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与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 T2DM)对血糖控制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4例 T2DM 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16例和利拉鲁肽组18例,西格列汀组给予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利拉鲁肽组给予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两组均治疗1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6周后两组 BMI、FBG 及2 h PBG、HbA1c 较治疗前均降低,且利拉鲁肽组 BMI 和 FBG 较西格列汀组明显降低(P〈0.05,P〈0.01)。两组均无低血糖发生,利拉鲁肽组发生胃肠道反应3例,西格列汀组发生1例,均自行缓解。结论西格列汀或利拉鲁肽联合盐酸二甲双胍均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 BMI及血糖,但利拉鲁肽能更加明显的降低FBG及 BMI。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利拉鲁肽治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筛选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降糖药物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0.6~1.8 mg皮下注射,1次/d。治疗随访观察12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及餐后2 h胰岛素及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血脂的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对采用利拉鲁肽治疗患者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BMI、腰围、HOMA-β及HOMA-IR指数相互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到有少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均能耐受治疗。结论在原有口服降糖药物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能有效降低血糖,显著降低患者体重,并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血脂、血压,且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对患者卵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就诊的11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0.5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皮下注射利拉鲁肽注射液,0.6 mg/次,1次/d,连续用药7 d后,剂量增至1.2mg/次。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6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月经周期率、抗苗勒氏管激素(AMH)、血清性激素、卵泡数目、卵巢体积、卵巢间质面积(SA)和卵巢总面积(TA)。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MI、FBG、FINS、HOMA-IR、AMH、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总睾酮(T)、雌二醇(E2)及卵泡数目、卵巢体积、SA和TA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更佳,且能改善患者卵巢功能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参照组采用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比较两且患者的临床疗效、空腹血糖恢复时间和2 h PG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联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参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2 h PG、空腹血糖、脂联素、血管紧张素Ⅱ、HbA1c水平及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2 h PG、空腹血糖、血管紧张素Ⅱ、HbA1c水平及BMI均低于参照组,脂联素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空腹血糖恢复时间(6.11±1.27)d、2 h PG恢复时间(11.56±0.71)d均短于参照组的(9.12±2.46)、(17.21±1.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糖尿病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体重及血液学指标,且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的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体重指数、血脂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筛选3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在原有口服降糖药基础上,停用或者减量降糖药物,加用利拉鲁肽,0.6-1.8 mg皮下注射,1次/d。治疗8周时比较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和体重指数(BMI)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相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指标明显下降(P〈0.05),BMI及血脂在利拉鲁肽治疗组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BMI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发生低血糖的几率低,且可降低患者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减轻脂肪肝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利拉鲁肽治疗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14例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组54例;利拉鲁肽组58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日用胰岛素总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结果 不同时间段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和日胰岛素用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Homa-IR和Homa-β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拉鲁肽是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胰岛素疗效欠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皮下注射胰岛素血糖仍控制欠佳的27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利拉鲁肽治疗。入选患者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将胰岛素剂量暂减1/3,加用利拉鲁肽,起始剂量为每次0.6 mg,每日1次,皮下注射,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肾功能变化,并记录其体重、腰围、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及加用利拉鲁肽前后胰岛素每日使用单位总数的变化。结果:加用利拉鲁肽治疗后FBG,PBG,HBAlc,TG,体重,BMI较应用原治疗方案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用量较应用前明显减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LDL-C和血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较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后,部分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逐渐减量直至停药,完全应用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达标,且无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对肥胖的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利拉鲁肽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减轻患者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β细胞功能,不易出现低血糖,利拉鲁肽更适合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变化、胰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4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0.5 g/次,3次/d,同时于睡前皮下注射利拉鲁肽注射液0.6 mg,1周后根据患者肠道反应增加至1.2 mg,1次/d。治疗组早餐前口服达格列净片,10 mg/次,1次/d;利拉鲁肽注射液的用法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体质量指数(BMI)、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胱抑素C(CysC)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9.37%和93.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A1c、FPG、2 h PG、BMI、IL-6、TNF-α、PAI-1、CysC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降低发生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7例,采用利拉鲁肽注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6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的变化情况。结果采用利拉鲁肽治疗前后患者FPG、2 hPG、HbA1c、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应用,可有效降低FPG、2hPG,还可明显降低患者体重,减低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苦碟子注射液与5种中西药注射液配伍的体外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苦碟子注射液与常同用的5种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法莫替丁注射液、培他啶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测定苦碟子注射液配伍前后pH、微粒数及紫外吸收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苦碟子氯化钠注射液与5种注射液体外配伍时均无沉淀产生;与丹红注射液配伍时溶液pH下降,与其余4种注射液配伍时pH均升高,但60min内pH均呈下降趋势,且与法莫替丁注射液、培他啶注射液配伍时溶液的pH下降略快于其余3种;5种配伍液中腺苷的吸光度随着时间的延长呈均匀下降趋势,与时间成负相关性;在配伍15min时测定微粒,5种配伍液全部符合药典规定。结论苦碟子注射液可与这5种注射液配伍,但宜在15~30min内给药完毕。  相似文献   

12.
