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魏一大  黄海潮 《卫生研究》1993,22(4):203-205
研究了在冷水温度为20℃、18℃、15℃、13℃、12℃、10℃、8℃、5℃、3℃的条件下,对18名受试者进行了浸手实验。结果表明,显著影响指端血流图各项指标明显改变的冷水温度是在10℃以下水温组。  相似文献   

2.
黄海潮  李天麟 《卫生研究》1993,22(4):200-203
对18名受试者进行了20℃、18℃、15℃、13℃、12℃、10℃、8℃、5℃和3℃共9组冷水浸手生理实验。结果表明显著影响心率差值、手指皮肤温度、知觉、操作功能和冷感率的冷水温度主要在10℃及以下。据此,建议把10℃作为划分冷水作业的温度限值。  相似文献   

3.
人体中各异的脏器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人体的正常体温相对稳定在37℃左右。然而,由于体内各脏器所在的位置不同,温度也各不相同。从内脏到体表各部位参差不齐的体温,对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及新陈代谢至关重要,与人们的身体健康休戚相关。经医学测定,素有人体“火炉”之称的肝脏,温度可达38℃左右;大脑的温度接近于肝脏、肾脏和十二指肠的温度,在37.6℃上下;直肠和血液的温度稍低,通常是37.5℃;口腔、咽喉的温度约为37.2℃;睾丸是人体的“冷库”,正常温度在35℃~35.5℃。体表各部位温度差异更大,当室内温度在27℃时,躯干部位体表温度为32℃,头皮温度为33℃,腋窝皮肤温度为37℃,手心为30℃,脚掌心为27℃。  相似文献   

4.
  目的  估算中国不同气温带气温健康预警的阈值,为发展基于死亡风险的气温健康预警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6―2017年全国364个县、区作为研究点的死亡与气象数据,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ion lag non-linear model, DLNM)和多变量Meta方法分析气温与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划分气温预警阈值。  结果  研究期间日平均气温16.0 ℃,日平均相对湿度73.0%,日均死亡人数为8.3例。不同气温带的气温-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总体上呈倒“J”型。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以及南亚热带冷效应低风险气温范围分别9.1~13.8 ℃、0.1~19.3 ℃、8.8~24.3 ℃以及9.9~25.3 ℃,中风险分别为1.8~9.1 ℃、-6.1~0.1 ℃、1.5~8.8 ℃以及4.8~9.9 ℃,高风险分别为<1.8 ℃、<-6.1 ℃、<1.5 ℃以及<4.8 ℃;热效应低风险气温范围分别为23.4~24.8 ℃、28.6~29.3 ℃、27.2~29.5 ℃以及28.2~28.6 ℃,中风险分别为24.8~26.1 ℃、29.3~30.1 ℃、29.5~31.0 ℃以及28.6~29.0 ℃,高风险分别为>26.1 ℃、>30.1 ℃、>31.0 ℃以及>29.0 ℃。所有气温带在高温端的日均死亡人数均随着风险等级增加而升高,而除了暖温带+北亚热带外,其他气温带在低温端的日均死亡人数随着风险等级增加而升高。  结论  基于死亡风险可以确定气温预警的阈值并进行预警等级划分,预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武昌罗索线虫感染和性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不同温度条件下,武昌罗索线虫的寄生前期幼虫对致乏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二龄幼虫的有效率不同。笔者分别于15℃,18℃,21℃,24℃,27℃,30℃,33℃和35℃进行了24小时及48小时两组不同暴露时间的感染实验。感染24小时的有效率(%)分别是8.5,15,48.5,75.8,94,74,48和11;感染48小时的有效率(%)分别为19.5,23,53,99.3,89.5,67,72.8和23.5。实验表明,15~25℃均可感染,获得感染最高有效率的温度范围为24~28℃,但要获得最多的雌虫及合适的雌、雄性比则为21℃。  相似文献   

