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门菌属细菌药敏试验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抗微生物敏感试验纸片法执行标准中指出 :对沙门菌属的药敏试验仅测试氨苄西林、TMP/SMZ、喹诺酮类 ,对肠道外菌感染加试氯霉素和一种三代头孢菌素。并且明确强调对于氨基糖甙类 ,一、二代头孢类 ,即使体外有活性 ,临床却无效 ,故不宜报告为敏感。由于以前NCCLS的规则在我国不够普及 ,所以常有错误报告 ,如赵宏等报道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9,(2 )∶77) ,330株伤寒沙门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唑啉的敏感率均为10 0 % ,丁胺卡那霉素为 91 6 7%。陈有土报道 (临床检验杂志 ,2 0 0 0 ,18…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贵阳地区沙门菌感染的主要血清型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对贵州省人民医院2006年11月至2008年11月临床分离的沙门菌84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和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84株沙门菌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51株(60.71%),伤寒沙门菌19株(22.62%),鼠伤寒沙门菌10株(11.90%),猪霍乱沙门菌2株(2.38%),丙型副伤寒沙门菌2株(2.38%)。沙门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与第3代喹诺酮类敏感率高,为82.94%~100.00%,对萘啶酸、氨苄菌林及复方新诺明敏感率较低,为12.15%~55.61%。结论贵阳地区沙门菌感染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其次为伤寒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可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与第3代喹诺酮类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本地区沙门菌的流行情况及耐药率。方法采用VITEK-32细菌鉴定仪、K-B法等作细菌鉴定、药敏及血清学诊断试验。结果检出伤寒沙门菌174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301株,肠炎沙门菌3株。细菌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绝大多数均很低,特别对亚胺培南、头孢噻肟、阿莫西林/棒酸其耐药率均为0%,而对萘啶酸、培福新、氨苄西林三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7.3%、25.8%和15.6%。结论本地区沙门菌感染以伤寒沙门菌和甲型沙门菌为主。发病高峰期均在3~6月份。往往呈单一菌种流行。细菌对多数抗生素敏感,但应注意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头孢一、二代其体外试验敏感但在临床治疗却无效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浙江省平湖市沙门菌临床感染血清型别、药物敏感性及临床表现。方法对分离到的91株沙门菌属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血清分型共鉴定出11种沙门菌血清型,血液感染血清型以甲型副伤寒、伤寒沙门菌以主;肠道感染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为主,感染临床症状以发热、阵痛、黄色水样便为主。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四环素敏感率分别为34.07%、36.26%、45.05%,对三代、四代头孢、喹诺酮类、碳青酶烯类敏感率保持在70%~100%之间。5种常见沙门菌血清型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程度明显不同,其中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为75.00%和47.62%,甲型副伤寒、伤寒、丙型副伤寒20%。结论沙门菌是引起7岁患儿腹泻的病原菌之一,不同来源的标本分离菌株血清型不同,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应加大对重点人群的监测和管理。沙门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头孢类、喹诺酮类可作为临床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7—2020年儿科鼠伤寒沙门菌的分离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115例腹泻患儿的肛拭样本(分离后确诊为沙门菌)进行分离培养,在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型确定为鼠伤寒沙门菌后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采用Whone5.6及SPSS21.0软件包进行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沙门菌致病现状、发病特征,掌握沙门氏菌血清型别和耐药谱的变化。方法按病例定义采集初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2008年夏季,6家医院检出38株沙门菌,阳性率4.83%(38/786);患者以中青年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9∶1,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发热、恶心、呕吐。38株菌分布于11个血清型,最多的是肠炎沙门菌,其次是鼠伤寒沙门菌。所有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完全敏感,耐药性最高的是萘啶酸,耐药率达到了65.69%。