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7-氨基-3-乙烯基-3-头孢烯-4-羧酸是合成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Cefixime和Cefdinir的关键母体。其合成方法有多种。根  相似文献   

2.
7-氨基-3-乙烯基-3-头孢烯-4-羧酸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7-氨基-3-乙烯基-3-头孢烯-4-羧酸是合成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Cefixime和Cefdinir的关键母体。其合成方法有多种。根  相似文献   

3.
以19-羟基-4-雄烯-3,17-二酮(Ⅲ)为原料,制备出17β-羟基-4,6-雌二烯-3-酮(ⅩⅢ)及其17-乙酸酯(Ⅷ)。Ⅷ和ⅩⅢ分别与二甲基铜锂试剂经1,6-共轭加成反应合成了抗生育化合物17β-羟基-7α-甲基-5-雌烯-3-酮-17-乙酸酯(Ⅰ)和17β-羟基-7α-甲基-4-雌烯-3-酮(Ⅱb)。  相似文献   

4.
应用超声技术,在超声波辐射下,合成了若干吡喃糖溴化物及偕双卤代吡喃糖。结果表明,超声波频率、功率对反应收率、速率及选择性均有很大影响。在功率不变时,随着频率的增大,反应速率和收率也增大,选择性提高;在频率不变时,随着功率的增大,反应的收率增大,选择性提高。借助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证实此类超声波溴化反应是自由基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1-甲基-3-丙基-4-硝基吡唑-5-甲酰胺的合成工艺。方法运用甲苯溶液作溶剂,并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方法对甲苯的用量进行优化。结果最佳条件为:甲苯(a)10.9当量、甲苯(b)3.6当量、甲苯(c)7.3当量,产率96.7%。结论优化后的合成工艺使产物稳定性和产率得到提高,适合进行扩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化1-甲基-3-丙基-4-硝基吡唑-5-甲酸的合成工艺.方法 用浓硫酸作为溶剂、催化剂和脱水剂,用单因素的实验方法对发烟硝酸的当量、浓硫酸的当量和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进行考察,并用正交设计的实验方法,确定最佳的合成工艺.结果 合成1-甲基-3-丙基-4-硝基吡唑-5-甲酸的最佳的工艺为:发烟硝酸1.3当量、浓硫酸12当量、反应温度70℃.结论 此合成工艺,合成1-甲基-3-丙基4-硝基吡唑-5-甲酸时,操作简便,产物纯净,产物产率高,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7-取代-2-取代-6,8二氟-1,4-二氢-4-氧-3-喹啉羧酸的合成,体外抗菌活性及其构效关系。方法:通过缩合,Gould-Jacobs环合,亲核取代得到关键中间体,然后通过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选用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标准菌株进行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设计合成26个化合物,其中20个化合物为首次报道,抗菌活性实验以氟罗沙星为对照Ⅲi,Ⅲj和苯环上无取代的化合物Ⅲb1,Ⅲb2的活性比氟罗沙星稍好,特别是化合物Ⅲb2的活性优于氟罗沙星。结论:合成的26个化合物中有一些化合物显示了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化合物Ⅲb2的活性优于氟罗沙星,该类化合物值刘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简述从四氢吡喃炔丙醇(1)和1-溴-3-氯丙烷(2)开始经七步反应制备7-氰基-3,4-反-环氧庚-1-烯(9)的方法。(9)是合成具有很强抗肿瘤作用的前列腺素J2的中间体。  相似文献   

