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讨论多排螺旋CT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6例临床怀疑结肠肿瘤的患者,行多排螺旋CT充气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窥镜(CTVE)、表面遮盖(SSD),透明显示(Raysum)等多种三维成像,分析其图像特征,并与纤维内窥镜(FC)、手术所见对照分析,讨论多排螺旋CT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病例均经FC检查发现病变后行螺旋CT检查。本组中有7例诊断为结肠多发息肉,SSD与钡灌肠相似,CTVE对息肉样病灶数无FC发现的多,CTVE与MPR各平面二维影像相比,MPR能够更好的显示病灶。结论:多排螺旋CT可1次屏气完成扫描,较好的避免了呼吸运动和结肠蠕动的影响,结合强大的计算机后处理功能,进行多种图像重组,既能准确实现病变区腔内的情况,又可以观察黏膜下、肌层、浆膜层的病变及其腔外情况,并可以观察病变与邻近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及远处转移情况,弥补了纤维内镜及钡剂透视单一显示病变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双排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民 《华夏医学》2008,21(1):160-161
目的:初步研究探讨双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例已知结肠癌患者进行结肠充气行全结肠容积扫描,在独立工作站上进行结肠的三维重建,包括表面遮盖法(SSD)和CT仿真内窥镜技术(CTVE)以及多平面重建技术(MPR)、Raysum技术运用并经结肠镜和手术病理证实的CT三维图像,将这些图像作对照分析。结果:多平面重建(MPR)在检出病灶的同时可显示病灶的密度、形态、范围、肠壁受损程度以及肠外情况做出准确判断,而CT仿真内窥镜(CTVE)对病灶检出率及对病灶大体形态显示略有优势。结论:通过容积扫描发现病灶后,再通过表面遮盖法(SSD)、CT仿真内窥镜(CTVE)对全结肠进行浏览以及MPR图像对病灶进行多视角、多方位观察,将能提高结肠三维成像技术对结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3.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结肠癌检查后处理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16层螺旋CT对30例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包括直肠癌9例,升结肠癌10例,横结肠癌8例,降结肠癌3例,行一次屏气全结肠段容积扫描,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透明法(Raysum)及CT仿真内窥镜(CTVE)等后处理。结果 CT结肠成像可显示全部的结肠,较好地反映了结直肠病变的数量、位置、范围、表面形态、管腔狭窄、肠管周围及远处脏器的情况。结论 MPR、Raysum、CTVE3种后处理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各不相同,它们相互结合,更有利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及CT分期,也是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二维多平面重建(MPR)、三维仿真内镜(CTVE)和三维容积再现技术(VRT)成像对喉癌及下咽癌局部侵犯范围的诊断价值。方法:51例喉癌及下咽癌的患者行术前前瞻性16层螺旋CT检查并行图像后处理(MPR、CTVE和VRT)。采用盲法阅片,分别将CT横断面、MPR及联合图像(横断面结合MPR)与手术病理所见侵犯范围进行对照分析,三维后处理技术CTVE、VRT与喉镜所见侵犯范围进行对照分析,采用多个样本率的≯检验。结果:喉癌81例,下咽癌20例,CT横断面、MPR及联合图像与手术病理对评价会厌、室带、杓会厌襞、声带、前联合、声门下区、喉旁间隙、梨状窝、喉软骨、淋巴结结构侵犯基本一致(P〉0.05)。CTVE图像与喉镜对评估会厌、室带、杓会厌襞、声带、前联合及梨状窝结构侵犯和CTVE图像、VRT图像与喉镜对评估梨状窝、喉室和气管结构侵犯亦基本一致(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能够从二维、三维的角度真实地反映肿瘤部位、形态、大小、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尤其对肿瘤周围的侵犯、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同时,CTVE可作为电子喉镜很好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结肠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种重建方法对结肠占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辽宁省肿瘤医院大肠科手术治疗的结肠癌和结肠息肉患者152例。使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16CT和ADW4.2后处理工作站进行扫描和三维重建,观察MPR、4D、SSD、CTVE、VD等图像。结果多层螺旋CT各种重建影像判定结肠癌的大体分型与病理所见具有同一性(P〈0.01)。多层螺旋CT各种重建影像检出结肠息肉与病理所见具有同一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结肠三维重建在结肠占位病变的检出与诊断上,具有突出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仿真窥(CTVE)技术与胃镜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旨在提高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对胃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对82例胃癌患者行胃镜及腹部容积扫描,在工作站分别行MPR、CTVE重建成像,观察癌肿病灶、局部浸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情况,并与胃镜及手术病理对照。结果:MSCT能准确显示癌肿的发生部位、大体分型,诊断符合率为100%,同时可获得管腔外信息。胃镜显示肿瘤直观,并可获得病理资料,但在肿瘤定位及管腔外信息方面存在不足。结论:多层螺旋CTMPR、CTVE技术快捷、安全、准确,对胃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与胃镜联合应用,可以更全面客观地指导医生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法,应该成为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螺旋CT工作站后处理各种成像方式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螺旋CT扫描后,采用表面覆盖成像法(SSD)、透明重建技术(Raysum)、仿真内窥镜(CTVE)、多平面重建技术(MPR)等工作站后处理方法,对57例结肠病变患者的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SSD 、Raysum能较好显示结肠病变范围及肠腔狭窄程度,CTVE利于肠腔内结构的显示,MPR及断面图像可以较好显示肠壁改变以及肠道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论 SSD、Raysum、CTVE、MPR及断面图像在结肠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各有侧重,三维图像可以直观的显示病变范围、形态,在病变定性及肿瘤分期MPR及断面图像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螺旋CT在结肠癌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病例行螺旋CT检查,对其2D多平面重建图像(MPR)、3D透明法(Raysum)、表面遮盖法(SSD)、仿真纤维内窥肠镜(CTVE)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结肠癌的CT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与肠管关系密切,可挤压并推移周围肠管移位。