结论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具有较明显的特征,有助于提高检出率;耐药监测可对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解本地区沙门菌的流行情况及耐药率。方法 采用VITEK-32细菌鉴定仪、KB法等作细菌鉴定、药敏及血清学诊断试验。结果 检出伤寒沙门菌174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301株,肠炎沙门菌3株。细菌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绝大多数均很低,特别对亚胺培南、头孢噻肟、阿莫西林/棒酸其耐药率均为0%,而对萘啶酸、培福新、氨苄西林三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7.3%、25.8%和15.6%。结论 本地区沙门菌感染以伤寒沙门菌和甲型沙门菌为主。发病高峰期均在3~6月份。往往呈单一菌种流行。细菌对多数抗生素敏感,但应注意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头孢一、二代其体外试验敏感但在临床治疗却无效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阳江市人民医院2011年沙门菌属流行血清型分型和药物敏感性特点。方法对该院2011年分离的33株沙门菌属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并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33株沙门菌分属于11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为优势菌型,分别占36.4%和27.3%。沙门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亚胺培南、氨曲南的敏感性较高,敏感率为84.8%,环丙沙星和妥布霉素次之,分别为60.6%和54.5%,而氨苄西林敏感率较低,仅为39.4%。结论该院2011年分离的沙门菌属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次之。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别较大,临床医生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东省东莞市2007--2009年腹泻患者中沙门菌感染情况和菌株的血清型别、同源性及耐药性变化。方法对纳入研究的腹泻患者进行沙门菌检测,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2007--2009年共检测760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分离到53株沙门菌,检出率为7.0%;共分得15种血清型,鼠伤寒和肠炎沙门菌居多;大多数沙门菌对常用的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除肠炎沙门菌、斯坦利维尔沙门菌和B型副伤寒沙门菌外,其余菌株的血清型无同一PFGE型别的菌株;用XbaI酶切11株肠炎沙门菌可分为PFGE—XbsⅠ 1~6型,其中PFGE-XbaI4型为优势型别。用SfiI和Notl酶对5株肠炎沙门菌进行再分型,综合用XbaI/SfiI/NotI3种酶的结果发现仍有2组菌的PFGE图谱是完全一致的。结论2007--2009年度广东省东莞市沙门菌的感染多数为散发病例,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治疗沙门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山市区腹泻儿童中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中山市博爱医院2009年9月至2013年4月儿科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共检出沙门菌属344株,检出率为5.0%,采用V1TEK-2Compact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44株沙门菌属经血清学鉴定,鼠伤寒沙门菌185株(53.8%),斯坦利沙门菌43株(12.5%),肠炎沙门菌29株(8.4%)。男女比例为1.8:1;〈1岁的婴儿占68.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沙门菌属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有较高的敏感率,为88.9%~98.0%,对氨苄西林敏感率较低,为39.2%。结论中山市区引起儿童腹泻的沙门菌属感染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其次为斯坦利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1岁以下婴儿为易感人群,男性患儿较多。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谨慎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正沙门菌是一群寄生在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相关的革兰阴性杆菌,主要通过污染食物和水源经口感染,引起人类以及动物沙门菌病,主要症状有腹泻、腹痛,严重者会发展为菌血症、败血症[1]。该菌主要在患者或携带者的大便中分离,在尿液中分离出此菌很少报告。现就本院孕妇尿液中分离出1株伦敦沙门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3年东莞市感染性腹泻患者中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情况,为本地区的沙门菌感染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东莞市四家定点医院的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或直肠拭子培养,进行沙门菌的生化鉴定及血清学分型,同时采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统计相关流行病学资料。结果共收集了9 847份培养样本,分离出沙门菌329株,11个群49个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检出率最高,分别占26.4%、21.9%、11.9%;男、女检出比为1.72∶1,<12岁占75.7%,>12岁占24.3%。