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四肢联动联合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 将2015年6月~2016年11月30例本院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增加四肢联动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照组增加下肢重复性运动训练。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患者下肢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评定下肢功能,Berg平衡量表评定平衡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股四头肌MAS评分高于治疗前,小腿三头肌M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小腿三头肌MAS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评分及Berg平衡功能评定均较治疗前提高,且实验组Fugl-Meyer下肢评分及Berg平衡功能评定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肢联动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可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及平衡功能,且优于传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信息-动机-行为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制定卒中后早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持续干预方案,探讨该方案对卒中后早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心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因卒中后早期偏瘫的患者共150例,根据干预模式分为IMB组和常规组,干预组在常规干预中同时结合IMB模型持续干预方案,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康复锻炼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干预前后的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IMB组康复锻炼计划完成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97,P=0.004),干预后6个月IMB组患者的FMA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38,P0.001),IMB组和常规组患者干预前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IMB组患者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78,-9.334;P0.001)。结论:以IMB模型制定的卒中后早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持续干预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卒中后早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和改善其抑郁和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LA)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起病14 d内的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共91例,所有患者完成MRI检查,依据头颅MRI是否存在LA,分为LA组74例,无LA组17例。并对脑白质疏松严重度进行评分,卒中后3个月进行认知功能评估,认知功能评定采用MoCA量表和MMSE量表。结果 LA组整体认知功能(MMSE、MoCA评分)及视空间执行功能、语言功能、记忆功能评分低于无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领域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严重度与MMSE、MoCA评分呈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r =-0.25、-0.28,P值分别为0.02、0.01。LA组中轻度LA患者(LA评分≤3分)30例,与无LA组比较,二者整体认知功能、视空间执行功能、命名、注意、语言、抽象、记忆及定向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后3个月痴呆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白质疏松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及视空间执行功能、语言、记忆功能,且LA程度越重,对认知功能影响越大,但轻度的LA对认知功能影响不明显,LA严重度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后3个月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本研究仅仅是一单中心横断面研究,缺乏LA对认知功能长期影响的资料,有必要开展长期随访的多中心研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干预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抑郁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评分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71.42%)高于对照组(4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20±5.21)分,优于对照组的(19.43±4.60)分,观察组治疗后抑郁评分为(4.10±1.51)分,优于对照组的(13.43±1.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干预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在患者的康复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尧  刘楠  张洪松 《医学信息》2019,(16):107-109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机行去大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手术及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治疗组(n=42),延迟治疗组(n=38)和保守治疗组(n=40)。保守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早期治疗组及延迟治疗组在保守治疗组的基础上行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14 d、6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评估患者意识障碍,比较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和语言障碍恢复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 早期治疗组生存率高于延迟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率和语言功能恢复率均高于延迟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治疗组生存率、肢体运动恢复率和语言功能恢复率均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治疗14 d、6个月后NIHSS评分均低于延迟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治疗14 d、6个月后GCS评分均高于延迟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行去大骨瓣减压术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意识障碍情况,促进肢体运动恢复及语言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θ节律刺激(TBS)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roQuest、Scopus、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TBS治疗脑卒中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4月。由两位评审员运用Cochrane手册对纳入文献进行风险质量评估,并在数据提取后运用RevMan5.3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获得14项研究,共329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组相比,TBS组在降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WMD=-4.11, 95%CI:-6.99~-1.23, P=0.005],提高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 [WMD=9.54,95%CI:3.81~15.27,P=0.001]和改善手臂动作调查测试表评分(ARAT)[WMD=8.83, 95%CI:3.26~14.40, P=0.002]方面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TBS组在提高上肢Fugl-Meyer量表(UE-FMA)评分[WMD=7.24, 95%CI:2.18~12.31, P=0.005]方面优于常规康复组;且亚组结果显示间歇性TBS(ITBS)在提高UE-FMA评分上可能比连续性TBS(CTBS)效果更优(P=0.04)。