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E—cadherin、FAK、nm23-H1蛋白表达与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利于临床上预估颈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70例声门上型喉癌中E—cadherin、FAK、nm23-H1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3种免疫标志物(E—cadherin、FAK、nm23-H1蛋白)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E—cadherin及FAK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均明显相关(P〈0.05)。nm23-H1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E—cadherin及FAK蛋白均阳性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肿瘤分期、远处转移、病理分化程度均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1)。原发肿瘤分期T、组织分化G、FAK被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利用该方程可得颈淋巴结无转移的准确率为75.6%.颈淋巴结有转移的准确率为82-7%,总体准确率为79.4%。结论声门上型喉癌转移与否与E—cadherin、FAK表达相关。与nm23-H1表达无明显相关,利用组织分化程度G、原发肿瘤分期T及FAK可以获得较高颈淋巴结转移的预计概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癌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linical lylymph node negative,cN0)患者双侧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处理方法。方法对4年间32例声门上型喉癌(尤其是位于中线者)临床cN0患者采用一侧或病变主体侧颈部Ⅱ、Ⅲ区清扫术,术中送冰冻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决定对侧是否手术治疗。实施手术侧术中冰冻检查证实淋巴结转移阳性者,同时实施对侧手术;阴性者,对侧颈部随访观察。结果32例患者中11例术中冰冻检查阳性而行对侧清扫术,双侧手术的实施率为34.4%(11/32);对侧有6例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有效率为54.5%(6/11)。结论声门上型喉癌cN0患者Ⅱ、Ⅲ区手术可解决大部分早期病变,应用一侧或病变主体侧的诊断治疗性颈清扫手术来决定对侧手术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达到微创和有的放矢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原发部位、T分期以及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以及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术前B超及CT/MRI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2008-12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66例喉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喉癌的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高发;鳞状细胞癌占98.48%;原发部位中喉癌声门上型及声门下型有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喉癌T分期中T3+T4期颈淋巴结转移率高于T1十T2期,喉癌的组织分化程度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术前颈部B超、CT/MRI有助于判定有无淋巴结转移,制定淋巴结清扫方案。结论喉癌术前检查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与术后病理检查证实颈部淋巴结转移率相比无显著差异;声门上型及声门下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T3+T4期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于T1+T2期;喉癌的组织分化程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低分化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高分化型鳞癌;术前B超、CT/MRI检查均有助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为制定颈部淋巴结清扫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声门上型喉癌N0 患者潜在性颈淋巴结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 6 4例声门上型喉癌N0 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 6 4例声门上型喉癌N0 病例中 2 4例有颈淋巴结转移 ,转移率为 37 5 % ,5年生存率为 75 5 %。结论 :声门上型喉癌N0 颈部的治疗应采取积极态度。选择性区域性颈清扫 ,可避免根治性颈清扫术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且能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转移抑制基因Kiss-1和转移相关基因MTA1在临床N0期声门上喉癌中的表达及与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iss-1 和MTA1在56例(实验组)临床N0期声门上喉癌组织和15例(对照组)癌旁正常喉组织中的表达。采用连续切片HE染色法检测实验组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结果 HE染色法检测实验组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为33.4%(19/56);Kiss-1蛋白在实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39.3%,在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为73.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MTA1蛋白在实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2%,在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13.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无关(P>0.05); MTA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Kiss-1和MTA1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声门上型喉癌发生、发展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诊断声门上型喉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声门上型喉癌临床诊断N0 (clinicalN0 ,cN0 )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选择合理的清扫区域。方法  5 7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行喉切除术的同时行改良性颈清扫术 ,将颈清扫的淋巴结标本分区域逐一行病理学检查 ,确定转移区域或复发的区域。结果  5 7例 (6 3侧 )颈清扫标本共获淋巴结 1877枚 ,平均每侧获 2 9 8枚 ,有转移的 4 3枚 ,其中 4 1枚位于Ⅱ、Ⅲ区 ,占95 4 % (41 4 3)。 15例 (17侧 )患者有淋巴结转移 ,转移率为 2 6 .3% (15 5 7)。其中 14例位于Ⅱ、Ⅲ区 ,占转移例数的 93.3% (14 15 )。颈部复发 3例 ,复发…  相似文献   

7.
