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卒中后造成的神经性损伤是目前导致患者运动功能性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社会和患者家庭造成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运动想象易学习、成本低,是辅助脑卒中后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总结运动想象对脑卒中后康复的积极作用,概述运动想象的生理表现和理论模式、运动想象能力的影响因素、运动想象能力的评分标准,并分析目前运动想象在辅助脑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实验对象单一、评估方法主观化、实验设备分辨率低等缺陷,希望帮助脑卒中后患者更加科学、有效地使用运动想象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脑神经解剖学与脑区功能学的关联性,进一步挖掘缺血性卒中发生的神经机制。 方法 采集15例健康对照组和19例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利用计算神经影像学计算个性化颅脑内部半球功能连接指标,采集治疗前后临床康复评分作统计相关分析。 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卒中患者大脑半球功能连接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77, P<0.001);(2)病灶异常集中于补充运动区(P=0.02)和中央前回(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药物治疗前后患者组中央前回中的功能连接值与康复评分量表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9,P=0.03)。 结论 皮质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运动区域的半球间功能连接减少,可作为临床诊断和康复评估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评估方法对发育落后患儿各运动能区发育水平的判断,评价其配套训练方案在改善这些患儿运动技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0~5岁运动发育落后患儿56例进行运动发育水平评估(用PDMS-2量表),结果显示单纯粗大运动发育落后患儿12例,单纯精细运动发育落后患儿5例,整体运动功能发育落后患儿39例,随机将这56例患几分为干预组(26例)与对照组(30例),根据PDMS-2评估结果运用其配套训练方案对干预组进行干预,对照组不给任何干预,6个月后再次对两组患儿各运动能区发育水平进行评估(用PDMS-2)。结果干预前对照组粗大运动商(GMQ)、精细运动商(FMQ)和总运动商(TMQ)与干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评估显示两组患儿运动技能都有所提高,但干预组GMQ、FMQ和TMQ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PDMS-2评估方法对发育落后患儿各运动能区发育水平有很好的评估作用,其配套训练方案对提高这些患儿的运动技能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 measurescale,PDMS)是目前在国内外康复界和儿童早期干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一个专门的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该量表不仅可用于运动发育迟缓的评价,也适用于脑性瘫痪的运动功能障碍的评价,并可用于儿童运动康复的评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运动训练可有效提高肢体的运动能力。拟通过皮质静息期(CSP)记录的方法探讨rTMS联合运动训练对运动皮质功能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其提高运动能力的神经生理机制。方法募集了16例健康受试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2例;年龄23~31岁,平均年龄24.56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进行为期14 d的rTMS联合运动训练,对照组仅进行14 d的运动训练。记录干预前后的CSP信号,并离线提取CSP中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幅值及潜伏期、CSP的持续时间。结果试验组左手MEP的幅值显著增加(z=3,P<0.05),潜伏期显著降低(z=25,P<0.05),CSP持续时间呈增加趋势,但是无统计学意义(z=6,P>0.05)。对照组左手MEP的幅值显著增加(z=4,P<0.05M),EP的潜伏期和CSP的持续时间均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受试者右手的MEP幅值、潜伏期和CSP持续时间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运动训练同时调控了运动皮质兴奋和抑制性神经元的功能,它可能是rTMS联合运动训练提高肢体运动能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家庭运动训练指导后让家长配合家庭运动功能训练以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116例脑瘫患儿分为家训组86例,对照组30例。所有病人都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家训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家庭运动训练指导后让家长配合家庭运动功能训练,每天1—2次,每次20—40分钟,2—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都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盖塞尔智力量表中大运动能评定)。结果家训组和对照组大运动能评定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但家训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家庭运动训练指导后让家长配合家庭运动功能训练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我们应该加强家庭运动训练指导。  相似文献   

7.
