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探讨Sprague Dawley(SD)大鼠马尾急性压迫后腰骶部脊髓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的mRNA表达和腰骶髓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时间分布及关系,为马尾综合征(cauda equina syndrome,CES)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60只,按时间点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压迫1、3、5、7、14、28d组,共计12组(n=5),造模采用L3,4节段椎管放置硅胶棒压迫70%~80%椎管面积造成马尾急性压迫症状,于术后1、3、5、7、14、28d处置,在L1,2椎体位置脊髓取材。分别采用Tunel方法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RT-PCR方法观察p75NTR的mRNA表达。结果:压迫组从术后1~28d,p75mRNA表达增加及腰骶髓神经元细胞凋亡明显,p75mRNA表达和凋亡数目变化趋势存在先升高后降低同步趋势,均在7d达到峰值,压迫组术后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迫组与对照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75NTR的mRNA表达与腰骶部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呈正相关。结论:马尾急性压迫后,p75NTR的mRNA与神经元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在CES的分子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压迫马尾神经致马尾神经综合征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马尾神经综合征的实验模型 ,进一步探讨马尾神经综合征形成的机制。方法 纯种健康雄性封闭群清洁级新西兰兔 80只 ,应用改良的EirenToh的马尾神经的实验压迫模型 ,进入椎管矢状径的 1 9、2 9、1 2 ,造成马尾神经压迫产生神经症状 ,对症状、骶神经功能检测 ,并进行定量分析 ,马尾神经、神经根、骶髓作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 ,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模型 2较模型 1同等条件下 ,易导致马尾神经损害 ;各实验组马尾神经综合征发病 1 2d ,其马尾神经组织均出现广泛的炎性反应 ,骶髓前角细胞出现凋亡 ;骶神经功能评分模型A各组 ,A1 、A2 、A3( 1.7± 0 .5、2 .0± 1.6、6 .3± 2 .1)B1 、B2 、B3( 4 .3± 1.9、6 .4± 3 .0、9.6± 2 .7)同对照组和其他时间段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5 )。结论 压迫马尾神经导致马尾神经损害 ,双节段压迫比单节段压迫更易出现广泛马尾神经损害 ;马尾神经压迫点的病理改变向头、尾两端扩散 ,形成广泛病理损害。骶髓前角细胞出现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及减压后神经细胞凋亡和Bcl-2mRNA,P53mRNA,CASPASE-3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5只同龄Wistar大鼠,置入后路渐进式压迫装置,制作成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5只),慢性脊髓压迫组(B组25只),减压组(C组25只)。应用原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TUNEL)技术及原位杂交检测方法,观察各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mRNA、P53mRNA、CASPASE-3在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及减压后的表达,分别于损伤后及减压后1、3、7、14、28d对慢性脊髓损伤区进行细胞凋亡及原位杂交检测。结果:A、B、C三组均发现神经细胞凋亡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mRNA、P53mRNA,CASPASE-3的表达,A、B、C三组细胞凋亡率及阳性细胞灰度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阳性细胞表达程度与细胞凋亡的减少及神经功能的恢复相一致。结论: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可导致大量的神经细胞凋亡,同时激活内源性保护机制,使脊髓发生适应性改变,减压可能通过激活此机制而减轻神经细胞凋亡,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对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5只体重为220~250g的Wistar大鼠(雌雄不限),于T10部位置入后路渐进式压迫装置,制作成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治疗组(A组,30只)、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30只)和假手术组(C组,5只)。应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技术,分别于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1、3、7、14、28d做行为学评价,并取材对脊髓损伤区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A、B组均发现细胞凋亡,A组与B组细胞凋亡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行为学评价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与运动功能改变具有相关性。结论 阿司匹林对慢性脊髓压迫损伤后所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慢性脊髓压迫减压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为慢性脊髓压迫症减压后不明脊髓功能丧失的致伤因素。