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比较几种真菌镜检方法在马拉色菌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花斑癣和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的皮疹标本,分别用直接镜检法和刚果红染色、美蓝染色、派克墨水染色后镜检,检测马拉色菌.结果 刚果红染色法、美蓝染色法、派克墨水染色法的检出率均高于直接镜检法(P<0.05),后三者方法之间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染色镜检真菌法较直接镜检法的真菌检出率高,可临床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 异染颗粒是白喉杆菌形态上一大特征,在该菌的鉴定上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常用的白喉杆菌异染颗粒染色法有:奈瑟染色法、阿勃托染包法,史氏染色法及美兰染色法。用前两种方法染色的结果,异染颗粒与菌体对比清晰,后两种方法虽然比较简便但异染颗粒与菌体对比度差。上述诸法中除美兰染色外染液均需临时配置、不便于一般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正> 异染颗粒是白喉杆菌染色性一大特征,在鉴别该菌上有重要价值。目前所用的白喉杆菌异染颗粒染色法有:奈瑟法、阿勃脱(Alben)法、史氏法及美兰染色法等。前两种方法染色结果,异染颗粒与菌体对比清晰;后两种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异染颗粒与菌体对比度差。上述诸方法中除美兰染色外,染色时染液需临时配制,给实验室工作常带来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采用实验室常备的革兰氏染液来显示白喉杆菌异染颗粒,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周璐  王桂兰  王可 《黑龙江医学》2012,(11):840+855-840,855
目的对两种不同的真菌染色法在念珠菌阴道炎真菌染色的方法和效果方面予以比较。方法对疑似念珠菌阴道炎患者阴道脱落上皮细胞涂片50张,随机抽取25张作六胺银染色,另25张做过碘酸雪夫(pas法)染色。结果六胺银染色方法显示:芽生孢子和假菌丝呈黑褐色,背景橙黄色,阳性率为76%;过碘酸雪夫染色法显示:芽生孢子和假菌丝红色,背景紫蓝色,阳性率为80%。结论过碘酸雪夫染色法简便易行,着色鲜亮,试剂配制简单,成本较低,真菌染色阳性率较高,是诊断念珠菌阴道炎非常好的实验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寻常型银屑病 (PV)患者血清中糠秕马拉色菌和白色念珠菌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 ,探讨两种真菌与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间接ELISA法测定PV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抗糠秕马拉色菌整菌抗原 (马Wag)和可溶性抗原 (马Sag)及白色念珠菌整菌抗原 (白Wag)和可溶性抗原 (白Sag)IgG ,IgA ,IgM水平。结果 :PV患者抗马WagIgG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抗白WagIgG水平亦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 (P<0 .0 5 )。PV患者抗马SagIgM ,抗白WagIgM ,抗白SagIg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PV患者存在体液免疫异常 ;糠秕马拉色菌和白色念珠菌可能与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前丝虫微丝蝎的检查,仍沿用吉氏或美兰染液染色,此法往往有微丝蚴的流失或漏检现象.为了寻找新的更为有效的染色法,我们后应用荧光素吖啶橙染液及吉氏染液对249张血片进行了染色,并对微丝蚴的检查结果作了比较.荧光素吖啶橙染液的配制及染色方法同疟原虫染色法.吉氏染液是用4%的染液,染色20分钟,然后用清水漂洗晾干后镜检.给果:两种染色方法微丝蚴的检出率分别为10.04%(25/249)及8.8%(22/249),经t值测验(p>0.05)无显著差异.检出微丝蚴分别为131及89条.后者微丝蚴条数的减少,主要是由于荧光素染色后又应用吉氏染液染色和用清水漂洗使部分微丝蚴流失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巢式 PCR法检测马拉色菌特异的 DNA从而快速准确的检测并鉴定马拉色菌的各菌种 ,并应用于花斑癣 (Pityriasis Versicolor,PV)患者皮屑中马拉色菌携带情况中的研究。方法 从 PV患者的皮屑中提取马拉色菌的 DNA,以马拉色菌属 r RNA内转录间隔区设计属的引物和各个种的特异性引物分别进行巢式多聚酶链反应 (nest-PCR) ,检测 10 5例 PV患者皮屑中的马拉色菌的目的 DNA片断。结果  10 5例 PV患者共检测到 5例种的共 32 1株马拉色菌的 DNA。每例患者平均检测到约 3种马拉色菌的 DNA。各种马拉色菌的检出率依次为 :球形马拉色菌 80 .0 % ,限制马拉色菌 81.9% ,合轴马拉色菌 77.1% ,糠秕马拉色菌 4 1.9% ,钝形马拉色菌 15 .2 %。未检测到厚皮马拉色菌和斯洛菲马拉色菌。结论  PV皮屑中存在多种马拉色菌 ,球形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和限制马拉色菌是 PV患者皮损处的主要马拉色菌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检测口腔白斑中念珠菌感染的应用。【方法】应用组织化学染色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口腔白斑是否存在念珠菌进行检测。【结果】 10 7例口腔白斑 ,经PAS和六胺银染色 ,16 .8% (18/ 10 7)的口腔白斑检出念珠菌菌丝。