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4):38-40+44
目的 探讨脑电图反应性分级联合脑干诱发电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评估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重症监护病房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进行视频脑电监测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根据脑电图反应性分级与患者预后进行分析,并进行预后准确率比较。结果 患者脑电图反应性分级与预后密切相关,分级越高,预后越差(χ2=61.575,P=0.043,P0.05);单独应用视频脑电图对预后评价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偏低,通过视频脑电图反应性分级联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能显著提高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性(χ2=6.814,P=0.039,P0.05)。结论脑电图反应性分级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相结合,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在昏迷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昏迷患者进行AEEG、BAEP和SEP监测,AEEG按照Young的分级方法分为5级,参照杨柏捷的分级方法将BAEP分为3级,参照Cant的分级方法将SEP分为3级,并与患者3个月后的预后相比较。结果 AEEGⅠ级BAEPⅠ级SEPⅠ级患者14例,10例清醒,2例植物生存状态,2例(14.3%)死亡;AEEGⅡ级BAEPⅡ级SEPⅡ级患者15例,5例清醒,4例植物生存状态,6例(40.0%)死亡;AEEGⅢ级BAEPⅡ级SEPⅡ级患者13例,3例清醒,3例植物生存状态,7例(53.8%)死亡;AEEGⅣ~Ⅴ级BAEPⅢ级SEPⅢ级患者18例,0例清醒,1例植物生存状态,17例(94.4%)死亡。结论 AEEG、BAEP和SEP分级的高低与昏迷患者的临床预后关系密切,随着电生理级别的升高,患者病死率递升(P<0.05)。AEEG、BAEP和SEP监测在昏迷的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电生理技术评价重症脑损害脑功能的价值。方法采用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等神经电生理技术,对106例神经重症所致昏迷患者的脑功能进行监测。结果 EEG异常率达100%。主要异常有中高幅慢波型、发作波型、α昏迷型、β昏迷型、纺锤昏迷型、三相波型、平坦波型及爆发-抑制型等8种类型。BAEP检查32例,异常率46%(15/32)。随访表明脑电图异常类型与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联合应用神经电生理技术监测神经重症患者的脑功能变化,对重症脑损害的病因诊断、抢救治疗及预后评估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梁文锐 《广东医学》2012,33(2):260-262
目的观察对比左、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持续植物状态促醒治疗的疗效。方法将60例持续植物状态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均给予药物、高压氧、针灸和康复训练,另外左正中神经刺激组加用左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右正中神经电刺组加用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评估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临床疗效评定、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临床评定、GCS评分、听觉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 d后左、右正中神经电刺激组的临床评定评分、GCS评分、听觉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提高(P<0.05),右正中神经电刺激组较左正中神经电刺激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对持续植物状态有积极的促醒作用,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较左正中神经电刺激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Guo ZH  He JT  Jia ZR  Shi X  Wang WW  Huang YN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1):2192-2196
目的评价诱发电位、持续脑电图监测、经颅多普勒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脑功能监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住神经加强病房(N.ICU)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32例,根据GCS评分,分为重症组(GCS≤8分)和非重症组(GCS〉8分)两组,入院后应用海神肌电图仪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并根据CANT分为Ⅰ、Ⅱ、Ⅲ三级,分别比较重症组与非重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的表现,并比较不同级别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与预后的关系;应用太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Solar2000多功能监护仪,进行床旁持续脑电图监护,采用Young的脑电图分级标准进行脑电图分级,比较重症组、非重症组脑电图表现,并比较不同级别脑电图与预后的关系;采用Nicolet-EMETC-2002-Ⅲ型经颅多普勒仪,选用2MHz脉冲多普勒探头,通过颞窗或眼窗测定脑动脉血流速度,并根据血流速度分为:(1)血流速度增高组;(2)血流速度减低组;(3)血流速度正常组。并比较血流速度与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重症组病死率为42.86%,明显高于非重症组的死亡率22.22%,而非重症组,其良好率为33、33%,好转率为44.44%,均明显好于重症组。(2)重症组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表现为Ⅲ级者,明显高于非重症组(P〈0、05),其病死率高,预后不良,而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表现为Ⅰ级者,预后相对较好。(3)32例脑血管患者进行持续脑电图监测,结果发现多数表现为YoungⅠ、Ⅱ级,Ⅱ级者病死率(63.64%)明显比Ⅰ级(14.29%)高,而脑电图Ⅰ级者预后相对较好。