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性血浆蛋白-A(PAPP—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及远期预后中的预测作用。方法 ACS患者100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4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6例,正常对照组5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PAP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浓度。对CK-MB和cTnI均在正常范围的UAP组患者随访心血管终点事件6个月。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S患者的血清PAPP-A、hs—CRP、CK-MB、cTnI水平均明显增高(P均〈0.01),但PAPP-A水平与CK—MB、cTnI无明显相关性。CK-MB和cTnI均在正常范围的UAP患者随访6个月,发现血清PAPP—A水平与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ACS患者的血清PAPP-A浓度与心肌缺血、坏死程度无关,但可作为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判断指标,用于ACS患者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肌钙蛋白(cTnI)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cTnI,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RP,共检测92例不同类型的CHD患者,同时检测30例正常人群做对照。[结果]CHD组的cTnI和CRP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不同类型的CHD患者中cTnI和CRP浓度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心肌损伤特异性指标cTnI和急性时相蛋白CRP联合测定,对早期特异性诊断CHD以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选择30例心绞痛患者,20例心肌梗死患者,30例健康者,分别检测CRP和TNF—a水平。结果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和TNF—a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痛患者组,差异极显著(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心绞痛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TNF—a水平明显高于心绞痛组(P〈0.05)。结论血清CRP和TNF—a水平作为冠心病患者病情检测指标,其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CHD)、心肌梗死(AMI)等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冠心病(CHD)患者61例、心肌梗死(AMI)患者45例作为患者组(排除同时引起的hs-CRP水平升高的其他疾病);收集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白细胞、心电图等体检指标正常的体检人员35例作为对照组。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应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hs-CRP的浓度和心肌酶谱,而心肌梗死组同时用免疫荧光法测定cTnI,并分析对照组与患者组、患者组治疗前后的hs-CRP水平的差异及hs—CRP与心肌酶谱、cTnI的关系。结果冠心病与心肌梗死患者的hs—CRP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患者在治疗前后hs-CR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hs—CRP与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与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检测hs—CRP对冠心病与心肌梗死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Leptin增高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冠状动脉硬化(CS)患者血清瘦素(Leptin)的变化及与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T(TnT)、内皮素(ET)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AMI和Cs患者血清,采用高灵敏的Leptin及ET放射免疫分析法、TnT的自动生化分析法及高灵敏的CR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相应指标的血清水平。结果AMI组患者血清Leptin、TnT、CRP和ET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而CS组患者除TnT外,其他3种因子血清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上述增高因素互不相关,均为独立的影响因素之一,AMI组和CS组间仅TnT显示出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MI和CS组患者血清Leptin水平均明显上升,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与CRP、TnT以及ET水平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临床确诊为AMI的82例患者(观察组)和9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cTnI、MYO、CK—MB检测,并对两组3种检测指标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cTnI、MYO、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随疾病发作时间延长,cTnI和CK—MB血清水平呈上升趋势,MYO呈下降趋势;3种检测指标以MYO出现峰值的时间最短,其次为cTnI和CK—MB。结论血清cTnI、MYO、CK—MB联合检测对AMI的早期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临床检查及冠脉造影情况,将15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3个组。分别测定15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与50例健康人做对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D组血清Hs—cRP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MI组患者血清的Hs—CRP浓度明显高于UAP组(P〈0.01);UAP组患者血清的hs—cRP浓度明显高于SAP组(P〈0.01),且AMI组治疗后Hs—CRP浓度显著下降;冠心痛阳性检出率HS—CRP(90.7)〉CK(41.3%j〉CK—MB(34.6%)。结论血清HS—CRP水平高低与CHD病情密切相关,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缺血修饰性清蛋白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性清蛋白(IM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89例ACS患者分别于胸痛发作2、4、6、12h及24h采血检测IMA、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MB同功酶(CK—MB)。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1例,心绞痛48例。分析IMA对ACS的诊断价值。结果ACS患者IMA水平于胸痛发作2h明显增高,4h达到高峰,6h后降至正常。而cTnI,CK—MB在胸痛发作4h开始增高,6h明显增高,以后逐步递增至24h。在心绞痛、心肌梗死中,IMA水平升高以心绞痛最明显(P〈0.05)。结论IMA是诊断ACS早期敏感指标,是诊断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cTnI)检测在婴幼儿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心力衰竭患儿与26例无心肌损伤及心脏病同期住院患儿进行cTnI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检测,同时比较心力衰竭患儿病情稳定前后cTnI及CK—MB的变化。结果:心衰组血清cTnI浓度显著增高(P〈0.01),而CK—MB无明显差异;心衰组病情稳定前后比较cTnI浓度有显著差异(P〈0.01),而CK—MB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TnI在评价心肌损伤方面,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CK—MB,可在亚细胞水平上为诊断心衰提供一项生化指标;cTnI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判断心衰的病情演变。  相似文献   

10.
