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TSP-1活化TGF-β_1在糖尿病肾病瘀血阻络证大鼠的表达及化瘀通络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C组),余40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饲养联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造模。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中药组(Z组)、厄贝沙坦组(I组),相应药物剂量灌胃。16周末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留取尿液测24h尿微量白蛋白(U-mAlb)、计算右肾重/体重(KI)、PCR及western-blotting检测肾皮质TSP-1、TGF-β_1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M组FBG、HbA1c、KI、U-mAlb、TSP-1、TGF-β_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M组比较,I、Z两组KI、U-mAlb、TSP-1、TGF-β_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TSP-1、TGF-β_1可能作为靶点之一参与了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黄芪组分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循环及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与造模组(45只)。将造模组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构建成糖尿病肾病模型。成功造模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多糖组、黄芪总皂苷组。2个治疗组对应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连续给药12周。治疗期间,每4周动态观察尿量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12周后计算肾质量/体质量比值,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及肾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量、24 h尿微量白蛋白量、肾质量/体质量比值增加(P < 0.01),肾组织病理可见轻度系膜增生,细胞外基质略增多,血浆及肾组织中肾素、AngⅡ含量,肾组织中ACE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 < 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组、黄芪总皂苷组大鼠尿量、24 h尿微量白蛋白量、肾质量/体质量比值降低(P < 0.01),肾脏病理形态学得到一定改善,血浆及肾组织中AngⅡ含量、肾组织中ACE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 < 0.01)。黄芪总皂苷组大鼠血浆及肾组织肾素活性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 < 0.01),而黄芪多糖组血浆及肾组织肾素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黄芪多糖和黄芪总皂苷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其降低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过度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青秦液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环氧化酶-2 (cyclooxygenase-2,COX-2) 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按照编号随机取码原则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大、中、小剂量组,用腺嘌呤灌胃伴饲酵母造模。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每日灌胃蒸馏水;阳性对照组每日灌胃别嘌醇9.33 mg/kg;中药大、中、小剂量组每日给予复方青秦液3.77、1.89、0.09 g/kg灌胃,连续6周。在4周时每组随机部分大鼠(空白组3只,其余每组6只),6周时处死剩余大鼠,取肾组织采用RT-PCR扩容AngⅡ 和COX-2 mRNA转录水平,采用ELISA测定AngⅡ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电泳技术及免疫组化测定CO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除4周AngⅡ mRNA表达,4、6周时 AngⅡ、COX-2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P〈0.05)。4周时,中药大、中剂量组COX-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及中药小剂量组(P〈0.05),阳性对照组COX-2蛋白平均积分光密度值也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6周时,与模型组比较,除中药大剂量组AngⅡ mRNA表达外,阳性对照组及中药各剂量组AngⅡ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 P〈0.01),其中中药大、中剂量组效果优于阳性对照组及中药小剂量组(P〈0.05, P〈0.01);另外,阳性对照组及中药各剂量组COX-2 mRNA表达、平均积分光密度值以及阳性对照组、中药大、中剂量组COX-2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中药中剂量组COX-2 mRNA表达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中药大剂量组COX-2蛋白表达优于中药小剂量组(P〈0.05)。结论复方青秦液可以下调尿酸性肾病大鼠肾脏AngⅡ、COX-2 mRNA 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肾组织炎性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天麻芎苓止眩片(TXZT)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2/血管紧张素(Ang,1-7)/Mas轴的调控作用,探讨其防治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TXZT高、中、低剂量组,另取10只WKY大鼠作为正常组,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27 mg/kg灌胃;TXZT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TXZT 2.0 、1.0、0.5 g/kg 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分别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各组均连续给药4周。