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在单肺通气下行肺部手术治疗中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30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5):乌司他丁组(n=15):术前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 000 U/kg。麻醉诱导插双腔气管导管,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30 min(T1)单肺通气后30 min(T2)、单肺通气后90 min(T3)、术毕双肺通气30 min(T4)、胸内操作结束后2 h(T5)、术后24 h(T6)7个时点记录MAP、HR、取桡动脉血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IL-8。结果 T1时点组患者血浆SOD活性均下降,MDA产生增加。对照组SOD活性于T3、T4、T5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差异有显著性。乌司他丁组在SOD活性水平于T4、T5点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的MDA含量在T4、T5点均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差异有显著性,且乌司他丁组于T3、T4、T5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IL-8于T3、T4、T5时均显著升高(P〈0.05),乌司他丁组T3、T4时也较T0显著增高(P〈0.05),但于T4、T5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减少行胸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时氧自由基的产生及炎症因子的释放,可能有助于减轻炎性反应对肺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乌司他丁对腹腔镜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谦 《当代医学》2011,17(1):134-13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腹腔镜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在气管内全麻下行腹腔镜直肠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U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乌司他丁治疗组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第1~3天给予乌司他丁20万U+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第l、3、5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检验肝、肾功能,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3天血ALT、AST、BUN、Scr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乌司他丁治疗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天两组患者血ALT、AST、BUN、Scr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腹腔镜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肝肾功能有确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胃癌细胞c-met基因表达及增殖的影响,为乌司他丁用于胃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胃癌BGC-823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空白组加入RPMI1640培养液3ml,对照组培养液中加入奥沙利铂(L-OHP)至终浓度为1mmol/L(对照1组)和0.5mmol/L(对照2组),乌司他丁组培养液中加入乌司他丁至终浓度为320U/ml(乌司他丁1组)和160U/ml(乌司他丁2组),分别置于培养箱中培养48h。采用RT-PCR检测胃癌细胞c-met mRNA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细胞抑制率;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倍增时间,以评估乌司他丁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结果:乌司他丁组与空白组及对照组比较,c-met mRNA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乌司他丁1组与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细胞倍增时间及细胞抑制率比较,乌司他丁组与空白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对照组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乌司他丁1组与2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明显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原癌基因c-met mRNA的表达;乌司他丁可以明显延长人胃癌细胞的倍增时间,对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剂量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对行血液灌流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有机磷农药中毒行血液灌流患者共86例,分为血必净组、乌司他丁组和联用组,三组均使用常规治疗+血液灌流,在此基础上,血必净组静滴血必净,乌司他丁静滴乌司他丁,联用组静定血必净+乌司他丁。记录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的变化,比较三组患者的不同。结果治疗后血必净组、乌司他丁组的ALT、AST和LDH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联用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血必净组和乌司他丁组的BUN、Scr和尿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联用组的肾功能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和血液灌流的基础上使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能够保护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肝肾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抑制炎症反应的扩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肝癌切除术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肝癌行肝癌切除术患者分为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组(A组,21例)和对照组(B组,2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3、6天血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E)含量的变化。结果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组患者的血AST、ALT、BUN、CRE于术后第3天和第6天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肝癌切除术患者的肝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脓毒症患儿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比较两组于治疗前后体温(T)、心率(HR)、呼吸(R)、白细胞计数(WBC)、血浆谷丙转氨酶(ALT)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R、HR、WB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儿血浆ALT、AST、Cr、BUN、LDH及CK-MB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乌司他丁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患儿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陈江山  李鹏  兰志勋 《西部医学》2011,23(9):1689-169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血清细胞因子差异。方法选取骨科60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在全麻下分别接受手术,术前1d及术后1d采用MMSE行认知功能评价。在麻醉诱导前(T1)、拔管前(T2)、术后6h(T3)、术后24h(T4)行血清S-100β浓度测定,术后3天测定血TNF-α、IL-6水平。结果术后24h乌司他丁组MMSE评分较术前降低分值为(-1.23±2.73)分,对照组为(-4.87±3.7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T4血清S-100β浓度高于T1,乌司他丁组T3、T4高于T1,乌司他丁组T3、T4血清S-100β浓度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天TNF-αI、L-6均高于术前,但乌司他丁组升高幅度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外周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8.