分化型甲状腺癌是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甲状腺癌最主要的类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或甲状腺全切术是原发灶的主要治疗方法.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就存在颈淋巴结转移,通常认为颈淋巴结转移第一站是颈中央区淋巴结,被称为"前哨淋巴结",所以对于颈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就显得尤为重要.cN1患者需要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但是对于cN0患者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仍有很大的争议.本文旨在对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运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相关共识与争论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声门上喉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声门上喉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临床声门上喉癌的长期随访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各因素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原发灶部位、病理学分级、颈淋巴结转移、原发灶治疗方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颈淋巴结有无转移(P=0.000)和原发灶治疗方式(P=0.000)对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声门上喉癌预后的因素为肿瘤原发灶部位、病理学分级、颈淋巴结转移、原发灶治疗方式,其中独立预后因素为颈淋巴结转移和原发灶治疗方式.对于声门上喉癌患者,应选择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式,有颈淋巴结转移者应行颈清扫术,临床未发现颈淋巴结转移的T3以上患者应行Ⅱ、Ⅲ区以及必要时包括Ⅳ区的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期)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39侧)cN0期DTC患者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观察术后近远期的临床疗效。结果: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41.03%(16/39)。36例中有1例暂时性声音嘶哑,无永久性低钙抽搐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6年有3例Ⅵ区淋巴结阳性患者术后颈侧区复发再次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结论:cN0期D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常见,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应常规清扫。  相似文献   

10.
袁斌毅  谭菊花 《广西医学》2003,25(4):671-672
声门下喉癌发病率较低(1,2 ) ,手术治疗方法也复杂 ,主要与疾病本身的恶性程度高、易向周围器官组织气管、甲状腺、气管周围淋巴结侵犯和转移有关。我院于 1 999年 4月~ 2 0 0 1年 1 0月共施行了 5例声门下喉癌切除术 ,手术效果满意。现总结手术配合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5例 ,均为男性 ,年龄 49~ 65岁 ,平均 5 7岁。病理诊断均为鳞状细胞癌 ,其中高分化 1例 ,中分化 1例 ,低分化 2例 ,1例未做分化程度诊断。3例行喉部分切除术 ,2例行全喉切除术。喉部分切除术的 3例患者中 ,1例行单侧颈清扫 ,2例行双侧颈清扫。肿瘤累及声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VI区淋巴结清扫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行VI区淋巴结清扫治疗的cN0期PTC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颈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操作要点。结果全组无永久性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隐性VI区淋巴结转移14例(36.84%);经5年以上随访,生活质量均良好,3例发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7.89%),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转移。结论cN0期PTC行VI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node,SLN)活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应用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19例45岁以上临床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中在肿瘤周围4点注射2%美蓝,获取染色淋巴结,再行肿瘤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对侧次全切除及改良式颈部淋巴结清扫。所有淋巴结分区送常规病理检查。结果19例中,18例显示了SLN,平均每例2.5枚,13例SLN阳性,1例非SLN阳性,1例未检出SLN发现有淋巴结转移。SLN活检的灵敏度为86.6%,准确度为94.4%,阴性预测值为80%,阳性预测值为100%。结论SLN活检能准确预测颈部淋巴结状态,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手术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并明确DTC手术治疗中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均行含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109例(122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DTC病理资料。根据术前体检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临床淋巴结阳性(cN+)和阴性(cN0)2组,分别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122侧颈清扫标本中,Ⅵ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Ⅱ、Ⅲ及IV,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央区淋巴结阳性占65.6%(80/122),其中cN+组阳性占81.2%(56/69),cN0组占45.3%(24/53)。结论D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常见,中央区淋巴结在DTC外科手术中应常规清扫。  相似文献   

14.
