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无(低)应答率及再免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无(低)应答率,评价无(低)应答儿童再接种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方法在深圳市南山区、东莞市预防接种门诊按0、1、6月龄免疫程序接种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1~6个月的婴儿中,随机选择1913名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儿童性别、出生体重、是否早产、母亲乙肝感染状况、乙肝疫苗接种史等,并采集其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选择以上研究对象中无(低)应答的109名儿童分别用10μg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和10μg CHO重组乙肝疫苗按0、1、6月程序再免疫,接种3针后1个月再检测抗-HBs。结果1913名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无(低)应答率为31.42%,其中无应答率为3.24%,低应答率为28.18%。母亲HBsAg阳性或HBeAg阳性的新生儿无应答率为7.47%、18.37%,分别高于母亲阴性的新生儿(3.04%、3.05%)(均P<0.01),低体重儿的无应答率(8.06%)高于非低体重儿(3.12%)(P<0.05),母亲HBeAg阳性的新生儿抗-HBs滴度明显低于母亲阴性的新生儿(P<0.05)。无(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分析影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市各级医院和保健机构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抗-HBs。结果: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接种率达到97.19%,免疫后抗-HBs阳性率为70.24%,显著高于免疫前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疫苗3针全程免疫组的婴儿抗-HBs阳性率最高,为90.15%。市级医院出生、父母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新生儿应答率较高。结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群体免疫效果较好,影响乙肝疫苗效果的相关因素包括乙肝疫苗接种史、母亲HBsAg携带状况、儿童的出生场所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父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对其子女的影响,评价兵团现行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的父婴阻断效果.方法 利用2001~2008年,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接种乙肝疫苗(HepB)或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HepB+HBIG)免疫后的血清学监测资料,分析其血清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水平及疫苗保护水平.结果 HBsAg阳性父亲新生儿,接种HBIG+HepB联合免疫后,HBsAg阳性率为0,抗-HBs阳性率为82.4 %,疫苗保护率为100.0 %,免疫效果好于规范接种HepB儿童,两组儿童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58例母亲HBsAg阳性接种HBIG+HepB联合免疫儿童比较,两组儿童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HBIG+HepB联合免疫策略对父母HBsAg阳性的儿童保护效果理想.建议在孕妇自愿基础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5年预防效果。方法 对完成3剂次5μg酿酒酵母乙肝疫苗接种及免后抗体检测者5年后进行随访调查,定量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结果 对初免应答抗-HBs≥100mIU/ml且无乙肝疫苗再接种史的577名儿童检测结果分析,抗-HBs阳性377例、阳性率65.34%,几何平均滴度(GMT)37.75 mIU/ml±88.37 mIU/ml,无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与5年前的初免后检测结果比较,抗-HBs阳性率下降34.66%,年均递减8.16%;GMT下降91.58%,年均递减40.08%。出生体重重、初免应答水平高5年后抗-HBs阳性率高于出生体重轻、初免应答水平低者。结论 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后5年,免疫效果良好,存在较好的免疫持久性和保护效果。出生体重与初免应答水平可能影响免疫持久性。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新生儿乙肝疫苗初免及低/无免疫应答者再免效果,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抗-HBs。结果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HepB1)及时接种率97.19%,未种者中早产、低体重儿占53.54%。初免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保护率80.75%,低、无应答分别占17.56%、1.69%。性别不同、顺产与剖腹产、早产与足月儿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县级及以上医院出生、父母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儿童应答率较高。各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低/无免疫应答者再免1剂次,有82.71%儿童达到正常应答;再免3剂次,有96.06%儿童达到正常应答。10μg汉逊酵母组GMC高于5μg啤酒酵母组。结论剖腹产、早产儿能产生良好应答。对低/无应答者,再免能取得较高应答,且3剂次效果优于1剂次。