方法成年新西兰白兔96只,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慢性压迫减压组)。于0h、0.5h、6h、12h、24h,48h各时间点每组分别取4只动物,检测MDA、CAT、SOD、GSH-Px表达水平;每组于0h及48h时各取4只动物取材行凋亡细胞计数。结果B组MDA、CAT、SOD、GSH-Px于0.5h、6h、12h、24h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组;C组MDA、CAT、SOD、GSH-Px于各时间点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且C组组间各时间点表达水平无明显区别;C组0h及48h时TUNEL阳性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脊髓压迫减压后减压局部并无明显缺血再灌注损伤标志,缺血再灌注并非减压后脊髓功能丧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杜仲腰痛丸对大鼠非压迫性髓核突出神经根损伤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伸筋丹组(C组)、杜仲腰痛丸高低剂量组(分别为D、E组),每组10只。将大鼠自身的尾椎髓核取出移植于左侧L5、L6神经根背侧,造成大鼠非压迫性髓核突出模型,观察2周时神经根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B、C、D、E组神经根均产生明显可见的组织形态改变,但C、D、E组改变程度较B组减轻。结论:杜仲腰痛丸可减轻非压迫性髓核突出神经根损伤所导致的组织形态病理学改变,改善或抑制炎症反应,有保护神经根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米诺环素(minocycline)对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分为应用米诺环素腹腔注射的治疗组(A组)和应用生理盐水的对照组(B组),于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取材,采用流式细胞仪磷脂结合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V/PI)双标检测凋亡细胞,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胞浆中细胞色素C表达阳性的神经细胞以及BBB运动评分观察术后动物行为学。结果:HE染色镜检发现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A组明显轻于B组;免疫组化染色A、B两组均发现凋亡的神经细胞以及胞浆中细胞色素C的阳性表达,神经细胞凋亡率及细胞色素C表达的阳性细胞率B组均〉A组(P〈0.01);术后动物行为学观察显示,与B组比较A组大鼠后肢的运动功能显著增强,后肢反射的恢复较快。BBB运动评分B组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米诺环素能有效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以及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mhexosylganglioside,GM-1)对大鼠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脑损伤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llular signal regulated proteinkinase,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7只,体重350g-4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3组(每组9只):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S组)、CPB对照组(阳性对照组,B组)、GM-1干预组(实验组,C组)。采用右颈静脉腔房引流、右颈动脉灌注建立大鼠体外循环模型。S组不建模型,穿刺后进行机械通气60min,B组和c组进行CPB 60min,其中C组转流液中加入GM-1(20mg/kg),B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于转流前(T0)、CPB转流即刻(T1)、CPB15 min(T2)、CPB45 min(T,)、CPB结束后1h(T4)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及血气分析指标。CPB结束和S组机械通气后3h时断头取脑组织标本,透射电镜观察皮质超微结构变化;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erminal dexynucteotidyl transferase(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标记皮质神经元凋亡数;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B组和C组转流中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气、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组比较,B组和C组皮质神经元损伤严重,凋亡的神经细胞数目分别增加220%和147%,ERK1/2蛋白活性分别升高65%和41%(P〈0.05);与B组比较,C组皮质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凋亡的神经细胞数目减少24%,ERK1/2蛋白活性降低15%(P〈0.05)。结论GM-1对体外循环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2信号通路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Bcl-xL/Bcl-2相关死亡启动因子(Bcl-xL/Bcl-2 associated deathpromoter,BAD)的变化情况,探讨BAD变化的意义。方法:45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5只)、缺血再灌注组(B组,20只)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抑制组(C组,20只)。