乌司他丁对断肢再植中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对断肢再植中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断肢再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对照组围手术期不接受乌司他丁;乌司他丁组于再灌注前静脉给予乌司他丁0.5万U/kg。分别于术前(T1)、术中再灌注后30分钟(T2)、术后3小时(T3)、术后24小时(T4)、术后72小时(T5)共5个时点采集中心静脉血,观察患者血浆中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变化。结果vWF两组升高趋势一致,于T2时点开始上升,对照组T2、T3、T4、T5与T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乌司他丁组T2、T3、T4、T5与T1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上升幅度小些,两组比较在T2时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断肢再植时ET-1有增高趋势,对照组T2已明显上升,T3达高峰,以后有下降趋势,但T5仍高于T1;乌司他丁组ET-1于T4上升,T5恢复术前水平。结论断肢再植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广泛激活与损伤,乌司他丁对断肢再植中血管内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五味子提取物对实验性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实验性缺血性急性肾损伤模型,在缺血30min后再灌注不同时间点检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尿液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制备肾组织匀浆,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用半定量分析法判断肾小管损伤情况。结果假手术对照组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IRI组BUN、SCr、NAG及MDA含量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以24h最为显著,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五味子治疗组明显使大鼠BUN、SCr、NAG及MDA含量降低,肾组织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五味子提取物保护肾缺血性损伤的作用可能与抗自由基损伤和减轻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多发伤患者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②方法21例多发伤患者从入院第1天开始,每天静脉滴入乌司他丁20万u+生理盐水100mL,每8小时1次,连续用药6天,观察患者的临床指标,判断疗效,并在入院时以及术后第1、3、5、7天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常规的变化。③结果多发伤患者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ICU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浆ALT、AST、BUN及Scr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结论乌司他丁对多发伤有治疗作用,并能减轻机体的全身炎症反应程度,有保护和改善肝、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外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外伤失血性休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给予常规急救措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血压、肝肾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15、30、45、60min时,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1、2d时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治疗后1d炎症因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有助于生命体征的恢复、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控制炎症反应,是外伤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通讯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兔液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采取钳夹一侧股骨中段致其粉碎性骨折复合股动脉放血的方式制备新西兰兔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将制成模型的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n=8):传统复苏组(Ⅰ组)和缝隙连接通讯阻断复苏组(Ⅱ组)。模拟救援过程,将各动物模型分为创伤失血期(1期)、院前救援期(2期)、院内复苏期(3期)。监测并记录各时点的SBP、DBP、MAP、HR、RR等生理指标和兔存活时间。在各个时点抽取兔血,离心,取上清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等炎症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同时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自由基代谢指标。结果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血液回输复苏可显著减少促炎因子TNF-α、IL-1、IL-6的释放(P〈0.05),显著增加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P〈0.05);缝隙连接通讯早期阻断后,可减少创伤休克期TNF-α、IL-6等部分促炎因子的产生释放而较基础值无显著变化,对IL-10等抗炎因子与Ⅱ组比较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血液回输也可显著减少自由基过氧化反应指标MDA的产生释放(P〈0.05),增加因创伤休克而降低的抗氧化酶SOD的产生释放(P〈0.05);缝隙连接通讯早期阻断后,可减少创伤休克期MDA的产生释放而较基础值无显著变化,对抗氧化酶SOD与Ⅱ组比较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阻断缝隙连接通讯,可减少部分促炎因子的产生和自由基的过氧化反应,而对抗炎因子和抗氧化酶无显著作用,缝隙连接通讯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兔复苏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肾结石患者尿NAG、γ-GT和β_2-MG水平升高的意义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结石患者尿N-乙酰-β-葡萄糖苷酶(NAG)、γ-谷氨酰胺转移酶(γ-GT)和β2-微球蛋白(β2-MG)升高的意义及机制。方法:选择40例肾结石患者(志愿者)和30例健康无结石志愿者,用生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NAG、γ-GT和Cr,以及血浆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用放免法测定尿β2-MG、血浆内皮素(ET-1)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结石组尿NAG、γ-GT和β2-MG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石组血中ET-1、TNF-α和MDA值显著升高,而血SOD、NO值显著降低,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结石形成可能与肾小管功能损伤相关,氧自由基、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炎症反应在在肾小管损伤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及乌司他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4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抗休克治疗组(Z组:26例)和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治疗组(U组:28例),U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10万U静注,1次/8h,连续用药7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ISS评分、APACHEⅢ评分、总的住院时间、住ICU治疗时间、MODS发生率、死亡率,以及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治疗前(发生创伤1h内)以及治疗后第1d、3d、5d、7d各时间点血中的含量。