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列腺素(PG)在人体各组织中广泛存在,具有许多生理功能,各种哺乳类动物的脑内均含有合成PG的酶体系。PC在外周有致痛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和镇痛效应。在针刺镇痛过程中脑内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变化只见个别报导。本实验观察唇针镇痛过程中顶叶皮层PG和cAMP含量的变化,进一步探讨PG和cAMP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安定常被临床用于针刺麻醉术前和复合用药,但至今安定究竟有利还是不利针刺镇痛,人们的看法不同。我们在动物实验中观察了不同剂量安定对针刺镇痛的影响。由于安定有强的抗应激功能,可减弱应激镇痛,已知家兔电针镇痛模型应激成分相对较少,受安定这一功能的影响相应较小,故我们采用此模型来进行该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均表明针刺具有抗炎作用。许多资料表明,cAMP和cGMP调节炎症反应。但是,定量地分析电针刺激抗炎作用与炎症渗出液中cAMP和cGMF浓度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未  相似文献   

4.
我院针刺麻醉原理的研究是多学科协作进行的。从1975年开始,对内啡肽及其与针刺镇痛的关系进行了多方西的探索。我们在这里选载的一组关于针麻原理研究的论文和报导,就是这一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主要包括。(1)从人及动物脑内提取到一种具有抗痛作用的吗啡样物质,它可能是一种新的内啡肽;(2)用纳洛酮等阿片受体阻断剂作为分析手段,以动物的行为反应、皮层诱发电活动、肢体血管容积及生化反应(脑内cAMP水平)等为指标,从受体的研究水平上来说明针刺镇痛和针刺抗内脏牵拉反应同内啡肽有关;(3)测定人脑脊液及动物脑内中央灰质淡流液中的内啡肽含量,观察到针刺镇痛时脑内内啡肽释放增加。从而,就在神经细胞突触前和突触后这样的水平上初步揭示了内啡肽系统同针刺镇痛的关系。 几年来,我们还同兄弟单位协作,围绕着脑内有关抗痛的结构、物质、功能系统等中心课题,通过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明脑内的尾核是针刺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个环节,尾核内的胆碱能神经细胞的活动参与针刺镇痛过程。此外,对尾核和脑内其他有关结构的形态同功能的联系以及尾核内一些已知递质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观察和研究,有关论文将另行选登。  相似文献   

5.
尾核在针刺镇痛中起有重要作用(1),尾核中的许多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索等的作用与环腺苷酸(以下简称cAMP)密切相关。因而观察和分析针刺前后尾核内cAMP的变化,可以反映尾核在针刺过程中递质的一些动态变化。 家兔14只,于尾核头部埋植推挽套管,4天后进行浂流实验。浂流时在电针前后分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探讨了新的外周性镇痛药筛选方法,并应用这一新方法,观察了人参茎叶总甙,分组甙及单甙Rb_1的镇痛作用。实验表明,以缓激肽为工具药,局部用于大白鼠脾系膜,以血压变化为记量资料,可用以筛选镇痛药物。结果证明,人参二醇组、三醇组皂甙及单甙Rb_1均具有外周性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最近国内外均有纳洛酮可对抗针刺镇痛的报导(1~3),一般认为针刺镇痛原理与内啡肽系统有关,但这方面的实验大多局限于受体水平,对于针刺镇痛时脑内内啡肽释放情况的动态观察,迄今未见报导。我们采用推挽浂流法(4)及受体结合分析法(5、6),直接观察家兔针刺前后中央灰质中内啡肽的释放变化,看到针刺镇痛时中央灰质浂流液中有一种内啡肽的含量增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在动物实验观察到针刺可兴奋Ⅰ、Ⅱ、Ⅲ、Ⅵ各类传入纤维,但哪类纤维在镇痛中起主要作用?尚有不同看法。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首先要建立动物模型。用于研究镇痛的动物模型已有不少报道。如下颌运动模型简便而又可显示出较高中枢的情况,我们就此加上某些改进后,用以观察在某些条件下针刺镇痛的作用,为进一步分析针刺镇痛传入纤维类型刽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以往的工作中看到,损毁大鼠背中缝核可明显降低动物脑干五羟色胺(5—HT)含量,同时,电针的镇痛作用也较明显减弱,提示了5—HT递质及其中枢色胺能神经核团——中缝核在参与针刺镇痛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为了了解中缝核与感觉传入活动的关系,本组实验观察了用直流电局部损毁背中缝核前后,电针对大鼠刺激牙髓诱发皮层电活动的抑制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前言针麻临床和动物实验的研究表明,针刺镇痛效应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变化有关。研究在针刺的作用下,参与镇痛的神经结构,递质和体液因素的作用机制,不仅对阐明针麻原理有着重大意义,而且通过进一步改变这些神经结构、递质和体液因素的机能状态,对于解决针麻“三关”问题,提高针麻效果,可以提供有效的途径。大量的实验证明,环一磷酸腺苷对各种不同动物的各种不同组织的代谢与生理功能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作为第二信使,参与神经系统的突触传递和激素合成、释放及其生理作用过程。因此,针麻过程中环一磷酸腺苷在有关器官组织中的变化,以及外源性 cAMP 的  相似文献   

