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再次原位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例1病人因慢性排斥反应再次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后发现肝动脉血栓形成,行血栓取出、溶栓、再血管化手术.例2因胆管坏死再次行原位肝移植术, 术后发现下腔静脉狭窄,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内支架置入术.结果例1术后彩超未能探及肝动脉血流.例2下腔静脉复通.结论慢性排斥反应再次肝移植利用受体肝动脉进行吻合,可能增加肝动脉血栓形成机会.预防的关键是重新选择受体肝动脉吻合支,第3次肝移植是优先选择方案.原下腔静脉吻合口关闭后若疑有狭窄可能,应于狭窄段近心端重新寻找吻合段.球囊扩张、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下腔静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非吻合口胆道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解放军第309医院共9例肝移植术后发生非吻合口胆道狭窄的临床资料,分别行经腋中线入路和剑突下入路建立2条引流道,行球囊扩张术和胆道引流术。结果9例均表现为肝内胆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形成,其中2例合并胆道吻合口狭窄,1例合并胆道吻合口瘘。2例治疗无效,黄疸指数渐进性增高,临床症状和体征未见明显缓解。7例好转,黄疸指数下降,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缓解。结论反复球囊扩张、分支多次引流、反复胆道塑形是肝移植术后胆道非吻合口狭窄的有效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和胆道造影诊治肝移植术后血管及胆道并发症的价值。方法:46例原位肝移植术后B超提示血流速度不畅或频谱异常、下肢水肿或黄疸的患16例,进行腹腔动脉造影10例次,下腔静脉造影并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6例次,经皮肝穿门静脉造影并支。架置入2例次,经皮肝穿胆道造影并引流4例次。结果:肝动脉血栓形成2例,1例经性溶栓治疗后部分开通;肝动脉狭窄4例,1例球囊扩张后狭窄减轻;所有下腔静脉和门静脉阻塞或狭窄行球囊扩张及 置放支撑架后临床症状好转;4例胆道狭窄和吻合口瘘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引流(PTCD)治疗后黄疸减轻。结论:对肝移植术后出现的血管和胆道并发症,血管造影和胆道造影不仅可明确诊断,而且能同时进行处理并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胆道球囊扩张术在胆管损伤后再狭窄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胆管损伤后胆道球囊扩张术的作用。方法 对10例胆管横断伤患者进行球囊扩张与胆肠吻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未行胆肠吻合的胆管损伤患者查用采用先扩张后吻合的方式,而已行胆肠吻合的胆管损伤患者则直接进行球囊扩张。结果 4例患者行先支撑后吻合,支撑天数为30~42d,平均36d;支撑前损伤胆管直径平均为5.6mm;行胆肠吻合时损伤胆管的直径为9~12mm,平均10.6mm。6例先行胆肠吻合,术后发现吻合口狭窄,遂进行吻合口支撑,支撑时间平均为7.8个月;支撑前胆肠吻合口直径平均为3.3mm;支撑后吻合口直径平均为9、8mm。结论胆管损伤后行胆道球囊扩张可在较短时间内使损伤部位以上的胆管直径达到10mm以上,方便吻合;同时能引流胆管,减轻了梗阻性黄疸;对于发生吻合口狭窄的病例,可直接进行狭窄吻合口的球囊支撑,能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病因、诊断、治疗措施。方法:T管短臂致胆管阻塞,经T管引入导丝引流,吻合口狭窄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球囊扩张术放置胆管支架,胆泥形成者行胆管冲洗、取石,放置胆管支架。结果:发生胆管并发症6例中胆漏1例,T管短臂致胆管阻塞1例,吻合口狭窄1例、非吻合口狭窄3例。结论: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处理得当患者可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渐进扩张法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及预防术后肝管空肠吻合口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8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男15例,女13例,均采用一期肝管空肠吻合手术,术中于吻合口内放置扩张球囊.术后7d开始进行球囊渐进性扩张,根据患者情况每天注气扩张3-4次,逐渐加大注气容量,3个月后拔出球囊导管并随访观察。结果28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共使用球囊32支,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2.8年,28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腹痛、发热、黄疸、皮肤搔痒等胆管炎及胆管狭窄症状,B超、胆道镜、MRCP检查吻合口无狭窄。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后.一期手术处理并术中置人扩张球囊、术后渐进扩张的方法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ERCP在胆道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对13例胆道手术术后并发症行ERCP检查,明确诊断为何种胆道术后并发症并行相应治疗.结果 单纯胆囊管残端瘘6例,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管残端瘘1例,行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鼻胆管引流术(EST+ENBD);胆总管瘘1例,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胆总管中断1例,行开腹手术;胆总管狭窄3例,行胆管内支架引流术(ERBD);肝总管空肠吻合口狭窄1例,行吻合口柱状球囊扩张,3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黄疸,行支架引流术.上述病人均得到治愈.结论 ERCP是微创技术,在胆道术后胆道损伤中的应用避免了腹部再次手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介入治疗的应用。方法:对终末期肝病及肝癌肝移植术及介入处理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5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动脉狭窄及血栓形成的患者行球囊扩张、溶栓、内支架置入术。