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1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245篇
内科学   123篇
皮肤病学   300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473篇
预防医学   15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45篇
  1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平衡型半椎体畸形的影像学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20年6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52例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平衡型半椎体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5(2.9,7.3)岁,男性28例,女性24例。在术前全脊柱X线片上测量患者冠状面和矢状面参数,冠状面参数包括头/尾端节段性侧凸角及代偿弯、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冠状面骶骨倾斜角(coronal sacral slope,CSS);矢状面参数包括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等。通过CT及MRI判断前方半椎体和后方附件的畸形情况,分为协调型和错配型。按照半椎体分布的数量、位置及合并脊柱/肋骨畸形情况,对畸形进行分型并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畸形分为4种类型:1型,包含2个半椎体;2型,包含3个半椎体;3型,包含≥4个半椎体;4型,平衡型半椎体同时合并多发脊柱和肋骨畸形(1~3型患者可合并轻度的椎体和肋骨畸形)。将1型畸形定义为非复杂型,2~4型畸形定义为复杂型。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各型畸形的冠状面和矢状面主要参数,采用卡方检验对合并脊柱/肋骨畸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共计130个半椎体,平均间隔3.4个正常椎体,其中颈椎6个(4.6%),上胸椎29个(22.3%),下胸椎44个(33.8%),腰骶椎51个(39.2%)。协调型半椎体为110个(84.6%),错配型20个(15.4%)。畸形分型:1型31例,2型11例,3型4例,4型6例。患者头端和尾端节段性侧凸角分别为32.7°±8.1°和34.4°±9.0°(t=-0.905,P=0.367),头端和尾端代偿弯分别为12.8°±6.6°和9.7°±6.9°(t=2.308,P=0.023)。复杂型和非复杂型患者头/尾端节段性侧凸角及代偿弯、PT、CSS、TK、SS、LL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杂型和非复杂型TLK分别为16.2°±16.4°和6.4°±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3,P=0.047)。2~4型患者合并肋骨畸形及椎管内结构异常的比例高于1型(52.4% vs 12.9%,χ2=9.506,P=0.002)。3型和4型患者椎板错配率(25.7%)高于1型和2型(11.6%)(χ2=3.926,P=0.048)。结论: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平衡型半椎体畸形类型复杂,半椎体主要分布于腰骶椎和下胸椎,畸形对患者冠状面影响较小,矢状面主要影响胸腰段力线,半椎体数量越多合并畸形越复杂。  相似文献   
2.
格雷夫斯(Graves)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出现相应的功能异常甚至器质性损伤。该例患者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乏力、心悸、易饥饿、消瘦等)伴皮疹为首发表现,后续出现发热、全身浅表淋巴结痛性肿大、抗核抗体阳性、肝功能损伤等多系统损伤表现,最终经淋巴结病理活组织检查证实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经多学科协作会诊,考虑该患者为Graves病合并结缔组织病继而引起HNL可能性大,病情复杂,易被延误诊治,现报告其多学科诊治经过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概括及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 OPO)实现的100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案例并总结相关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2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OPO办公室实现的全部100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案例资料,分析捐献者的年龄、性别、主要原发病、籍贯及捐献率、产出比、利用率等器官捐献数据。 结果:自2014年7月至2021年3月,中山医院OPO片区的每百万人口捐献率(PMP)分别为1.7(2014年)、4.1(2015年)、4.5(2016年)、8.6(2017年)、5.2(2018年)、3.1(2019年),5.9(2020年),与同期上海市的PMP数据基本持平。中山医院OPO共成功捐献肝脏88个(利用率96.6%)、肾脏200个(利用率93.5%)、心脏6个(利用率100%),总产出比1:2.94。捐献者平均年龄44.7岁;男性(80%)远多于女性;上海户籍人口占20%;平均住院天数6.1天。主要原发病构成比为脑出血48%,颅脑损伤44%,脑梗塞5%,缺血缺氧性脑病3%。本中心91%的器官捐献案例产生于各重症监护室。中山医院OPO片区上报潜在器官捐献者线索的转化率为32%,未转化案例中家属明确拒绝70%、病情未达标21%、患者死亡9%。 结论:随着上海城镇化逐步完成,人口的日益老龄化,以及国家对工作环境防护的改善和交通的治理,器官捐献者中的外伤性病因逐步减少,而内科性病因(如脑出血、脑梗塞、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则逐步增多,高龄捐献者也并不鲜见。如何提高本地居民的器官捐献意愿、提高潜在捐献者的转化率、提高捐献器官的产出比(多器官联合捐献),是OPO面对的现实课题和长期工作。ICU是器官捐献的主战场,提高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参与器官捐献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正确认识器官捐献者的病情,尽早开始器官维护的重症医学治疗,是器官移植成功的开始。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导致下呼吸道感染(LRTI)住院儿童的病毒病因及季节性特征。方法在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收集了558名LRTI患者的临床和人口统计信息以及咽拭子标本。采用多重RT-PCR检测鼻咽吸引液标本中16种呼吸道病毒病原体的频率和类型。结果在558例患者中,210例(37. 63%)患者至少检出1种病毒呈阳性。其中,单一感染占30. 47%(170/558),混合感染占4. 30%(24/558),多重感染占2. 87%(16/558)。从210例患者中共鉴定272种呼吸道病毒病原体。检出率最高的是RSV(26. 47%,72/272),其次是PIV(22. 06%,60/272),HRV(21. 32%,58/272),CoV(10. 29%,28/272)和HAd V(9. 56%,26/272)。Flu A、h MPV和Bo CA分别为4. 41%、3. 72%和2. 18%。在混合感染中,PIV占83. 32%(20/24),PIV3是最常见类型。同样,PIV和CoV占多重感染的100%,PIV3和CoV NL63是主要类型。冬、春两季RSV呈季节性变化,出现高峰。从5月到6月,HRV检测频率更高。2~5月间PIV感染季节性明显。除6月、7月和9月外,COV全年都有分布,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其他病毒性病原体在这一年中零星出现。结论研究表明呼吸道病毒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LRTI住院儿童的主要病因,RSV病毒检出率最高。这些发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病毒在不同年龄和季节的分布,并为当地疾控中心制定预防和控制LRTI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王晶  东星  张学军  尚丽新 《武警医学》2020,31(9):805-808