(4)经颅多普勒表现为血流速度增高、血流速度减低或血流速度正常者与其病情轻重、预后的关系尚不能确定,P〉0.05。结论持续床旁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电图可准确、客观地评价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脑功能,并能预测预后,指导治疗,血流速度与重症脑血管病病情轻、重,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诱发电位、持续脑电图监测对重症脑血管病脑功能监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重症脑血管病患者48例,根据格拉斯哥(Glasgow,GCS)评分,分为重症组(GCS≤8分)和非重症组(GCS>8分).应用丹麦维迪肌电图仪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并根据CANT分级标准分为Ⅰ、Ⅱ、Ⅲ3级,分别比较重症组与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脑电图二项检查地于轻、中型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559例颅脑损伤病人分轻型,中型两组,在烧伤后1周内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脑电图检查。结果 轻型脑干听觉电位异常率63.27%,脑电图异常率92.7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轻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脑功能监测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比脑电图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型颅脑损伤脑干诱发电位(BAEP)的特点。方法 对14例中型颅脑损伤者进行BAEP检测和分级评估。结果 中型颅脑损伤者BAEP的异常率为85.7%,其中脑干段电反应异常率达71.4%;BAEP的分级以Ⅲ级为主。结论 中型颅脑损伤者存在脑干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20,(4):442-445
目的:探讨常规多感觉刺激疗法促醒治疗基础上,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20 Hz)治疗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本院接受康复治疗的88例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促醒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频率为20 Hz的rTMS治疗。采用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CRS-R)和残疾评分量表(DRS)评分法评估两组治疗前后意识和功能恢复情况;测定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CRS-R评分明显提高,DRS评分明显下降,synek分级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CRS-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DRS评分低于对照组,脑电图synek分级优于对照组,左耳和右耳部位BAEP的Ⅰ级、Ⅲ级、Ⅴ级、Ⅰ~Ⅲ级、Ⅲ~Ⅴ级波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促醒治疗联合rTMS治疗,可有效改善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及意识状态,可更好的发挥促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353-1354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对脑血管病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68例入院治疗时的SEP及BAEP,对患者进行治疗情况随访并判断患者的预后,分析不同神经电生理分级与预后的关联性。结果:1SEP分级为Ⅰ级的患者中,预后良好者占64.00%,好转者占32.00%,植物状态者仅占4.00%,无死亡者;Ⅱ级患者中,预后良好者占4.55%,好转者占72.73%,植物状态占13.64%,死亡者占9.09%;Ⅲ级患者中,良好者仅占4.76%,好转者占38.10%,植物状态占23.81%,死亡者占33.33%,不同SEP分级患者的预后情况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647,P<0.01)。2BAEP分级Ⅰ级患者中,预后良好者占70.83%,好转者占29.17%,无植物状态及死亡者;Ⅱ级患者中,良好者占4%,好转者占72.00%,植物状态占12.00%,死亡者占12.00%;Ⅲ级患者中,无预后良好者,好转者占36.84%,植物状态及死亡者各占31.58%,BAEP不同分级的患者预后情况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353,P<0.01)。结论:SEP、BAEP与患者预后情况具有关联性,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以作为脑血管病患者预后情况的早期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颅脑损伤术后昏迷超过7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脑损伤患者5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6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GCS评分、JFK昏迷恢复量表评分(CRS-R)、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GCS和CRS-R评分分别为(11.01±1.19)和(8.62±1.34),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的EEG以及BAEP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可改善脑神经电生理活动,促进脑损伤术后患者苏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脑电图在手足口病各期及对重症早期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按指南的标准进行手足口病分期(Ⅰ、Ⅱ、Ⅲ、Ⅵ)诊断,据分期将患儿分为3组:Ⅰ期为轻症组、Ⅱ期为早期重症组、Ⅲ、Ⅵ期为危重症组。分别检测3组患儿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脑电波,并进行比较。结果该研究发现早期重症组患儿的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及联合检查的异常率均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显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脑电图检查可作为早期诊断重症手足口病的方法;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异常率在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做某一项检查各自没有优势,但联合检查与单做某一项比较,能明显提高异常的检查率(P 0.05)。