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石渠县鼠疫耶尔森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四川省石渠县鼠疫耶尔森菌的遗传特性进行分析。并与其他类型的鼠疫苗株相比较。方法:特征性基因的PCR扩增,随机扩增多态性DNA,脉冲场电泳、rRNA基因指纹图分析等。结果:石渠县的菌株为典型的鼠疫菌株,具有鼠疫强毒菌的典型特征,从该县青海田鼠中分离的鼠疫菌株,其分子生物学特征与我国其他疫源地中的鼠疫菌株明显不同。结论:该地可能存在一种新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其鼠疫菌属于一单独型别;1999年该县发生的人间鼠疫。感染来自该疫源地之外;对该疫源地仍须密切监视,以确定其对人类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为新确定的我国第11类鼠疫自然疫源地、世界第5类田鼠型鼠疫自然疫源地[1,2]。而该疫源地自1997年在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首次经过细菌学证实以来[3],尚无人及家畜感染发病的报告。为了解青藏高原青海田鼠型鼠疫菌对人及家畜的危害,于2004年对石渠县鼠疫疫区内的人群及主要家畜(藏系绵羊和高原牦牛)进行了鼠疫血清学调查,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血清305份(红旗2村161份,红旗4村144份)藏系绵羊血清均系颈静脉采血后分离血清备用。96份高原牦牛血于宰杀时用大号试管收集。315份人血清分别来自红旗乡…  相似文献   

3.
野生种高原鼠兔的捕捉与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兔形目、鼠兔科、鼠兔属动物,主要集中分布于海拔3200-4700m的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境中。在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四川省石集县范围内,高原鼠兔属于草原优势种群且和青海田鼠型鼠疫菌的主要宿主一青海田鼠混居,为了解两者在动物鼠疫病上的关联的相关实验提供足够的高原鼠兔,我们于2004年7~8月,对石渠县俄多玛乡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内的野生种高原鼠兔进行了野外捕捉及室内饲养的初步探讨,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蒋和柱 《现代预防医学》2002,29(1):73-73,76
1 流行现状鼠疫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 ,在人类历史上死于鼠疫的人数以亿万计。四川省作为疑似鼠疫地区开展鼠疫防治与监测的地方为甘孜和阿坝两州 ,面积 2 3万平方公里 ,有旱獭分布面积约 10万平方公里 ,是我国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延伸部分。我省现已证实的鼠疫自然疫源地位于西北部的甘孜州石渠县 ,属于四川、青海、西藏三省(区 )结合部 ,该县总面积 2 .5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 6万余人。1997年在石渠县从青海田鼠中首次分离了鼠疫杆菌 ,从而判定该地为鼠疫疫源地。 1999年又在该县的呷依乡因牧民接触死猞猁染疫事件 ,造成我…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四川省新龙县分离的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开展差异区段(DFR)分型研究,为鼠疫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新龙县和其他5个鼠疫县分离的鼠疫菌16株,按鼠疫菌DFR分型方法,使用23个DFR和pMT1的扩增引物,对被试菌株DNA进行PCR扩增,采用BioNumerics 6.6软件进行分型,确定新龙县鼠疫菌DFR基因型。结果石渠县鼠疫菌菌株聚为第1类,为Genomovar14型;新龙县鼠疫菌DFR基因型与德格、巴塘、理塘、雅江县相同,聚为第2类,均为Genomovar05型。结论新龙县分离到的鼠疫菌基因型为Genomovar05型,新龙县鼠疫自然疫源地属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四川省1981-2010年鼠疫防治的研究结果,为四川鼠疫防控工作提供对策与依据。方法统计、整理、分析四川省1981-2010年鼠疫相关工作资料,实验方法按照"鼠疫诊断标准"进行。结果通过调查,细菌学检测材料42 429份、分离鼠疫菌183株,鼠疫间接血疑试验血清29 980份、阳性251份,鼠疫放射免疫沉淀试验标本7 611份、阳性79份,鼠疫反向血疑试验检测标本833份、阳性31份,发现染疫动物7种,染疫媒介3种,发现青海田鼠型鼠疫菌和喜马拉雅旱獭型鼠疫菌,鼠疫发生在2县5个乡镇。结论证实了四川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存在,发现了青海田鼠疫源地和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7.