结果 U组和Z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入院时ISS评分、初始APACHEⅢ评分、总的住院时间、住ICU治疗时间、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MODS发生率和治疗第3d的APACHEⅢ评分较Z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与Z组患者在治疗第1d、3d、5d、7d各时间点检测血INF-α、IL-6浓度比较,U组较Z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TNF-α、IL-6是升高的,乌司他丁可降低这些细胞因子的水平;给予乌司他丁的干预治疗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有积极作用,从而起到保护器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反应在环孢素A(CsA)所致慢性肾毒性中的作用,以及绿茶多酚(GTP)对CsA慢性肾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sA组和CsA+1.0%GTP组、CsA+1.5%GTP组,并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肾组织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SH—S-转移酶(GST)、过氧化氢酶(CAT)、GSH-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糖苷酶(NAG)活性,同时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CsA组大鼠血清Scr和BUN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而CsA+GTP各剂量组水平均较CsA组降低(均P〈0.05);CsA组肾组织GSH、SOD、GST、CAT、GSH—Px活性均较对照组降低,CsA+GTP各剂量组上述指标均较CsA组增高(均P〈0.05);CsA组肾组织MDA含量和尿NAG活性均较对照组增高,而CsA+GTP各剂量组水平则均较CsA组降低(均P〈0.05);CsA组肾组织中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均较对照组增高,而CsA+GTP各剂量组则均较CsA组降低(P〈0.05)。结论氧化应激反应在CsA慢性肾毒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各剂量的GTP则可预防CsA慢性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高"(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后,机体氧化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关系及其机制。方法:检测125例典型"三高"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分析脑血管事件与上述指标的关系,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CNⅠ组)及未发生脑血管事件的"三高"对照组(CNⅡ组)比,脑出血组(CH组)和脑梗死组(CI组)SOD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有降低趋势;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CNⅠ组及CNⅡ组比,CH组和CI组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CH组和CI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NⅠ组与CNⅡ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存在增减趋势。结论:检测血清SOD和MDA含量的变化有助于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及病情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家兔肺组织MDA、SOD、NO的影响。方法 4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三组:低剂量瑞芬太尼组(R1组,n=16)放血前15min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66μg/kg/min,分为两个亚组:休克1h组(RO1组,n=8),休克2h组(RT1组,n=8);高剂量瑞芬太尼组(R2组,n=16)放血前15min持续泵入瑞芬太尼1.32μg/(kg·min):分为两个亚组,休克1h组(RO2组,n=8),休克两小时组(RT2组,n=8)。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n=8)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按照W igger's改良法制作家兔急性失血性休克模型。实验结束时取家兔右肺上叶测量湿干重比(W/D),并检测家兔肺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的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R1组和R2组的肺干湿重比降低;R1组和R2组的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NO活性升高(P〈0.05)。与RO2组比较,RO1组、RT1组、RT2组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可使失血性休克家兔肺组织中MDA含量降低,SOD和NO的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8.
章巍  晏平  陈寿权  陈大庆 《浙江医学》2009,31(7):930-932,F000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休克组和UTI组,每组10只。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于再灌注后6h取血,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的含量。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法测定肾小管上皮细胞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失血性休克再灌注6h后,休克组和UTI组血清BUN、Cr含量显著升高(均P〈0.01)。与休克组比较,UTI组的血清BUN、Cr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休克组和UTI组AI值、Bax、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1),休克组Bcl-2/Bax显著降低(P〈0.01),UTI组Bcl-2/Bax显著升高(P〈0.01)。与休克组比较,UTI组AI显著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显著减弱(P〈0.05),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5),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大鼠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肾功能下降,肾脏细胞凋亡增加。UTI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调节Bcl-2和Bax蛋白表达抑制。肾脏细胞凋亡是其可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双参合剂对常压及减压状态小鼠抗缺氧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空白组、丹参组、人参组、复方双参组和红景天组,每组10只。复制常压密闭缺氧模型,测定小鼠存活时间;复制减压缺氧模型,测定此环境下小鼠脑含水量,脑、心脏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常压密闭缺氧条件下,复方双参组可以显著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比空白组延长了45.95%(P〈0.05)。减压缺氧条件下,除丹参组(76.07%),其余给药组(人参组:74.03%,复方双参组:73.33%,红景天组:73.68%)与空白组(75.63%)相比脑含水量显著降低(P〈0.01);给药组对小鼠脑部的SOD含量无明显作用,复方双参组(MDA:3.76 nmol/mL,LDH:3.44 IU/L)与空白组(MDA:6.13 nmol/mL,LDH:9.00 IU/L)和红景天组(MDA:4.87 nmol/mL,LDH:4.78 IU/L)相比可以显著降低小鼠脑部MDA和LDH含量(P〈0.01);复方双参组(SOD:205.46 U/mL,MDA:1.31 nmol/mL)与空白组(SOD:138.55 U/mL,MDA:4.18 nmol/mL)相比,可以显著提高小鼠心脏SOD的含量(P〈0.01)并显著降低MDA含量(P〈0.01);复方双参组(SOD:98.33 U/mL,LDH:5.27 IU/L,MDA:0.23 nmol/mL)与空白组(SOD:18.68 U/mL,LDH:1.98 IU/L,MDA:1.00 nmol/mL)相比,可以显著提高小鼠血清SOD和LDH的含量(P〈0.01),并显著降低MDA含量(P〈0.01),其效果优于阳性对照红景天组(SOD:54.13 U/mL,LDH:4.80 IU/L,MDA:0.15 nmol/mL)。结论复方双参合剂可以有效提高小鼠耐缺氧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镉染毒大鼠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80只SD大鼠分两批,随机分成5组。用原花青素灌胃受试组,用CdCl2染毒阳性组与受试组。7d与14d后取大鼠肝脏与血清测定SOD活性、MDA含量,最后统计分析数据。结果镉染毒7d:与镉染毒组比较,肝脏SOD活性对照组、OPC三剂量干预组、血清SOD活性OPC低剂量干预组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MDA含量对照组、OPC中、高剂量干预组、血清MDA含量OPC低剂量干预组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镉染毒14d:与镉染毒组比较,肝脏SOD活性OPC低剂量干预组、血清SOD活性OPC高剂量干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DA含量OPC中、高干预组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花青素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