测量干预前后大鼠收缩压;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肾素(REN)、醛固酮(ALD)、AngⅡ、ACE2、Ang (1-7)的含量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AngⅡ、ACE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ACE2、Mas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主动脉ACE2、Mas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收缩压升高,血清REN、ALD、AngⅡ水平、主动脉AngⅡ表达升高,血清ACE2、Ang(1-7)水平、主动脉ACE2、Mas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干预后各组各时间收缩压降低,主动脉ACE2 mRNA表达增加(P<0.05);厄贝沙坦组大鼠血清REN、ALD、AngⅡ水平、主动脉AngⅡ表达降低,血清ACE2、Ang(1-7)水平升高(P<0.05,P<0.01);TXZT高剂量组大鼠血清REN、ALD、AngⅡ水平、主动脉AngⅡ表达降低,血清ACE2、Ang(1-7)水平、主动脉ACE2蛋白、Mas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TXZT中剂量组血清ALD、AngⅡ水平、主动脉AngⅡ表达降低,血清ACE2、Ang(1-7)水平、主动脉ACE2、Mas蛋白、Mas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TXZT低剂量组大鼠血清AngⅡ水平降低(P<0.05)。与厄贝沙坦组比较,TXZT高剂量组给药后第2、4周、TXZT中剂量组给药后各时间、TXZT低剂量组给药后第2、3、4周收缩压升高(P<0.05,P<0.01)。结论?TXZT有明显、持续、稳定的降压作用,调节ACE2/Ang(1-7)/Mas受体轴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系统活性可能是其降压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9,(5)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ACE2-[Ang-(1-7)]-Mas轴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芪多糖组(400 mg/kg)、吡格列酮组(20 mg/kg),每组10只,高脂饲料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给药4周后,测定体质量、肝湿重、血脂、肝功能、血清Ang(1-7)水平,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RT-PCR、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ACE2、Mas、IRS-1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组肝指数及ALT、AST、TG、TC、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Ang-(1-7)、SOD水平,Mas、ACE2、IRS-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肝脂肪变性、炎症反应明显减轻。结论黄芪多糖可有效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上调ACE2-[Ang-(1-7)]-Mas轴基因表达、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消癥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另36只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中药组,每组各12只。模型制备成功1周后贝那普利组、中药组每日同体积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正常组及模型组灌喂等量蒸馏水,各组连续给药23周后处死动物。HE、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变程度,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Ang)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相关羧肽酶(ACE2)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大鼠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及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系膜区增宽等现象明显减轻;中药组大鼠肾组织中Ang的含量和ACE活性较模型组降低(P0.01),肾组织中ACE2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活血化瘀消癥通络中药能够减轻DN的病理损害,这一作用的实现可能是部分通过调节血管紧张素系统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肾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8只)、中药组(8只)、西药组(8只),应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中、西药组分别给予化瘀通络方(每日0.904 g/kg)及厄贝沙坦(每日24 mg/kg)干预16周后,测定体重(BW)、右肾指数(RKI)、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观察肾组织VEGF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RKI、HbA1c、24 h-UTP、肾小球基底膜厚度、VEGF表达明显升高,BW、ALB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西药组RKI、24 h-UTP、肾小球基底膜厚度、VEGF表达明显减少(P>0.05);两治疗组之间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通络方可不依赖于血糖控制而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进展,效果与应用厄贝沙坦相似,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探讨柴黄清胰活血颗粒(柴胡、生大黄、赤芍、白芍、厚朴等)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4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4 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柴黄清 胰活血颗粒组(4.42 g·kg-1)、卡托普利组(5 mg·kg-1),各组再分为12、24 h 两个亚组,每组8 只。采用经胰胆 管逆行注射3.5% 牛磺胆酸钠复制SAP 大鼠模型。卡托普利组腹腔注射给药;柴黄清胰活血颗粒组灌胃给药, 每6 h 灌胃1 次。术后12、24 h 采集标本,采用生化法检测血清淀粉酶(AMY)活性;HE 染色法观察胰腺组织 病理变化;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醛固酮(ALD)含量;ELISA 法检测血清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Western Blot 法检测胰腺组织AT1R 蛋白表达。结果 在12、24 h 同一 亚组中,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清AMY 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升高 (P<0.05),血清ALD、Renin、Ang-Ⅱ、ACE 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胰腺组织AT1R 蛋白表达明显上调 (P<0.05)。与模型组比较,柴黄清胰活血颗粒组、卡托普利组大鼠的血清AMY 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 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5),血清ALD、Renin、Ang-Ⅱ、ACE 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胰腺组 织AT1R 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卡托普利组比较,柴黄清胰活血颗粒组大鼠的血清AMY 活性均明显 降低(P<0.05),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5),血清ALD、Renin、Ang-Ⅱ、ACE 水平均明显下降 (P<0.05)。