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方便、安全、经济的眶腔人工材料填置物以改善由于眶内容摘除术而造成的面容缺隐。方法:眼眶恶性肿瘤行眶内容及眼睑皮肤全部切除,留下的眶腔用甲基丙烯酸甲脂和聚甲基丙烯酸甲脂为原料,经定模、成型、装入义眼等工序,制作出类似于对侧的如同暖水瓶软木塞样的眼眶赝复体,塞入眶腔用以改善面容。结果:装入眼眶赝复体后,外观上有眼球和眼睑,与对侧相仿,对局部无刺激,无排出现象,极大地改善了外观。结论:眼眶赝复体制作简单,材料便宜,配戴方便、安全,重要的是无须做眼窝重建术,减轻了病人的负担。伤口愈合后直接配戴,有效地改善了面容。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及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手术病理证实且在术前1个月内做CT灌注成像的星形细胞瘤病人27例,低级星形细胞瘤13例,高级星形细胞瘤14例。测量病变区CBF值、CBV值及PS值,对低级星形细胞瘤、高级星形细胞瘤的CT灌注各参数值进行显著性分析,同时做低级与高级星形细胞瘤组的CBV值与肿瘤MVD的相关性分析,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星形细胞瘤的CBF值、CBV值及PS值均较正常脑组织升高,低级星形细胞瘤病变区的rCBF 1.39±0.19,rCBV 2.28±0.32,rPS 6.58±2.66;高级星形细胞瘤病变区的rCBF 4.96±2.17,rCBV 4.69±1.98,rPS 19.19±9.19。2者有显著性差异。低级星形细胞瘤与高级星形细胞瘤的CBV值与肿瘤的MVD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809,P<0.01)。结论:CT灌注成像对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CT灌注CBV值与MVD相关。CT灌注CBV图是活体检测肿瘤血管生成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3T高分辨MR扫描,分析颈动脉斑块的表面钙化与斑块表面溃疡和斑块内出血的关系。方法:使用3T MR扫描仪对颈动脉斑块患者进行局部高分辨扫描,分析51例患者的钙化斑块。共纳入183个层面,记录每一层面的表面钙化类型(点状、弧形或大片状)、钙化部位(边缘型、中央型)、同一或相邻层面有无斑块内出血和表面溃疡,使用χ2检验分别分析钙化类型和部位与斑块内出血及表面溃疡的关系。结果:183层表面钙化斑块中,122层伴斑块内出血(66.7%),86层可见表面溃疡(47%)。按钙化类型和部位划分后,158层为点状、弧形的不规则钙化,25层为大片状钙化;142层为边缘钙化,41层为中央钙化。不规则钙化组伴斑块内出血的几率显著高于大片状钙化组(72.8% vs 28%,P<0.01);边缘钙化组较中央钙化组更易伴斑块内出血(71.1% vs 51.2%,P<0.05)。然而,不规则钙化、边缘型钙化与大片状钙化、中央型钙化比较,表面溃疡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表面钙化是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容易导致斑块内出血和溃疡形成;表面钙化的类型、部位对斑块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黄附子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肠道微皱褶细胞(M细胞)变化的影响,为大黄附子汤临床防治SAP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选取40只健康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大黄附子汤对照组、SAP组、大黄附子汤治疗组,其中SAP组和大黄附子汤治疗组分别以3.5 g/kg剂量腹腔注射20% L-精氨酸,空白对照组和大黄附子汤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等渗盐水;于造模后12、24、36 h,空白对照组和SAP组给予等渗盐水0.2 mL,大黄附子汤对照组和治疗组给予大黄附子汤0.2 mL灌肠,均于造模完成48 h后处死取材,使用ELISA检测血清淀粉酶、内毒素、IL-1β及TNF-α含量,取回肠及胰腺组织行HE染色、评分,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细胞特异性蛋白GP2并评分。 结果(1)一般情况:对照组腹腔注射后小鼠一般情况好,精神状态良好,能正常进水,四肢活动自如,行动未受影响;SAP组小鼠腹腔注射后一般情况差,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呼吸急促,拱背收腹,饮水减少。(2)SAP组淀粉酶、内毒素、IL-1β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SAP组进行对比,大黄附子汤治疗组血清淀粉酶、内毒素、IL-1β及TNF-α水平出现显著下降(P<0.05)。(3)HE染色:SAP组胰腺及回肠组织坏死严重,可见大量白细胞浸润。大黄附子汤治疗组胰腺及回肠组织轻度坏死,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等白细胞浸润。(4)免疫组化染色:SAP组与对照组相比GP2表达降低(P<0.05);相较于SAP组,大黄附子汤治疗组GP2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 结论大黄附子汤治疗可改善作为肠道免疫应答起始的M细胞数量与功能,增强肠道免疫应答,减轻肠免疫屏障损伤,减少内毒素入血,改善SAP症状。  相似文献   
6.
