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检测了72例肾移植患者血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TNF)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发现,正常健康对照组SIL-2R为125±54kU/L,术后肾功能平稳组为256±93kU/L,环孢素A中毒组为338±73kU/L,而TNF在这几组中均测不出,IL-6均小于5kU/L。肾移植术后SIL-2R迅速下降,与血肌酐有明显的一致性,IL-6水平升高,第2天达高峰(18.25±2.36kU/L),以后逐渐下降,10天后降至5kU/L。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组SIL-2R为1077±448kU/L,升高较血肌酐提早2.2天,敏感性达94.4%,特异性达91.7%;IL-6为59.9±35.27kU/L,并较临床症状出现平均提早1.2天;TNF为33.67±13.7μg/L,检出率为67%。感染组的SIL-2R、IL-6、TNF分别为1620±397kU/L、79.75±61kU/L及127.5±83.8μg/L。结果表明,SIL-2R、TNF、IL-6可作为监测肾移植排斥反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β_2-MG是反映GFR变化的敏感指标。本文通过对12名疼痛患者血清β_2-MG含量测定,了解疼痛对肾功能的影响。血清β_2-MG的测定结果:疼痛组为3.717±1.887ug/ml,对照组为2.129±0.417ug/ml。疼痛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说明疼痛可使CFR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以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依赖的7TD_1细胞株-MTT比色法测定人血清IL-6活性。确定国人IL-6活性正常值为6.75±2.98u/ml,并于肾移植术后第一天明显升高(16.44±9.20u/ml),一周后下降并趋于稳定(8.12±3.36u/ml);急性排斥反应时明显升高(24.35±9.37u/ml);排斥逆转或移植肾切除后再度下降(7.23±4.71u/ml)。应用ALG者IL-6释放增加,慢性排斥时无变化。IL-6活性是监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一个可靠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应用大鼠肝脏隔离灌注模型,以不同剂量5-氟脲嘧啶(5-Fu)行门静脉灌注,用放免法检测下腔静脉血中TXB_2与6-keto-PGF_(1α)水平,结果表明,ILP5-Fu300mg/kg组术后3天TXB_2明显升高,6-keto-PGF_(1α)升高不显著;ILP5-Fu150mg/kg组与灌注平衡液组TXB_2比术前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无明显变化,6-keto-PGF_(1α)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在ILP5-Fu300mg/kg组,TXB_2/6-keto-PGF_(1α)值与GPT值呈正相关。提示TXA_2与PGI_2平衡的改变与超MTD的5-FuILP时肝组织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单独或与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联合导入膀胱癌细胞株EJ和BIU-87。Norhern杂交证明外源基因整合于细胞内基因组,并表达相应的mRNA。在转染的细胞培养上清检测到TNFα活性2~17U/ml。体外标准培养条件下细胞生长速率无明显改变,但在软琼脂中生长减慢,裸鼠致瘤性降低。细胞增殖能力降低与细胞分泌的TNFα水平直接相关。两种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6.
BCG膀胱灌注对局部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27例表浅膀胱癌术后BCG膀胱灌注前后膀胱壁T_3、T_4、T_8、IL-2R表达及尿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CG膀胱灌注后膀胱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T_4/T_8比值由灌注前0.6上升至1.9,20例患者膀胱壁形成淋巴肉芽肿,粘膜下散在淋巴细胞表面广泛表达IL-2R,但肉芽肿淋巴细胞表面几乎不表达IL-2R。灌注后24小时尿液中TNF含量显著升高(P<0.01),实验结果提示:T_4、巨噬细胞在BCG抗肿瘤效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在促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用下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l)及其相关核转录途径的影响。方法 用HK-2细胞作靶细胞,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IJSA)和Northern杂交观察ICAM-1的蛋白和基因的表达,以电泳迁移率变动法测定转录因子核因子kB (NFkB)和激活蛋白 I(AP-1)的活性。结果TNFα呈剂量依赖地诱导HK-2细胞NFkB的活化及ICAM-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这些作用可以被NFkB的抑制剂对甲苯磺-L-苯丙氨酸氯甲基甲酮(TPCK)所抑制,但TNFα对HK-2细胞的AP-1活性无影响。 IL-10(1~ 20ng/ml)可抑制 TNFα诱导的 HK-2细胞 ICAM-l基因和蛋白表达及 NFkB的活化。结论TNFα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的NFkB活化,进而促进ICAM-l基因和蛋白表达,IL-10可抑制TNFα诱导的上述炎症效应。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类透析膜对单个核细胞激活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不同种类透析膜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PBMC,用放射免疫(RI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L-1β、TNFα、IL-6。结果 用铜仿(CU)膜透析,透前PBMC产生的IL-1β、TNFα、IL-6高于对照组;其次是聚甲基丙烯酸甲脂膜(PMMA)膜和HE膜。透析过程中PBMC产生的细胞因子都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抗膀胱癌细胞作用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MC),顺铂(CDDP)以及干扰素α(IFN-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膀胱癌细胞系BIU-87,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毒效果。结果 TNF-α对BIU-87细胞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MC(2.5~5.0mg/L)或IFN-α(2500U-5000U/ml)与TNF-α(10000U/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能早期评估表浅膀胱癌术后行卡介苗(BCG)免疫治疗效果的精确指标。方法:分析采用CTLL-^3H-TdR掺入法及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32例表浅膀胱癌术后行BCG膀胱灌注者尿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26 ̄67个月,平均43.5个月。32例中有6例复发(18.7%),复发患者灌注后尿液中IL-2及TNF含量分别为(14.34±6  相似文献   