手术前2h,A组及B组动物L4硬膜外注射25%二甲基亚砜(DMSO),C组动物注射溶于25%DMSO的JNK抑制剂SP600125。A组动物麻醉后仅腹腔切开,B组及C组采用腹主动脉阻断法(夹闭腹主动脉30min后松开,再灌注至0.5h、2h、8h、24h)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取L4节段以下脊髓组织,电镜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JNK(p-JNK)、JNK、磷酸化BAD(p-BAD)、BAD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免疫共沉淀检测p-BAD、14-3-3、BAD、Bcl-xL及Bcl-2的表达。结果:电镜检查A组及C组再灌注0.5h未见脊髓神经细胞凋亡,B组再灌注0.5h及C组再灌注2h、8h时偶见脊髓神经细胞凋亡,B组再灌注2h、8h、24h及C组再灌注24h时可见部分脊髓神经细胞凋亡,C组神经细胞凋亡率与同时间点B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各组JNK、BAD、14-3-3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JNK、p-BAD、细胞色素C、Bcl-xL和Bcl-2的表达在A组、B组再灌注0.5h和C组再灌注0.5h、2h、8h无明显差异。B组再灌注2h、8h、24h p-JNK、细胞色素C、Bcl-xL、Bcl-2的表达较A组明显增加(P<0.05),且表达强度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P<0.05);C组再灌注24h较A组增加(P<0.05),C组再灌注2h、8h、24h表达量与同时间点B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B组再灌注2h、8h、24h时p-BAD较A组明显减少(P<0.05),且表达强度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减弱(P<0.05);C组再灌注24h较A组减少(P<0.05),C组再灌注2h、8h、24h表达量与同时间点B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时,BAD被激活,诱发了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JNK抑制剂可抑制BAD的活性,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鹿茸多肽对软骨表型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通过观察鹿茸多肽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诱导软骨表型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凋亡的影响,以优化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只,抽取其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核细胞,经体外分离、培养获得兔MSCs。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p 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将其诱导分化软骨表型。将软骨表型化MSCs随机分成A组(空白对照组):5%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液;B组(IL-1β组):5%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液加入100ngIL-1β;C组(鹿茸多肽组):5%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液加入10μg/ml鹿茸多肽作用3d后再加入100ng IL-1β;D组(TGF-β1组):5%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液加入10ng/ml TGF-β1作用3d后再加入100ng IL-1β。分别于培养24、48和72h后取样,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Annexin V法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技术分析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Caspase-3蛋白酶活性。结果透射电镜观察:B组24h后细胞核内染色质开始呈块状凝集,分布于核膜下,核膜不规则;48h后细胞核内染色质凝集加剧;72h后部分细胞内的核碎片凝集成凋亡小体。各时间点C、D组细胞结构改变相对滞后,且数量较少;A组细胞结构几乎无明显改变。各时间点B组MSCs凋亡率、Caspase-3 mRNA表达及蛋白酶活性逐渐增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与B组比较则逐渐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pase-3参与MSCs凋亡,鹿茸多肽通过减少Caspase-3 mRNA表达,并抑制其蛋白酶活性,阻止或逆转软骨表型化MSCs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大鼠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关系和规律,为临床防治此类神经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无损伤动脉夹暂时夹闭大鼠髂总、髂内、髂外及股动脉,不同时间段开放恢复血流再灌注的大鼠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模型,取脊髓腰骶膨大处脊髓灰质组织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进行分析.结果 各实验组均可检测到凋亡细胞,但各组细胞凋亡率均有所不同.各缺血组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缺血4 h组神经细胞的凋亡率高于其他各组,与2、12 h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最高出现在缺血4 h再灌注6 h组,缺血4、6、8 h组再灌注72 h后出现细胞凋亡率的下降,甚至低于未灌注组.结论 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引起神经元的凋亡.