结论:基于当前证据,TBS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述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康复评估可帮助临床医师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合理制定康复训练方案,提高康复治疗效率。而传统康复评估方法无法及时反应患者的康复情况,实现对患者的动态评估,从而降低了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效率。为此,本研究引入了定量脑电图(qEEG)这一客观康复评估方法,其具有采集方便,反馈迅速的优点,能快速反映卒中患者的康复情况,弥补传统康复评估方法的不足。共招募了28例慢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集患者的脑电数据并计算功率比指数、脑对称性指数和相位同步指数,通过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析这些qEEG与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和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上肢运动部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与使用全局导联的β频段IH-PSI相较于其他qEEG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ρ=0.70,显著性P=0.000 2<0.01,具有统计学意义。FMA上肢运动部分与使用C3、C4、FC3、FC4等4个导联的β频段C3FC3C4FC4-PSI相较于其他qEEG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ρ=0.71,显著性P=0.000 09<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使用全局导联的β频段IH-PSI结合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使用局部导联的β频段C3FC3C4FC4-PSI结合FMA上肢运动部分有望实现对慢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态评估,进而提高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5例为患者组,同期健康体检中心无脑卒中病史的健康体检者100名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gal-3;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计算脑梗死体积大小,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结果 对照组血清gal-3水平(5.18±1.56μg/L)与患者组(14.57±3.3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17,P<0.01);gal-3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86,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体积与血清gal-3水平正相关(rs =0.927,P<0.01);gal-3水平随神经缺损程度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53,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神经缺损程度与血清gal-3水平正相关(rs =0.872,P<0.01).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gal-3水平显著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早期康复介入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急性脑卒中患者310例,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152例)和非MS组(158例),并分别评定治疗第1、14及28天的Fugl-Meyer以及BI分数。分析早期康复介入与临床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非MS组Fugl-Meyer以及BI分数在第14天和第28天高于MS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Fugl-Meyer评分与同时期ADL的BI评分有相关性(P<0.01)。MS组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并发症高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介入后,非MS脑卒中患者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并发症少于合并MS患者。  相似文献   

10.
李伟平 《医学信息》2018,(19):168-170
目的 探讨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32例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住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上下肢肌力评分、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肌力水平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但干预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但干预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从而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技术分析脑梗死患者大脑皮、髓质静脉的不对称征与脑梗死严重度和梗死灶解剖学特征的相关性,为临床急性脑梗死诊断、治疗提供影像参考。 方法 选取38例超急性期、6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用磁共振扫描,比较静脉不对称组与对称组的脑梗死严重度差异以及梗死灶解剖学特征差异。 结果 对于超急性期,静脉不对称组与对称组NIHSS评分分别为8(4~8.8)、5.5(3~8),两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8)。对于急性期,静脉不对称组与对称组NIHSS评分分别为5(2~7)、1.5(1~2),两组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43)。大脑前循环和后循环动脉梗塞静脉不对称出现率分别为48(82.8%)、 12(28.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 结论 急性期脑梗死的静脉不对称征可反映卒中更高的严重度,而超急性期则不然。大脑前循环梗塞更趋向于形成静脉不对称征。  相似文献   

12.
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等速肌力训练加强踝关节屈伸肌群的肌力,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4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治疗组(n=2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对踝关节背伸与跖屈肌群的等速肌力训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均进行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起立-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 TUGT);以及ProKin平衡仪的评估,参数包括Y-COP标准差、运动轨迹长度、运动轨迹面积、踝关节背伸与跖屈肌群的等速峰力矩等平衡功能相关指标的测量。 结果 2组患者经过平衡训练后,平衡功能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平衡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各项评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踝关节背伸与跖屈肌群的肌力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脑卒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与非OSA患者咽部形态进行比较,了解咽部形态与脑卒中OSA的关系。 方法 发病30 d内的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夜间行多导睡眠图监测后分为脑卒中OSA组及脑卒中非OSA组,两组患者均行咽部MRI检查并测得腭后距离、舌后距离、软腭长度、舌长、咽侧壁软组织的厚度、高口咽区面积、低口咽区面积、咽部最小面积等相关数值,将两组患者咽部测得相关值进行比较,将腭后距离与其他口咽测量指标、AHI、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年龄、病程、BMI、颈围行Pearson相关分析,并将腭后距离作脑卒中OSA患者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 结果 脑卒中OSA组患者腭后距离较非OSA患者的偏小(P=0.002),脑卒中OSA患者腭后距离与舌后距离呈相关(R=0.502, P=0.017);脑卒中OSA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较非OSA患者偏高(P=0.049);脑卒中OSA患者腭后距离与AHI值呈负相关(R=-0.873, P=0.000),腭后距离对脑卒中OS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8,腭后距离对于脑卒中OSA有中等程度的诊断价值。 