叶昀亮  项颖颖  陈恩东  瞿金妙 《浙江医学》2013,(21):1872-1874,1885
目的:探讨颈侧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首次行甲状腺切除手术及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cN0的PTMC患者392例,根据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有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各种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5岁、结节最大径>7mm、总结节最大径(TTD)>10mm的多灶性癌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风险因素(P<0.05或0.01);多因素分析发现:男性、年龄<45岁、结节最大径>7mm、TTD>10mm的多灶性癌也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男性、年龄<45岁、结节最大径>7mm、TTD>10mm的多灶性癌的PTMC患者更易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对该类患者建议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Ezrin蛋白与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以3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作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ESCC组织标本中Ezrin蛋白与E-cadherin的表达.结果:ESCC组织中Ezrin蛋白与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8.95%和59.21%;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异常表达率分别为26.67%和6.67%,两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zrin蛋白异常表达在ESCC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分化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和P<0.01),E-cadherin异常表达在ESCC组织的浸润深度、ESCC细胞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 <0.01).Ezrin蛋白与E-cadherin在ESCC中的异常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E-cadherin异常表达组Ezrin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E-cadherin正常表达患者(P<0.05).两者同时异常表达的40例中淋巴结转移高达70%,而两者同时正常表达的11例均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zrin蛋白与E-cadherin在ESCC组织中均异常表达,且呈正相关.联合检测Ezrin蛋白和E-cadherin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ESCC的浸润、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Galectin-3和E-cadheri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Galectin-3和E-cadheri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60例胃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Galectin-3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选择60例正常胃黏膜检测Galectin-3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作为对照。结果胃癌组织Galectin-3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分化程度越高、浸润程度越浅、淋巴结无转移的胃癌组织E-cadherin蛋白阳性率越高(P〈0.01)。浸润程度越深、淋巴结有转移的胃癌组织Galectin-3的阳性表达率越高(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Galectin-3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而Galectin-3表达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MP-9、VEGF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①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喉癌患者MMP-9及VEGF的表达情况;②利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MMP-9及VEGF的表达与喉癌相关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①MMP-9表达在声门上型喉癌中与颈淋巴结转移存在正相关(r=0.553,P=0.011),而在声门型喉癌中却无相关性(r=0.219,P=0.382);VEGF表达在声门上型喉癌中与颈淋巴结转移存在正相关(r=0.362,P=0.018),而在声门型喉癌中却无相关性(r=0.189,P=0.453);②MMP-9表达与VEGF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r=0.775,P=0.000),且MMP-9表达、VEGF表达均与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468,P=0.003;r=0.402,P=0.012),与年龄等因素无关。结论:MMP-9、VEGF的表达与喉鳞癌的侵袭、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两者可能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47例首次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为PTMC,术前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中以冰冻病理辅助诊断,104例行单侧腺叶切除术,22例行单侧腺叶+峡部切除术,321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257例行颈VI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54例行颈II~VI区(颈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内分泌治疗,门诊+电话随访。结果144例见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41例cN1期见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年龄、癌结节包膜外侵犯及癌灶多发性是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的独立因素,cN1期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量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风险呈正相关。395例成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2(20—42)个月,15例出现复发或转移,无死亡病例。结论PTMC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详细的体检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应作为常规筛查手段,甲状腺腺叶切除或全甲状腺切除加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为主要手术治疗手段,cN1期患者应常规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linically negative neck lymph node,cN0)上颌恶性肿瘤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此类患者颈部淋巴结的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990年至2010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具有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的cN0上颌恶性肿瘤患者277例,记录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相关临床信息,研究不同病理类型上颌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规律,并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影响上颈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277例cN0上颌恶性肿瘤患者的总体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5.5%(43/277),上颌鳞状细胞癌因其较强的淋巴结转移倾向,颈淋巴结转移率为33.0%;腺源性癌的整体转移率较低,为7.6%,且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时间较晚,但高度恶性腺源性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中、低度恶性腺源性癌(分别为P=0.037), 其中非特异性腺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导管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高于15%,而同属于高度恶性肿瘤的腺样囊性癌与肌上皮癌的转移率较低;肉瘤类恶性肿瘤的整体淋巴结转移率很低,仅为4.9%。结论: 建议对cN0上颌鳞状细胞癌患者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于非特异性腺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导管癌等高度恶性腺源性癌患者可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于肉瘤类患者可对颈部进行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