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再灌注进行治疗的心电图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收集自2014年5月_2016年7月在该院所接受再灌注(溶栓或PCI﹚治疗的7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对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再灌注损伤性ST段抬高的出现率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再灌注治疗后心电图是否有损伤性改变分为再灌注损伤组和再灌注非损伤,其中再灌注损伤组29例和再灌注非损伤45例,对两组患者的静脉血中的白介素-6、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总抗氧化力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7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发现:①43例发生心律失常,占所有研究对象的58.11%;33例再灌注损伤性ST段抬高出现,占所有研究对象的44.59%。②患者出现再灌注损伤性ST段抬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发病至CK达高峰时间、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目再灌注时间、性别、治疗时间、溶栓治疗以及PCI治疗,患者在经溶栓治疗的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发生率高于P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再灌注损伤性组的白介素-6量远远高于再灌注非损伤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总抗氧化力低于再灌注非损伤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再灌注进行治疗的心电图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临床价值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宽心合剂辅助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入选成功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宽心合剂组和常规PCI对照组(常规对照组),每组30例。宽心合剂组在直接PCI及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于再灌注治疗成功后予宽心合剂20ml/d,口服,随访3个月。于术前及术后1、8、24、48h及7d分别取静脉血3ml,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血清丙二醛(MDA)水平。于术前及术后2h记录心电图,分析ST段抬高幅度与ST段恶化的发生率。并于术后2d及3个月分别行心脏超声检查以评价心功能。结果宽心合剂组较常规对照组术前心电图(ECG1)ST段抬高幅度、术后2h心电图(ECG2)ST段抬高幅度、ST段下降幅度及ST段恶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宽心合剂组血清CK-MB水平较常规对照组术后8h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宽心合剂组血清MDA水平较常规对照组术后1h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宽心合剂组血清T-SOD水平较常规对照组术后8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超声检查术后2d两组患者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宽心合剂组患者LVEDV、LVESV较常规对照组显著减小,LVE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宽心合剂对AMI发病早期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减轻心肌细胞氧自由基过氧化损伤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陈博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6):19-21,24
目的探讨蛙血清去蛋白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奥德金组(20mg/kg)和蛙血清去蛋白提取物高(90mg/kg)、中(30mg/kg))、低(10mg/kg)剂量组。采用线栓法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从术前7d开始,每天1次,造模当天于手术前1h给药,再灌注后1h给药1次。分别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Ca卦含量;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组织SOD、GSH-Px含量明显降低,MDA、TNF-α、IL-1β、Ca。’含量和含水量明显升高(P〈0.01);蛙血清去蛋白提取物能降低脑组织MDA、TNF-α、IL-1β、Ca^2+含量和含水量,升高SOD、GSH-Px含量(P〈0.05)。结论蛙血清去蛋白提取物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提高抗氧化能力、抑制炎症起始因子、阻滞Ca^2+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的改变与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关系,评价血浆脑钠素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灌注的预测。方法选择经急诊PCI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男58例、女17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BNP水平;心电图ST段回落(STR)计算,比较入院后即刻和PCI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的情况。结果STR<50%组的BNP值(2632.5±968.3)ng/L明显高于STR≥50%组(974.4±799.4)ng/L(P<0.001);STR<50%组糖尿病患者13例(37.1%)多于STR≥50%组的5例(1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同抬高ST段下降幅度一样,能判断心肌组织灌注状态及心肌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对氧化应激损伤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辅助PCI治疗,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辅助PCI治疗。比较两组氧化应激损伤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OD、GSH-Px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hs-CRP及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替格瑞洛辅助PCI治疗,可有效改善氧化应激损伤,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6.