不同缺血与再灌注时间,神经细胞的凋亡率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大鼠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关系和规律,为临床防治此类神经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无损伤动脉夹暂时夹闭大鼠髂总、髂内、髂外及股动脉,不同时间段开放恢复血流再灌注的大鼠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模型,取脊髓腰骶膨大处脊髓灰质组织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进行分析.结果 各实验组均可检测到凋亡细胞,但各组细胞凋亡率均有所不同.各缺血组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缺血4 h组神经细胞的凋亡率高于其他各组,与2、12 h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最高出现在缺血4 h再灌注6 h组,缺血4、6、8 h组再灌注72 h后出现细胞凋亡率的下降,甚至低于未灌注组.结论 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引起神经元的凋亡.不同缺血与再灌注时间,神经细胞的凋亡率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大鼠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关系和规律,为临床防治此类神经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无损伤动脉夹暂时夹闭大鼠髂总、髂内、髂外及股动脉,不同时间段开放恢复血流再灌注的大鼠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模型,取脊髓腰骶膨大处脊髓灰质组织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进行分析.结果 各实验组均可检测到凋亡细胞,但各组细胞凋亡率均有所不同.各缺血组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缺血4 h组神经细胞的凋亡率高于其他各组,与2、12 h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最高出现在缺血4 h再灌注6 h组,缺血4、6、8 h组再灌注72 h后出现细胞凋亡率的下降,甚至低于未灌注组.结论 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引起神经元的凋亡.不同缺血与再灌注时间,神经细胞的凋亡率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疗法在脊髓爆震伤后早期救治中的疗效.方法将48只家兔随机分为6h生理盐水组(A组)、24h生理盐水组(B组)、48h生理盐水组(C组)、6h MP组(D组)、24h MP组(E组)及48h MP组(F组),每组8只,采用0.9g黑索金(RDX)对每只家兔进行爆震,伤后1h内A、B、C组给予静脉输入生理盐水,速度为5ml/kg/h,D、E、F组根据NASCISⅡ方案给予MP,A、D组于伤后6h取材,B、E组于伤后24h取材,C、F于伤后48h取材,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和数量的变化.结果爆震伤后6h脊髓运动神经元出现可逆性改变,伤后24h脊髓死亡运动神经元达到最多,并且持续到伤后48h,伤后1h内给予MP冲击治疗后,24h、48h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正常与坏死神经元的数量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脊髓爆震伤后早期给予MP冲击治疗,对脊髓运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N 硝基 L 精氨酸甲酯 (L NAME)对大鼠隐睾生殖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方法 :用 2 2dSD雄性大鼠复制单侧隐睾模型。实验分假手术组、隐睾组、隐睾 +L NAME组 [术后腹腔注射L NAME ,10mg/(kg·d) ],每组大鼠各 10只。术后 7d ,用生物素 dUTP/酶标亲和素测定法检测睾丸生殖细胞凋亡 ,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睾丸组织中N0含量 ,用化学比色法测定睾丸组织中NOS活性。 结果 :术后第 7d ,与假手术组睾丸相比 ,隐睾组睾丸发生凋亡的生殖细胞数显著增加 ,隐睾 +L NAME组睾丸发生凋亡的生殖细胞数比隐睾组显著减少 (P <0 .0 1) ,隐睾 +L NAME组睾丸组织中NO含量及NOS活性与隐睾组相比显著降低 (P<0 .0 1)。 结论 :隐睾组织中NO和NOS升高是隐睾生殖细胞凋亡增加的病理机制之一 ,L NAME通过抑制NOS活性、减少NO的产生来降低睾丸组织生殖细胞的凋亡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大鼠隐睾生殖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用22 d SD雄性大鼠复制单侧隐睾模型.实验分假手术组、隐睾组、隐睾+L-NAME组[术后腹腔注射L-NAME,10 mg/(kg·d)],每组大鼠各10只.术后7 d,用生物素-dUTP/酶标亲和素测定法检测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睾丸组织中NO含量,用化学比色法测定睾丸组织中NOS活性.结果术后第7 d,与假手术组睾丸相比,隐睾组睾丸发生凋亡的生殖细胞数显著增加,隐睾+L-NAME组睾丸发生凋亡的生殖细胞数比隐睾组显著减少(P<0.01),隐睾+L-NAME组睾丸组织中NO含量及NOS活性与隐睾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隐睾组织中NO和NOS升高是隐睾生殖细胞凋亡增加的病理机制之一,L-NAME通过抑制NOS活性、减少NO的产生来降低睾丸组织生殖细胞的凋亡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异丙酚对布比卡因致PC12细胞毒性时细胞Ca2+浓度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 PC12细胞悬液(105/ml)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组)、异丙酚组(P组)、布比卡因组(B组)和异丙酚+布比卡因组(PB组),每组PC12细胞分别接种于36孔板(每孔1 ml,每组9孔)、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专用培养皿(每皿1 ml,每组6皿)和24孔板(每孔 1 ml,每组6孔).C组加入D-Hank液500 μl;P组加入异丙酚至终浓度为2 mmol/L;B组加入布比卡因至终浓度为0.09 mmol/L;PB组同时加入异丙酚和布比卡因,终浓度分别为2 mmol/L和0.09 mmol/L.