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所分析的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曲松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89.7%、88.2%、83.6%。对氨苄西林、链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结论东莞市腹泻患者中沙门菌感染以<12岁儿童为主,男性高发,病原菌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以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较为敏感;故临床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本地区沙门菌的检出及耐药性,为沙门菌感染的防治和抗菌药物合理选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番禺中心医院2008年到2012年分离到的112株沙门菌株及临床资料,对沙门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2株沙门菌以婴幼儿肠炎分离数最多(79.4%),以鼠伤寒沙门菌(36.6%)和肠炎沙门菌(20.5%)多见;沙门菌的耐药率依次为氨苄西林(45.45%),复方新诺明(23.76%),环丙沙星(8.74%),左旋氧氟沙星(3.6%);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率为氨苄西林(75.76%),复方新诺明(57.14%),环丙沙星(24.32%),左旋氧氟沙星(9.7%).结论 临床治疗时,应及时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减缓细菌对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浙江省余姚市引起儿童感染性腹泻的沙门菌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情况,为沙门菌引起的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用药以及肠道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余姚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感染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分离、生化鉴定及血清学分型,同时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23份腹泻患儿粪便中检出沙门菌26株,检出率为11.65%。分为13种血清型,优势菌为鼠伤寒沙门菌(42.31%),其次是德尔卑沙门菌和斯坦利沙门菌(7.69%)。26株沙门菌株中男、女检出比为1:1.17,0~1岁占50%,1~2岁占38.40%,发病高峰5-10月。对头孢类、喹诺酮类、-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敏感率较高。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耐药率 分别为26.92%、26.92%、19.23%、15.39%。检测发现有9株耐药菌,多重耐药菌7 株,其中1株鼠伤寒沙门菌耐13 种抗生素。结论 余姚市腹泻患儿沙门菌感染以0~2岁为主,女童较多见,发病高峰5-10月。儿童沙门菌感染的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多重耐药的检出可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及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张怡明  张建群  罗学辉 《疾病监测》2010,25(11):894-897
目的了解浙江省余姚市感染性腹泻患者中沙门菌感染情况、血清分型以及各型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或肛试标本,依据GB/T 4789.4进行增菌、分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药敏试验依据WS/T 125-1999测定。结果 719份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沙门菌18株,检出率为2.5%。检出率最高的是O4群的鼠伤寒沙门菌,占50.0%;其次是O9群的肠炎沙门菌,占22.22%;阿汞纳、D群、C2群、阿伯丁和鸭沙门菌各1株。18株沙门菌均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定、菌必治、氧氟沙星和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检测发现有7株耐药菌,其中单耐药菌1株,多重耐药菌6株,而鸭沙门菌耐9种抗生素。结论 2007-2009年腹泻患者沙门菌检出率逐年下降,血清分型有其特点。多元耐药以鸭沙门菌明显,头孢类和喹诺酮类抗生菌对治疗沙门菌腹泻患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沙门菌的荧光探针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利用Taq DNA聚合酶的5'-3'核酸外切酶活性降解特异性杂交于模板上的荧光标记探针,导致荧光强度的改变,通过检测荧光强度分析PCR扩增产物.结果选用13株常见致病性沙门菌和7株非沙门菌进行特异性分析,所有沙门菌的荧光△RQ值介于3~8之间,而所有非沙门菌的荧光△RQ值均小于1;在敏感性分析中,采用菌落CFU计数法,最低限度可检测到每PCR扩增体系中含2.25 CFU的沙门菌;与传统细菌培养鉴定方法对照,对40份各种标本进行沙门菌的检测,结果该方法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3.1%,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5%.