结论 咽部形态学改变与脑卒中OSA相关,腭后距离对脑卒中OSA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腭后距离与脑卒中OSA严重程度有关;脑卒中OSA患者的洼田饮水分级较非OSA患者高,脑卒中患者OSA可能与吞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睾丸组织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的睾丸细、粗针穿刺活检病理切片,比较其中生精小管断面数量的差异;除生精小管以外的其他成分(皮肤、血管及纤维软组织)及血肿的差异。 结果 粗针穿刺与细针抽吸睾丸组织病理切片,生精小管断面数量大于20的,粗针穿刺组有8例(8/24,33.3%),细针抽吸组有11例(11/20,55.0%),组间对比(χ2=2.087,P=0.14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其他成分例数,粗针穿刺组有19例( 19/24,79.2%);细针抽吸组有1例(1/20,0.9%),组间对比(χ2 =24.203,P=0.0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穿刺后出现血肿例数,粗针穿刺组有5例(5/24,20.8%),而细针抽吸组20例均未见血肿,组间对比(χ2=4.70,P=0.0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细针抽吸睾丸组织标本满意,几乎无其他成分干扰,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表面肌电测量腹肌、膈肌和盆底肌肌电改变,评价呼吸电刺激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方法 共31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盆底生物反馈治疗(16例),治疗组在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基础上进行呼吸电刺激训练(15例)。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对两组选用便秘评分系统进行评估,采用表面肌电图技术检测膈肌和下腹肌表面肌电均方根,Glazer法评估盆底肌肌电参数。 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便秘评分系统评估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膈肌和腹直肌均方根值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膈肌肌电均方根值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Glazer法评估两组患者前基线、后基线波幅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前基线波幅值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呼吸电刺激训练可有效提高膈肌、腹肌收缩力,降低盆底肌的过度活动,增强盆底生物反馈治疗改善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察不同缺血期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过程脑血流的影响。 方法 通过激光散斑成像技术(LSCI)检测大鼠大脑中动脉不同栓塞时间后,对再灌注过程中脑血流的影响,并对再灌注过程中的低灌注状态、无复流现象、血流流速及管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 2 h的栓塞后,大鼠脑部血流量趋向低灌注状态,约为栓塞前血流基值的(35±10)%;栓塞时间越长,无复流现象越多;在再灌注期间,缺血2 h组的血流比0.5 h组的低灌注水平低10%。 结论 长时间的脑缺血期再灌注过程可能是造成脑损伤程度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LSCI可应用于脑部血流实时监测,操作简便,成像灵敏、稳定,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D打印胫骨隧道导航模块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可行性及疗效评价。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就诊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符合标准,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D打印组和对照组,评估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定位的次数、术后6、9个月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6、9个月Lysholm评分以及术后9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结果 最终52例患者进入统计学分析,对照组27例,3D打印组25例。对照组和3D打印组的手术时间及胫骨隧道的定位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6,P<0.05;t=3.069,P<0.05)。术后3个月、术后9个月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术后9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D打印胫骨隧道导航模块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存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剂量超短波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效果及对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 方法 收集6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小剂量超短波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评估疗效并分析影响脊髓功能恢复的因素。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治疗后,治疗组ASIA量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VEGF、BDNF表达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iNOS、TNF-α表达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小剂量超短波治疗是脊髓损伤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小剂量超短波辅助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者脊髓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iNOS、TNF-α表达,上调VEGF、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测大脑前动脉的起源、走行及分支分布规律,期为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方法 随机收集100例无血管疾病的脑部多层螺旋CTA影像资料,利用其自带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大脑前动脉的影像解剖学结构。 结果 (1)测得大脑前动脉各段的数值,大脑前动脉A1段长度、内径及A1-A2夹角左右侧有统计学差异;(2)大脑前动脉走形变异率20%(20/100),其中左侧A1段优势征9%,右侧A1段优势征5%,左侧A1段缺如1%,双侧大脑前动脉发育不良1%,左侧A4、A5段代偿供血1%,右侧A1段优势征合并同侧A2~A5段狭窄(由左侧A2~A5段代偿供血)1%,A4、A5共干1%,双侧A1段畸形1%;(3)大脑前动脉单干型71%,双干型29%。 结论 多层螺旋CTA能清晰立体地显示大脑前动脉的全长和主要分支及其解剖变异;大脑前动脉的变异复杂,左右差异显著,可为临床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剂量超短波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效果及对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 方法 收集6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小剂量超短波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评估疗效并分析影响脊髓功能恢复的因素。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治疗后,治疗组ASIA量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VEGF、BDNF表达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iNOS、TNF-α表达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小剂量超短波治疗是脊髓损伤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小剂量超短波辅助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者脊髓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iNOS、TNF-α表达,上调VEGF、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