国际上注射剂应用的评价和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简要介绍国际注射剂使用指南和用药原则、评价标准和工具以及监管措施.为我国注射剂应用的评价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列举国际上现有注射剂使用指南、评价标准和工具.以及欧美等国注射剂的管理.阐述不同国家有关注射剂的相关政策。结果:注射剂不合理使用所造成的公共健康问题以及经济损失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很多国家地区都制定了多方面的政策.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促进注射剂的安全合理使用。结论: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关注射剂使用情况的评价指标不统一.对于注射剂的使用行为的干预还未大范围的实施.各医疗机构对于注射剂合理使用的监管还不够全面.中国仍需参考和借鉴国际上注射剂应用的评价和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促进注射剂的使用更加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控制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对我院干预前后(2012、2013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占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百分比由2012年的31.3%下降至21.9%,重点中药注射剂品种2013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2012年,部分科室使用中药注射剂比例下降。结论:我院制定的对中药注射剂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苦参素注射液联合甘利欣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寻找治疗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03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应用苦参素注射液及甘利欣注射液,对照组应用甘利欣注射液,观察ALT及HBV—M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HBeAg阴转率及ALT复常串均较对照组高,两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32.7%、10.4%(P<0.01),ALT复常率分别为94.5%、75.0%(P<0.01)。结论:苦参素注射液联合甘利欣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有较好的HBeAg阴转率及ALT复常率。  相似文献   

15.
韦曦  ;钟清  ;刘雄海 《中国药房》2009,(26):2040-2042
目的:研究丹参类注射剂与不同品种的喹诺酮类注射剂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配伍后丹参类注射剂中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参酮ⅡA和各喹诺酮类药物的含量;用酸度计测定配伍液的pH值变化并观察配伍液性状变化。结果:配伍后,所有喹诺酮类药物输液均能反应产生浑浊;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含量无变化,丹参酮ⅡA含量下降至几乎为0;喹诺酮类药物含量测得约为标示量的90%,略有下降;反应与pH值变化无关。结论:此两类注射剂不能混合在同一容器中,应用适宜的输液分隔,或分开时间段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莫西沙星注射液和苦参碱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模拟临床常用浓度和配制方法,观察莫西沙星注射液和苦参碱注射液配伍后,在8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含量变化。结果:配伍溶液的外观和p H值无明显变化,苦参碱和盐酸莫西沙星8h内其相对百分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在25℃和37℃下,苦参碱和盐酸莫西沙星配伍后8h内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 1.1 病例1 患儿,男,1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腹泻1d,于2010年11月1日8时收住入院.发热呈不规则型,腹泻每日9~10次,量中等,呈黄色稀水样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前列地尔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诊治的糖尿病足患者21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70例。A组单独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B组单独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C组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 C组的有效率为92.86%(65/70),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的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与其他两组比较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糖尿病足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紫杉醇和奈达铂治疗晚期及复发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辽宁省肿瘤医院妇科收治的晚期及复发宫颈癌患者88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第1天给予紫杉醇注射液175 mg/m2,加入50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 h内滴完。第2天给予注射用奈达铂80 mg/m2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组在给予对照组药物化疗前给予贝伐单抗注射液7.5 mg/kg,加入50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首次应用贝伐单抗注射液输注时间应持续90 min,以后可缩短至60 min,其他治疗同对照组。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为31.82%,临床获益率为70.45%;治疗组有效率为56.82%,临床获益率为88.64%,两组有效率、临床获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生存质量改善率分别为65.91%、84.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贝伐单抗联合紫杉醇和奈达铂治疗晚期及复发宫颈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并未增加,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剂量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血糖不达标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关注对这部分患者的管理与指导。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单纯以各种类型胰岛素注射为治疗方法的且单次注射剂量在25单位以上的患者128例进行调查,了解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存在的问题。结果患者大剂量注射胰岛素血糖不达标的原因,128例患者中有76.5%的患者未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自行增加胰岛素剂量,造成大剂量注射而血糖不达标,浪费药液问题严重。结论针头的重复使用及缺少有计划的设置糖尿病教育项目是患者注射技术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