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报道采用单笔心电图机测试左心收缩时间间期(STI)新方法和心血管植物神经功能(ANC)机能实验法,对116例心虚证患者进行了临床测试。结果显示,四型心虚证皆有不同程度的左心功能低下和心血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且STI和ANC多项指标的组间比较互有差异(p<0.05或p<0.01)。从而说明心虚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同一的,而不同证型间的异常指标频度和数值差别似可为其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心虚证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阻抗法,经双盲对照,测定了98例心虚证患者的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通过心虚证组与健康对照组、肺虚证、脾虚证、肾虚证组的对比研究,观察到只有心虚证组有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其变化程度为:气阴两虚>心阳虚>心气虚>心阴虚。当 SV、CO、CI、SI、HI、C、EF 降低及 TPR 增加时,临床可见心虚证的证候。所测参数可作为心虚证诊断的重要依据及评价心虚证疗效的客观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检测方法和手段在中医研究领域中应用的不断扩大,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近年对冠心病(CHD)辨证客观化研究综述如下:1本虚证朱氏[1]对60例CHD患者和30例健康者进行心功能检测,并运用Bayes判别分析后得出结论,心输出量、射血前期指数、外周阻力可作为CHD心气虚证一个定g诊断标准.周氏K拥脉冲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99例患者和66例健康者,结果心虚证组不同程度的左室舒张功能障碍,随E峰、E峰流速积分、舒张早期减速度的减低及A峰、A峰流速积分、A/E及等客舒张期积IRT的增高,心虚证的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4.
339例老年心虚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虚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老年虚证,而老年虚证的检出率高达59.2%,与老年心血管疾病和衰老具有密切的关系[1]。我们认1988年至1993年,以中医辨证为纲,对对9例老年心虚证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研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群体分析,并与IOO例健康老年人进行对照,探讨老年心虚证的辨证规律。目前国内尚未见老年心虚证的系统研究资料,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本组339例老年心虚证(下称心虚组),病例选择参照1986年修订的“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中有关心虚证及气、血、阴、阳虚的辩证参考标准,病人来源于江苏省南京、苏州、扬州…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冠心病脏腑虚证的分布与组合特点,探讨冠心病的病变脏腑。方法:记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38例住院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舌脉象,进行脏腑辨证,统计分析脏腑虚证的分布与组合情况。结果:冠心病脏腑虚证以心虚证(占92.8%)、肾虚证(占76.8%)和肝虚证(占71.7%)最为多见;虚证组合以三证组合最为多见,两证组合大多为心虚证并见肝虚或肾虚,三证组合大多为心、肝、肾虚并见。结论:冠心病的病变脏腑主要在心,与肝、肾二脏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张骞  黄华  杨学信  李志明  刘建平  张敏 《陕西中医》2013,34(8):1012-1014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地区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不同地区,民族心律失常中医证型及证型分布特征。方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内七家中医医院作为调研单位,采取多中心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10年~2011年期间在各单位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心律失常病例共计831例,填写《心律失常临床资料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患者症状,采用系统聚类法分析,将症状条目作为变量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确定证型名称,并对证型进行分析。结果:病例资料按地区统计,其中银川地区255例,银南地区270例,银北地区306例;按民族统计,其中汉族440例,回族391例;心律失常证型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心阴亏虚证,水饮凌心证,各证型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川地区证型以心脾两虚证,心虚胆怯证为主,银南地区证型以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为主,银北地区证型以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夏回族地区心律失常中医证型分布情况:银川地区以心脾两虚证,心虚胆怯证为主,银南地区及银北地区均以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肝脾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心虚证候特点。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100例患者焦虑抑郁水平、脾胃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水平与心虚证候的相关性。结果肝脾不和型FD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普遍存在心虚证候表现,其中以心阴虚和心阳虚证候频数较多(分别为47%和24%);心虚证与脾胃症状评分、HAMA评分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肝脾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状态广泛存在"心"虚证候,提示临床辨治应兼治心。  相似文献   

8.