缺血修饰清蛋白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缺血修饰清蛋白(IMA)检测对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监测急性胸痛患者发病后2、6、12、24h的血清IM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与健康人群对照,观察其变化规律。用ACB法测定IMA含量,免疫比浊法测定cTnI含量,免疫抑制酶动力学法测定CK-MB活性。结果IMA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无明显升高(P〉0.05);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可升高,发病后2~12h内IM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IMA、CK-MB、cTnI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心肌梗死发生后2h其阳性率分别为85%、71%和55%,3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2%;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6h时,其阳性率分别为96%、87%和81%;当3项指标联合检测时,阳性率上升到99%。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2h和6h时,IMA、CK—MB、cTnI的AUC值则分别为0.821、0.692、0.632和0.984、0.861、0.816。结论IMA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以前即不稳定型心绞痛时即可升高,IMA、CK-MB、cTnI 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其敏感性明显优于单项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清cTnI、CK-MB、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MI患者36例(观察组)与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分析观察组血清cTnI、CK-MB、Mb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在AMI发病的不同时间段,观察组血清cTnI、CK-MB、Mb敏感性及特异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观察组发病6-12h、12-18h和18h-24h的cTnI、CK-MB、Mb动态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05,P〈0.01);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均优于单一检查(P〈0.05或P〈0.01),且血清cTrd特异性最高。结论血清cTnI、CK.MB、Mb可作为AMI的早期诊断指标,动态检测可提示AMI的发生、发展;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陛均优于单一检查的敏感眭,而特异眭以cTnI为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检测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30例AMI患者,3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0例骨骼肌损伤(SM)患者血清cTnI、CK—MB含量,与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做对照比较;并对AMI患者在胸痛发生不同时段进行动态检测。结果AMI组与对照组相比.cTnI和CK—MB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AMI组与UAP和SM组比较,cTnI含量仍显著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CK—MB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cTnI在AMI发生4小时内就显著升高,二者的最高峰值在8~16小时内均可出现,72小时后,cTnI和CK—MB降至临界水平,而cTnI在7天后仍高于对照组。结论cTnI诊断AMI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在血清中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有着更宽的诊断时间窗,诊断有效性明显优于CK-MB,对AMI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25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PAPP—A,同时用乳胶增强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结果SAP组血清PAPP—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UAP组和AMI组血清PAPP—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P均〈0.01),但UAP组血清PAPP—A水平与AMI组比较无差异。SAP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UA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P〈0.01),但低于AMI组(P〈0.01)。ACS组血清PAPP—A水平与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3,P〈0.01)。结论ACS患者血清PAPP—A与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且hs—CRP与PAPP—A之问存在明显相关性。PAPP—A水平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提示可作为识别ACS的早期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血清hs—CRP检测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方法定量动态检测80例不同类型CHD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变化,同时与3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的hs—CRP水平对照,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组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不同类型的CHD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及稳定型心绞痛(S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CHD关系密切,可作为CHD危险度分层以及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酶的影响。方法以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P)、葛根素2mg/Kg给药组(A组)、葛根素5mg/Kg给药组(B组)和葛根素10mg/Kg给药组(C组)。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梗死的面积及心肌酶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P组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增大、心肌酶学各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I/P组比较,葛根素各剂量组均降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梗面积,减少了心肌细胞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心肌组织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及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谷胱甘肽(GSH)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葛根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能够减轻心肌酶学的改变,从而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金属蛋白酶-9(MMP-9)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ACS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MMP-9和CRP的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ACS患者血清MMP-9和CRP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CS患者中血清MMP-9和CRP水平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MMP-9和CRP水平明显升高,两者测定可以作为评估ACS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是ACS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检测对ACS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DM)合并大血管病变及无大血管病变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7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伴大血管病变组(A组)40例,无大血管病变组(B组)39例。另选40例健康者作正常对照组(C组),均检测血清hs—CRP,脂联素及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等指标。[结果]A组血清hs—CRP高于B组及C组(P〈0.05,P〈0.01),B组明显高于C组(P〈0.01),A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B组及C组(均P〈0.01),B组明显低于C组(P〈0.01)。相关分析提示血清hs—CRP与脂联素有相关性(P〈0.01)。[结论]hs~CRP,脂联素对于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在东芝TBA-30RF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散射比浊两点法检测血清中CRP水平。结果AMI患者血清中CRP为(34.25±18.66)mg/L,冠心病患者CRP为(21.5±14.32)mg/L;健康对照组CRP水平为(4.01±0.68)mg/L;前两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CRP水平是较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心肌酶谱更具敏感性的参考指标,与cTnI、CK-MB同时检测,对AMI的快速诊断及病情预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陈武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2):1362-1363
目的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肌钙蛋白(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对96例ACS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cTnI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hs—CRP含量,并与30例健康体健者作对照分析。结果ACS组的cTnI和hs—CR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CS患者中的cTnI、hs—CRP、AMI组又显著高于UAP组(P〈0.01)。结论心肌损伤特异性指标cTnI和机体炎症急相期敏感性指标hs—CRP含量升高与ACS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ACS早期诊断及预后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廖予婕 《检验医学》2010,25(2):92-95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B型钠尿肽(BNP)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HF)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测定128例明确诊断为HF的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人院时、治疗开始后48h及出院时血清cTnI、hs—CRP和血浆BNP水平,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并与50名健康对照组比较,随访观察患者心脏事件的再发生。结果血清cTnI、hs—CRP和血浆BNP水平在HF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心功能越差,其浓度越高(P均〈0.01);三者在HF患者不同时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三者联合检测在HF患者早期敏感性为94.5%,明显优于单项检测(P均〈0.01);随访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组血清cTnI、hs—CRP和血浆BNP出院时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组(P均〈0.01)。结论血清cTnI、hs—CRP和血浆BNP在HF患者中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对HF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