11.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单独或与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联合导入膀胱癌细胞株EJ和BIU-87。Northern杂交证明外源基因整合至细胞内基因组,并表达相应的mRNA。在转染的细胞培养上清检测到TNFα活性2~17U/ml。体外标准培养条件下细胞生长速率无明显改变,但在软琼脂中生长减慢,裸鼠致瘤性降低。细胞增殖能力降低与细胞分泌的TNFα水平直接相关。两种细胞因子联合未见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肾小球内皮细胞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培养的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UGEC)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以及HUGEC的条件培养基对单核细胞(MC)的趋化作用及抗MCP1抗体对单核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1)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免疫细胞化学、细胞ELISA法观察MCP1基因及蛋白表达。(2)用改良的Boyden小室微孔滤膜法测定TNFα刺激HCGEC后的条件培养基对MC的趋化作用及抗MCP1抗体对MC迁移的影响。结果(1)在不加刺激条件下培养的HUGEC弱表达MCP1基因及蛋白,50ng/mlTNFα刺激后,6小时即有MCP1蛋白表达增强,于12小时达高峰,不同浓度的TNFα(25、50、100ng/ml)刺激HUGEC6小时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2)TNFα刺激HUGEC后的条件培养基对MC有明显趋化作用,并被抗MCP1抗体抑制。结论HUGEC在TNFα诱导下,其MCP1的表达增强,其条件培养基对MC有趋化作用,从而可能招引单核细胞迁入内皮下间隙。  相似文献   

13.
报道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人白细胞介素-2(IL-2)cDNA在人源性膀胱肿瘤细胞T24中的表述,IL-2cDNA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DOR-neo中,构建成IL-2cDNA的表达载体pDORIL2,磷酸钙沉淀法将其导入T24细胞中,经G418选择,转染阳性率约为20%;原位杂交技术检测IL-2cDNA可转录IL-2mRNA,细胞培养上汪肿IL-2活性24小时每10^5细胞为8-34U/ml。表明I  相似文献   