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1):1463-1466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辅助PCI治疗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对氧化应激损伤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PCI治疗的老年STEMI患者100例,按照数字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PCI治疗和强心、抗凝、扩血管、预防感染等心肌梗死综合治疗,研究组在心肌梗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T0)、治疗7d(T1)、14d(T2)、30d(T3)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两组T0血清MDA、GSH-Px及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T1血清MDA水平高于T0、GSH-Px及SOD水平低于T0,T2、T3血清MDA水平低于T0、T1,GSH-Px及SOD水平高于T0、T1,T3血清MDA水平低于T2,GSH-Px及SOD水平高于T2,且研究组T1、T2、T3时血清MDA显著低于、GSH-Px及SOD高于对照组T1、T2、T3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T0血清hs-CRP、IL-6及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T1血清hs-CRP、IL-6及NT-proBNP水平高于T0,T2、T3血清hs-CRP、IL-6及NTproBNP水平低于T0、T1,T3血清hs-CRP、IL-6及NT-proBNP水平低于T2;且研究组T1、T2、T3时血清hs-CRP、IL-6及NT-proBNP显著低于对照组T1、T2、T3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替格瑞洛辅助PCI治疗老年STEMI患者可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控制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化合物 TG-6 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于I/R 前 5 min 尾静脉注射药物,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45 min,再灌注24 h后,测定大鼠心电图,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变化;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等含量;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Western blot测定TLR4?IκBα?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G-6可以明显改善心电图S-T段的抬高,减轻心肌组织梗死面积和病理损伤,显著降低血清中LDH?CK?MDA?TNF-α?IL-6和IL-1β的含量,增加SOD活性?TG-6能减少心肌组织中TLR4?IκBα?NF-κB蛋白的表达?结论:TG-6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炎和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再通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与心肌组织灌注的关系.方法 将PCI再通后1小时的18导联ECG与入院当时ECG比较,分别测定梗死相关导联最大ST段高度,按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分为A组:ST段下降≥50%,B组:ST段下降<50%,根据对ST段回落和心肌水平有效再灌注相关临床因素的观察而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非致死性心脏事件、LVEF、室壁运动异常和住院死亡病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心肌水平有效再灌注明显好于B组.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PCI再通后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可以预示心肌水平有效再灌注,井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再通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与心肌组织灌注的关系。方法将PCI再通后1小时的18导联ECG与入院当时ECG比较,分别测定梗死相关导联最大ST段高度,按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分为A组:ST段下降≥50%,B组:ST段下降<50%,根据对ST段回落和心肌水平有效再灌注相关临床因素的观察而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非致死性心脏事件、LVEF、室壁运动异常和住院死亡病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心肌水平有效再灌注明显好于B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PCI再通后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可以预示心肌水平有效再灌注,井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王玲 《海南医学》2011,22(13):30-31
目的探讨研究急性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多项血清因子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0年8月间收治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42例的临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及指标监测信息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对患者在PCI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F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进行检测,与治疗前相比这些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种生物活性的血清因子如TNF-α、IL-6、hs-CRP、Fg等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病情程度都存在着直接联系。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手术前后的血清因子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为临床预防冠脉再狭窄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黄永新 《华夏医学》2004,17(2):139-141