念珠菌细胞色素P4 50 基因片段PCR检出率为 10 % (11/ 10 7) ,其中的白色念珠菌EO3 基因片段的PCR检出率为 6 .5 % (7/ 10 7)。【结论】组织化学染色法能直观显示口腔白斑中念珠菌形态分布特点以及所引起的组织学改变 ,而PCR特异性强 ,可区分不同种属的念珠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阴道毛滴虫检查方法是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此法受时间、温度等影响,阳性率较低。我们采用快速美兰染色法,排除了以上因素,提高了检出阳性率,现报告于下:一、受检对象在妇产科门诊和病房随机抽样妇检可疑滴虫性阴道炎患者120例,为受检对象。二、标本制备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2.快速美兰染色法:用消毒棉拭子自阴道后穹窿取阴道分泌物适量,涂于干净玻片上,待自然干燥,快速将美兰液滴在涂片上,染3~5分钟:用蒸馏水或自来水洗去染液,待干后用油镜观察。  相似文献   

10.
念珠菌阴道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其中80%为白念珠菌,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念珠菌孢子和假菌丝即可确诊[1].目前,临床对念珠菌的检测方法并未统一,其检出率也各有不同.本文观察了盐水法与革兰染色法在阴道念珠菌检测中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美蓝染色联合术中超声探查在乳腺癌手术中提高前哨淋巴结(SLN)阳性检出率的临床实用性和优势。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的145例临床腋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通过美蓝染色联合术中超声探查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检出的淋巴结均进行术中冰冻及术后石蜡病理检查,分别计算蓝染SLN及超声探查可疑SLN,以及分别所含的转移性淋巴结数目。结果:145例患者均成功蓝染并顺利行SLNB,通过美蓝染色法转移阳性SLN检出率为21.7%(114/526),联合术中超声探查转移阳性SLN检出率为26.2%(155/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美蓝染色法宏转移SLN检出率为7.0%(8/114),而联合术中超声探查宏转移SLN检出率为18.7%(29/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蓝染色在乳腺癌SLNB中存在一定的漏诊率,结合术中超声探查可明显提高SLN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曹蕴  李伟  刘传苗 《当代医学》2021,27(13):82-84
目的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墨汁染色联合隐球菌抗原检测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40例。其中1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他3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采用墨汁染色法和墨汁染色联合隐球菌抗原检测(联合检测)患者脑脊液中隐球菌阳性率,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测结果及敏感度。结果两组患者头痛、呕吐、发热、视力下降、盗汗、听力下降及意识水平下降等临床症状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0.00%,高于墨汁染色的50.00%(P<0.05);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0.00%,高于墨汁染色的50.00%(P<0.05),两种检测方法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墨汁染色联合隐球菌抗原检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阳性率及敏感度高,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亚甲蓝示踪技术在胃癌前哨淋巴结(SLN)中的应用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胃癌60例患者,开腹术中于病灶周围浆膜下直接注入亚甲蓝,术后对被视为胃癌前哨淋巴结的蓝染的淋巴结行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结果:胃癌60例中,检出SLN56例(93.3%)。HE检查发现24例49枚SLN转移,T1、T2期SLN示踪准确率93.9%,敏感性88.9%,假阴性率11.1%,特异性为100.0%。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结果发现有32例67枚SLN转移。结论:亚甲蓝示踪技术在胃癌SLN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对预测T1、T2期胃癌区域淋巴结状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node,SLN)活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应用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19例45岁以上临床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中在肿瘤周围4点注射2%美蓝,获取染色淋巴结,再行肿瘤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对侧次全切除及改良式颈部淋巴结清扫。所有淋巴结分区送常规病理检查。结果19例中,18例显示了SLN,平均每例2.5枚,13例SLN阳性,1例非SLN阳性,1例未检出SLN发现有淋巴结转移。