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新生儿复苏培训效果,探讨有效的适用于基层医院的培训方法。方法比较、分析138名学员培训前自我评价与笔试测评成绩和培训后笔试测评成绩;比较其中96名有培训经历者与42名无培训经历者培训前的自我评价与笔试测评成绩和培训后笔试测评成绩;比较46名复训人员首次培训后及复训前、后笔试测评成绩。医院督导评估医疗机构新生儿复苏工作开展情况。结果所有学员培训前自我评价显著高于笔试测评成绩,培训前、后笔试测评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培训经历者培训前自我评价及笔试测评成绩均显著高于无培训经历者(P<0.05),培训后笔试测评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训人员复训后笔试测评成绩显著高于复训前(P<0.05);培训前仅3家医院开展新法复苏,培训后参加培训单位均能开展该项工作。结论要在西部基层医疗单位开展新生儿复苏工作,除硬件投入外更应重视技术培训,采用与案例结合的操作性培训,强调个人技术规范性与团队合作的流畅性,定期的复训强化和必要的现场督导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湖南省2014-2015年国家级宫颈病变防治进修基地培训成效,探讨宫颈癌项目面向基层的有效培训模式。方法基地将参加培训学员分为3组:宫颈病变诊治组、宫颈细胞学组、宫颈病变病理组,进行理论、见习与实习相结合的15 d专题培训。对基地培训学员所在医疗保健机构构成情况,各组学员培训前后培训成绩、及格率、优秀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地培训学员以来源于县级医疗保健机构为主,在培训的194人中,占85.57%。3组培训学员出班考试成绩高于入班考试成绩,出班考试及格率高于入班考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各组培训学员出班考试优秀率高于入班考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014年宫颈细胞学组入班考核前与出班考核优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颈病变防治进修培训基地面向基层培训是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可复制、可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湖北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应用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效果研究。方法:选择在我科参加培训的护理人员及临床带教老师,其中观察组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共46名培训学员,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培训;对照组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共48名培训学员,采用核心能力教学模式进行培训。两组学员在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培训结束后从学员笔试及操作评分,患者满意率,独立进行专科护理操作所需周期三方面,观察并记录培训效果。结果:按照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培养的学员笔试及操作评分、患者满意率均高于传统培养学员,独立进行专科护理操作所需周期缩短。结论:在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中运用核心能力模式培训,可以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高仿真呼吸系统纤维支气管镜训练模拟器在纤维支气管镜教学中的效果,探讨高仿真模拟教学在纤维支气管镜临床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在麻醉科实习或轮转的培训医师或实习医师40人,根据教学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理论授课和临床观摩的方法进行培训,观察组则采用理论授课、临床观摩、训练模拟器模拟训练等方法进行培训。两组学员在年龄、性别、工作年限等一般情况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对两组学员培训前后进行理论考核和模拟操作考核,记录两组学员理论考核成绩、在模拟器上完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所需时间以及临床实践中3 min内引导插管成功率。记录两组学员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成绩的提高值以及模拟器上模拟操作所用时间的缩短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培训后理论考核提高成绩为(23±8)分,高于对照组提高的成绩(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对照组模拟器上完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所需时间缩短(51±31)s,明显少于观察组缩短时间(96±2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农村西医适宜技术培训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评价甘肃省农村西医适宜技术的培训效果,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培训对象培训前后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分析;培训后采用问卷方式对有关培训效果进行调查.结果 考试得分为培训前(31.32±1.51)分、课堂讲授后(68.06±1.39)分、互动强化后(72.13±1.43)分,成绩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专业学员在互动强化后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25%的学员认为适宜技术很难,与其职称呈负相关(P<0.01),不同专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掌握适宜技术的占91.11,与其职称呈正相关(P<0.05);认为需要再培训者占70.62%.与其单位级别呈负相关(P<0.05);不同专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农村西医适宜技术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员背景是其影响因素,应严格选派人员标准并分层次有重点的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专科护士临床培训不同方法的培训效果,寻找临床专科护士培训最佳方法。方法将我院按统一条件招收的血液净化专科培训学员,1组(56名)用分段(A)方法培训;另1组(56名)用连续(B)方法培训。