前1分钟、拔管即刻及拔管后1分钟均较手术前和R组升高(P〈0.05)。结论:术毕停瑞芬太尼能减轻七氟烷痛敏反应,镇痛效果优,能明显减轻血液动力学波动,躁动发生率低,达到拔除气管导管舒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1月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31例,随机分为R组和F组。R组采用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F组采用芬太尼诱导和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停药至气管拔管、苏醒、清醒的时间,观察患儿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或屏气、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插管前、插管后、插管后5min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插管后30minR组的心率低于F组,平均动脉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 ②R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清醒时间及停药至气管导管拔管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5); ③两组患儿术前、术中SpO2无明显变化,R组患儿在气管拔管后SpO2〈90%。术毕R组上呼吸道梗阻或屏气的发生率、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F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瑞芬太尼泵注全身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可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用于无痛胃镜检查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保定市急救中心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术前30 min im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60 mg;对照组60例,术前未用任何镇痛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血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术中不适情况、术毕清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结果 观察组术中SBP和HR的波动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丙泊酚总用药量及术中不适发生例数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清醒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用于无痛胃镜超前镇痛检查效果满意,可降低术中不适的发生率,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老年人脊柱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并与七氟烷吸人麻醉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行胸腰椎手术的老年病人(年龄≥65岁)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组,n=20)和七氟烷组(S组,n=20)两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以下麻醉诱导方式:咪达唑仑0.06mg/kg,丙泊酚1.5mg/kg,芬太尼4μg/kg及罗库溴铵0.8mg/kg.麻醉维持:R组持续输注瑞芬太尼6.0~8.0μg·kg-1·h-1,丙泊酚2.5~3.0mg·kg·h-1.S组持续吸入七氟烷,维持呼出气七氟烷浓度1.5%~2.0%.两组均持续吸人50%氧化亚氮,间断静注罗库溴铵维持肌松,控制呼吸,维持PETCO230~35mmHg.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R组术中血流动力学较S组平稳,R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及拔管时间短于S组(P>0.05),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与七氟烷吸入麻醉比较,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安全可行等优点,同样适用于老年脊柱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 PCIA)以评价其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骨科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舒芬太尼组( C组),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舒芬太尼组( T组)。T组:酮咯酸氨丁三醇术前30分钟30mg静注,术后酮咯酸氨丁三醇90mg+舒芬太尼2ug/kg,加生理盐水配制至200ml镇痛泵自控镇痛;C组:舒芬太尼2ug/kg,加生理盐水配制至200ml术后镇痛泵自控镇痛,均在术后48小时拔除镇痛泵。观察术后6、12、24、48小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48小时内不良反应。结果:T组术后6小时、12小时VAS评分低于C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时点VAS评分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PCI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T组明显低于C组(P<0.05);2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舒芬太尼行术后PCIA可减少舒芬太尼用量及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9.
徐莉  王健  罗林丽 《西部医学》2009,21(5):738-740
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两种麻醉方式用于小儿扁桃体和增殖体切除术对术中维持、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40例2~6岁择期行扁桃体和增殖体切除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n=20):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P-R组)和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S-R组),分别以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或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诱导前(T1)、插管时(T2)、手术即刻(T3)、手术15min(T4)、手术30min(T5)及清醒拔管(T6)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手术时间、清醒及拔管时间,并观察术后呕吐、呛咳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均适用于小儿扁桃体和增殖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讨较快麻醉苏醒方案,比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与异氟烷+丙泊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2种方案下,患者术毕苏醒及拔管时不良反应。方法: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均采用快诱导插管,术中丙泊酚输注速度恒定为每小时4mg/kg。(1)PR组为丙泊酚+瑞芬太尼;(2)IPR组:异氟烷+丙泊酚+瑞芬太尼,且插管成功后吸入异氟烷至手术进行15分钟改用丙泊酚维持。术中根据血压,心率,BIS值(要求在50±5)调整瑞芬太尼输注速度。结果:术毕睁眼时间PR组(419±134)秒,IPR组(248±62)秒。拔管时间PR组(462±129)秒,IPR组(249±63)秒。答问切题时间PR组(662±125)秒,IPR组(279±65)秒。这3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氟烷+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不但可使患者术毕即可清醒,且拔管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是麻醉苏醒较快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