针对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诊断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运动力学信息与生物电信息的综合性上肢运动功能评价方法,用于评价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肩肘腕关节的运动功能水平。在上肢进行动作时,对加速度信号和肌电信号进行信号采集、有效信号的选择、特征提取和特征筛选,并利用两类信号在动作分析中的不同优势,将信号的特征值进行优化组合。以简式Fugl-Meyer评分值为标准,构建多个线性回归模型,实现上肢运动功能的综合性评价。在对10位受试者肩肘腕的7个上肢动作(握拳、展拳、屈腕、伸腕、屈肘、伸肘、上肢平举)功能诊断实验中,提出的诊断方法不仅可以进行实时的信息提取和功能诊断,而且与Fugl-Meyer评价有很强的一致性,相关系数达99%以上。实验表明,该诊断方法能取代传统的上肢运动功能评价方法,并更细致地对上肢运动功能进行量化评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运动发育推拿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00年8月至2006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中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总体研究对象,通过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分值的前后变化,分析经过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后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变状况;在总体研究对象中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基线组和随访组的分析样本,比较基线阶段、治疗阶段及随访阶段的GMFM分值改变程度之间的差异,采用相对效度(RV)确定反映总体研究对象粗大运动功能改变最为显著的GMFM功能区;使用Rasch分析法分析粗大运动功能改变最为显著的功能区项目在治疗前、后的难度改变状况,进一步分析运动发育推拿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142例总体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3例,女性49例;包括126例痉挛型,8例徐动型,7例混合型,1例共济失调;接受治疗前平均年龄21.84(5-95)个月。142例总体研究对象在接受了(3.3±1.4)个月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GMFM各项分值在治疗后明显上升(P〈0.001)。共确定26例基线组和31例随访组分析样本。26例基线组研究对象GMFM66和88分值在治疗阶段[(2.4±1.0)个月]的平均每月改变值明显的高于基线阶段[(1.9±1.1)个月](P〈0.05);在GMFM5个功能分区中除A区外其余4个功能分区治疗阶段的平均每月改变值均高于基线阶段,尤其以D区和E区更为明显(P〈0.05)。31例随访组研究对象GMFM各项分值除A区外治疗阶段[(2.7±1.1)个月]的平均每月改变值明显高于随访阶段[(2.5±1.2)个月](P〈0.05)。在评价总体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改变状况时,GMFM-B区分值RV最高(100%),其次为GMFM-88分值(94%)和GMFM-66分值(79%)。Rasch分析结果显示总体研究对象治疗前、后GMFM-B区20个项目难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局灶性脑梗死后健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区在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6月—2017年12月经严格筛选的17例初次发病的纹状体内囊区脑梗死(SCI)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选取1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发病后1周内(初期)、1个月及3个月时,在偏瘫侧被动手指屈伸(FE)任务下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通过SPM8软件观察健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SMC)区激活情况,再根据健侧大脑半球SMC区激活强度及时程将观察组分成3个亚组。通过Xjview软件对观察组健侧SMC区激活进行观察并同对照组行动态比较,同时对亚组感兴趣区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UL),分别于发病1周内及发病1、3个月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前,对观察组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1)BOLD-fMRI显示:对照组受试者在一侧手指被动FE运动时,可见对侧大脑半球SMC、辅助运动区(SMA)、双侧下顶叶及同侧小脑激活。根据健侧大脑半球SMC区激活强度及时程将观察组分成3组:组1共6例患者,其发病初期健侧SMC区即存在明显激活,发病后1、3个月,随着患肢的康复,健侧SMC区激活逐渐减低,其成像模式逐渐趋于对照组;组2共5例,发病初期健侧SMC区无明显激活,发病后1、3个月时健侧SMC区激活逐渐增强;组3共6例患者,于发病初期、1个月及3个月时均未见健侧SMC区明显激活表现。发病1周内FM-UL评分3个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个月时患者FM-UL评分3个亚组间,以及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发病3个月时,观察组1与组2患者FM-U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观察组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健侧大脑半球SMC区参与了皮层下脑梗死后的运动功能重组,其激活时程同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速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电针“足三里”,可显著增强小鼠的运动耐力。去肾上腺后,电针效应消失。去肾上腺髓质或去睾丸后,电针效应仍出现。说明电针增强运动耐力的效应与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密切相关,而与肾上腺髓质系统或睾丸功能无明显关系。电针有可能成为增强人体运动耐力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1.