结论 柴黄清胰活血颗粒可能通过下调ACE-Ang-Ⅱ-AT1R 经典轴的表达,抑制Renin、ALD 的 生成,从而发挥对SAP 大鼠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选10只做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5只、厄贝沙坦组14只、中药组15只。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片13.5 mg/(kg·d),中药组给予化瘀通络中药颗粒剂4.41 g/(kg·d),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饮用水灌胃,每日1次,共16周。分别于造模前(0周)及造模后第2、4、8、12、16周行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第16周末取肾组织行光镜病理学观察,测量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并计数阴离子位点,检测肾组织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乙酰肝素酶(HPA)、足盂蛋白(PCX)的表达及尿PCX含量。结果模型组第2、4、8、12、16周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较同时间点正常组升高,厄沙贝坦组和中药组在第2、4、8、12、16周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低于同时间点模型组,并且中药组在12、16周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低于同时间点厄贝沙坦组(P0.05或P0.01)。厄贝沙坦组、中药组较模型组基底膜增厚减轻、阴离子位点数量增多(P0.05),病理损伤得以改善。各组大鼠肾组织HSPG蛋白及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厄贝沙坦组、中药组HPA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PCX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尿PCX含量下降(P0.05)。结论化瘀通络中药可减少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肾组织HPA的过表达,从而减少基底膜阴离子位点丢失,并能上调肾组织PCX的表达,减少尿PCX排泄,维持肾小球电荷屏障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足细胞裂孔膜蛋白podocin、CD2AP的调节作用。方法 40只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1%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5 mg/kg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6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化瘀通络组和厄贝沙坦组,每组12只。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化瘀通络组和厄贝沙坦组分别给予化瘀通络中药和厄贝沙坦灌胃,同时正常组和模型组等量蒸馏水灌胃。采用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连续干预16周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体重(body weight,BW)、肾重(kidney weight,KW)、肾脏指数(kidney index,KI)、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尿酸(uric acid,UA);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法检测肾脏足细胞裂孔膜蛋白podocin、CD2AP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4、8、12、16周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升高(P0.01),造模后大鼠BW减轻,KI、FBG、SCr、BUN和UA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化瘀通络组和厄贝沙坦组第4、8、12、16周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且化瘀通络组24 h尿蛋白定量较厄贝沙坦组减少更明显(P0.05,P0.01);造模后化瘀通络组和厄贝沙坦组BUN水平降低(P0.05,P0.01)。(2)肾脏病理显示:模型组肾脏结构紊乱,基底膜明显增厚,系膜重度增生,足突广泛融合;化瘀通络组和厄贝沙坦组肾脏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减轻。(3)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podocin、CD2AP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化瘀通络组和厄贝沙坦组podocin、CD2AP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化瘀通络组podocin、CD2AP蛋白和CD2AP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厄贝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通络中药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保护肾功能,改善肾脏病理改变,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裂孔膜蛋白podocin、CD2A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郭帅  方敬  杨帆  李雅纯  陈志强 《中草药》2021,52(10):2996-3001
目的考察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1,TGF-β1)/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10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ip链脲佐菌素(40mg/kg)联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糖尿病模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化瘀通络中药组。给予化瘀通络中药第0、4、8、12、16周末,大鼠尾静脉采血检测空腹血糖;给予化瘀通络中药1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肌酐、尿素氮和尿酸水平;考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III型胶原(collagen III,Col-III)和TGF-β1表达;采用qRT-PCR法检测肾组织TGF-β1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组织c-Raf、磷酸化c-Raf(p-c-Raf)、丝裂原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MEK)、p-MEK、ERK和p-ERK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化瘀通络中药组大鼠血清中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显著降低(P0.01),肾组织病理损伤和纤维化减轻,肾组织Col-III和TGF-β1沉积减少,TGF-β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c-Raf、p-MEK和p-ERK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化瘀通络中药能够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改善肾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ERK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平肾通络降压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随机将SHR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对照组和平肾通络降压颗粒高、低剂量组。