需加强孕妇筛查,制订低/无应答儿童补充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初免及加强免疫应答与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使用寿光市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持久性随访研究资料,选择2009年出生,完成了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和免后抗体检测,足月出生,出生体重记录清楚的儿童为观察对象。对乙肝疫苗初免和加强免疫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68名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抗-HBs保护应答率随出生体重增加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47,P=0.005);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与出生体重存在正相关关系(rs=0.083,P=0.010)。免疫后5年,对抗-HBs10 m IU/ml的儿童进行1剂次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与出生体重无相关性(rs=0.011,P=0.875)。结论出生体重是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因素,出生体重与初免应答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与加强免疫则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并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后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1年1月间辖区内医院HBsAg阳性母亲所生219名足月新生儿,进行HBIG和乙肝疫苗的联合免疫.在联合免疫后7、12、24、36个月随访观察抗-HBs阳性情况.结果 自然分娩及剖宫产新生儿出生后HBsAg阳性率分别为14.26%和6.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9,P>0.05).新生儿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后7、12、24及36个月,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1.78%、87.21%、72.15%和73.52%,联合免疫后7个月的抗-HBs阳性率最高.有8%左右的婴儿抗体未阳转,显示该免疫程序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尚不完全.结论 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采用联合免疫效果较好,但仍进一步探寻更佳的免疫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上海市新生儿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低(无)应答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上海市3个区2008-2009年出生的2047名新生儿,按“0-1-6”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抗-HBs,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并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婴儿低(无)应答的影响因素。结果新生儿乙肝疫苗初次免疫后,血清抗-HBs滴度最大值为14 982.7 mIU/ml,最小值为0.52 mIU/ml,几何平均浓度为408.04 mIU/ml。低(无)应答率为17%,其中无应答率为1.86%,低应答率为15.14%。经综合考虑单因素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月龄、是否早产、乙肝疫苗种类和母亲HBsAg、HBeAg是否双阳性5个因素是婴儿低(无)应答的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1.365(男性)、3.133(13~18月龄)、2.824(早产)、4.540(接种5μg疫苗)和2.298(母亲HBsAg、HBeAg双阳性)。结论男性、13~18月龄、早产、接种5μg疫苗和母亲HBsAg、HBeAg双阳性婴儿的免疫应答水平较低,应加强抗-HBs滴度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生儿出生后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后的远期免疫效果。方法:选择母亲妊娠时乙肝五项阴性者所生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入托时检测血清HBsAg(定性检测)、抗-HBs含量(定性检测),观察其血清学免疫效果。结果: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2~3·5岁,抗-HBs阳转率逐年降低,第3年起,抗-HBs阳转率显著降低。疫苗安全可靠,男女间抗-HBs阳转率和免疫持久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乙肝疫苗全程免疫3年后,有必要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国产基因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 (1)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42名(A组),接种基因乙肝疫苗5—5—5ug三针,观察阻断母婴传播保护率及抗-HBs阳性率和GMT水平。(2)HBV感染标志阴性母亲所生新生儿107名(B组),接种5—5—5ug三针基因乙肝疫苗,观察抗-HBs阳性率和GMT水平。(3)出生时全程接种血源乙肝疫苗后已4年的儿童(C组),用5ug基因乙肝疫苗进行加强免疫,观察抗-HBs水平。结果 A组阻断母婴传播保护率为83.09%、全程接种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69.05%,GMT280.59,全程接种后6个月抗-HBs阳性率90.24%,GMT246.65。B组全程接种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73.8396,GMT269.22、全程接种后6个月抗-HBs阳性率96.2396,GMT287.90。C组加强免疫取得良好的抗-HBs应答。  相似文献   

11.