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脑电图联合使用有利于及时发现早期重症手足口病,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脑震荡的脑干诱发电位特点及其临床法医学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震荡脑干诱发电位的特点及临床法医学应用。方法对15例脑震荡伤者进行脑干诱发电位检测和分级评估。结果脑震荡伤者脑干诱发电位的异常率为100%,其中脑干段电反应异常率达86.7%,提示脑震荡伤者存在脑干功能障碍。BAEP的分级以Ⅲ级为主。结论脑干诱发电位对脑震荡损伤的认定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脑诱发电位检查对昏迷、脑死亡的判断及估价预后,已日益受重视,是神经电生理研究的重要进展。具有现代化医疗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ICU),脑电生理检查也成为医务人员掌握病情及估价预后的重要手段。我院于 1996年 5月~ 10月曾对 1例心脏骤停导致昏迷长达3月余的患儿进行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 Somatosensory evokedpotenti…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5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分别于发病后48小时、1周、4周、1年进行脑电图及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及预后评估.结果 表现为脑电图及听觉诱发电位中重度异常改变的患儿预后差,发病后48小时与发后病一周脑电图及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发病后一周的脑电图及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与发病后一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发病后一周内脑电图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仍未转为轻度异常或正常者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外伤性持续植物状态的疗效。方法 66例持续植物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正中神经电刺激、高压氧和联合应用正中神经电刺激及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同时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应用持续植物状态评分及格拉斯哥结果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6个月时意识恢复率分别为45.5%、40.1%、59.1%。预后良好(恢复良好及中残)率分别为36.4%、27.3%、40.1%。结论 正中神经电刺激、高压氧对外伤性持续植物状态有较好的促醒作用,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吴运  徐培坤 《海南医学》2012,23(6):117-118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1,EP)是指神经系统受外来刺激后,所产生的短暂的电兴奋现象。临床常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表现为各潜伏期及振幅的异常,可判断脑外伤及昏迷患者,对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联合检测对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CPAT)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丹迪公司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对25例CPAT患者术前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瞬目反射(BR)、面神经电图(ENG)、双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四项电生理联合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并作分析对比。结果所检25例CPAT患者,BAEP异常25例(100%),BR异常22例(88%),ENG异常6例(24%),SEP异常2例(8%)。BAEP和BR检测异常率均高于ENG和双上肢SEP(均P<0.05)。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瞬目反射联合面神经电图对于CPAT所致的听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及脑干功能损害程度的判定具有临床参考价值,而常规SEP检测方法可忽略。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1986年11月—1988年2月住我科的73例颅脑外伤昏迷病人分别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视觉诱发电位(VEP)及综合多型诱发电位(MEP)检查。本文将报告诱发电位对重型颅脑外伤昏迷病人的临床观察与预后判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肿瘤手术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上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进行脑干功能监测的意义.方法28例桥小脑角肿瘤(肿瘤直径≥3em)患者,均采取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主要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双上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自由肌电监测.术后观察脑干及颅神经功能.结果肿瘤全切23例(82%),部分切除5例(18%),脑干功能损伤1例(4%),面神经解剖保留25例(89%).结论CPA肿瘤手术中自由肌电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双侧上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监测,及时为术者提供脑干功能状态,尽量避免颅神经损伤,通过对感觉上行传导通路的监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侧脑干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