正常Wistar大鼠为空白对照组。每日同一时间按实验要求分别按1mL/100g体重灌药及蒸馏水,连续8周。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1、2、4、6、8周测定血压,以及血管紧张素(Ang),Ⅰ、AngⅡ和醛固酮(ALD)。结果SHR经治疗8周后,平肾通络降压颗粒高剂量组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卡托普利组降压作用起效更快,但至第8周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AngⅡ、ALD含量下降,以ALD下降明显(P〈0.01)。显示平肾通络降压颗粒可降低SHR的血压,抑制RAS活性。结论平肾通络降压颗粒有稳定缓和的降压作用,能逆转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肥厚左心室肌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不同成分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两肾一夹型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实验中,所有大鼠在手术前即被随机分为4组(n=15):假手术(Sham)组、高血压模型(Model)组、丹参酮ⅡA低、高剂量组。给药组于肾动脉缩窄术后第5周开始分别给予丹参酮ⅡA 35,70 mg·kg-1·d-1。术后每周采用标准尾套法检测大鼠血压。给药8周后处死大鼠,分离左心室,用于检测左心室重/体重、心肌胶原含量、心肌RAS不同成分表达量,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和Mas受体的mRNA表达量,以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1-7)[Ang(1-7)]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高血压模型组大鼠肥厚左心室中AngⅡ,Ang(1-7)含量(P<0.01)以及ACE,ACE2,AT1R和Mas mRNA表达量均明显增多(P<0.01)。而应用丹参酮ⅡA治疗则剂量依赖性抑制了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减少了心肌AngⅡ含量,ACE,AT1R mRNA表达量(P<0.01),并且也进一步提高了心肌Ang(1-7)含量,ACE2和Mas mRNA表达量(P<0.01)。但是,丹参酮ⅡA治疗并不影响高血压大鼠的血压。结论:丹参酮ⅡA治疗可抑制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发生,其机制可能至少部分与调节心肌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不同成分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平肾通络降压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随机将SHR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对照组和平肾通络降压颗粒高、低剂量组。正常Wistar大鼠为空白对照组。每日同一时间按实验要求分别按1mL/100g体重灌药及蒸馏水,连续8周。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1、2、4、6、8周测定血压,以及血管紧张素(Ang),Ⅰ、AngⅡ和醛固酮(ALD)。结果SHR经治疗8周后,平肾通络降压颗粒高剂量组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卡托普利组降压作用起效更快,但至第8周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AngⅡ、ALD含量下降,以ALD下降明显(P〈0.01)。显示平肾通络降压颗粒可降低SHR的血压,抑制RAS活性。结论平肾通络降压颗粒有稳定缓和的降压作用,能逆转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肝益气降压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内小动脉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本方的降压机制。方法:30只雄性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清肝益气组、清肝泻火组和疏肝抑火组,连续给药6周,以Wistar大鼠作空白对照。测定各组大鼠血压、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蛋白的表达。结果:清肝益气降压方有确切的降压作用,清肝益气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血压明显下降(P〈0.05);能明显降低AngⅡ水平(P〈0.05),能抑制SHR大鼠肾内小动脉AT1R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清肝益气降压方具有降压作用,提示通过抑制AT1R蛋白的表达,降低AngⅡ水平,可能是该方的降压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高血压病患者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包括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和血管紧张素原(AGT)多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法(PCR-RFLP)检测95例高血压病患者和98例健康对照者的AT1R基因1166位点、ACE基因I/D以及AGT基因M235T基因型,比较不同性别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结果男性高血压组AT1R基因、AC/CC基因型和ACE基因DD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1166C和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GT基因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为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女性,ACE基因D等位基因频率较其对照组为高(P〈0.05),余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未见差异。结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多个基因位点变异与男性高血压病发病有关,只有较少基因位点多态性参与女性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CE I/D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11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气阴两虚、阴虚阳亢、痰瘀交阻3组,检测其ACE基因型(II、DD、ID),并与47例正常对照组作对照。结果4组基因型(II、DD、ID)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痰瘀交阻组比较,气阴两虚组与阴虚阳亢组的II基因型频率、I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较高(P〈0.05),DD基因型频率、D等位基因频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与阴虚阳亢组比较,气阴两虚组II基因型频率、I等位基因频率、DD基因型频率、D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CE I/D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相关,且其中II基因型可能与阴虚型相关。  相似文献   

18.