6.
乙脑减毒活疫苗溶解稀释后稳定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乙脑减毒活疫苗(SA14-14-2)(5人份/瓶)溶解稀释后病毒的稳定性。方法将该乙脑减毒活疫苗加入稀释液PBS(2.5ml/瓶),溶解稀释后分别置于2℃~8℃、20℃~25℃、37℃存放,在设置的不同时间点,分别测定病毒滴度,观察其病毒滴度变化趋势。结果该乙脑减毒活疫苗溶解稀释后在2℃~8℃、20℃~25℃存放至24h,在37℃存放至14h,病毒滴度下降,但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要求(≥5.7LgPFU/ml);在37℃存放大于14h后,病毒滴度下降明显,不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要求(≥5.7LgPFU/ml)。结论乙脑减毒活疫苗溶解稀释后在2℃~8℃、20℃~25℃可存放24h,在37℃可存放14h,其病毒滴度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要求(≥5.7LgPFU/ml)。  相似文献   

7.
健康提示     
《中国保健营养》2011,(8):10-10
食物的最佳口味温度 1.泡茶的最佳水温是70℃~80℃,这样泡出来的茶水色香味俱佳,且茶叶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C、咖啡碱、鞣酸等不遭破坏。茶泡好后应该把热茶保持在65℃。2.平时饮水、漱口的水,最佳温度是35℃~38℃,这样的水温对口腔、牙齿刺激最小。开水冷却到12℃~17℃时,喝起来最爽口。3.汤类在60℃~65℃时味道最好。  相似文献   

8.
食品温度:科学实验表明,喜凉的食品温度在10℃左右,冷食温度在0℃至6℃之间,喜热的食品温度在60℃至65℃之间,其味道最好,对人体最为适宜。凉开水在12℃至15℃时冷感最好;冰淇淋在零下6℃时,吃着最痛快;汽水在5℃最好喝;冷咖啡在6℃时最适宜;喝果汁最佳温度为10℃;啤酒的最佳温度为9℃至10℃;解暑西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银盐法测定食品中砷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温度对食品中砷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选择10℃以下、(15~25)℃、30℃以上3种温度条件,分别测定直线回归方程的斜率、相关系数,砷标准使用液加入量4.0 mL处吸光度值之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平均回收率。结果温度低于10℃或高于30℃时实验结果均不理想,在15℃-25℃实验结果满意。结论为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应尽可能避免在温度低于10℃或高于30℃的极端温度条件下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0.
王福玲 《现代保健》2009,(12):115-115
发热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小儿时期正常体温可波动于一定范围,正常小儿腋下体温一般在36.0℃-37.0℃之间。临床上根据体温的高低可分为:低热:〈38℃;中热:38℃-39℃;高热:39℃-41℃;超高热:〉41℃。  相似文献   

11.
实验结果表明,人体出现冷感的气温,安静坐位为5℃,蹬车运动为- 5℃;手指血流图和耳垂脉搏波产生显著变化的环境温度,静坐为5℃,运动为-5℃;肢体皮肤温度出现显著变化的环境温度,于静坐和运动状态分别是气温0℃和-5℃;裸露部位皮肤温度发生明显变化的气温界限静坐和运动均为10℃;手操作功能出现显著变化的环境温度静坐为5℃,运动为-5℃或-10℃。兔血中IgA含量测定亦表明,机体免疫功能发生明显改变的温度界限是5℃,与人体实验结果类似。根据劳动时间率和环境温度,提出了低温作业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2.
正常人的体温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解下,维持人体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之内。口腔温度范围约为36.3℃~37.2℃,直肠内温度一般比口腔约高0.3℃~0.5℃,腋窝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2℃~0.4℃。  相似文献   

