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犬Gore-tex人工血管移植后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文  时德 《重庆医学》2003,32(2):155-156
目的 扫描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犬Gore—tex人工血管补片移植后,不同时期的材料表面内膜层的超微结构。方法 用Gore—tex补片材料修补14条犬的双主动脉,在植入后24h、1周、2周、4周、8周、12周、20周采集标本,作扫描、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术后24h材料表面形成纤维蛋白膜。(2)内皮细胞于1周时已在材料上出现,8周时完全覆盖材料面,形成光滑的内膜面。(3)8周发现内膜增生,主要是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4)12周仍有内膜增生,以吻合口明显仍明显。结论 实验表明Gore—tex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内皮细胞可以覆益材料表面,但材料仍可引起内膜增生,主要是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增生在吻合口较明显,小口径Gore—tex血管内膜增生可能引起狭窄。  相似文献   

2.
犬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补片移植后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犬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补片移植,在不同时期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用e-PTFE补片修补16条犬的腹主动脉,在植入后2、4、8、12、20、28周采集标本,作光镜、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①内皮细胞2周巳在材料上出现,8周时完全覆盖材料面;②内膜增生主要是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③在8周以前内膜增厚较快,12周以后逐趋缓和;④补片与血管吻合处增生明显;⑤增生的内膜容易与材料分离。结论:内皮细胞可以覆盖e-PTFE材料表面,其内膜增生主要是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引起,主要原因可能是内皮细胞慢性损伤,血小板聚集,血流动力学改变,材料与血管顺应性不一致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人工血管桥内膜增生特点及洛伐他汀可能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犬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颈静脉人工血管搭桥模型,以洛伐他汀作为实验干预药物,4周后取出人工血管标本,观察人工血管通畅情况,观察吻合口内膜增生形态、厚度以及新生小血管情况等,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术后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3条人工血管完全闭塞,全部吻合口均可见明显内膜增生,实验组近端、远端内膜增生厚度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45,0.040),增生内膜表面可见内皮细胞覆盖,增生内膜中可见新生小血管形成,实验组近、远端内膜中新生小血管的数量均多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41,0.031)。结论:4周时,吻合口内膜增生明显,同时伴有新生小血管形成,洛伐他汀可以减少内膜增生的厚度,并能够促进新生小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孔繁熙  朱宪明  刘志平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11):1294-1298,F0003
目的:研究经辐照氟银方法处理过的脐动脉在光镜、电镜下的结构改变,移植于犬颈动脉后的通畅情况、内膜增生情况以及ki-67的表达,以确定辐照氟银脐动脉能否成为移植血管材料,并有望成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桥血管材料源.方法:取人胎儿脐动脉20条,制备成辐照氟银脐动脉,并观察辐照氟银脐动脉与新鲜脐动脉在肉眼、光镜、电镜下有何不同.健康犬20只,右侧颈动脉植入辐照氟银脐动脉,左侧植入自体颈动脉,作为自身对照.术后4、8周分别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观察血管近期通畅情况,并测定血流速度.术后8周从原切口切开,大体观察移植血管,然后取出连同两端吻合口在内的脐动脉和自体颈动脉,光镜观察,比较辐照氟银组和自体动脉组的内膜增生程度,做免疫组化实验比较两组血管ki-67的阳性表达.结果:新鲜脐动脉与辐照氟银脐动脉肉眼观察相比,后者略呈淡黄色,弹性、韧性均好于前者;光镜下观察辐照氟银脐动脉内皮细胞较新鲜脐动脉排列稍紊乱,其余变化不明显;透射电镜下,辐照氟银脐动脉纤维组织排列更加致密有序;内皮细胞胞浆为空泡;术后4、8周血管彩超检查发现,辐照氟银脐动脉组与自体动脉组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8周辐照氟银组和自体动脉组的内膜增生程度及ki-67的阳性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动脉经辐照氟银处理后,物理性能增强,内皮细胞破坏,更适合做为血管移植材料;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辐照氟银脐动脉在血流通畅、内膜增生方面更接近于自体动脉.有望成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材料源.  相似文献   

5.