我国鼠疫耶尔森菌Pgm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从我国不同类型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菌进行色素沉着因子 (Pgm )表型的分析。方法 用氯化血红素培养基或刚果红培养基培养鼠疫菌 ,对不同颜色的菌落进行计数 ,计算鼠疫菌Pgm的阳性率。 结果 我国 10个疫源地的 16个生态型和新发现的四川青海田鼠型 ,除昆仑山A、B型外 ,其他各型的菌株均含有Pgm+ 菌 ,以青海田鼠型、锡林郭勒高原型、北天山东段型、北天山西段A型、北天山西段B型菌株的Pgm+ 率为高 ,Pgm+ 菌株 >90 %。结论 青海田鼠型、锡林郭勒高原型、北天山东段型、北天山西段A型、北天山西段B型菌株的Pgm+ 表型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四川省青海田鼠鼠疫疫源地流行态势,为做好鼠疫防控工作提供对策依据。方法统计、整理、分析四川省2000-2013年期间的鼠疫调查与监测资料。结果调查发现青海田鼠平均鼠密度242.53只/ha,发现青海田鼠鼠体及巢穴蚤类9种,细钩盖蚤和直缘双蚤指名亚种为主要寄生蚤(93.76%),其他蚤种占6.24%;青海田鼠体蚤指数0.90、染蚤率42.90%,青海田鼠巢穴均染蚤、巢蚤指数51.65;实验室检测各种宿主动物材料14 970份,获鼠疫菌100株,检菌率0.67%;检验媒介蚤2 484组26 984匹,获鼠疫菌11株,检菌率0.44%;证实染疫动物8种、染疫媒介3种;鼠疫间接血凝检测血清3526份,阳性217份,阳性率6.15%,其中青海田鼠血清阳性率5.60%、犬血清阳性率8.40%。结论2000年以来,四川省青海田鼠疫源地每年均有鼠疫细菌检出和鼠疫血清学检测阳性,说明青海田鼠动物鼠疫持续存在,提示要加强防控鼠疫宣传、培训和监测工作,严防鼠疫在人间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石渠县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青海田鼠巢蚤构成及其变化,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1-2012年的5~9月期间每月挖取青海田鼠巢6~12个,对巢穴蚤进行分类鉴定。计算巢蚤指数、染蚤率、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结果鉴定蚤3175匹、属3科8种,染蚤率为100%,蚤指数为41.59,多样性指数平均值0.696;均匀度指数平均值0.887;优势度指数平均值0.524。结论石渠县青海田鼠巢穴染蚤率和蚤指数高,巢蚤优势种为细钩盖蚤和直缘双蚤指名亚种,保存和传播鼠疫的潜在风险较高,应加强疫源地鼠疫监测力度和灭鼠灭蚤工作,防止人间鼠疫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四川省鼠疫耶尔森菌(Y. pestis)差异区段分型(DFR)及地理分布,为四川鼠疫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分离自四川省鼠疫疫区的132株鼠疫菌,应用23个DFR和PMT1的扩增引物,对被试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并使用Mapinfo软件和Excel进行分型,确定四川省鼠疫耶尔森菌DFR基因型和地理分布特征。结果 四川省鼠疫耶尔森菌DFR分型分为3型,其中石渠县有两型,主要为G14型和G43型,其它疫源地为G05型。结论 四川省鼠疫耶尔森菌的DFR分型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1999—2000年四川省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部 ,地跨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 ,全省面积约 47万平方公里 ,人口 8千余万。我省作为疑似鼠疫地区开展鼠疫防治与监测的地区包括甘孜、阿坝两州 ,总面积 2 3万平方公里 ,有獭分布面积约 10万平方公里 ,是我国喜玛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延伸部分。现已证实的鼠疫自然疫源地位于本省西北部的甘孜州石渠县 ,属于四川、青海、西藏三省 (区 )结合部 ,全县总面积 2 .5万余平方公里 ,总人口 6万余人。1999~ 2 0 0 0年在石渠县、德格县、色达县、炉霍县、甘孜县、阿坝县、壤塘县、若尔盖县等 8个固定监测县按照《四川省鼠疫…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该疫源地动物鼠疫区域界限、分布范围、相关宿主动物、媒介昆虫构成和动物鼠疫流行规律等,为鼠疫防治、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2001-2009年鼠疫IHA血清检测阳性179份,阳性率为7.21%,其中2002年阳性率最高,达17.45%,2001-2009年鼠疫细菌学检验检菌率为0.63%,媒介昆虫组检菌率为0.66%,染疫动物有5科(亚科)6种,疫情主要分布在俄多玛乡和呷依乡,监测结果证实该县存在青海田鼠疫源地,可能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结论石渠县青海田鼠动物鼠疫呈持续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13.