结果:2例肝动脉狭窄的患者经球囊扩张后临床症状缓解;其中1例发生吻合口出血,置入带膜支架,症状缓解。3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经溶栓后肝动脉血流得到恢复。结论:介入治疗对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动脉狭窄及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治疗是可行的,但须谨慎实施,以免发生出血等并发症,介入技术对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处理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肝移植术后不同类型的胆道并发症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诊治情况并随访10年。结果:3例患者肝移植后分别并发吻合口胆管漏伴狭窄、吻合口胆管狭窄伴胆石形成和单纯吻合口胆管狭窄。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下鼻胆管引流术、取石术、大口径塑料支架或多根塑料支架置入,支撑引流10年,最终拔除塑料支架,2例吻合口胆管狭窄完全改善,1例吻合口胆管狭窄明显改善。结论:内镜是诊治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重要手段,长期支架支撑可有效改善或治愈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DCE MRA)对判断肝移植术后血管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行3D DCE MRA检查,血管显示分级评分及血管吻合口相对于受体吻合口侧血管狭窄程度的测定,并将结果与超声及DSA检查结果对照.结果:3D DCE MRA显示,本组20例患者血管与背景组织对比佳,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显示良好;肝动脉显示轻度狭窄和正常者11例,中度狭窄者5例,重度狭窄者4例.除1例吻合口重度狭窄者DSA显示中度狭窄外,其余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程度与超声或/和DSA检查结果一致.结论:3D DCE MRA是肝移植术后是否存在血管狭窄的一种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对原位肝移植术后疑有胆道并发症(梗阻性黄疸)的12例患者进行ERCP。结果显示胆总管狭窄(梗阻)9例(伴胆总管结石2例),胆总管结石2例(伴胆总管扩张1例),移植肝肝内胆管变细1例。内镜下作胆总管气囊扩张、取石、放置金属胆总管内支架1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3例。留置鼻胆管引流2例。结论ERCP可作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且对大多数肝移植术后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对原位肝移植术后疑有胆道并发症(梗阻性黄疸)的12例患者进行ERCP。结果 显示胆总管狭窄(梗阻)9例(伴胆总管结石2例),胆总管结石2例(伴胆总管扩张1例),移植肝肝内胆管变细1例。内镜下作胆总管气囊扩张、取石、放置金属胆总管内支架1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3例,留置鼻胆管引流2例。结论 ERCP可作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且对大多数肝移植术后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泡球蚴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肝移植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快速肝、肾联合切取供肝,其热缺血时间控制在6min内。2例肝泡球蚴病患者分别采用“经典式”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并行空肠肝总管Roux-en-y吻合术,观察2例治疗效果。结果:2例患者肝移植后1~3周左右出现胆汁性状改变,量少、色淡、稀薄。2个月左右形成“胆泥树”,分别于移植后45d和4个月,因胆道反复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和肝、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1)肝泡球蚴病呈“类癌”样浸润性生长,可直接侵犯胆道内皮细胞,其本身的液化坏死物堵塞胆道造成胆道高压,与胆道的感染互为因果。(2)肝泡球蚴病肝移植因其早期侵犯胆道及高胆道并发症,放置“T”型管具有必要性。(3)泡球蚴病感染可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耐受现象,应注意该类患者肝移植后的免疫抑制药物剂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6月至2005年2月完成的50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经典式肝移植4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45例,其中包括2例肝肾联合移植,部分亲体肝移植1例.50例中经门静脉、下腔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22例,无转流28例.胆道重建:胆管对端吻合49例,其中28例置“T”管外引流,21例未置“T”管引流.胆肠吻合1例.结果:共有7例发生胆系并发症,2例为术后近期经腹腔引流管少量胆漏,1周左右停止.2例为术后远期(1~3月)因发热再次入院经影像学证实为胆管吻合漏,肝门区包裹性积液形成.3例手术后1~3月内发生肝内胆管狭窄并淤泥形成.结论:供体胆道即时充分的灌洗,移植物冷热缺血的时间不宜过长及良好的胆道吻合技术和确保胆道血供,是预防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中胆总管重建的术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的胆总管吻合术式对胆道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利用猪的原位全肝移植模型,分别行胆总管侧侧(n=6)和胆总管端端(n=17)两种重建方式。比较分析它们在移植术后7d内的肝功能改变及其死亡原因。结果 虽然两组术后的总胆红素值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但侧侧组的总胆红素值显示了有统计学意义的低值变化。反映肝细胞功能损害的血清谷草转氨酶和反映肝窦状内皮细胞损害的血清透明质酸在侧侧组中分别呈现了有统计学意义的低值。死亡时确认有黄疸肝侧侧组1头(17%),端端组5头(29%)。