目的:探讨MMPI(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查表)量表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9例神经症患者进行MMPI测查,进行量表间相关分析。结果:男性患者的L与D呈正相关,与Sc呈负相关,F与Sc、Ma呈正相关,K与L呈正相关,Hs与Hy呈正相关,D与L、Hy呈正相关,Pt与D、Sc呈正相关,Sc与F、Pt呈正相关,Ma与L呈正相关,与Si呈负相关,Si与Pt呈正相关,与Ma呈负相关;女性患者L与Ma呈负相关,F与Mf呈负相关,K与Hy呈正相关,Hs与Hy呈正相关,D与Hy、Pt呈正相关,Hy与K、Hs呈正相关,Mf与F呈负相关,Pa与Pd、Sc呈正相关,与Pt呈负相关,Pt与D、Sc呈正相关,与Pa呈负相关,Sc与Pa、Pt呈正相关,Ma与L、Si呈负相关,与Sc呈正相关,Si与K、Ma呈负相关。结论:MMPI不能根据某一量表升高就诊断某一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和比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治疗方案(常规方案)对单纯淋球菌感染和淋球菌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32例单纯淋球菌感染患者和50例混合病原体感染患者(淋球菌合并沙眼衣原体或解脲支原体或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临床资料,回顾患者经常规方案治疗的效果,比较单纯淋球菌感染与混合病原体感染患者临床痊愈所需时间(接受常规方案至获得临床痊愈的时间).结果 所有患者的总体痊愈率为92.4%,其中单纯淋球菌感染患者均获得临床痊愈,混合病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痊愈率为84.0%.单纯淋球菌感染和淋球菌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患者临床痊愈所需时间平均为(9.4±1.8)d和(9.7±2.3)d,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常规方案治疗的淋球菌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痊愈时间与单纯淋球菌感染患者相当,提示常规方案亦适用于混合病原体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和比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治疗方案(常规方案)对单纯淋球菌感染和淋球菌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32例单纯淋球菌感染患者和50例混合病原体感染患者(淋球菌合并沙眼衣原体或解脲支原体或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临床资料,回顾患者经常规方案治疗的效果,比较单纯淋球菌感染与混合病原体感染患者临床痊愈所需时间(接受常规方案至获得临床痊愈的时间).结果 所有患者的总体痊愈率为92.4%,其中单纯淋球菌感染患者均获得临床痊愈,混合病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痊愈率为84.0%.单纯淋球菌感染和淋球菌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患者临床痊愈所需时间平均为(9.4±1.8)d和(9.7±2.3)d,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常规方案治疗的淋球菌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痊愈时间与单纯淋球菌感染患者相当,提示常规方案亦适用于混合病原体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目前已有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多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对造影剂肾病(CIN)有一定预防作用,但尚缺乏系统评价。目的 评价不同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对CIN的预防效果,旨在为临床合理选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液预防CIN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 2019年11月,筛选关于不同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试验组)与常规水化(对照组)对CIN预防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9项随机对照试验(RCTs),共包括2 433例患者。在降低CIN发生率方面,网状Meta分析排序结果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丹红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肾康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常规水化;在降低冠状动脉造影(CA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内生肌酐清除率方面,网状Meta分析排序结果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丹红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常规水化;在降低CAG/PCI后血肌酐方面,网状Meta分析排序结果为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肾康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丹红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常规水化;在降低CAG/PCI后血尿素氮方面,网状Meta分析排序结果为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常规联合水化>丹红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常规水化。结论 现有文献证据表明,在降低CIN发生率方面,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治疗效果最佳;在降低CAG/PCI后内生肌酐清除率方面,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治疗效果最佳;在降低CAG/PCI后血肌酐方面,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治疗效果最佳;在降低CAG/PCI后血尿素氮方面,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酸枣仁汤对心脏介入患者心理应激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立志  杨思进  白雪 《西部医学》2010,22(9):1691-1692,1695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患者的心理应激特点及酸枣仁汤对焦虑评分的干预效果。方法对126例有心脏介入指征的患者采用改进的焦虑量表(SAS)进行术前评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心理干预+酸枣仁汤组和心理干预+坦度螺酮组3组,对照组只给予心理干预。比较各组患者术后SAS评分情况。结果有心脏介入适应证的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抑郁等状况。经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酸枣仁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明显改善情况与坦度螺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酸枣仁汤能明显缓解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6.