骨髓内皮细胞衬里人工血管间置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骨髓内皮细胞衬里人工血管间置移植的动物实验,为人工血管内皮化的临床应用作准备.方法分离犬骨髓单核细胞,ePTFE人工血管以二种规格(4 mm×4 cm和8 mm×5 cm)完成内皮化.分别作犬颈总动脉和下腔静脉间置移植(各10条),术后作多谱勒超声检查,处死后作移植血管大体肉眼、病理、免疫组化、扫描电镜等检查.结果颈总动脉移植组2周和2月实验侧通畅率分别为100%(5/5)和60%(3/5),同期对照侧通畅率分别为40%(2/5)和0%(0/5);下腔静脉移植组实验组和对照组2月移植血管通畅率为83.3%(5/6)和50%(2/4).扫描电镜显示颈总动脉移植血管腔面内皮细胞覆盖率实验组和对照组2周时存在差异(84%±11% 与 43%±15%,P<0.05),下腔静脉移植实验组和对照组内皮细胞覆盖率也有差异(95%±6%与77%±13%, P<0.05);颈总动脉和下腔静脉移植物2月时,血管内膜厚度实验组小于对照组(116±28 μm与162±30 μm, P<0.05; 91±24 μm与143±35 μm, P<0.05).结论骨髓内皮细胞衬里的ePTFE人工血管在体内能较快完成内皮化过程,能抑制内膜增生;循环内皮细胞作为内皮细胞的潜在来源,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国产ePTFE人工血管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国产的ePTEE人工血管动物应用可行性.方法以国产ePTEE人工血管移植于狗的股动脉并与进口Dacron人工血管对照,术后通过体检、彩色多普勒、大标标本、光镜、扫描电镜、免疫组化观察ePTEE人工血管通畅程度、内膜与外膜、内皮细胞生长状况.结果体检ePTEE、Dacron人工血管通畅率分别为83%、100%;彩色多普勒示ePTEE人工血管血流速度(0.464±0.041)m/s、管壁压力为(0.83±0.12)mmHg,Dacron人工血管血流速度为(0.461±0.044)m/s、管壁压力为(0.78±0.12)mmHg,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体标本、光镜、扫描电镜、免疫组化示ePTEE人工血管移植90天后可形成完整的新生内膜和外膜,内膜表面为内皮细胞,Ⅷ因子染色弱阳性.结论国产ePTEE人工血管是一种理想的血管替代用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 PTFE)人工血管置换杂种犬肾动脉平面下腹主动脉的血管重建手术模型。探讨总剂量28Gy的体外分割放射治疗影响重建术后人工血管内膜增生的机制。方法健康杂种犬12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成放疗组和对照组。均先行肾下腹主动脉段的人工血管置换重建术。放疗组于术后2周后对标记区血管行总剂量28Gy的体外放疗。对照组则不放疗。重建术后5周观察比较两组移植术后的人工血管新生内膜的增生情况,Skp2、p27kip1和增生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放疗组的人工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程度明显比对照组降低(P<0.01)。放疗组的Skp2、PCNA的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低,而p27kip1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术后体外分割放疗(28Gy)在短期内可以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的增生,从而抑制重建术后的人工血管的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组织工程骨,从超微结构观察成骨过程中成骨细胞、血管再生的变化,探讨小肠黏膜下层作为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优越性.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并将成骨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复合培养2周.未复合细胞的单纯材料作为空白对照.将复合培养细胞与单纯材料分别植入无胸腺裸鼠皮下,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植入前和植入后4、8、12周成骨细胞、血管生成的变化过程.结果 体外复合培养见细胞在材料上生长、分化、增殖良好,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置入体内后成骨良好,形成大量的血管;12周后材料被吸收,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单纯材料中央部位有大量小血管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其周围多为成纤维细胞,无成骨细胞.结论 小肠黏膜下层作为以骨髓基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的支架材料,有利于骨的再生和血管化形成,是一种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9.