柳州市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分析新生儿乙肝疫苗低(无)应答的可能原因,探讨提高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率的可行方案。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从柳州市城区选取812名按规定免疫程序全程接种3针乙肝疫苗的1岁内儿童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样标本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 IA)定量检测抗-HBs;抗-HBs<100 U/L者采用ELISA方法(国产试剂)检测HBsAg。结果 812名观察对象中,免疫失败2人(0.25%),低(无)应答者70人(8.62%),正常应答者740人(91.13%);正常免疫应答率只与产程有关,与性别、出生体重、民族等无关。结论新生儿按规定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后仍有近10%为低(无)应答者,开展抗-HBs检测,找出低(无)应答者并进行再免,对降低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上海市新生儿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低(无)应答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上海市3个区2008-2009年出生的2047名新生儿,按“0-1-6”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抗-HBs,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并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婴儿低(无)应答的影响因素。结果新生儿乙肝疫苗初次免疫后,血清抗-HBs滴度最大值为14 982.7 mIU/ml,最小值为0.52 mIU/ml,几何平均浓度为408.04 mIU/ml。低(无)应答率为17%,其中无应答率为1.86%,低应答率为15.14%。经综合考虑单因素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月龄、是否早产、乙肝疫苗种类和母亲HBsAg、HBeAg是否双阳性5个因素是婴儿低(无)应答的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1.365(男性)、3.133(13~18月龄)、2.824(早产)、4.540(接种5μg疫苗)和2.298(母亲HBsAg、HBeAg双阳性)。结论男性、13~18月龄、早产、接种5μg疫苗和母亲HBsAg、HBeAg双阳性婴儿的免疫应答水平较低,应加强抗-HBs滴度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s消长动态及远期保护效果。方法从1986年开始,每隔2~3年采取随机方法对湘潭市1985-1988年出生的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随访一次,采血检测HBsAg、抗-HBs、抗-HBc。结果20年共观察儿童6203名,各次观察的HBsAg阳性率为0.63%~2.94%,HBsAg平均携带率为1.51%。明显低于免疫前同一人群10.50%,保护率为85.62%。新生儿完成全程免疫后抗-HBs阳性率高峰值在首针免疫后7~12个月,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下降,但免疫20年后的儿童中抗-HBs阳性率仍为28.16%(mIu/ml≥10.0),且HBsAg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国产乙肝疫苗具有良好、持久的保护效果。抗-HBs阳性率的下降并没有导致HBsAg感染率的上升,说明抗-HBs阳性与否并不能作为加强免疫的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剂量乙肝疫苗以及联合免疫球蛋白的免疫效果,为制定适宜的免疫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广东省新兴县2010年2月至2011年5月在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开展筛检,选取部分HBsAg阳性孕妇和HBsAg阴性孕妇,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10μg乙肝疫苗;HBsAg阴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接种5μg或10μg乙肝疫苗,接种第3剂乙肝疫苗后6个月检测HBsAg等血清学指标评估免疫效果。结果共筛检15836名孕妇,HBsAg阳性率为12.70%;选取418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HBsAg阴性母亲181人,HBsAg阳性母亲237人。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接种5μg乙肝疫苗组与接种10μg乙肝疫苗组之间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6.4%(82/85)和98.96%(95/9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接种10μg乙肝疫苗+100IUHBIG组与仅接种10μg乙肝疫苗组之间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9.05%(209/211)和96.15%(25/26),免疫后抗-HBs平均滴度(GMT)分别为436.72和260.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母婴阻断率略高于仅接种10μg乙肝疫苗组(99.48%vs95.72%)。结论对于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目前仍可继续推行接种5μg乙肝疫苗的免疫策略;对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仍推荐实施10μg乙肝疫苗联合HBIG的免疫策略,以降低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持久性和加强免疫应答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观察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长期的预防保护效果及加强免疫后的免疫应答状况和特点,在乙肝疫苗试点区,每隔1~2年,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985~1988年出生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效果随访1次,随访15年,共观察5006人.将血源乙肝疫苗免疫后9~11年的170名儿童分为3组,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分别进行1~3剂次的加强免疫,每剂次5μg,然后采血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结果显示新生儿血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抗-HBs阳性率为92.83%,几何平均滴度(GMT)为200.91;而至14~15岁时分别下降为45.31%和27.95%,说明15年后约有55%的儿童抗-HBs在保护性水平以下(<10mIU/ml),而HBsAg阳性率为1.38%,与全程免疫后1年相比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加强免疫后1年,3个不同剂次加强免疫组的抗-HBs GMT迅速升高,为原来的6~18倍;抗-HBs阳性率也由免疫前的62.5%~66.7%上升至100.0%.但随着加强免疫时间的延长,抗-HBs的GMT和阳性率逐渐下降,至免疫后3年,1针加强免疫组抗-HBs阳性率降至71.2%,2针组降至79.2%,而3针组仅降至92.5%.表明国产血源乙肝疫苗具有持久的预防保护效果,以及良好的免疫回忆反应;加强免疫的效果与加强免疫针次和加强免疫前的免疫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普种的地区,如果需要,可以进行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μg 3针加强免疫,初免后抗体水平较低者尤应如此.  相似文献   

16.