9.
为寻找新的高效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 ( A )受体拮抗剂 ,以 losartan为先导 ,根据其 SAR,结合计算机辅助分子结构模拟研究结果 ,设计并合成了 8个 1-取代 - 2 -烷基 - 4-氯 - 1,6-二氢 - 6-甲基 - 5-嘧啶甲酸乙酯类衍生物。所有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 ,其结构经 IR、1HNMR和 MS鉴定。初步药理研究表明 ,化合物 h有一定的抗高血压活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RP-HPLc紫外检测,通过色谱优化,成功地分离了头孢噻吩钠及其相关物质,头孢唑啉钠及相关物质,建立了测定这两药品的HPLC系统。应用稳定性实验考察实验条件有微小变化时方法的波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NF-κB及ICAM-1在35例正常子宫内膜、48例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及76例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NF-κB和ICAM-1主要表达于三组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在正常子宫内膜表达最弱,而在异位内膜的表达最强(P<0.001);②NF-κB和ICAM-1在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88、r=0.773及r=0.777(P<0.01)。结论 NF-κB和ICAM-1在内异症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的高表达及二者之间的正相关性提示其在内异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痛经宁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在位与异位内膜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自体移植法建立EMs大鼠模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及痛经宁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灌胃蒸馏水、孕三烯酮及痛经宁高、中、低浓度的药液,共28 d。观察各组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情况,游标卡尺测量其体积;免疫组化S-P法、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在位与异位内膜中ICAM-1、MMP-9及VEGF蛋白表达,RT-q PCR法测定ICAM-1、MMP-9及VEGF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异位内膜处出现广泛黏连及小血管生成,各用药组的黏连及小血管生成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痛经宁高剂量组效果最佳;各用药组大鼠异位内膜体积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痛经宁高剂量组较其他药物组减少最多(P0.05)。在位及异位内膜中,模型组大鼠ICAM-1、MMP-9、VEGF蛋白及mRNA均较正常组呈高表达(P0.05),且异位内膜强于在位内膜;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上述指标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痛经宁高剂量组显著低于其他药物组(P0.05)。结论:痛经宁可显著缩小异位内膜的体积,改善黏连、血管生成等情况;可下调在位及异位内膜中ICAM-1、MMP-9、VEGF蛋白及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MMP 9和TIMP 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明确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他们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MMP 9和TIMP 1在 84例正常子宫内膜、4 8例内异症的在位内膜、79例内异症的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 ,检测结果利用SPLM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①MMP 9在内异症在位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62 .5 0 % ,内异症异位内膜中阳性表达率为 72 .15% ,与正常内膜组织的表达 (阳性率为 4 0 .4 8% )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②TIMP 1在异位症在位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70 .83 % ,在异位症异位内膜中阳性表达率为 74 .68% ,与正常内膜组织的表达 (阳性率为 76.19% )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③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 9与TIMP 1之间具有负向相关关系 ,在异位症的在位内膜组织中以及异位症的异位内膜组织中二者间不具有相关性 .结论 :MMP 9的高表达以及MMP 9/TIMP 1间的比例失调 ,在内异症的病程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是内异症来源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和异位种植能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金海燕  唐薇  周龙书 《海南医学》2010,21(12):60-61,67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异常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方法比较ICAM-1在正常子宫内膜、内异症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的含量。结果 (1)正常子宫内膜和内异症在位内膜腺上皮ICAM-1的表达无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在整个月经周期中,内异症在位内膜腺上皮ICAM-1的表达显著高于同期正常子宫内膜。(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异位内膜腺上皮ICAM-1的表达显著高于同组患者的在位内膜。结论内异症在位和异位内膜腺上皮ICAM-1的表达增高与内异症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2 (MMP-1, MMP-2) and 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1 (TIMP-1) in endometriosis. Methods: The eutopic and ectopic endometria from 40 subjects suffering from endometriosis and regular.endometria from 40 subjects (excluding endometriosis) were collected and examined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technology and western blot assay. Results: Both expressions of MMP-1 and -2 were stronger in ectopic endometrium and eutopic endometrium than in normal endometrium. On the contrary, the expression of TIMP-1 in ectopic endometrium and eutopic endometrium was lower.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P 〈 0.01 ). Moreover, there was no relationship among the expressions of MMP-1, 2 and TIMP-1 in ectopic endometrium.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s of MMP-1, 2 and TIMP-1 lose balance and lack of periodic changes in ectopic endometrium , which explains the biological invasive behavior of endometriosis. It was suggested-that regulating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MMPs and TIMP-1 should be an ideal therapeutic target to endometrios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动力蛋白-1(prokineticin 1,PROK 1)及其受体(prokineticin-receptor 1,PROKR 1)在子宫内膜异 位症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ROK 1和PROKR 1在18 例正常对照组和2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将6例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 离、培养,给予雌二醇(estradiol,E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预后,采用qPCR检测PROK 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ROK 1 和PROKR 1 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以及正常对照组 子宫内膜中均有表达,表达最高的为异位内膜组,表达最低的为正常内膜组(P<0.05);PROK 1 和PROKR 1 蛋白在子 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以及正常对照组的子宫内膜中均有表达,在异位内膜中表达最高,在正常 内膜中表达最低(均P<0.05);在正常子宫内膜组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PROK 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为分泌期高于增生期 (均P<0.05);E2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PROK 1 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TNF-α能上调子宫内膜间质细胞PROK 1 mRNA 的表达。结论:PROK 1及其受体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并对其发展有促进作用,TNF-α可能上调PROK 1的表 达从而促进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受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常规S-P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17例)、异位子宫内膜(30例)进行IGF-Ⅰ及其受体的检测, 取2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 结果:IGF-Ⅰ及其受体在3组子宫内膜的腺细胞强表达,IGF-Ⅰ在3组子宫内膜间质弱表达,IGF-Ⅰ受体在子宫内膜间质不表达。IGF-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的表达均强于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P<0.01)。IGF-Ⅰ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的表达强于其在位子宫内膜和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P<0.01)。 结论:IGF-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其受体3(VEGFR-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及其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2例EMs患者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组织、32例在位内膜组织和2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各标本中的VEGF-C和VEGFR-3的表达,并用组织学评分对实验结果进行半定量统计,比较其表达强度。结果:VEGF-C在EMs组在位、异位内膜和对照组均有表达,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R-3在EMs组在位和异位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位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异位内膜(P<0.05)。结论:VEGF-C与其受体VEGFR-3结合参与了EMs病程,并可能通过促淋巴管新生作用而促进了EM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RAS相关蛋白1(RAP1)的异构体RAP1A和环磷酸腺苷交换蛋白1(EPAC1)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和分布,探讨两者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9年6月—2020年 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妇科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AP1A和EPAC1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正常内膜的表达和分布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蛋白的表达,分析RAP1A和EPAC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RAP1A表达于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的细胞质,在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EPAC1表达于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在间质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有表达,在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呈强阳性表达。2种蛋白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内膜(P?<0.05),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AP1A和EPAC1的表达水平在异位内膜(r?= 0.635,P?<0.05)、在位内膜(r?=0.697,P?<0.05)和正常子宫内膜(r?=0.436,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RAP1A和EPAC1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呈高表达,两者可能相互协同,促进异位病灶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RECK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其与MMP-9和VEGF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RECK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病灶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组织浸润转移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异位内膜40份,在位内膜24份和正常内膜20份中RECK、MMP-9和VEGF的表达。结果:异位病灶中RECK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较正常内膜和EM患者的在位内膜均降低(P<0.05);RECK mRNA在Ⅰ、Ⅱ期中的相对表达水平较Ⅲ、Ⅳ期显著降低(P<0.05);MMP-9 mRNA、VEGF mRNA在3组内膜组织之间相对表达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ECK基因在EM中表达减少,而MMP-9 mRNA、VEGF mRNA在EMs中表达升高。RECK基因的表达减少或缺失可能为EM的发生发展机制之一,RECK基因的表达可能起到抑制MMP-9 mRNA、VEGF mRNA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