 目的 探讨血清及胎盘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高血压19例、轻度子痫前期25例、重度子痫前期16例) 及2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血清及胎盘中Lp-PLA2水平,并分析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胎盘中Lp-PLA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Lp-PLA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Lp-PLA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中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Lp-PLA2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对照组、妊娠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与胎盘中Lp-PLA2水平呈正相关(r=0.435,P<0.05)。结论 Lp-PLA2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关,母血中Lp-PLA2水平的变化有可能作为疾病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案例教学法( Case?Based Learning,CBL)和问题学习教学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分子遗传学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2月选择”分子遗传学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中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内容进行教学改革,将安徽医科大学 90名医学研究生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 30人,案例学习教学法结合问题学习教学法教学; CBL组 30人,单独案例学习教学法教学; PBL组 30人,单独问题学习教学法教学。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两部分,使用统一的试卷进行理论考核,通过现场回答问题及操作进行综合能力考核,正确率> 90%为优秀、 80%~ 90%为合格、<80%为不合格。结果实验组研究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均优于 CBL组( χ2=11.57,P=0.002)及 PBL组( χ2=14.32,P=0.001),实验组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均优于 CBL组( χ2=13.63,P=0.001)及 PBL组( χ2=16.54,P=0.000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BL组及 PBL组理论考核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案例学习方法与问题学习方法相结合,以生动的案例为基础,结合精心设计的问题,突出重点和难点,培养思维和能力,两者综合运用,可以在”分子遗传学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教学中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儿童甲下外生骨疣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22例甲下外生骨疣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为(120.2±34.7)个月,范围为43~182个月;病程为(13.5±10.7)个月,范围为3~48个月。21例的病灶位于趾骨末节,1例位于指骨末节(右手示指)。21例中,左足8例,右足13例;[足母]趾14例,第2趾3例,第3趾3例,第4趾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3.5个月,范围为6~57个月。有明确外伤史的患儿4例,有明确感染的5例;18例有趾(指)甲畸形;17例趾(指)甲有压痛。记录患儿甲下外生骨疣的发生部位、趾(指)甲有无畸形、有无压痛、有无外伤史、有无感染、手术方式等。结果22例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其中Ⅰ型3例,Ⅱ型13例,Ⅲ型6例。术中对27.3%(6/22)的患儿拔甲,72.7%(16/22)的患儿没有拔甲,27.3%(6/22)的患儿修补缝合甲床,若不能直接缝合,则削切正常甲床的薄层组织作为补片修补缝合甲床;4.5%(1/22)的患儿复发并接受二次手术治疗。所有患儿的平均随访时间为23.5个月,范围为6~57个月。所有患儿术后未见足趾或手指坏死、甲沟炎、趾(指)甲变形等并发症,趾(指)甲外观平坦,患儿及家长满意。所有患儿接受手术的足趾或手指均无活动受限、僵硬等功能异常,末次随访时日常活动及运动功能均不受影响,其中有1例患儿甲下骨疣切除术后3个月复发,重新行甲床分离病灶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未见再次复发。结论儿童甲下外生骨疣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疾病,多见于[足母]趾,可能与外伤有关。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病灶部位与甲床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切口与甲床的处理方式,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取硬通道微创穿刺与钻孔引流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采取硬通道微创穿刺,对照组采取钻孔引流,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残余液量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77.78%(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复发率4.44%低于对照组20.00%、17.78%(P0.05)。结论硬通道微创穿刺应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情快速稳定,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避免复发,为预后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D打印模型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3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是否使用3D打印模型分为试验组(n=44)和对照组(n=39),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置钉准确性、矫形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3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其中男童47例,女童36例,平均手术年龄5.98 (1.5~13)岁。行半椎体切除术40例,Ponte截骨术31例,经椎弓根截骨术8例,全脊椎切除术4例。随访时间24~35个月。试验组患儿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180.92±16.74) min (201.51±27.6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8,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340.23±89.52) mL vs.(392.64±100.41) mL]及术中透视次数(4.36±0.89 6.05±1.28)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置钉准确率高于对照组(93.55%vs 79.91%)(X^2=218.00,P<0.05),平均置钉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24±1.05) min vs.(8.35±2.2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1,P<0.05)。两组患儿矫形率无明显差异(t=-1.135,P=0.272)。试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术后胸膜损伤、硬膜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D打印模型能清晰、直观显示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的脊柱结构及形态,为制定手术计划及手术置钉提供帮助,从而提高置钉准确率,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