SLN活检的灵敏度为86.6%,准确度为94.4%,阴性预测值为80%,阳性预测值为100%。结论SLN活检能准确预测颈部淋巴结状态,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手术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美蓝灌注染色在膀胱镜下膀胱癌电切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病人,术前1h膀胱内注入0.1%美蓝溶液50mL,保留至术中,膀胱镜下用生理盐水冲洗多遍,然后在电切肉眼大体肿瘤的同时,对蓝染的部位黏膜取活检,并全部予以电灼。同时随机钳取非蓝染黏膜1~2处作对照。结果:10例中共取蓝染区活检16处,非蓝染区活检11处。病理报告:蓝染区,慢性炎症6例,肉芽组织增生2例,纤维结缔组织水肿1例,坏死细胞2例,钙化斑1例,移行细胞上皮乳头状瘤2例,腺性膀胱炎1例,细胞非典型增生1例。非蓝染区病理均为正常黏膜。结论:美蓝着色试验对异常膀胱黏膜细胞有指示作用。膀胱镜下对蓝染区观察更清楚,对提高膀胱癌的疗效,预防复发有积极作用。在泌尿外科向微创及腔镜发展的趋势下,应将美蓝染色作为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的一项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吲哚菁绿(indocyaninegreen,ICG)荧光导航技术联合亚甲蓝染色法应用于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8月期间收治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65例经空芯针穿刺活检确诊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在行...  相似文献   

17.
王小莉  李亮  方强  崔洁  郭凯  沈继龙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0):1041-1042,1046
目的:探讨快速鉴别旋毛形线虫成虫死活的染色方法.方法:分别以0.5%番红、1.0%中性红和0.5%甲基蓝3种染液,对死或活旋毛形线虫成虫进行染色.结果:0.5%番红、1.0%中性红染液能使死亡旋毛形线虫成虫着色;旋毛形线虫活成虫对3种染液均不着色.结论:0.5%番红、1.0%中性红染液染色均可快速鉴别旋毛形线虫成虫死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镜下醋酸与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数字表法将146例白光内镜怀疑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或肠上皮化生的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醋酸喷洒组(76例)和内镜下美兰喷洒组(70例),分别采用0.2%美兰溶液或1∶4的上海白醋进行胃黏膜喷洒,可疑部位活检,进行病理评价.结果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在0.2%美兰喷洒后,表现为蓝色着色,与周围黏膜比较,分界清楚;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在醋酸喷洒后表现为黏膜白斑,病变区域较喷洒前显示得更为清楚.内镜下醋酸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6%(55/65)、90.9%(10/11);内镜下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8%(48/58)、100%(12/12),与病理诊断均有较好的一致性.内镜下醋酸喷洒和内镜下美兰喷洒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分别为73.7%(56/76)和68.6%(4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醋酸与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9),醋酸与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美兰染色优于醋酸染色(P=0.009).结论 内镜下醋酸与美兰染色都有助于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美兰染色诊断肠上皮化生的特异性优于醋酸染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鉴定乙型肝炎(乙肝)的3种组织学染色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分别取乙肝患者肝组织、丙型肝炎(丙肝)患者肝组织、正常肝组织及丙肝病毒、乙肝病毒重叠感染患者肝组织,用10%(体积分数)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4μm),分别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改良地衣红染色、维多利亚蓝染色.结果:3种染色在6例乙肝病毒感染肝组织中均呈强阳性,在3例丙肝病毒、乙肝病毒共同感染的肝组织中呈弱阳性,在3例丙肝病毒感染肝组织中呈阴性,在3例正常肝组织中呈阴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呈灶状分布,胞浆中可见深褐色团块或颗粒.改良地衣红染色:阳性细胞呈灶状分布,胞浆中可见暗红色团块或颗粒.维多利亚蓝染色:阳性细胞呈灶状分布,胞浆中可见蓝色团块或颗粒.结论: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免疫组化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但成本高;特殊染色方法溶液配制复杂、繁琐,且敏感性、特异性不如免疫组化的方法,但成本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