2组学员理论授课和操作培训时间、内容相同。采用相同的理论考题和操作项目及评分标准进行考试。分别计算2种方法培训学员的理论和操作平均成绩并进行2组间统计学比较。结果用2种方法培训学员各阶段的理论和各项操作考试平均成绩统计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表3)。从操作考试来看,分段培训方法不同阶段考试分数均低于连续培训方法(P均<0.01);而理论考试则相反,各阶段的考试成绩分段培训方法均高于连续培训方法(P均<0.05)。结论 2种方法培训学员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均合格(60分以上)。但理论和操作培训效果各自存在不同的优势,临床专科护士培训时可据情择重选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线上学习平台对新护士岗前培训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于2018年8月开始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采用线上学习平台,以实施前19名为对照组,实施后1年33名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师课堂授课方式,观察组采用线上学习平台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相同。比较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及培训满意率。结果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分别为(82.62±4.96)分和(85.20±6.50)分;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分别为(88.49±5.24)分和(92.37±5.84)分;观察组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培训满意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护士岗前培训中采用线上学习平台可有效提升理论和操作考试水平,提高培训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接种技术操作规范化培训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慧洁  丘晓  王争  梁卫华 《现代医院》2008,8(10):150-151
目的探讨接种技术操作规范化培训方法,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督导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学员及工作特点明确教学目标,采用理论讲解、个案分析与模拟接种现场进行操作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对132名学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结果平均成绩(86.76±6.32)分,及格率100%。不同专业学员成绩及成绩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方法集中目标教学和直观教学的优点,能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建议重点帮助非护理专业学员并加强培训后督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产前先天性畸形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该院筛查的产妇13 874例为研究对象,产妇入院后先行常规超声检查,然后采用MRI筛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筛查效果。结果 13 874例孕妇中384例经手术确诊为胎儿畸形,确诊率为2.77%(384/13 874);26例漏诊,漏诊率为6.77%(26/384)。MRI确诊率为95.8%,显著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的82.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漏诊率误诊率为4.2%,显著低于常规超声检查的1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和超声检查畸形类型较多,MRI检查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中枢神经系统、心脏畸形、脸部畸形;常规超声检查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心脏畸形,两种方法诊断畸形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先天性畸形胎儿采用MRI筛查效果理想,但应严格把握其应用适应证,联合超声检查能进一步弥补各自缺陷,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描述产前筛查孕妇尤其是高风险孕妇不同孕期的抑郁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6月在合肥市妇幼保健机构进行产前筛查的孕妇1 505例,其中高风险孕妇90例,低风险孕妇1 415例。应用流行病学调查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分别在产前筛查结果出来前(在准备做产前筛查时)、产前筛查结果出来后(取筛查结果化验单时)、孕26周和产后6周对孕产妇的抑郁水平进行测评。结果产前筛查结果出来前、产前筛查结果出来后、孕26周、产后6周4个时间段的抑郁得分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55,P=0.000)。运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产前筛查结果出来前与产前筛查结果出来后、孕26周、产后6周抑郁得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筛查结果出来后与孕26周、产后6周抑郁得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26周与产后6周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筛查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孕早期、孕中期抑郁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产后抑郁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筛查孕妇抑郁水平随时间延续有降低趋势,需加强对高危孕妇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五步标准化产前超声筛查对胎儿心脏畸形的产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海南省三亚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超声筛查的孕妇245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五步标准化产前超声筛查结果与出生后心动图复查及尸检结果检出率的差异。