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158-161+166
建立医院患者主索引服务系统,以解决因医院各信息系统内患者信息不一致所导致的医疗数据难以协同共享的问题。为提高医疗质量,强化信息化建设,实现院内外系统互联互通,解决冗余、多态、无主次、无关联、不匹配、紊乱等信息孤岛现象,引入了建立患者主索引技术。本文以漯河中心医院为例,提供一种建立患者主索引的实施方案,详细阐述了该方案在医院信息中应用的技术手段、实现过程和应用效果。该方案保证患者信息的统一性与一致性,实现患者就诊信息在院内各个医疗信息系统中的互联互通,能够帮助医院提高服务质量、节省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借助市民卡“多卡合一”的身份识别功能,建设全市居民医疗卫生唯一主索引EMPI;通过EMPI实现全市范围内的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所有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公共卫生信息共享。基于此完成以市民卡为介质统一全市病人电子身份标识为目标的系统平台架构设计,为全市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长宁区通过“区域性医疗卫生数据中心-医疗信息管理与交互平台”的建立,实现了区域医疗机构间异构的临床诊疗和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的交互共享;在全区所有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点的医生工作站上可以按需调阅区域医疗机构病人就诊信息及健康档案信息。同时,在平台上实现了实时反映当前区域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及住院等基本医疗业务信息和区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等基本公共卫生业务信息,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医院管理,提升了医疗质量。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和效率,促进了医疗费用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沈家敕 《中国数字医学》2010,5(11):56-57,60
针对目前国内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现状,提出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以安全性为原则,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平台采取信息模块逻辑划分,各模块间提供相应的接口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模块、居民健康体检信息模块、居民检验检查信息模块、居民诊疗信息模块、居民电子病历信息模块.平台系统将数据信息根据各信息模块的公共数据元进行重组和汇总,可大大方便各医疗机构的查阅,同时也可减轻平台负载.  相似文献   

5.
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建设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市长宁区在区层面建立了“卫生数据中心-医疗信息管理与交互平台”,对区域16家医疗卫生机构4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点联网,实现了区域医疗机构诊疗和健康档案信息交互共享,实时反映当前区域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及住院病人信息。在医生工作站可以按需调阅区域医疗机构病人就诊信息和健康档案信息。实现对区域居民健康档案建设情况统计与分析。实现对区域医疗机构财务监管等各种功能。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医院管理、提升了医疗质量和效率,促进了医疗费用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孙歆 《中国医疗前沿》2013,(1):118+54-118,54
随着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HIS、LIS等医疗专业软件的普及,基于患者医疗数据、电子病历以及区域健康状况等信息的共享而确立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目标正在逐步确立。但是由于医疗信息化建设缺少统一的、规范化的标准和宏观的、长远的规划,导致了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长期各自为政。作为基层医院在应对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这个机遇的同时,需要面临很多实际操作上的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安全访问控制机制进行研究与探讨,提出安全、开放的认证机制。方法:借鉴目前流行的电子商务安全访问机制,使用OAUTH技术对区域医疗信息平台进行访问授权。结果:以电子病历客户端、医院信息系统(HIS)服务器为例,详细描述了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授权认证过程。结论:使用OAUTH技术将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成一个安全、开放的平台,能方便快捷地满足不同医疗机构及其相关业务单位对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信息交互需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树立,电子健康档案和区域医疗信息机构日益成为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的区域医疗信息机构构建还属于起步阶段。本文将对电子健康档案和区域医疗信息机构的基本概念、建设目标、相关主题等内容进行介绍,并对以大中型医院为主体我国医疗机构在搭建区域医疗信息合作平台工作中所应进行的准备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9月5日,华为2014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研讨会在辽宁省沈阳市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联接促进融合数据护卫健康”为主题,充分展示了华为在医疗信息化领域提出的“全联接医疗”理念。华为IT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部总经理陈世峻在大会主题发言中表示:华为“全联接医疗”解决方案包括区域卫生平台、数字医院、远程医疗,提供了基于医疗角色、医疗数据、医疗业务三种联接,通过医院院区网络联接医院类型繁多的业务系统,统一管理各业务项目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集成平台实现数据共享,通过广域网联接各个医疗机构,并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实现大范围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实现医疗信息的全联接。“全联接医疗”充分展示出华为在服务器、存储、大容量的交换机、移动计算、智真视讯平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区域医疗信息网络提供了区域下多种医学信息平台数据的有效互通。随着医疗机构每年产生愈加庞大的医疗信息。互操作将在区域医疗信息网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介绍了面向区域医疗的图像互操作系统框架,由区域医疗中心提供用户认证服务和存放用户的诊疗信息,用户通过Internet登陆区域医疗中心进行访问,若想要查看详细的诊疗图像信息,则由诊疗医院建立临时图像数据库将相应的内容向患者开放。  相似文献   