鼠疫菌的毒力是决定动物鼠疫流行强度及预测流行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用布氏田鼠和喜马拉雅旱獭菌株做对照,对青海田鼠型3株鼠疫菌进行了毒力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西藏自治区鼠疫自然疫源地是否存在耐药及耐消毒剂的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菌株,为鼠疫的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信息。方法根据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公布的耐氨基糖苷类链霉素StrA和StrB基因,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TEM、SHV和CTX-M基因,耐磺胺类药物Sul1、Sul2和Sul3基因序列,耐消毒剂耐药QacEdeltalsul1基因,分别在每个基因上设计1对引物,逐一对分离自西藏自治区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鼠疫菌DNA进行PCR检测。结果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成立,355株鼠疫菌的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耐链霉素、耐磺胺类药物及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耐消毒剂菌株。结论西藏自治区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尚未出现耐药及耐消毒剂菌株。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鼠疫耶尔森菌基因型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基因组型分布特征.方法对分离到的青藏高原鼠疫菌297株,根据已经证实的22个差异区段设计引物,每株鼠疫菌的每个基因差异区段都采用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中,鼠疫菌基因组型有9种,分别为1、5、6、7、8、10、11、新基因组型和Ype-ancestor型,其中以5、8和10型为主,3种基因组型合计所占比例为80.6%(204/253),而且不同地区鼠疫菌基因组型的分布也不一致.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基因组型全部为14型.结论青藏高原鼠疫菌基因组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根据基因组型的分布状况推测出了鼠疫菌在青藏高原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地区自1949年开展鼠疫防治工作以来,通过微生物学方法检验了大量的鼠疫疫源动物和媒介昆虫标本,基本证实并查清了各种类型鼠疫疫源地的存在与分布。来源于不同自然疫源地的鼠疫苗有不同的营养需求。因此,查清各疫源地菌株的营养谱,对鼠疫菌的生理生化和遗传变异的研究十分重要。鼠疫苗的营养型需求差异涉及氨基酸和维生素等,但主要还是对氨基酸需求的差异。检查发现,内蒙古地区鼠疫菌株有3种基本营养型:草原黄鼠疫源地菌株,需要甲流氨酸、俄氨酸、苯丙氨酸和甘氨酸;长爪沙鼠疫碌地菌株,需要甲硫氨酸、跳氨酸、色氨酸、苯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耐链霉素rpsL基因位点,掌握该地区鼠疫菌对链霉素的敏感性,以期为今后该地区鼠疫的治疗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鼠疫菌rpsL基因序列及我国发现的耐链霉素菌株(S19960127)突变位点分别设计非突变菌株FAM(128∶A)和突变菌株VIC(128∶G)两种MGB探针,通过TaqMan-MGB探针法对1962—1991年分离自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49株代表性鼠疫菌进行耐链霉素rpsL基因突变位点检测。结果 被试菌株对应检测rpsL(128∶A),49株FAM染料RFU峰值均为阳性,其RFU峰值>2 000,阴性<200;对应检测rpsL(128∶G)未检测到VIC染料RFU峰值阳性菌株,RFU峰值均<200,阳性对照>1 000,该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菌未发现耐链霉素菌株。结论 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49株鼠疫菌对链霉素均敏感。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体系具有较高灵敏性、特异性,可应用于鼠疫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四川省2000-2008年青海田鼠鼠疫流行趋势.方法 按照"全国鼠疫总体规划"和"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进行调查.结果 2000-2008年每个年度均发生青海田鼠鼠疫流行;鼠平均密度312.41只/ha;青海田鼠体染蚤率42.57%.蚤指数0.88.青海田鼠巢蚤指数55.89;发现染疫动物6种,包括青海田鼠、牧犬、沙狐、家猫、藏系绵羊和长尾仓鼠,其中活体青海田鼠检菌率0.32%,自毙青海田鼠检菌率22.99%;血清学阳检率6.70%.发现蚤类4科11属19种,其中染疫媒介3种,蚤类检菌率0.054%,包括细钩盖蚤、直缘双蚤指名亚种和五侧纤蚤邻近亚种.结论 四川省青海田鼠鼠疫呈连续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四川地区是否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方法 应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方法,调查宿主动物及媒介蚤携带鼠疫菌的状况.结果 四川省德格县境内调查发现宿主动物10目30种(亚种);常见宿主动物为喜马拉雅旱獭和高原鼠兔,发现蚤类3科7属7种,喜马拉雅旱獭为鼠疫菌主要储存宿主,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为主要媒介,分离鼠疫菌13株;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血清8份,牧犬血清最高滴度1:10 240,鼠疫反向血凝试验(RIHA)阳性19份,旱獭最高滴度1:409 600.四川省德格县境内鼠疫疫源地面积约4545 km2.结论 四川省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石渠县蚤类种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四川省石渠县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蚤目昆虫的种群结构。方法:主要通过梳检鼠体,挖鼠巢穴,探獭洞干等方法检蚤,然后按形态学分类方法进行分类鉴定到种(亚种);结果:在该疫源地不同地区,不同自然地理生境中的10种动物,青海田鼠巢穴以及喜玛拉雅旱獭洞干,发现蚤类4种11属19种(亚种),且不同地点,不同生境,不同宿主动物间蚤类分布各异。结论:发现该疫地主要宿主青海田鼠主要寄生蚤为细钩黄鼠蚤和直缘双蚤指名亚种,喜玛拉雅旱獭主要寄生蚤为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高原鼠兔主要寄生蚤为五侧纤蚤邻近亚种和哗倍蚤指名亚种,藏仓鼠主要寄生直缘双蚤指名亚种,青海双蚤和细钩黄鼠蚤,沙狐主要寄生蚤为同鬃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