韦启鹏 《海南医学》2012,23(11):52-53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重症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和治疗结局。结果开颅手术者44例,腹腔穿刺者37例,同时给予腹腔手术者23例,气管插管23例(其中9例气管切开),胸腔闭式引流者7例。经治疗,22例恢复良好,10例中残,7例重残或植物生存,死亡21例。结论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休克诊治关键在于早期做出准确的诊断,合理的病情评估,并及时给予合理治疗,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张晓强  高山  王德明  王湘 《西部医学》2009,21(7):1157-1158,1160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D以及DAI合并弥漫性脑肿胀(DBS)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根据CT表现,将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分成两组,无弥漫性脑肿胀者为A组45例,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为B组30例;对比两组病人GCS评分、瞳孔改变、手术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A组45例,良好23例,中残3例,重残4例,死亡15例,GCS评分3~5分20例,单侧瞳孔散大10例,双侧瞳孔散大4例;B组30例,良好7例,中残3例,重残3例,死亡17例,GCS评分3~5分17例,单侧瞳孔散大6例,双侧瞳孔散大9例;手术A组10例,B组13例。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致残致死率高,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病情更危重,预后极差。DBS对DAI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的动态血压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 :对 70例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和 1 0 2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84 %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 ,而单纯高血压病患者 5 8%消失 (P <0 .0 1 ) ;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组 85 %出现晨峰 ,而单纯高血压病组 5 5 %出现晨峰 (P <0 .0 1 )。结论 :血压的昼夜变化和晨峰与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密切相关。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晨峰明显增加 ,昼夜节律消失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付晓杰  王琳 《中外医疗》2016,(19):190-191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联合生化及病理检查对乙肝的诊断意义。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生化及病理检查,比较诊断效果。结果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超声诊断方法中45例轻度,17例中度,16例重度,22例肝硬化;生化诊断方法中57例轻度,19例中度,8例重度,16例肝硬化;病理诊断方法中60例轻度,12例中度,10例重度,18例肝硬化。结论超声联合生化及病理检查对乙肝的诊断准确。  相似文献   

20.
背景 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和血管抑制剂联合Stupp,在治疗新诊断胶质瘤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关于两者之间直接对比结果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究在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TTFields及血管抑制剂联合Stup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4-01-01至2020-01-01。采用Excel软件提取文献信息,信息包括:第一作者、国家、发表年份、纳入患者例数、年龄、治疗方案(试验组:贝伐珠单抗、西仑吉肽、TTFields联合其他治疗方案;对照组:Stupp)、结局指标〔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3.1统计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篇文献,文献质量均较高,其中试验组纳入患者1 859例、对照组纳入患者1 566例。网状图中包括7种不同的治疗方案:TTFields联合替莫唑胺(TTFields+ Stupp)、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Bev+Stupp)、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Bev+Iri)、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再联合替莫唑胺(Bev+Iri+Stupp)、西仑吉肽联合替莫唑胺(Cilengitide 2次/周+Stupp)、西仑吉肽联合替莫唑胺(Cilengitide 5次/周+Stupp)和替莫唑胺(Stupp)。通过网状Meta分析,发现各治疗方案6个月OS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TTFields+Stupp>Cliengitide 5次/周+ Stupp>Bev+Stupp>Cliengitide 2次/周+ Stupp>Bev+Iri+Stupp>Bev+Iri>Stupp;1年OS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TTFields+ Stupp>Bev+Iri>Bev+ Stupp>Cliengitide 2次/周+Stupp>Cliengitide 5次/周+Stupp>Bev+Iri+Stupp>Stupp;6个月PFS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Bev+Iri>Bev + Stupp>TTFields+ Stupp>Bev+Iri+Stupp>Cliengitide 5次/周+ Stupp>Cliengitide 2次/周+ Stupp>Stupp;1年PFS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Bev+Iri>Bev+ Stupp>Bev+Iri+Stupp>TTFields+ Stupp>Cliengitide 2次/周+ Stupp>Cliengitide 5次/周+ Stupp>Stupp。不良事件方面:贝伐珠单抗和伊立替康增加了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TTFields和西仑吉肽并没有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论 TTFields+ Stupp方案治疗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似乎更加安全、有效,但是否可替代其他几种治疗方案,还需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