新型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移植后6月内不同时期的血管材料腔内面内膜层的组织病理学和扫描电镜变化,探讨研制一种新型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方法 19只健康杂种犬作为实验对象,手术切除3 cm颈总动脉,以口径4mm的小口径新型人造血管进行桥接.其中19只犬的19侧颈部随机分为1、8、12、24周四组,各含4、4、6、5条动脉.四组的近、远心端均行端-端吻合术.以彩色多普勒B超监测移植血管2周内通畅情况,并于取材前行颈总动脉DSA造影术,观察人造血管不同时间的通畅率.术后1、8、12、24周分期切取标本,标本经处理后分别作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四组19条人造血管除12周组和24周组各1条血管阻塞外,其余血管均通畅.组织病理学及扫描电镜检查显示:植入后1周,血管吻合口处有少量的纤维组织增生混杂有薄层少量红色血栓形成,尚未见内皮细胞生长.移植后8周,宿主组织通过人造血管孔隙长入血管腔内参与移植血管新内膜的形成,新内膜形成较均匀,其中有丰富的胶原纤维组织增生,但仍未见内皮细胞生长.移植后12周,镜下于吻合口处,可见新内膜表面有不连续的内皮细胞生长,且内皮细胞形态成熟,其下的胶原纤维增生更致密;而于人造血管中段,可见不成熟的内皮细胞呈岛状生长,新内膜层结构较吻合口处疏松,其间尚可见炎性细胞生长.移植后24周,通畅的人造血管整段管腔内面均可见内皮细胞生长,吻合口附近新内膜表面可见连续的内皮细胞生长.结论 以新型生物型人造血管修复犬颈总动脉缺损是可行的,新内膜形成早和完整,24周内自然内皮化相对满意,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人造血管.  相似文献   

10.
按原位获取法获取恒河猴表浅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制备成内皮细胞悬液(2×109/L)。用纤维蛋白胶和纤维连接蛋白联合预衬各ePTFE人工血管腔(长10cm,直径3mm),将内皮细胞灌入此人工血管。结果内皮细胞的贴壁率明显提高[(94.62±2.84)%];内皮细胞高密度种植入工血管后2h,扫描电镜下见人工血管腔表面已形成完整的内皮细胞单层;孵育9d后,透射电镜见内皮细胞骨架已分化成熟,表明此时人工血管腔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抗切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为小径聚氨酯人工血管内皮化提供合适的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健康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置于纤维连接蛋白预衬的DMEM培养基中,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加以诱导,通过荧光显微镜和免疫组化分析等方法观察和鉴定诱导后的细胞.将诱导分化的内皮祖细胞种植到聚氨酯小径人工血管表面,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在VEGF、bFGF等诱导因子存在的条件下,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呈典形的"纺锤样"梭形细胞,单层细胞贴壁生长融合时呈铺路石样排列,免疫组化示VWF和CD34抗体染色阳性.扫描电镜下,未种植细胞的聚氨酯小径人工血管表面呈典型的多孔蜂窝状结构,孔径大小比较适合内皮祖细胞爬行.种植细胞后,聚氨酯小径人工血管表面有大量的内皮祖细胞黏附、爬行及铺展生长,有时可见内皮祖细胞长入蜂窝状孔径内.[结论]体外诱导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内皮祖细胞可作为小径聚氨酯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2.
Thecongenitalabsenceofvaginawithrudimentaryuterusmayseverelyaffectthephysicalandpsychologicalstateofthepatients Themorbidityis 1/40 0 0 - 1/10 0 0 0 1Usuallythepatientsdevelopnormallyandpossessnormalfeminineattributes,aswellasnormalfemininephysiologicalnecessity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类金刚石涂层(DLC)镍钛丝和未涂层镍钛丝在不同pH值和氟离子(F-)浓度的人工唾液中的耐腐蚀性能,为DLC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镍钛丝上制备DLC,激光拉曼光谱(Raman)对镍钛丝进行表征;DLC镍钛丝作为实验组,未涂层镍钛丝作为对照组,2组镍钛丝分别浸泡在4组不同F-浓度和pH值的人工唾液中,即pH7+0%F-组、pH7+0.2%F-组、pH7+0.5%F-组和pH5+0.5%F-组。采用电化学工作站经典三电极体系绘制动电位极化(Tafel)曲线,并测定2组镍钛丝的自腐蚀电位(Ecorr)和腐蚀电流密度(Icorr);扫描电镜(SEM)观察2组镍钛丝经人工唾液腐蚀前后表面形态学。结果: Raman显示D峰和G峰,表明镍钛丝表面已镀有DLC。电化学腐蚀实验,与pH7+0%F-组比较,pH7+0.2%F-组DLC镍钛丝的Ecorr降低(P<0.05),Icorr升高(P<0.05);未涂层镍钛丝的Ecorr降低(P<0.05),Icorr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H7+0.5%F-组比较,pH5+0.5%F-组DLC镍钛丝和未涂层镍钛丝的Ecorr降低(P<0.05),Icorr升高(P<0.05)。在同组人工唾液中,实验组镍钛丝的Ecorr均高于对照组(P<0.05),Icorr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镍钛丝的Tafel曲线随F-浓度增加和pH值降低依次向左偏移,提示耐腐蚀效果降低;SEM观察到腐蚀后镍钛丝表面有点状腐蚀,且对照组镍钛丝表面点状腐蚀多于实验组。结论: DLC镍钛丝耐腐蚀性较未涂层镍钛丝有所增强,但pH值降低和F-浓度增大均会降低其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新复合材料超微结构与成骨活性,探讨其用于人工关节假体固定的可能性.方法 将自制的兔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n,BMG)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等质量比复合,制成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构特点,将复合材料植入兔臀部肌肉...  相似文献   

15.