心气虚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气虚是临床常见的气虚证之一。10余年来,人们在探讨心气虚证的诊断标准、辨证客观指标和本质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近几年来研究心气虚证的文献资料整理概括如下,以供参阅。1 心气虚证诊断指标的研究 确立心气虚证诊断标准是探讨心气证的前提,1980年拟订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中医辨证试行标准》中确定心气虚诊断标准为:气短乏力、舌诊淡胖或有齿印、脉濡或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病表现心虚证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观察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脉冲波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了99例心血管病表现心虚证患者的左室(左室)舒张功能,并以健康人组作比观察,结果心虚证组有不同程度的左室舒张功能障碍,随着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E波流速积分(Ei),舒张早期关减低及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波流速积分(Ai),A/E比值,Ai/Ei比值及等容舒张期(IRT)的增高,心虚证的程度中重,其规律为气阴两虚>心阳虚>心气虚>心阴虚。提示左室舒张功能多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中医始发病机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从糖调节受损发展到2型糖尿病的病机变化特点,从而分析2型糖尿病的始发病机,明确病性与病位。方法:采集糖调节受损及初发2型糖尿病人群的四诊信息,研究二者中医症状、舌脉表现及证候分布特点,采用统计学方法将二者进行比较。结果:糖调节受损既可有单纯虚证,也可有单纯实证,虚实夹杂证最多。初发2型糖尿病均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初发2型糖尿病阳虚证、心虚证明显多于糖调节受损(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发病以五脏虚损为基础,阳虚证及心虚证的加重起到了至关重的作用。由糖调节受损发展到2型糖尿病是一个由阴证多、阳证少发展到阴证,由虚证、实证发展到虚证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与汉族心悸病各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符合要求的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地区主要中医医院833例心悸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应用单因素方差统计方法分析回族与汉族心悸病中医证型分布,进一步探讨回汉族心悸病中医证型在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性。结果①回汉族证型分布规律:汉族各证型分布规律,384例汉族人群心悸证分布规律,虚证:心脾两虚证﹥阴虚火旺证﹥心虚胆怯证﹥心阳不足证﹥水饮凌心证;实证中血瘀气滞证﹥痰浊中阻证。449例回族人群心悸证各证型分布规律,虚证中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阴虚火旺证﹥心阳不足证﹥水饮凌心证;实证中痰浊中阻证﹥血瘀气滞证。②回汉族证型分布组间差异。中医证型在回汉民族同性别分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在回汉民族不同年龄段分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脾两虚证及血瘀气滞证为宁夏地区汉族人群心悸患者的主要证型。心虚胆怯证及痰浊阻滞证为宁夏地区回族人群心悸患者的主要证型。心悸中医证型在不同民族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分布呈现差异性。研究显示宁夏回汉人群的心悸怔型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及特殊性,为中医临床提供辨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心脏病人心阴虚心气虚证候特征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55例心脏病人心阴虚、心气虚证的主要中医症象、舌脉象、年龄分布及与西医病谱、心功能状态、心律失常的关系,特征有:(1)心阴虚、心气虚证是老年性心脏病常见的心虚证型;随着增龄(≥60岁),心气虚比心阴虚证更为多见(P〈0.01)。(2)两证的主要中医症象、舌脉象不同,是辨识证型的主要依据。(3)心阴虚证除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亦常见于非器质性心脏病(36.4%),心气虚均见器质性心脏病(P〈0.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安庆市东至县农村社区具有直系兄弟姐妹家庭特定人群虚证信息采集,了解该地区特定人群虚证类型表现,为早期诊治相关病证,提供流行病学调查依据。方法:以2600例被调查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中医虚证辨证诊断标准制作《虚证问卷》,应用横断面现况调查法,由3位调查员询问被调查者并填写问卷。完成的调查问卷采用Epi Data3.1软件双录入数据,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所调查的2600例中,3位调查员分别判定969例、744例和887例,判定例数、性别比、年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3位调查员分别判定肾虚证(551例、507例和511例)、心虚证(357例、358例和356例)、肝虚证(287例、301例和342例)的例数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位调查员判定肾虚证、心虚证和肝虚证例数,与阴虚证、阳虚证、气虚证、血虚证和脾虚证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安庆市东至县农村社区具有直系兄弟姐妹家庭的特定人群主要表现为肾虚证、心虚证、肝虚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论治思维确定患者的中医证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经济情况、肿瘤分期、化疗周期、抑郁程度等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主要有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5个证型,其中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肿瘤相关性抑郁中医证型与患者收入情况及既往化疗史无明显相关性,而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面存在差异(P<0.01)。