结果在245例进行产前筛查的孕妇中,发现胎儿心脏畸形12例。其中五步标准化产前超声筛查检出11例,漏诊1例;出生后心动图复查及尸检证实有心脏畸形患儿12例。五步标准化产前超声筛查结果与出生后心动图复查及尸检结果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严重心脏畸形的检出率达100%。结论五步标准化产前超声筛查对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效果显著,在未来可作为主要的检查手段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湖北省基层医院推广普及与实施胎儿系统超声筛查规范的培训模式。方法应用统一的胎儿系统超声筛查标准,统一培训教材、培训方法和筛查质量控制,通过举办长期骨干培训班与短期基层培训班相结合的方式,对湖北省内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医师进行培训。结果 2005-2012年间完成长期骨干培训班15期,培训医院152家,人员189名,其中来自湖北省的医院有65家,学员有82名;完成湖北省内短期基层培训班11期,培训医院466家,人员1 159名。长期骨干培训班湖北省学员中87.7%来自二甲及以上医院,其中三级医院占27.7%;短期基层培训班中91.0%为二甲及以下医院,其中一级医院占52.2%。长期骨干培训班湖北省学员职称分布为:高级职称14.6%,中级职称65.9%,初级职称及其他19.5%;短期基层培训班学员职称分布为:高级职称12.2%,中级职称36.6%,初级职称及其他51.2%。规范统一了湖北省胎儿系统超声筛查标准、培训教材、培训方法,统一了湖北省产前筛查机构超声人员准入标准、质量控制标准及产前超声筛查项目的标准。建立了网络交流互动平台。结论城市与基层培训相结合、短期理论培训与长期理论加实际训练相结合、互补不足可作为在基层医院推广普及与实施胎儿系统超声筛查规范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郑州人民医院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6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根据学员工号,采用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实验组学员采用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对照组学员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培训结束后采用考核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分析。 结果实验组学员理论成绩为(89.83±5.33)分,对照组学员理论成绩为(86.17±6.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员技能成绩为(84.17±5.43)分,对照组学员技能成绩为(78.50±5.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深化学习印象、增强思考主动性、强化理论与临床桥接方面的满意度均优于传统教学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应用于全科医师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培训,有利于提高学员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增强思考主动性、增加学习兴趣、深化学习印象和强化理论与临床桥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早期和孕中期实施产前超声筛查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产前检查的3564例单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孕妇在孕早期阶段(孕11+0~13+6周)或孕中期阶段(孕22+0~23+6周)进行产前超声筛查,以产后或引产后结果作为参照,评价产前超声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产后与引产后结果证实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120例,超声诊断时孕周为11+5~23+6周,具体如下:露脑畸形30例(25.00%)、脑积水19例(15.83%)、无脑畸形11例(9.16%)、全前脑13例(10.83%)、脊柱裂22例(18.33%)、脑膨出7例(5.83%)、胼胝体发育不良9例(7.50%)、小脑发育不良6例(5.00%)、脑沟脑回异常2例(1.66%)、Dandy-Walker综合征1例(0.80%)。根据孕妇有无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分为两组,对比一般资料,结果显示:存在胎儿畸形的孕妇年龄更高,畸形家族史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早期超声筛查出畸形102例,无畸形3462例;孕早期联合孕中期超声筛查出畸形154例,无畸形3410例。孕早期联合孕中期超声筛查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灵敏度(93.33%)明显高于孕早期超声筛查(78.33%),特异度(98.78%)低于孕早期超声筛查(99.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产前超声筛查,可以将筛查时间提前到孕早期阶段,并可在孕中期进行超声检查作为补充,提高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卫生部北京医院初次建立档案孕妇对产前超声筛查知识知晓情况,分析知晓情况差异的影响因素,了解孕妇对产前超声筛查知识获取途径及需求。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自制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卫生部北京医院初建档孕妇111人进行产前超声筛查知识调查与分析。结果 12道知识题均回答正确的人数为0;12个方面产前超声筛查知识的总知晓率为42.87%,12道问题知晓率位于前3位的依次为:超声能否看清胎儿唇裂,超声对胎儿是否有影响,超声能否查到胎儿智力问题。