部分块影内可有囊变灶、低密度坏死区及细小钙化灶。部分肠管壁局限性或广泛性不均匀增厚,增强扫描肿块有明显不均匀强化,中央囊变或坏死区不强化。部分肠腔变窄,其中一例横结肠局部呈环形缩窄,CTVE图像显示缩窄处肠腔菜花状软组织结节突向肠腔内,SSD图像清楚地显示缩窄处的位置及病变肠段的长度。另有一例乙状结肠与降结肠交界处肠腔完全梗阻、闭塞。MPR图像准确地显示病变肠腔部位,手术证实定位准确,且该处肠管壁局部增厚、肿块突向腔内并堵塞肠腔。结论:将多排螺旋CT的轴位图像、MPR及三维SSD、Raysum、CTVE图像有机地结合,可以较准确地进行病变定位、良恶性定性诊断,为临床诊治结肠肿瘤提供直观、可靠的科学依据,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术前16层螺旋CT检查对判断贲门癌手术可行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8例贲门癌患者行术前双期增强16层螺旋CT扫描,再将CT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依横断面图像和MPR图像观察肿瘤浸润深度、外浸范围、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手术中情况及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判断手术的可行性,并指导手术切除。结果58例贲门癌患者CT显示癌肿大小、浸润范围及肿大淋巴结,与术中所见基本吻合,术后病理证实皆为恶性。24例CT显示贲门肿块≤4.0 cm,与周围器官无粘联,未发现肿大淋巴结,全部行根治性切除手术。34例CT显示贲门肿块4.0~8.0 cm者,依其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22例行根治性切除,10例行姑息切除,2例行探查术。结论术前16层螺旋CT检查有助于明确贲门癌原发肿瘤浸润深度、外浸范围和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对判断手术可行性及指导手术切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MSCT)在结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回顾性分析CT影像在肿瘤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等特点,并与手术及术后病理对照,分析64层螺旋CT对结肠癌诊断与术前分期的准确性。结果 64层螺旋CT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2.7%(38/41),肿瘤侵犯肠管范围准确率达90.2%(37/41)。T分期敏感度为97.6%(40/41),阳性诊断准确率为87.8%(36/41)。N分期敏感度为72.2%(13/18),阳性诊断准确率为66.7%(12/18)。M分期诊断准确率为100.0%。结论64层螺旋CT能准确显示结肠癌的解剖部位、大小和形态,确定肿瘤的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更准确地诊断结肠癌和术前分期评估。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是N分期的难点,应结合其大小、形态、密度及其生物学行为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联合64排容积CT低张充气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胃癌病例进行术前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探讨容积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胃癌病例40例。所有病例均行低张充气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及后处理重建(MPR、SSD、VR、MIP、RaySum、CTVE等)。由两位高年资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同一病例分别评估癌灶部位、大小、范围、周围结构及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情况,得出客观结果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判定结果采用国际抗癌联盟通用的TNM标准并参考日本胃癌规约。结果 64排容积CT对胃癌的肿瘤(T)分期准确率达87.5%,淋巴结转移(N)分期准确率达92.5%,远处转移(M)分期准确率达97.5%。本研究组中容积CT术前分期经与病理结果对照显示有较强的一致性。结论 64排容积CT对胃癌分期的准确率较高,对胃癌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鼻咽癌的CT表现及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初治110例鼻咽癌患者,均经病理活检证实,所有患者均行头颈部增强CT扫描,观察患者颈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记录患者的CT特征图,分析患者CT特征表现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结果110例鼻咽癌患者中,65例(59.1%)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不同患者肿瘤大小、形态、周围侵犯及强化特点的颈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4.301、19.557、20.368、19.273。P〈0.05);不同肿瘤数目、钙化、坏死的颈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5、1.058、0.964,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形态、周围侵犯及强化特点与其颈淋巴结转移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仿真肠镜在结肠肿瘤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对比结肠镜检查结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疑似结肠占位的患者应用SIEME 64层螺旋CT对200例例患者行一次屏气全结肠容积扫描,并利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以获取CT仿真肠镜(CTVC),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阴影成像(SSD)和透明显示(Ray sum)图像,并结合原始横断面等图像进行分析,再行结肠镜检查对照。结果与结肠镜相比,CTVC诊断阳性率较结肠镜高,CTVC检出26例结肠镜检查为正常的患者,12例误诊为结肠息肉,检出结直肠癌200例,敏感度为100%,特异度94%。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是一种无创伤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结直肠占位病变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尤其是结肠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高,可作为纤维结肠镜有价值的补充检查手段,能弥补结肠镜检查中的不足,给临床诊断带来巨大前景。  相似文献   

14.