在5个证型中除肝郁脾虚证外,男性患者多见于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女性患者以心虚胆怯证较为多见;患者年龄与肝肾亏虚证呈相关性,与其余各证型无明显相关性;肿瘤分期中Ⅰ期患者以痰火扰心证、气滞血瘀证多见,Ⅱ期患者以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多见,Ⅲ期患者以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多见,Ⅳ期患者多为肝肾亏虚证、心虚胆怯证;轻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中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重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肝肾亏虚证。结论: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抑郁程度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西北燥证相关心系疾病虚证体质类型特点。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设置心系疾病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气血阴阳及五脏虚证罹患率。结果 (1)心系疾病病例组气虚证、阳虚证、心虚证、肝虚证罹患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虚证罹患情况二者无统计学差异。(2)血脉类心系疾病阳虚证(20.95%)、心虚证(46.67%)、肺虚证(25.71%)、肝虚证(40.48%)罹患率高于对照组(P<0.05),尤以心肝虚证明显。神志类心系疾病气虚证(68.87%)、心虚证(53.01%)、肝虚证(43.37%)罹患率高于对照组。肌肤类心系疾病仅有阳虚证(15.54%)罹患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新疆地区心系疾病以心肝虚证体质为主,但随病位不同、年龄差异,虚证类型构成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心虚证患者左心形态及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心虚证患者与非心虚证患者左心形态及功能的改变。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2006年就诊的164例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候分为心虚证组和非心虚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左房、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E/A比值。同时采用相关分析,探讨年龄与左心形态及功能改变的关系。结果:心虚证组与非心虚证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均在正常值范围,E峰、A峰及E/A比值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虚证组的左房、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于非心虚证组,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虚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非心虚组,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E/A比值呈负相关。结论:心脏舒张功能不全表现为心虚证的患者与非心虚证患者相比,左心形态有改变,两组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有差异,但两组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改变并无显著性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左心舒张功能逐渐减退。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血瘀证与虚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70例Ⅱ型糖尿病血阏证,虚证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血瘀证发生率为61.77%,虚证发生良为79.41%,当伴有气虚,心虚,肝虚,肾虚时,瘀证患病率提高。并探讨了糖尿病血瘀证,虚证,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提示:糖尿病血瘀证的根本原因在于气虚;脏腑之虚证即可影响气的生成,又可导致血管病变,加重瘀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心虚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老年虚证.其与老年心血管疾病和人体衰老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探讨老年心虚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及其与心虚辨证的相互关系.近3年来.笔者对本院住院且明确诊断为肺心病、高心病、冠心病并符合中医心虚辨证标准的105例老年患者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并与非心脏病的老年患者94例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发现老年心虚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与中医辨证有一定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试用睡眠剥夺方法建立心虚证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用睡眠剥夺的小站台法,模拟中医理论的"惊"和"劳"等病因,在20只大鼠身上建立心虚证模型的实验。结果表明,它能够使实验动物产生某些心虚证的体征。并可通过控制睡眠剥夺的时间,选择性的造成类似心阴虚、心气虚或气阴两虚偏气虚证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慢性胆囊炎伴焦虑、抑郁状态是因病致郁、因郁致病,属消化心身疾病范畴.中医认为心与胆相通,二者相通于经络,统一于神志,协调于气血,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故本病病位虽在胆,但与心密切相关;病机分虚实两端,虚证以心虚失养、胆腑虚怯多见,实证以心气不畅、胆腑郁滞,心火内扰、胆火上炎多见;辨证可分心虚胆怯证、心郁胆滞证、心胆火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