顾燕频  朱光  刘玮  吕雯 《新中医》2023,55(13):29-33
目的:研究紫菟二仙汤对雷公藤多苷致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大鼠卵巢凋亡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N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采用雷公藤多苷灌胃法制作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分为模型组(M组)、西药组(X组)、紫菟二仙汤低剂量组(L组)、中剂量组(Z组)和高剂量组(H组)各10只。给药期间观察各组大鼠动情周期,9周后观察子宫指数及卵巢指数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B淋巴细胞瘤-2 (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蛋白含量,并计算Bcl-2/Bax比值。结果:各组大鼠子宫指数及卵巢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M组大鼠动情周期延长(P<0.05);与M组比较,X、Z及H组大鼠动情周期缩短(P<0.05);各治疗组动情周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Bax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M组Bcl-2表达水平及Bcl-2/Bax降低(P<0.05),Caspase-3表达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降浊化瘀合剂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肝脏及大血管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进高脂饲料喂养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大鼠模型,按体质量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模型组,分别予降浊化瘀合剂、马来酸罗格列酮片和蒸馏水灌胃,并设正常组对照。给药8周后,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Western-blot法检测肝脏和腹主动脉NF-κB(P65)及IκB蛋白表达。结果给药8周后,中药组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下降(P〈0.05),并低于西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肝及腹主动脉NF-κB(P65)蛋白表达下降(P〈0.01),西药组大鼠肝脏NF-κB(P65)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大鼠腹主动脉NF-κB(P65)蛋白表达降低(P〈0.01);中药组均低于西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肝脏IκB蛋白表达增强(P〈0.05),而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腹主动脉IκB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浊化瘀合剂可明显抑制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肝脏和腹主动脉NF-κB通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清热益气化瘀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足细胞表型转化即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的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肾病组、清热益气化瘀通络组、厄贝沙坦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大鼠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制作DN模型。造模成功后,清热益气化瘀通络组和厄贝沙坦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组和糖尿病肾病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12周。灌胃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定量,应用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肾皮质中Wilms肿瘤抑制因子(WT1)、钙黏蛋白(P-Cadherin)、结蛋白(desmin)mRNA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结束时,各造模组的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但各造模组间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造模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也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但厄贝沙坦组和清热益气化瘀通络组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低于糖尿病肾病组(P均0.05),且清热益气化瘀通络组明显低于厄贝沙坦组(P均0.05)。WT1 mRNA表达(2-△Ct)及相对定量(2-△△Ct)结果显示从高到低依次为正常组、厄贝沙坦组、清热益气化瘀通络组、糖尿病肾病组,但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组、厄贝沙坦组、清热益气化瘀通络组P-Cadherin mRNA表达(2-△Ct)及相对定量(2-△△Ct)均明显高于糖尿病肾病组(P均0.05),desmin mRNA表达(2-△Ct)及相对定量(2-△△Ct)均明显低于糖尿病肾病组(P均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清热益气化瘀通络方可增加足细胞P-Cadherin表达而降低desmin表达,具有拮抗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