14.
黔岭藿对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5,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新生兔四肢长骨中分离的破骨细胞与牛骨片在体外培养后,加入不同浓度黔岭霍注射液再培养,并设立对照,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黔岭霍对破骨细胞形成骨吸收陷窝的影响。结果显示黔岭著3个浓度组(0.15mg/ml、1.5mg/ml、15mg/ml)与对照组比较均能抑制破骨细胞在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的数量,增加药物浓度抑制作用亦趋增强(P<0.05)。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或多脏器衰竭的发病机理,对68例MOD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了动态观察。采用不同细胞因子生长依赖细胞株生长指数(MTT法)测定方法,检测MODS患者发病时及治疗3、5、7、10及15天后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IL-1及IL-6水平。结果:MODS患者发病后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IL  相似文献   

16.
膀胱肿瘤基因瘤苗诱导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转染白细胞介素2(IL-2)cDNA制备的膀胱肿瘤基因瘤苗诱导的抗肿瘤作用并讨论其在膀胱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IL-2cDNA转染鼠源性膀胱肿瘤细胞BTT739后,阳性转染克隆BTT739/IL-2每10 ̄(10)细胞分泌IL-2为4~132U·ml ̄(-1)·24h ̄(-1),在同基因小鼠T739同时接种BTT739和BTT739/IL-2或接种BTT739后不同时间再接种BTT739/IL-2,可抑制肿瘤形成;先用BTT739/IL-2细胞免疫小鼠,可诱导免疫保护,再次接种BTT739时不形成肿瘤。我们认为基因瘤苗诱导的抗肿瘤作用对提高膀胱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术后残余瘤细胞和多中心病变,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醋酸盐和无醋酸碳酸氢盐血透病人外周血IL-6、TNF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肖申,季大玺,季曙明,胡维新CHANGESOFIL-6、TNFANDLYMPHOCYTESUBGROONHEMODIALYSISPATIENTSWITHORWITHOUTACET...  相似文献   

18.
阿仑膦酸钠抑制破骨细胞体外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利用体外分离培养的兔破骨细胞,观察第三代双膦酸盐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对骨吸收的抑制作用。将alendronate加入培养液中使其最终浓度为0M,1μM,10μM,100μM。同时观察两组用alendronate盐溶液100μM,50μM浸泡的骨片对破骨细胞吸收功能的影响。用倒置光相差显微镜在不同时间点观察计数骨吸收陷窝并拍照。结果随着培养液内alendronate浓度增高,骨吸收陷窝数减少,面积亦减少。而用alendronate浸泡过的骨片上未见骨吸收陷窝。说明alendronate具有抑制破骨细胞体外骨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在大鼠C-BSA肾炎中的变化及加用外源性前列腺素E_1(PGE_1)对这些因子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C-BSA肾炎模型血清IL-1和TNF均较对照明显升高。加用PGE_1则明显抑制IL-1和TNF活性水平并改善血栓素一前列环素平衡,同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肾脏病理变化减轻。结果提示:IL-1、TNF在肾炎发病机理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外源性PGE_1可以抑制其产生和释放并缓解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用人成骨肉瘤OS-732细胞系与人胎骨粒共培养,观察瘤细胞浸润及溶解吸收骨质的过程。可见(1)瘤细胞突侵入骨质浅层,包绕骨基质致呈小块状分离,然后吸收;(2)瘤细胞分泌水解酶,直接溶解及吸收骨基质,致骨质表层陷窝状凹陷。故认为瘤细胞能直接浸润及溶解骨质,而不需要破骨细胞的参与。作者尚应用 ̄(45)Ca标记新生小鼠颅骨与人成骨肉瘤细胞系共培养,以及加入骨质溶解促进剂(EGF)及抑制剂(二磷酸盐)后,通过液闪计数仪检测以及 ̄(45)Ca释出的数据,加以比较及分析。结果说明EGF能使骨质溶解增强;小剂量二磷酸盐可抑制骨质的溶解,但大剂量二磷酸盐则有加速骨肉瘤细胞溶解骨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