采用火针治疗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3例(辨证分型:寒湿阻络10例,瘀血阻络5例,湿热阻络5例,脾肾两虚3例),以关节局部阿是穴为主,配合华佗夹脊穴。治疗结果:近期控制:6例,显效:共9例,有效7例,无效1例。治疗后微循环积分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甲皱微循环异常状态有明显改善,提示火针治疗可改善类风湿患者的甲皱微循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Kupperman评分的效应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关元组(关元、三阴交)、内关组(内关、足三里),观察治疗前后Kupperman指数(MI),分析电针效应及其对各项症状的影响。结果电针治疗1星期后两组MI即较初始下降,并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周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能显著降低Kupperman指数(P〈0.01),4星期后关元组评分下降52.6%,内关组下降47.4%,有效率分别为93.6%、85.7%;电针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各类症状(P〈0.05),各项症状的起效时间从治疗后1星期至4星期不等。但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电针两组精简穴位均能明显降低Kupperman评分,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各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Ⅰ组)、失血性休克组(Ⅱ组)、静脉复苏组(Ⅲ组)、PD-2液腹腔复苏加静脉复苏组(Ⅳ组)。Ⅰ组依次行右颈总动脉、右股静脉、左股动脉插管及全身肝素化;Ⅱ组在Ⅰ组基础上制备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Ⅲ组在Ⅱ组基础上于造模后经右股静脉补入放出的血量及2倍量林格氏液进行静脉复苏;Ⅳ组在Ⅲ组基础上同时腹腔内注入30 mL2.5%PD-2液。各组分别于T0、T1、T2进行PaO2/FiO2值血气分析;T2时测定肺组织W/D比值,TNF-α、IL-1β、IL-10的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PaO2/FiO2值明显降低,Ⅲ组于T0、T2时下降明显,Ⅳ组T0时下降明显;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Ⅳ组肺组织TNF-α、IL-1β、IL-10的含量和W/D比值均升高(P<0.01),与Ⅱ组比较,Ⅲ组和Ⅳ组降低,Ⅳ组肺组织IL-10含量升高(P<0.05或P<0.01)。与Ⅳ组比较Ⅲ组肺组织IL-10含量降低;肺组织病理学比较,Ⅱ组较Ⅰ组有明显损伤,Ⅳ组病理损伤最轻。结论 PD-2液腹腔复苏能够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损害的程度,降低炎症反应,对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 ,38岁 ,发现左上腹肿块伴疼痛 1个月 ,门诊胃肠钡餐检查发现空肠巨大肿瘤 ,入院治疗。体查 :心肺未见异常 ,腹稍胀 ,左上腹触及包块大小约8cm× 6cm ,压痛。肝脾不大 ,未扪及浅表肿大淋巴结。B超检查 :左上腹见有不规则实性肿块回声 ,约 8cm× 3cm× 5cm ,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针对骨癌痛(CIBP)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对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电针组于胫骨髓腔内注射10μL 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假手术组则注射1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电针组于造模后第11天开始进行电针干预,隔日1次,共3次。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变化。HE染色检测大鼠胫骨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L3~L5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ELISA法测定L3~L5脊髓背角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机械痛阈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机械痛阈显著升高(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新生骨组织纹理模糊不清,软骨细胞柱遭到破坏,吸收凹陷内可见大量癌细胞;电针组过渡性骨小梁之间可见大量癌细胞浸润;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均未见异常。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标记蛋白GFAP的表达增加(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