反馈是执行运动功能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信息交换模式,它以体感信息、触觉信息、视觉信息、听觉信息等方式将运动过程的信息传送到中枢神经,调控运动功能执行的时间和空间精度。本文从反馈的作用原理、技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等方面,分析和综述了肌电信号反馈、机器人辅助运动康复训练、高级认知过程反馈及三维虚拟技术等几种反馈技术对运动功能康复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21例脊髓型颈椎病进行了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测试。MEP异常率90.5%,以运动中枢传导时间(CMCT)延迟为主,部分见双侧CMCT差值增大,皮层刺激MEP波幅降低及波形消失。MEP变化与肌力明显相关。手术后可见异常MEP改善。结果表明,MEP检查可作为检测本病患者运动功能状态的客观定量指标,对评价手术效果及预测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常规康复评价方法繁琐费时的问题,探讨人体肩关节运动功能康复评价的新方法。方法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利用上肢多关节复合运动训练系统(multi-joint system,MJS)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价实验,并对肩关节运动功能评价参数进行统计。选取在临床进行康复治疗的20例偏瘫患者作为常规评价组,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Fugl-Meyerassessment,FMA)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并对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的参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健康人MJS运动功能评价实验中,经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统计无显著意义(P005)。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时,只引进了水平外展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评估数据分析中,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时,只引进了水平外展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对肩关节运动评估等级划分和上肢FMA评分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为老年人的健康保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一直以来对其运动功能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并未进行动态观察.我们于20C16年5月至10月对某部队干休所老干部进行了神经系统健康状况调查,并于2007年1~6月选择部分普通人群老年人设对照组进行调查,分析了军队老年人运动功能的变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家庭康复运动处方对卒中患者家庭康复训练功能改善及维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11月康复治疗后转为家庭康复的66例卒中患者,随机单盲对照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在家进行随意自我训练;治疗组患者给与家庭康复运动处方,监督执行,疗程为3个月,疗程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肌力评定量表、威斯康星步态量表综合评价上下肢功能、肌痉挛程度、主要运动肌肌力、步态情况,分析患者肢体功能改善及维持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肌力评定量表、威斯康星步态量表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肌力、威斯康星步态量表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康复运动处方规范的家庭康复训练对运动功能的疗效巩固和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心肺运动试验(CPET)是在一定运动负荷下,通过检测代谢与生理指标反映心、肺储备能力以及2者的协调性,进而同步、整体评估运动状态下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等多器官、系统的功能。 CPET综合各种工程及医学技术,具有相对无创、客观定量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国际上用于评价心肺储备能力和心肺协调性水平的普遍且重要的临床检测手段,但我国的相关研究较少。从测量参数、试验方法、运动方案、试验设备、评价指标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CPET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的运动分析及符号描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由造影图像序列提取出的心血管结构及运动参数,结合心脏解剖和运动的先验知识,对血管的形态和结构及其运动和变形进行定性的分析,包括血管的位置、运动的幅值和方向、运动形式等,并将分析结果采用符号表达,方便医生的观察和分析,为发现心脏的异常运动并确定其功能特性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运动功能的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胃肠道的动力功能是消化系统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本文介绍了胃肠道动力的生理学基础和胃动力障碍疾病的概念及临床表现,综述了胃肠运动功能研究方法的现况和展望,并认为,今后胃肠动力学的研究重点应着重于运动生理参数的介入式动态连续监测和后续分析处理,介入 内的微型传感器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运动功能的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的动力功能是消化系统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本文介绍了胃肠道动力的生理学基础和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概念及临床表现,综述了胃肠运动功能研究方法的现况和展望,并认为,今后胃肠动力学的研究重点应着重于运动生理参数的介入式动态连续监测和后续分析处理、介入体内的微型传感器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人体上肢运动功能康复评定方法,本文研究了健康人抓取过程中的运动协调模式。实验检测了8名健康受试者在不同条件下抓取水杯喝水动作时手臂运动轨迹和主要控制肌群的肌电信号,并且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抓取运动的协调规律。结果表明抓取动作具有运动轨迹的拓扑不变性,关节角度之间存在线性协同变化关系,多块肌群结成运动协调元实现抓取运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