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稳定简单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方法]将4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造模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造模组高脂饲料喂养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STZ),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缓冲液,监测两组空腹血糖、体重、饮水量、尿量等。[结果]造模组血糖和饮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成功造模25只,造模成功率83.33%。[结论]高脂膳食联合STZ腹腔注射诱导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操作简单、成功率较高,是一种较理想的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2.
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SD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的方法并观察模型稳定性。方法按禁食与否、不同体重、不同给药剂量及不同给药途径对SD大鼠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其成模率,并在以最佳方式制备糖尿病模型后,分别于3,7,14,21 d和28 d对成模动物的血糖、每日采食量、饮水量和排尿量进行测定,并与对照组作比较分析。结果选择体重范围为201~240 g SD大鼠,禁食后以50mg/kg STZ一次性腹腔注射为最佳诱发糖尿病模型方式,其成模率可达到83.3%,成模大鼠于注射后72 h,血糖均稳定维持在18.7~21.1 mmol/L左右,同时成模后即出现多饮、多尿和多食表现,其症状体征与临床病人比较相似。结论成功制备1型SD大鼠糖尿病模型,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在临床多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少见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基础研究.目的:观察局部移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全身及局部表达情况.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足部溃疡)、干细胞治疗组、糖尿病对照组.干细胞治疗组、糖尿病对照组建立2型糖尿病足溃疡模型,造模后分别注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培养基DMEM.造模后第1,4,8天观察各组大鼠溃疡面积、细胞核染色示踪及病理学检查,ELISA法测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Western-blotting法测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结果与结论: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干细胞治疗组溃疡愈合速度迅速,但仍较对照组愈合缓慢,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增高,也未达到正常水平.异体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前期(1~4 d)能明显提高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但在后期(8 d)局部浓度提高不足.干细胞治疗组愈合缓慢,表皮覆盖不完全,但较糖尿病对照组愈合明显提前,表皮覆盖较明显;细胞核染色示移植后干细胞均聚集于溃疡区周围.提示异体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大鼠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其促进愈合的可能机制为其上调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全身尤其局部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建立一种具有实验价值的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大鼠模型并进行实验研究。方法:给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中等剂量的链脲佐菌素后,适当调降室温,以建立动物模型,同时对治疗组用自拟气阴两虚中药复方加以治疗:连续观察测量实验期间各组的饮水量及体表变化,测定各组在造模前后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胰岛素和体重。结果:糖尿病组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的肢端坏疽出现、体重明显下降,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升高,而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同时糖尿病治疗组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肢端坏疽明显减轻,体重明显升高,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明显下降,而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上升。结论: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血糖、血脂水平下降,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同时,也证明此模型对药物反应敏感,可作为研究糖尿病足发病机理及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链脲佐菌素结合高糖高脂饮食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如何运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结合高糖高脂饮食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高脂组、糖尿病对照组、正常组.高脂组用STZ 60 mg/kg一次性左下腹腔注射,并结合4周的高糖高脂饮食.糖尿病对照组用相同剂量STZ一次性左下腹腔注射,普通饲料喂养4周.正常组用相同剂量的柠檬酸缓冲液一次性左下腹腔注射,普通饲料喂养4周.于注射药物后72 h及1、4、8、12周等不同时间点测量空腹体重、血糖、尿糖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脂组与糖尿病对照组、正常组相比空腹血糖、体重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脂组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血糖增高并能保持长时间的稳定、尿糖强阳性.结论:STZ一次性左下腹腔注射结合高糖高脂饮食4周可成功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管理模式对糖尿病足溃疡发生风险的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对我科住院未发生足溃疡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震动感觉阈值(VPT)测定,任足VPT>15V为糖尿病足溃疡中、高度风险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随访管理。实验组接受加强自我管理及随访与追踪管理。1年后两组进行比较,评估糖尿病足发生率、血糖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分别为7.1%、23.1%,两组糖尿病足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控制较好(P<0.05)。