李孝丰  郑艳  郭应坤  邓开鸿 《西部医学》2009,21(7):1118-1120
目的探讨HRCT与螺旋CT图像重建技术对颞骨中耳结构情况反映的差别,并与手术中所见情况进行对比,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9例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行颞骨HRCT检查,显示中耳情况并与术中所见情况进行对比;再选择2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分别对听小骨行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MPR)及表面阴影成像(SSD)多层面切割技术;对面神经、半规管行曲面重建(CPR),以显示病变破坏情况并与术中所见情况对比;以术中所见到的真实情况为金标准,分析资料、统计数据。结论对慢性中耳乳突炎听小骨的诊断,MPR的特异性、敏感性、诊断的准确率高于SSD、HRCT;CT三种影像技术对听小骨全程显示的程度,MPR优于SSD、HRCT;对镫骨的诊断价值均较弱,MPR效果优于SSD、HRCT;CPR技术对面神经的诊断明显优于HRCT,与实际相符合率高;CPR技术对半规管的诊断价值尚不能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5.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1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初诊被误诊或漏诊,最后经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及三维重建技术确诊。三维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仿真内窥镜(CTVE)、表面遮盖成像(SSD)、曲面重建(CPR)。结果多种重建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范围、类型、真假腔、内膜片、破口部位等解剖细节及其与主要分支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可以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和解剖细节,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腭部肿瘤的多排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腭部恶性肿瘤的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的检查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调整舌和口腔的位置对28例研究对象进行常规法、伸舌法、抵舌法和发音法MSCT扫描,并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CT仿真内窥镜重建。结果合理选择常规法、伸舌法、抵舌法和发音法MSCT扫描检查可获得符合诊断的影像图像,18例腭部病变者经MSCT检查发现病变位于软腭10例,硬腭7例,软腭及硬腭交界处1例,MSCT的定位诊断与临床符合率为100%。15例恶性腭部肿瘤的MSCT表现为腭部局限性肿块者15例,腭骨质破坏6例,邻近结构受累及者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4例。3例腭部良性病变者MSCT表现为腭部软组织弥漫性增厚。结论 MSCT有利于显示腭部肿瘤的形态特征以及侵犯途径,并有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7.
卢晓玲  续晋铭  杨振燕 《宁夏医学杂志》2005,27(8):521-523,F000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F)的三种重建方法对乳腺癌术前评估的准确性和对乳腺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 对40例乳腺癌在术前采用MSCT扫描及MPR、MIP、VR重建。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MSCT的三种重建方法对乳腺癌病灶、邻近结构及腋窝淋巴结的显示情况。结果40例乳腺癌中,23例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肿块,17例呈边缘有分叶、毛刺的类圆形肿块,35例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5例与乳晕粘连,7例伴有局部皮肤增厚,3例侵犯胸壁,17例术前发现合并腋窝淋巴结转移。结论 以轴位薄层增强扫描信息为基础,MSCT的三种重建方法对乳腺癌灶的范围、位置,邻近组织结构及腋窝淋巴结情况的评估更为准确,对术前准确诊断和指导外科手术方案的制订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肠道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2例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扫描资料,运用多平面重建(MPR)进一步分析胃肠壁的厚度及周围淋巴结的情况,总结胃肠道淋巴瘤较典型的CT表现。结果胃肠道淋巴瘤大多表现为胃肠壁的弥漫性增厚及周围淋巴结增大;动脉瘤样扩张,周围淋巴结较大是较典型的CT表现。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胃肠道淋巴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