13.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相对恒定,口腔温度一般为36.3℃-37.2℃;直肠内温度一般比口腔温度高0.3℃-0.5℃;腋窝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2℃-0.4℃。若口腔温度超过37.3℃,腋下温度超过37.0℃,直肠温度超过37.6℃,或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0℃以上,可认为是发热。如果是小于3个月的婴儿体温升到38.0℃、儿童38.9℃或成人40.0℃,必须马上去看医生。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7,(6):829-830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以不同温度的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105例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三组,每组35例。以15℃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治疗者作为15℃组,以25℃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治疗者作为25℃组,以40℃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治疗者作为40℃组。对比分析三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40℃组的鼻塞、喷嚏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15℃组和25℃组(P<0.05);40℃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15℃组的77.1%和25℃组的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40℃生理盐水冲洗患者鼻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鼻塞、喷嚏等不适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鼻腔冲洗液的最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冲洗液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膀胱痉挛、出血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组50例,采用4个温度段经行观察:A组冲洗液温度15℃~19℃、B组20℃~24℃、C组25℃~29℃、D组30℃~34℃,观察尿液红细胞计数、膀胱痉挛发生次数。结果C组25℃-29℃冲洗液中尿液红细胞计数、膀胱痉挛次数最少,C组与A组、B组、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25℃~29℃冲洗液可有效减少膀胱痉挛次数和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地膀胱冲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健康日历     
2日星期一 生活中的最佳温度 洗脸:洗脸的水温,夏天以30℃左右为宜,冬天以8℃~20℃为宜,一般情况下以36℃为宜。 洗脚:睡前洗脚水的最理想温度是40℃~50℃,因为这个水温能使足部的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入睡。 洗澡:洗澡水的最佳温度应在30℃~39℃,因为这个温度与人体的正常体温相近,感觉特别舒服。 居室:居室温度夏季一般在25℃~27℃,冬季一般在16℃~2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热疗后Caspase-3在宫颈癌Caski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m Blot检测43℃、45℃、47℃实验组和37℃对照组24 h后宫颈癌Caski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 Caspase-3 mRNA在37℃、43℃、45℃、47℃处理后24 h的表达倍数分别为1、(2.738±0.156)、(1.35±0.071)、(0.78±0.093).Caspase-3蛋白的灰度值在对照组、43℃、45℃、47℃分别为(0.894±0.064)、(1.237±0.182)、(1.196±0.104)、(0.401±0.051).在43℃和45℃其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而47℃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 结论 43℃和45℃热疗可以在mRNA的水平调节宫颈癌Caski细胞中Caspase-3表达,导致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不同温度下的德国小蠊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9℃、22℃、25℃、28℃和31℃五种恒温条件下德国小蠊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25~28℃为整个若虫期适宜的温度。高、低温均影响1~3龄若虫的存活,而4~6龄若虫存活受低温影响较大。在28℃条件下,德国小蠊的世代存活率(56.4%),世代发育速率(0.016)及雌虫一生产卵鞘所孵出若虫总数(262只),比其他四个温度组都高,19℃组均最低。五种温度的世代存活率、发育速率及孵出的若虫总数均呈抛物线趋势。五种温度与种群增长指数也可用二次抛物线方程表示;温度在17.52~37.44℃范围内,德国小蠊世代数量呈上升趋势,最适温度为27.48℃,种群数量增加72倍;在17.52℃以下或37.44℃以上,种群世代数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热疗对体外培养肝癌HepG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方法 采用水浴对肝癌HepG2细胞行43℃、46℃、48℃、50℃实验组和37℃对照组热疗,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热疗后24 h的细胞形态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和坏死率. 结果 46℃、48℃、50℃与43℃、37℃比较,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24、48、72、96 h分别为54.9%、78.0%、82.0%、65.2%、80.3%、87.7%、72.3%、87.5%、91.0%、82.7%、91.3%、92.8%(P<0.05).而43℃细胞增殖抑制不明显(P>0.05).46℃组的细胞凋亡率最高为34.17%±1.75%,与其它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组的细胞坏死率最高为57.36%±4.07%,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46℃及以上的热疗能够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引起明显的细胞凋亡与坏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CAS平板的保存条件及保存期限。方法:将CAS平板经不同温度、不同方式和时间贮存后,计算其生长率,找出最佳保存方式和保存期限。结果:CAS平板密封后放置2℃~8℃冰箱冷藏室避光保存可保存13 d;无菌室温(最好不超过20℃)避光保存可保存8 d;2℃~8℃冰箱冷藏保存可保存6 d;室温保存仅可保存3 d。结论:CAS平板的保存方法,效果最好的是密封后放置2℃~8℃冰箱冷藏室避光保存,其次较好的是无菌室温(最好不超过20℃)避光保存,再其次是2℃~8℃冰箱冷藏保存,最差的是室温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