结论糖尿病足溃疡中、高度风险患者接受加强自我管理,早期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能有效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高糖高脂喂养8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判断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在注射STZ之前,高糖高脂喂养大鼠和对照组血糖基本相似,而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注射STZ之后,高糖高脂大鼠血糖明显增高,血清胰岛素降至对照组水平。在第10周末,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血压、胆固醇、甘油三酯、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肾重指数较对照组存在差异而肾功无明显差异。。肾脏病理显示2型糖尿病大鼠具有典型2型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改变。结论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和小剂量STZ方法建立的动物模型可以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足溃疡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 ,而且后果严重 ,是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威胁生命。美国因此而截肢的患者逾 5万人[1 ] 。而我国随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 ,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现患者的 2 0~ 40倍[2 ] 。因此 ,很有必要对糖尿病足溃疡的预防及护理进行讨论。1 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机理糖尿病足溃疡主要是由周围神经病变引起 ,但是下肢血管病变也是引起足溃疡的主要因素。足部溃疡患者 60 %存在单纯性神经病变 ,2 0 %是由缺血所致 ,神经病变和血管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溃疡危险状况,以指导糖尿病足溃疡三级预防.方法:采用英国Huntieigh糖尿病足筛查诊断箱和Gavin's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加权值积分评价方法,对148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各项检查、化验、足部状况等与足溃疡发生相关因素进行筛查.结果:低危足28例,中危足69例,高危足43例,正常足8例.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性高,需加强筛查,根据足溃疡危险等级进行糖尿病足溃疡的三级预防,降低致残、致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1次中剂量链尿佐菌素(STZ)注射和2次低剂量注射在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制作中所带来的不同,优化该模型中STZ的注射方法.方法:雄性SD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在大鼠产生胰岛素抵抗后,分别用1次腹腔注射50 mg/kg STZ和2次腹腔注射30 mg/kg STZ造模.在注射后1周测定大鼠随机血糖和胰岛素,在第7周测定大鼠随机血糖、胰岛素、尿蛋白和肾功能等指标,并取肾组织作组织形态学观察,实验中记录动物的死亡率和模型成功率.结果:1次和2次注射均能在第7周时造成大鼠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但是1次注射的造模成功率较2次注射低,动物死亡率较2次注射高.结论:在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STZ注射制作大鼠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时,采用2次低剂量注射效果优于1次中荆量注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iR-155表达水平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DN)大鼠及大鼠肾系膜细胞中是否存在同样的变化。方法:将雄性清洁sD大鼠8只随机分成实验组(DN组,n=4)和对照组(Nc组,n=4),DN组大鼠腹腔注射足量STZ诱导DN大鼠。观察血糖及肾脏结构变化,用real—timePCR检测肾脏miR-155表达水平;大鼠肾系膜细胞分为高糖培养组和正糖培养组,培养24h、48h、72h,用real-timePCR检测miR-155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N组大鼠肾脏miR-155表达水平下降(P〈0.05):高糖培养的大鼠肾系膜细胞miR-155表达水平较正糖培养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于48h表达水平最低。结论:miR-155在高糖培养大鼠肾系膜细胞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transporter1,GLUT1)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高血糖组及2型糖尿病组各13只,分别采用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及高脂饮食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制备高血糖及2型糖尿病模型。10W末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肾皮质,同时检测大鼠体重、肾重、肾重百分比,血清BUN;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分析肾皮质GLUT1 mRNA的表达。结果高血糖组大鼠的体重显著降低,肾重、肾重百分比、BUN、FPG和ISI水平均高于2型糖尿病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NS的水平低于2型糖尿病组及对照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糖组和2型糖尿病组GLUTlmRNA在‘肾皮质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高血糖组GLUT1mR.NA在肾皮质的表达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组(P均〈0.05)。结论GLUT1在肾皮质中有表达.高血糖可以上调肾皮质GLUT1表达,GLUT1可能与DN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3.
红景天苷对糖尿病脑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1):1722-1724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糖尿病脑病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及红景天苷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两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制备糖尿病模型。红景天苷组给予50 mg/kg灌胃治疗。用药12 w后,监测大鼠血糖和体质量变化;Morris水迷宫试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糖尿病组相比,红景天苷组大鼠血糖浓度降低,体质量增加,学习记忆障碍得以改善。结论红景天苷对糖尿病脑病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原位定型微囊化载体制剂成分之一胰岛素可以促进溃疡愈合。目的:观察原位定型微囊化载体制剂在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中的疗效。方法: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应用外科方法建立全层皮肤缺损模型。根据皮肤溃疡处干预方式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①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创面。