结论 胆总管侧侧吻合术被认为是肝脏移植中有效的胆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该院进行的原位经典式肝脏移植手术后病人的并发症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在5例肝脏移植病人中早期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肝动脉狭窄和栓塞、胆瘘和胆道梗阻、慢性排斥反应。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可引起严重后果,但恰当的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a Y  He XS  Zhu XF  Wang GD  Wang DP  Ju WQ  Wu LW  Hu AB  Tai Q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105-107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及胆道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施行的368例同种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68例肝移植患者中与胆道相关的并发症共36例,发生率为9.8%(36/368);其中单纯吻合口胆瘘7例,误伤和遗漏副肝管所致胆瘘1例,吻合口狭窄5例,肝内胆管狭窄3例,胆管扭曲继发胆道狭窄1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胆瘘后继发胆道狭窄2例,胆道狭窄合并肝内胆汁瘤形成2例,胆道狭窄合并胆泥形成2例,胆道铸型综合征5例,胆道出血1例,肝内脓肿3例及括约肌功能失调2例。所有36例发生胆道并发症患者中,23例经非手术治疗而治愈;13例进行开腹手术治疗,其中7例为接受再次肝脏移植。所有因胆道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5例,死亡原因为严重胆道感染和腹腔感染,占该组肝移植患者死亡的13.9%。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临床处理棘手,应注重预防。胆道并发症大多可经非手术治疗而获得满意的疗效;如经反复多次放射和内窥镜治疗无效以及同时伴有肝动脉栓塞或狭窄且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或行再次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18.
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及胆漏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及胆漏微创治疗的价值.方法对17例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及胆漏的患者,应用十二指肠镜逆行胆道造影(ERCP)、胆管狭窄部扩张、塑料内支架置入、经皮经肝胆管内外引流或联合经皮腹腔胆汁湖引流等微创方法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17例肝移植术后黄疸患者经造影证实:胆管吻合口狭窄9例,其中合并胆漏3例;肝门部胆管狭窄4例,其中合并胆漏1例;移植肝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4例;行ERCP加胆管扩张及塑料内支架置入8例,经皮经肝胆管造影、胆管内外引流管置入9例,对合并胆漏的4例联合进行了经皮腹腔胆汁湖引流,13例非胆管弥漫性狭窄的患者治疗有效、黄疸消退,胆漏愈合,4例移植肝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患者治疗无效.结论肝移植术后胆管非弥漫性狭窄及胆漏的微创治疗安全、有效,但对于移植肝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尚无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缺血对胆道并发症发生和预后的影响,以及早期肝动脉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720例原位肝移植(OLT)患者中,共有32例在移植术后4~65(25±15)d彩超发现肝动脉缺血并经肝动脉造影(DSA)和(或)CT肝动脉成像证实,其中肝动脉狭窄(HAS)30例,肝动脉血栓(HAT)2例.32例中,20例接受了肝动脉介入治疗.以再次肝移植及患者死亡为观察终点,随访32例患者的临床转归.结果 20例(62.5%)发生胆道并发症,包括单纯胆总管狭窄2例,肝内外胆管狭窄13例,肝内胆管狭窄5例,同时合并胆漏2例、胆汁瘤4例、胆源性肝脓肿3例.20例中,8例为HAS接受了成功的肝动脉介入治疗者,但治疗时间均在发现HAS 2周后;10例为HAS未接受肝动脉介入治疗者;1例为HAT溶栓开通者;1例为HAS支架治疗失败者.2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62 d(22~517 d),死亡10例,再次肝移植6例,健在4例;6、12、24个月移植肝累积存活率分别为60.0%、34.9%和0.12例未发生胆道并发症,其中9例为HAS接受了成功的肝动脉介入治疗者,其治疗时间均在发现HAS 2周内;2例为HAS病检提示急性排斥反应者,均及时应用抗排斥药物冲击治疗;1例为HAT溶栓失败接受再次肝移植者.该12例中位随访时间952 d(14~1398 d),死亡3例,再次肝移植1例,健在8例;6、12、24个月移植肝累积存活率分别为75.0%、66.7%和66.7%.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缺血是引起胆道并发症的重要原因,早期成功的肝动脉介入治疗有助于减少胆道并发症、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MRCP影像学表现。【方法】 根据PTC或ERCP检查、病理结果及临床确诊的缺血性胆管病变(ITBL)32例和吻合口狭窄(AS)9例患者,对其MRCP图像进行观察。【结果】根据胆管病变累及的部位和范围将ITBL分为肝门型(Ⅰ型)、弥漫型(Ⅱ型)和肝内型(Ⅲ型)。Ⅰ型15例,MRCP示胆总管、肝总管、汇合部、左右肝管及其二级分支胆管显影不良或不显影。Ⅱ型13例,MRCP示广泛性肝内、外胆管不规则狭窄或扩张,胆管间断显影。Ⅲ型4例,MRCP示仅肝内胆管不规则、节段性扩张,扩张不成比例、粗细不均呈“串珠”样。ITBL组中伴有供肝肝总管、汇合部及左和(或)右肝管管腔内胆泥形成25例(78.1%,25/32),MRCP上表现为管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影。伴有肝门部积液4例,胆汁湖3例。MRCP上AS主要表现为吻合口处局限性狭窄,上段管腔不同程度继发性扩张。AS组中胆管管腔内伴有胆泥形成3例(33.3%,3/9)。【结论】MRCP可全面观察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胆管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提供胆管病变的整体信息。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诊断及分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临床工作中一种简单、实用、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