于36孔板中孵育24 h后测定PC12细胞凋亡率;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专用培养皿中孵育6、24 h时,测定PC12细胞游离Ca2+浓度;于24孔板中孵育6、24 h时测定细胞NOS活性.结果 与C组相比,B组和PB组PC12细胞游离Ca2+浓度、NOS活性和凋亡率均升高(P<0.01),P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PB组PC12细胞游离Ca2+浓度、NOS活性和凋亡率均降低(P<0.05).结论 在细胞水平,异祆丙酚可能通过抑制NOS活性和钙超载,减轻布比卡因诱导的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hanges in histology and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activity in cavernosal tissues from rats with neurogenic erectile dysfunction induced experimentally. MATERIALS AND METHODS: Twenty-four adult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divided equally into three groups and underwent a sham operation (control, group 1), unilateral (group 2) or bilateral (group 3) cavernosal nerve resection. Three months later they were killed and the cavernosal tissues analysed histologically by light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with NOS activity detected using an NADPH-diaphorase staining technique. RESULTS: On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while penile nerves and cavernosal smooth muscle cells had a normal morphological appearance in the eight control rats, there were degenerative changes of the myelinated penile nerves and axonal fibrosis in groups 2 and 3. However, these changes were not significant. Using NADPH-diaphorase staining, NOS activity was detected in all three groups in endothelial cells and cavernosal structures. However, the staining was more intense in endothelial cells and cavernosal muscles of rats in group 2 than in the other groups. CONCLUSION: NOS activity was increased in the cavernosal tissue after cavernosal denervation, but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nitric oxide may be impaired.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吗啡依赖大鼠睾丸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NG 硝基 左旋 精氨酸 (L NNA)对吗啡依赖纳洛酮催促戒断大鼠睾丸发育及其功能的影响 ,研究其对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 4 8只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戒断组和治疗组。以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成瘾大鼠模型 ,用纳洛酮催促戒断 ,测定戒断症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原位缺口平移 (ISNT)和还原型尼克酰胺二磷酸腺苷脱氢酶 (NADPH d)组织化学等技术 ,观察大鼠睾丸钙调素 (CaM)含量、睾丸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还原型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活性和睾丸凋亡细胞及其NOS阳性细胞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吗啡依赖纳洛酮催促戒断组躯体运动神经功能和植物神经功能亢进 ,大鼠睾丸CaM含量减少 ,睾丸SOD、GSHPx活性降低 ,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和NOS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 (P <0 .0 5或P <0 .0 1)。但L NNA对吗啡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及其睾丸NOS阳性细胞和凋亡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并可明显增加大鼠睾丸CaM ,SOD ,GSHPx的含量和活性。 结论 :吗啡依赖大鼠睾丸细胞凋亡明显增加 ,这种变化可能与睾丸NOS增加和CaM含量减少、睾丸SOD和GSHPx活性降低有关 ,但L NNA对其睾丸细胞凋亡及其相关生化指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