结论用荧光探针杂交-PCR检测沙门菌,是一种快速、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了解江西省食品中沙门菌污染状况及菌株耐药性,为监管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沙门菌检测参照GB 4789.4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结果判读。结果 2014-2016年从4 186份食品中检出沙门菌121株,其中检出率较高的为生禽肉(14.1%),生畜肉(13.3%)。血清学鉴定分属19个血清型,居前3位的依次为德尔卑(32.14%)、阿贡纳(18.75%)和肠炎沙门菌(12.50%),112株沙门菌对15种抗生素中的14种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对红霉素表现为全部耐药,对四环素(58.93%)和氨苄西林(51.78%)的耐药性也较高,生猪肉中分离的耐药沙门菌和多重耐药菌最多。结论 生肉制品是食源性沙门菌污染的主要食品,即食类中式凉拌菜和熟肉制品沙门菌也存在一定的污染,应引起足够重视。食源性沙门菌呈高耐药和多重耐药的趋势,尤其是分离自猪肉中的沙门菌耐药情况更严重,应加强耐药菌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张建群  袁士杰  苗超 《疾病监测》2020,35(7):627-632
目的了解浙江省余姚市腹泻监测哨点医院腹泻患者沙门菌感染情况、血清型变迁及药物敏感情况,为制订预防措施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 — 2018年从余姚市腹泻患者中分离出的295株沙门菌进行复苏、血清分型、药敏试验及分析,采用χ2检验对不同年份沙门菌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2007 — 2018年余姚市腹泻监测哨点医院腹泻患者沙门菌检出率为8.60%,男女性别比为1.07∶1,各年龄段均可感染沙门菌,以<5岁儿童为主,夏季检出率最高(10.20%),冬季最低(1.64%)。 分为10个群39种血清型,前4位优势血清型分别为4,5,12:i:-沙门菌(24.41%)、鼠伤寒沙门菌(15.25%)、肠炎沙门菌(9.83%)和斯坦利沙门菌(8.14%)。 295株沙门菌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磺胺甲恶唑耐药率较高,其余均较敏感,2014 — 2018年对头孢类耐药率比2007 — 2013年明显上升;多重耐药菌多集中于优势菌型,共107株(36.27%)。 2007 — 2018年余姚市沙门菌检出率、血清型和耐药性均发生了变迁。 2007 — 2013年检出率低,为3.08%(34/1 103),菌型少,检出14种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38.24%,13/34)和肠炎沙门菌为主(20.59%,7/34);2014 — 2018年检出率高,为11.22%(261/2 307),菌型多,检出34种血清型,4,5,12:i:-沙门菌取代鼠伤寒沙门菌成为第1位常见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居于第2位,之后是斯坦利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结论余姚市沙门菌的优势菌主要以4,5,12:i:-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多重耐药严重,应进一步加强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本院2012年腹泻患者沙门菌感染情况,分析沙门菌株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性。方法收集2012年本院腹泻患者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χ2检验分析季节差异,比较不同血清型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共检测2 423例标本,分离到69株沙门菌,阳性率为2.85%;共有13种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为主,分别占37.68%(26/69)和31.88%(22/69)。夏季阳性率最高,为4.34%;冬季阳性率最低,为1.02%。沙门菌对头孢类抗生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均小于15%。不同血清型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其中对氨苄青霉素、磺胺甲基异唑-甲氧苄啶和诺氟沙星的耐药率:鼠伤寒沙门菌为34.60%、11.50%和19.20%,肠炎沙门菌为65.0%、20.0%和5.0%,其他沙门菌为37.50%、37.50%和12.50%。结论引起感染性腹泻的沙门菌主要为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各血清型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有所不同,头孢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可作为治疗沙门菌感染的首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2009至2010年江西省主要地区零售畜禽肉中分离的136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学鉴定及分析,掌握江西省零售畜禽肉中沙门菌血清型分布现况,为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GB4789.4-2010的方法对零售畜禽肉中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型鉴定试验。结果 136株沙门菌分离株血清群以B群为主,主要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菌、火鸡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阿贡纳沙门菌。结论江西省零售畜禽肉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呈多样性,优势血清型与其他省份有一定差异,说明即使食品种类相同,但其来源和地域不同其中携带或污染的沙门菌血清型之间也存在差异。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对沙门菌的监测,以便指导沙门菌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