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目的 采用超声血管成像技术观察心灵丸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缩小和稳定作用,为评价中医药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将9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灵丸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斑块最大面积、斑块最大厚度及斑块数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血管内膜一中层厚度、血管面积狭窄率、血流阻力指数均减小,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结论 心灵丸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总动脉硬化斑块有一定的缩小和稳定作用,对防治高脂血症和心绞痛发作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200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武  温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3):1684-1685,1688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血管形态的变化,为脑梗死二级预防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应用PHLIPS-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200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脑梗死按脑CT或MRI结果分为皮质组、皮质下组、皮质与皮质下混合组和椎基底动脉供血组,观察血管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及斑块大小、形态、性质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管腔是否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大部分存在颈动脉斑块及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170例检出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中,以不规则、不均质性回声斑块多见(P<0.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所致颈动脉血流动力学障碍及斑块性质与各种类型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CAS,有利于脑梗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调脂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余虹  万青  石欣  曾垂义 《中医杂志》2003,44(9):664-665
目的:采用超声血管成像技术观察中药调脂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选经超声检查发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软斑块患者5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服用调脂胶囊,对照组20例,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疗程6个月。每3个月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最大厚度(Tmax),斑块最大面积(Smax)及斑块数量(N)。结果:治疗组用药前后IMT、Tmax明显变薄,Smax明显缩小,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调脂胶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肯定,超声血管检测技术无创、简便、直观、重复性强,可作为研究各种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颈动脉粥样斑块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7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8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脑心通口服1.6g,3次/日,2组疗程均为12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行血脂测定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形态、内径、内膜至中膜的厚度(IMT)、斑块等指标,测评其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12个月后血浆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TC、LDL-C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在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的低回声及混合回声粥样硬化斑块的积分较对照组的斑块积分显著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血脂,阻止颈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甚至逆转、缩小斑块,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地龙胶囊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地龙胶囊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缺血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地龙胶囊,疗程均为12个月;疗程结束后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组颈动脉IMT明显减低,斑块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地龙胶囊能明显减低腩梗死患者颈动脉IMT并减少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银杏叶制剂天保宁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经颈动脉超声证实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单用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天保宁胶囊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积分、双侧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PV)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双侧颈总动脉舒张末期最小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前后IMT、斑块总积分、双侧颈总动脉SPV、EDV和RI均无明显改善。结论:天保宁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软化动脉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2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00例给予软化动脉胶囊,对照组100例给予辛伐他汀片,连续用药12周.利用高分辨力超声血管成像技术,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斑块总积分(Crouse积分)、斑块面积及血流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颈动脉IMT、crouse积分、斑块面积、血流参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软化动脉胶囊具有一定程度地消减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消斑通络胶囊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8月本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颈动脉斑块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在治疗过程中研究组脱落9例,对照组脱落8例,观察最终实际例数为研究组91例,对照组9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斑通络胶囊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血脂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斑通络胶囊治疗痰瘀内阻型颈动脉斑块疗效确切,能够促进患者颈动脉斑块消退,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纽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3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情况,包括斑块最大厚度(Tmax)、横切面最大面积(Smax)及斑块个数和斑块体积等,并检查血糖和血脂,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IMT、Tmax变薄,Smax缩小,斑块体积变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斑块个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1年治疗组脑血管不良事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可以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痛变,减少脑血管疾病发生,有效防治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颈脉康配方颗粒治疗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70例,C组仅常规西医治疗,A组在C组基础上给予颈脉康配方颗粒口服,B组在C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滴丸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A组总有效率均优于B、C组(P〈0.05)。A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FBG、HbA1c、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优于B组(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示A组治疗后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rouse斑块积分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脉康配方颗粒治疗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刘君  李洁芳 《中医药导报》2020,26(1):69-71,78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质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痰湿质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药降压以及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以及半夏白术天麻汤。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血脂水平及痰湿体质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双侧IMT、斑块面积均缩小,血压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双侧IMT、斑块面积、TC、LDL-C、脂蛋白α及痰湿体质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质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陈国华  王春光  马洪胜  王晓筱 《中医杂志》2012,53(20):1753-1755