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疗效。[方法]对ICU病房开放人工气道的68例次危重患者进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肺灌洗治疗,并对其痰标本阳性率、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以及胸片的变化进行前后自身对照。[结果]经纤支镜留取的痰标本的痰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途径留取的痰标本培养,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中pH、PaO2、PaCO2、SaO2等各项指标以及胸片检查均明显好转(P<0·05)。[结论]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ICU人工气道开放的危重病人中,可以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非常值得作为一种早期治疗的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护理干预对首次血液透析直接穿刺病人舒适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首次血液透析直接穿刺病人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肾内科住院的156例直接穿刺行首次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78例,对照组按血液透析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情绪和行为等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透析后的舒适度及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透析后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透析中发生低血压和心律失常、高血压、胸痛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首次血液透析直接穿刺病人的舒适度,减少透析中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陈勇琴  罗丽 《河北医学》2016,(8):1370-1372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评定,肾功能相关指标包括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 SF-36各维度评分、Scr 及 BUN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 SF-36各维度评分、Scr 及 BUN 水平较本组护理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2 3.宁津县中医院外科,山东 宁津 253400)目的:探讨脂氧合酶抑制剂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ordihydroguaiaretic acid,NDGA)在体外对结肠癌HT 29细胞株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NDGA处理HT 29结肠癌细胞,RT 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v6表达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癌细胞表面微绒毛的变化。结果:经过NDGA作用后,CD44v6、VEGF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表达逐步下调。扫描电镜检测NDGA处理癌细胞48?h后,癌细胞微绒毛卷曲成小球状。结论:NDGA能够抑制HT 29结肠癌细胞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结膜囊内放置地塞米松药物棉片与常规点眼比较,治疗兔角膜碱烧伤的疗效差异. 方法 选取16只成年家兔,随机分为点眼组和棉片组,每组8只,制作右眼角膜碱烧伤模型.点眼组为地塞米松点眼联合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棉片组为结膜囊内放置浸有地塞米松药液的棉片联合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碱烧伤后0,12,24,36,48,60 h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计算角膜上皮修复率;不同时点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光镜和电镜下角膜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 角膜碱烧伤后12h,24 h,36 h,48 h,60 h棉片组与点眼组角膜上皮修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棉片组角膜上皮修复率均较点眼组高.病理组织学结果 显示:棉片组中性粒细胞细胞浸润较点眼组轻,角膜上皮修复较好且基质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结论 结膜囊内放置地塞米松药物棉片组治疗角膜碱烧伤,其效果优于点眼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滞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中环氧合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蛋白水平及相互作用,以及薤白的防治作用机制。方法用高L-蛋氨酸复制SD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并附以束缚法制造气滞实验模型。应用蛋白质印迹分析内皮损伤相关关键蛋白COX-2和iNOS蛋白水平的变化,免疫共沉淀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探讨COX-2和iNOS的相互作用,光镜和电镜分析血管内皮的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血管COX-2和iNOS蛋白含量显著增高,并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与血管内皮光镜和电镜下的病理损伤相一致;与模型组相比,薤白组COX-2和iNOS的蛋白含量降低,两者的相互作用减弱(P<0.05或P<0.01),且血管内皮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气滞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中,COX-2和iNOS蛋白含量增高,且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可加重血管内皮损伤,薤白能够纠正这些异常,起到保护血管内皮免受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