唐山市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及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水平,探讨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和持久性,为制定非新生儿人群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05年采集有明确乙肝疫苗免疫史、不同免疫程序的1~15岁人群血清444份,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HBs,分析比较免疫和加强免疫后抗-HBs水平和持久性;同时与1992年乙肝疫苗免疫前的本底资料相比较。结果2005年各年龄组儿童HBsAg携带率较1992年均有显著下降;免疫后5年抗-HBs保护阳性率和抗-HBs阳性率均明显下降,其中抗-HBs阳性率下降至1992年自然感染水平;免疫5年后行加强免疫,抗-HBs保护阳性率和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加强免疫组。结论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人群HBV感染的有效措施;免疫后间隔5年行加强免疫使免疫持久性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分为4组,第1组HBsAg阳性孕妇使用HBIG,其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和乙肝疫苗;第2组HBsAg阳性孕妇不使用HBIG而其新生儿使用HBIG;第3组HBsAg阳性孕妇不使用HBIG,其新生儿单独使用乙肝疫苗;第4组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单独使用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12月后测定HBsAg和抗-HBs.[结果]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使用HBIG组HBsAg阳性率1.17%低于HBsAg阳性孕妇未使用HBIG而其新生儿使用HBIG组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HBs阳性率68.48%高于HBsAg阳性孕妇未使用HBIG而其新生儿使用HBIG组4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sAg阳性孕妇及新生儿使用HBIG组免疫效果优于未使用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评价现阶段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的效果。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抗-HBs,5岁儿童同时检测HBsAg。结果 2013年扬州市人群抗-HBs阳性率为65.58%,不同年龄组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9,P0.05)。5岁儿童HBsAg携带率为2.23%。乙肝疫苗1992年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3年新生儿免费接种前后,出生人群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73,4.50,P值均0.05)。结论现阶段的乙肝免疫策略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仍需要制定相应的补充/加强免疫策略提高人群免疫力,建全更有效的乙肝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张掖市<5岁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感染现状和免疫抗体水平. [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1 178名0~4岁儿童血清标本,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水平. [结果]HBsAg阳性率1.19%,不同年龄组儿童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县(区)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农村儿童HBsAg阳性率高于城镇儿童;抗-HBs阳性率66.55%,不同年龄组、不同县(区)儿童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农村儿童抗-HBs阳性率低于城镇儿童. [结论]国际疫苗免疫联盟(GAVI)项目乙肝疫苗(HepB)接种达到了预期的免疫效果.今后HepB免疫重点人群是农村地区儿童、母亲HBsAg阳性儿童;有必要对4岁以上儿童开展乙肝疫苗(HepB)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20.
应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分别接种HBsAg阳性、阴性母亲的新生儿,结果抗-HBs阳转率为94.9%和100%,应用免疫球蛋白免疫HBsAg阳性新生儿,抗-HBs阳转率为13.9%.在同一新生儿易感人群中,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与免疫球蛋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乙肝疫苗预防新生儿HBV感染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