目的 探讨复方三七当归制剂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及其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CAS患者随机分为复方组39例、他汀组34例及对照组31例,分别应用复方三七当归粉剂、阿托伐他汀片及安慰剂治疗1年;应用高分辨率超声观察治疗前后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目及Crouse积分. 结果 治疗后复方组、他汀组IMT及Crouse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复方组与他汀组治疗后IMT、Crouse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复方组及他汀组不稳定斑块数目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复方组与他汀组治疗后不稳定斑块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复方组有3例出现便溏,2例出现恶心,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 复方三七当归制剂治疗CAS疗效确切,对不稳定性斑块有显著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青云  肖鑫波 《中医临床研究》2012,4(4):88+90-88,90
目的:探讨加味丹参饮联合西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血液流变学的疗效。方法: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味丹参饮。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检测血液流变学,并比较2组临床症状总积分。结果: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P0.05)。结论:加味丹参饮联合西药改善AECOPD的血液流变学和临床症状优于单纯西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116例门诊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并随机分为3组。通心络胶囊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通心络胶囊2粒,每日3次;辛伐他汀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辛伐他汀40mg,每晚1次;联合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通心络胶囊2粒,每日3次,辛伐他汀40mg,每晚1次。患者均连续服药6个月,并均于服药前和服药后第6个月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比较各组患者用药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用药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减轻甚或消退。用药前后通心络胶囊组与辛伐他汀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药后与通心络胶囊组和辛伐他汀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轻更明显(P〈0.05)。各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胶囊和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药联合效果更佳,且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许文忠  梅建强 《河北中医》2011,33(4):549-55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治疗,2组均治疗14 d后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西医体征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2%,对照组总有效率88.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西医体征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西医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可明显改善预后,提高疗效,在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防治中老年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疗效。方法将54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予补阳还五汤干预治疗,同时配合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照组26例单纯常规用大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于治疗14 d和6个月后观察2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及颈动脉彩超。结果治疗组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支架段血液流速、血管搏动指数及Hcy水平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小剂量西药对防治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具有较好疗效,同时可降低近远期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法针刺联合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与单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C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A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eCEA)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内科常规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或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通督调神"法针刺治疗,穴取百会、风府、哑门、颈夹脊、大椎等,每日1次,治疗6 d后休息1 d,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时的中医症状积分,评定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记录1年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IMT、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27/28),高于对照组的88.9%(24/27,P<0.05)。1年内随访,观察组发生脑卒中1例;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麝香保心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4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治疗组31例给予麝香保心丸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1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6个月。观察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血脂等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斑块面积、CRP、FIB、D-二聚体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并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麝香保心丸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观察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在经过益肾活血泄浊方单独和联合陆氏针灸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肾病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A组:A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B组:B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益气活血泄浊方口服,C组:C组在中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上针灸治疗。3组都以2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6个月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炎性细胞因子,评价临床疗效,为中西药联合陆氏针灸内外合治早期糖尿病肾病提供科学依据。结果:经过比较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A、B、C 3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临床效果比较C组好于B组,B组好于A组,C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均改善最明显,效果最显著。结论:中西医联合针灸综合疗法对于治疗早期的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风防治灵胶囊防治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常规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中风防治灵胶囊。两组均治疗180 d,观察患者再狭窄率、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I2(PGI2)、血液流变性学的变化,所有患者临床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变处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中风防治灵胶囊合西药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风痰瘀阻证证候积分显著优于单纯口服西药组,可以明显减少颈内动脉不稳定斑块、斑块长度、斑块厚度,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TXA2水平,升高PGI2水平,同时可降低近期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1年临床随访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发生患者。结论:中风防治灵胶囊合西药防治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有较好疗效,同时可降低近期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