②一般制剂组应用甲硝唑+山莨菪硷1+普通短效胰岛素处理创面。③单纯微囊组创面外敷不含有效药物成分的微囊化载体膜。④微囊化有效制剂组溃疡处外涂微囊化载体制剂膜,内含药物成分与一般制剂组相同。定时测量溃疡面积,记录溃疡愈合时间,取创面全层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纤维连接蛋白阳性细胞数量。结果与结论:微囊化有效制剂组大鼠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其他3组(P〈0.05或P〈0.01),微囊化有效制剂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纤维连接蛋白阳性细胞数目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结果表明,原位定型微囊化载体制剂能够缩短愈合时间和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大鼠糖尿病性心肌病(DCM)后对心肝的影响。方法用STZ诱发DCM模型,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CM组(STZ)、阳性药组[STZ+贝那普利组(卡托普利)]及高、中、低治疗组[STZ+乌司他丁)],每组8只。治疗组大鼠给予乌司他丁灌胃,DCM组和正常组大鼠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治疗2周后测定大鼠体重、血糖、形态学及Rock I蛋白的表达。结果注射STZ后,大鼠体重、血糖值及Rock I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而注射乌司他丁后,其值相对于模型组降低;而HE染色结果显示:给予乌司他丁后心肌和肝脏损伤程度减轻。结论乌司他丁可能具有减轻心肌损伤,同时减轻了肝脏的损伤,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伤口护理研究建立一种稳定的糖尿病难愈性溃疡动物模型。方法选用240~260g雄性SD大鼠60只,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1周后测血糖,将血糖〉16.7mmol/L大鼠纳入糖尿病溃疡造模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6周,每周监测血糖及其他糖尿病表现。在大鼠脊柱腰背部两侧手术造成直径1.8cm的圆形缺损创面;连续3d用冰醋酸涂抹创面,2次/d;用钢针刺入创面5mm肉眼观察有无出血及脓性分泌物。结果2周后实验大鼠血糖升高,且稳定大于16.7mmol/L,体重较前明显下降(P〈0.01);创面形成3d后,96个创面针刺无出血,49个针刺有脓性分泌物;最终,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模型成功48只,成功率为80%;结论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外科手术开创、冰醋酸涂抹创面可成功建立糖尿病大鼠难愈性溃疡模型,为伤口护理研究提供了动物模型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回肠间置术(Ileal transposition IT)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c STZ)诱发的非肥胖2型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高糖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模型后,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IT组)、假手术组(S-IT组)、对照组(C组),每组10只;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术前、术后第1、2、4、8周空腹和口服葡萄后血糖、及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peptide-1 GLP-1)的变化。结果 IT组术后第8周糖尿病大鼠的空腹及餐后血糖由术前的(18.96±1.13)、(31.82±2.33)mmol/L下降到(6.73±1.78)、(12.46±2.54)mmol/L(P〈0.01),空腹及餐后GLP-1值分别由(10.16±1.65)(、21.50±1.68)pmol/L上升到(24.23±1.75)(、89.74±2.96)pmol/L(P〈0.01),IT组和S-IT组大鼠体重变化无差异性。结论回肠间置术可以有效的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术后食物过早刺激末端回肠,引起GLP-1分泌的增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单纯胰腺移植主要适用于病程尚未发展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建立稳定的大鼠单纯胰腺移植动物模型对移植后免疫耐受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非常重要。目的:建立大鼠胰肠引流式单纯胰腺移植的动物模型。设计:分组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胃肠外科。材料:90只SD雄性大鼠(250~320g)。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自阴茎静脉注射脲链霉素65mg/kg,空腹血糖持续2周超过19.4mmol/L为模型成功,58只大鼠静脉注射脲链霉素后,共有22只成功。大鼠分为2组:10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22只糖尿病大鼠予单纯胰腺移植,22只正常大鼠为供体。方法:实验于1999-01/2004-07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胃肠外科实验室进行。单纯胰腺移植组血管吻合采用供胰腺腹主动脉绊(含腹腔动脉及脾动脉)及门静脉绊(含脾静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及左肾静脉分别行端侧和端端吻合(袖套式);胰腺断端与小肠行Roux-y式吻合。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前2d和术后1,3,7,14,30d监测受体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和空腹血糖,并分析失败原因。结果:模型组大鼠22只,正常大鼠1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静脉注射脲链霉素后有22只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糖尿病症状,体质量、饮食量、饮水量及空腹血糖均较正常大鼠增加。②供体平均手术时间为(32.2±12.7)min,受体平均手术时间为(63.4±15.9)min,移植物均无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为(48.6±18.3)min。除11例于1个月内死亡或胰腺失去功能外,均成活1个月以上。术后并发症主要为继发性胰腺炎和胰漏(7例,31.8%)。成功的单纯胰腺移植后受体第1天血糖即下降(P<0.01),第3天基本达到正常水平;饮水量、进食量、尿量均减少(P<0.01),第14天后基本稳定。结论:该试验方法可以建立相对稳定的动物模型,成功的单纯胰腺移植均可有效地改善糖尿病大鼠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9.
大鼠糖尿病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链霉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DM)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动物模型的可行性,以便找到一种发病机制与临床接近的疾病模型。方法模型组雄性大鼠,腹腔注射STZ;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枸椽酸钠液。4d后,快速法测定血糖;10周后,分别测定2组大鼠阴茎海绵体内压(ICP)。结果动物模型血糖浓度:实验组(335.8±62.8)mg/dl显著高于对照组(99.4±24.4)mg/dl(p〈0.01)。DM大鼠基础ICP和刺激勃起神经ICP均明显低于正常大鼠(p〈0.01)。结论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出现典型的糖尿病临床症状,血糖明显增高,ICP下降,勃起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