不同职业孕妇对12道问题回答正确率在5.00%~100.00%之间,其中超声能否看清胎儿容貌(χ2=3.1434,P=0.208)、能否看清胎儿单纯腭裂(P=0.110)及孕妇过多食用酸性食物是否致畸(χ2=0.4523,P=0.798)3道问题间无统计学差异,其他产前超声筛查知识知晓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学历孕妇知识点回答正确率差别不大,其中超声能否看清胎儿唇裂(χ2=10.8069,P=0.001)及超声对胎儿是否有影响(χ2=4.6944,P=0.030)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妇对产前超声筛查知识知晓率低,不同职业孕妇相关知识了解差异大,医院及相关部门应根据不同孕妇接受能力,适宜地加强该人群的产前超声筛查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强化医学模拟教学在全科医师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相关临床教学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月进入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学员102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员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学员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学员采用传统教学与强化医学模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比较2组学员培训前后(培训后为规培结束时)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比较2组学员培训满意度。结果培训前,2组学员内科技能、外科技能、儿科技能、妇产科技能、急诊科技能、体格检查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2组学员内科技能、外科技能、儿科技能、妇产科技能、急诊科技能、体格检查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培训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员在对培训老师的满意度、培训增强学员临床自信心、培训提供的操作机会、学员自主利用技能中心的程度、培训课程的趣味性、培训对学员协作能力培养、对培训基地的满意度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员在培训时师生互动情况、培训内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四维超声联合胎心心动图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产前检查的孕妇48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0例,对照组行常规胎儿超声检查及胎心心动图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四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筛查准确率,比较二维超声及四维超声STIC技术检查胎儿心脏所用时间参数。结果观察组产前筛查显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18例,产后证实诊断准确15例;对照组产前筛查显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23例,产后证实诊断准确15例。观察组筛查准确率为83.33%,对照组为65.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胎心筛查中,观察组在每例样本耗时及每幅图像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二维超声及四维超声STIC技术在胎儿心脏筛查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维超声动态直观,提升了超声成像时间,缩短了诊断时间。四维超声联合胎心心动图检查有效提高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筛查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99名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不同为两组(案例教学组和对照组),案例教学组实施案例教学,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以出科考试成绩和平时操作成绩作为客观测评指标,以三级教学评价调查问卷作为主观测评依据。从考试成绩及问卷结果来看,案例教学组学员的成绩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在全科规培健康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员疾病筛查、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管理服务能力,有助于积极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专科医生和全科医生带教全科学员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医院内科尧急诊科的老专家袁以及对全科医学有 热情的青年骨干,组建全科医学科门诊和病房;将全科学员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专科完成内科和急诊科的轮转计划,另一组尽量 在全科医学科内完成内科和急诊科的学习计划;两组学员在经历不同的培养模式后,进行阶段性的全科临床思维模式和操作考试 成绩的比较;评价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带教全科学员的效果。结果:学员经过不同的培养模式,全科临床思维模式考试成绩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操作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全科学员由全科医生培养袁全科思维能更早地形成,全 科技能可以更早地掌握,所以综合性医院应加快全科医学科的建设,由全科医生带教全科学员袁更有利于全科医生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危重病抢救规范化培训对于提高文职人员急救技能的效果。方法利用重症医学平台,制定培训计划,分批次对本院25名文职人员进行为期2个月的全脱产危重病抢救培训;培训前后分别对受训学员进行急救理论与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培训效果。结果 25名文职人员全部完成培训和考核,培训后学员的急救理论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学员的操作成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动脉置管、呼吸机、除颤仪)明显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受训学员普遍认为培训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抢救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结论利用重症医学平台,对文职人员进行危重病抢救规范化培训有效可行,有利于提升医疗队整体的卫勤保障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