11.
华东医院是一家具有区域医疗资源纵向整合需求的集团化医院,通过构建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医院数据中心,探索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以解决集团内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的问题,实现跨院区、跨医院的转诊/转检、病人主索引等应用服务,最终落实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理念。  相似文献   

12.
USB—Key的身份认证方式是一种方便、安全、可靠的身份认证技术,它采用一次一密的强双因子认证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身份认证的安全可靠问题。针对国内医疗信息共享认证技术中安全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区域临床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并将USB-Key的身份认证方式应用于该平台中,确保通过Web浏览临床医学信息的安全性和唯一性。  相似文献   

13.
当前医院业务系统林立,医疗系统之间互操作较为困难,难以适应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需要研究医院信息集成的新模式,以满足临床路径、电子病历、区域医疗的新需求。为此,研究了面向服务的医院信息集成模式,给出了系统互操作基本框架,阐述了病人主索引、数据综合浏览视图等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14.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基于医疗机构资源共享的需求.很多医院的院内信息化建设不错,但院外资源共享效果并不很明显.其深层次原因便是条块分割的医疗服务体制.马鞍山通过组成紧密型医疗集团,从体制上为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扫清了障碍."马鞍山市市立医疗集团副总院长夏慧新,如此介绍马鞍山区域医疗信息化取得成功的原因. 从2008年医疗集团成立之初仅有的HIS系统,到如今涵盖集团内所有医疗机构的共享网络,在全国17座国家级公立医院试点城市中,马鞍山市的医疗集团信息化之路可圈可点.通过医疗资源整合,为信息共享扫清道路,借助信息平台,为医疗资源整合提供保障,这不仅是马鞍山医疗集团信息化取得成功的秘诀,也是留给其他各地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15.
区域医疗协同是解决各医疗机构之间医疗资源交换与共享的有效途径,对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降低协同成本、推动区域医疗协同服务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区域医疗协同服务采用不同的协同模式,首先对三种区域医疗协同服务模式进行了详细探讨,然后对区域医疗协同服务实现时需要突破的共性关键技术提供了解决思路,包括异构医疗数据交换、医院对外服务接口、患者标识交叉索引和医疗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等。  相似文献   

16.
病案首页信息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琪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5(6):F0003-F0003
我国各级医院的住院病案首页都有三大信息内容:(1)病人基本情况;(2)住院医疗情况与住院诊断情况;(3)住院医疗经费情况。病案首页是病案信息简明却又丰富的汇总,是医疗信息的主要来源,它浓缩了整个最重要内容。因首页直接反映病人基本信息、诊疗信息、经费信息,是医院进行住院病案登记、疾病分类、编码、编制索引、审查、统计的主要依据;也是医院管理、决策以及临床医疗、临床教学、临床科研等方面的重要资料;还可为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及法律等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Ensemble集成平台的区域临床数据交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Ensemble集成平台的区域医疗临床数据交换系统。使用医学标记语言(MML)约束数据交换过程;Ensemble集成平台在最大限度内整合医院内各信息系统和区域内的医疗机构;通过在其上发布Web Service,快速实现分布式架构中不同系统与平台间的松耦合。本设计构建了一个逻辑上统一管理的数据层,实现区域医疗中心与医疗机构之间数据安全、高效的传输和共享。MML标准的研究和技术升级为中日之间临床数据交换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患者主索引(Master Patient Index)系统是临床数据中心解决系统间信息共享问题的基础,IHE PIX是国际公认的解决患者身份唯一性问题的技术框架。重点介绍了基于IHE PIX/PDQ技术框架用于实现不同医疗信息系统之间患者身份识别的交叉索引,保证患者在不同场所、不同时间就医信息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从而利于各医疗机构或各医疗系统之间患者数据的交互共享,以简化各医疗系统间的集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区域共享模式下共享医疗信息的内容与载体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得出电子健康档案是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的最佳载体的结论,并提出实现各种医疗档案向电子健康档案统一的建议.构建相关关键健康事件的数据结构,建立市级的数据中心,建立病人主索引,构建标准业务流程最终完成健康档案数据自动上传至数据中心并整合,是实现以健康档案为核心、以生命周期为主线、以数据中心为载体、以地市一级为单位的全民健康信息化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的异地医疗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相应的跨区域信息平台的构建要充分考虑不同环境中的技术差异.在跨区域信息平台的基础性服务中,首先要解决农民工患者的身份识别问题.异地农民工患者身份识别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唯一识别就诊的农民工患者和提供患者的新农合身份信息.介绍了跨区域农民工身份认证的系统设计、实现方式,指出用这种技术能够为医院及参合地之间提供必要的基础身份认证服务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