11.
c-AMP和c-GMP是体内的第二信使。有资料表明吗啡的作用机制中很可能有环核苷酸参与。近年来关于针刺镇痛原理研究中发现,中枢c-AMP和c-GMP在针刺镇痛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我们曾经报告,给大鼠脑室注射c-AMP使针刺镇痛效果降低,注射c-GMP则可提高针刺镇痛作用。最近又观察到,针刺镇痛时全脑c-AMP含量明显下降。为了进一步研究中枢环核苷酸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本实验同时测定了大鼠全脑和脑分区中c-AMP和c-GMP的含量及其在电针后的变化,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针刺镇痛与大鼠全脑cAMP和cGMP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针刺镇痛与脑cAMP和cGMP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大鼠电针前后,全脑组织中cAMP和cGMP含量的变化。结果:电针30min提高大鼠痛阈的同时,使全脑cAMP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枢环核苷酸可能参与针刺镇痛。  相似文献   

13.
P物质是由VouEuler和Gaelum于1931年在猫的脑和小肠的提取液中发现的一种强效舒血管物质,阿托品不能阻断其作用,是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肽,它能参与血压、生殖、痛觉等多方面生理功能调节。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方法,在分娩活跃期,行针刺镇痛前后,测产妇血中P物质含量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针刺后可明显降低产痛时产妇血中P物质含量。因此可以推断,针刺减少了痛觉传入递质—P物质的释放,而产生镇痛效应,似可以P物质含量变化来作为判定针刺镇痛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针刺镇痛的纤维类别究属何种传入纤维一直存有争议。本实验建立了躯体一内脏痛模型,并规律地观察了镇痛效应,证实粗纤维参与镇痛而细纤维也参与镇痛。此颈工作在同一只动物身上证实了粗、细纤维均参与镇痛效应,从而肯定了细纤维在针刺镇痛过程中的地位,对针刺镇痛及“针感”原理这一中西医结合问题是有理论及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广大医学科学工作者对针刺镇痛以及针刺麻醉原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血管容积脉搏波为指标探讨针刺镇痛原理近年来有不少报导,为了研究针刺镇痛与中国古典医学提出的“痛不通,气血壅”以及“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等论述的关系,寻找研究针刺镇痛机理的客观手段,从而探讨针刺镇痛、针麻原理以及经络实质,我们以环指甲皱微循环为指标,对34例肩与肘疼病的患者进行了观察。今将其观察结果总结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16.
不同镇痛方法在分娩镇痛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镇痛方法在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低浓度局麻药(0.5%利多卡因)与小剂量阿片类镇痛药(2ml/L)合用,PCEA用于分娩镇痛作为实验组;硬膜外间断给药分娩镇痛,二氢埃托啡含服分娩镇痛及未镇痛组作为对照组。观察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各组产程、胎心率、胎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脐动、静脉血血气分析、产后出血量及母血皮质醇变化。结果:PCEA分娩镇痛优良率100%,母血皮质醇上升幅度最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 探讨针刺镇痛与全脑cAMP和cGMP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②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大鼠电针前后,全脑组织中cAMP和cGMP含量的变化。③结果 电针30min提高大鼠痛阈的同时,使全脑cAMP含量显降低(P<0.05)。④结论 中枢环核苷酸可能参与针刺镇痛。  相似文献   

18.
曲马多在牙髓炎治疗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髓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疼痛,通常采用利卡因局部麻醉以缓解患者疼痛,该药为注射治疗可导致患者畏惧不安。曲马多是一种合成的非吗啡类镇痛药,常用于创伤性全身疼痛及中度,重度癌症患者镇痛。用于牙髓病镇痛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观察曲马多在牙髓炎治疗中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针刺镇痛与中枢环核苷酸含量变化之间存在的可能性关系。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大鼠电针前后,全脑和不同脑区cAMP和cGMP含量的变化。结果 电针30min提高大鼠痛阈的同时,使全脑cAMP含量显著降低(P<0.05);间脑cAMP含量降低,端脑cGMP含量降低,而脑干则显著升高(P<0.05)。直线相关处理和回归分析表明,大鼠脑干cGMP含量与针刺镇痛效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针刺镇痛与中枢环核苷酸水平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提示中枢环核苷酸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实现针刺镇痛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0.
针刺镇痛效果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在相同的条件下,有的人针刺镇痛效果非常显著,有的人针效则很差。无论在针麻临床中,在正常人体测痛中,或在实验动物中都观察到相似的现象,其原因尚不清楚。我们曾经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