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从实验的角度分析和比较左归丸和六味地黄丸及两方共有"三补"药物组抗衰老作用机制。方法:观察左归丸、六味地黄丸及两方共有"三补"药物组对D-半乳糖(D-gal)致亚急性衰老大鼠抗氧化能力和海马区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亚急性衰老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海马区脂褐素沉积增加和超微结构出现损伤性改变,左归丸、六味地黄丸及两方共有"三补"药物组干预后,大鼠SOD和GSH-PX活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MDA含量降低、海马区脂褐素沉积减少和超微结构出现损伤减轻。结论:左归丸、六味地黄丸及两方共有"三补"药物组的抗衰老作用可能与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脂褐素沉积和减轻脑组织损伤有关,其中"三补"的抗衰作用具有不稳定性,间接提示了配伍对于中药复方疗效稳定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左归丸和六味地黄丸及"三补"对D-半乳糖(D-gal)致亚急性衰老大鼠的抗自由基能力及P_(16)、P_(21)蛋白表达的影响,比较两方的不同配伍方式抗衰老机制的差异;通过对小肠组织衰老相关指标变化的观察,初步探讨补肾滋阴方滋腻之性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方法 :观察左归丸、六味地黄丸及两方共有"三补"药物组对D-半乳糖(D-gal)致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小肠和肾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及对小肠、肾组织P_(21)、P_(16)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亚急性衰老大鼠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下降,P_(21)和P_(16)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三个中药组均能提高血清的T-AOC,六味地黄丸还能提高肠组织的T-AOC,左归丸和和"三补"药物组对小肠和肾组织的T-AOC无提高作用;六味地黄丸和"三补"药物组可以升高血清的CAT的活性,但对小肠和肾组织的CAT无明显作用,左归丸对CAT无明显升高作用;三个中药组均能下调衰老相关基因P_(16)和P_(21)在小肠和肾脏组织上的蛋白表达,并且对于小肠组织的P_(16)和P_(21)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更为明显。结论:左归丸和六味地黄丸尽管存在补泻配伍方式的不同,但在抗衰作用上差异尚不显著;补泻兼顾和纯补无泻的组方思想只是在具体的药理机制上有所不同,增加观察指标和观察角度是否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区别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补益药滋腻碍胃之性可能对小肠的衰老相关指标的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比较具有补泻不同配伍特点的两经典补阴方左归丸和六味地黄丸及两方共有"三补"药物组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大鼠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观察左归丸、六味地黄丸及两方共有"三补"药物组对D-半乳糖(D-gal)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肾脏表面生长因子(EGF)表达的影响。结果: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IL-1、IL-8、TNF-α含量升高,IL-2含量降低,肾脏EGF表达水平下调;与模型组相比,三给药组对IL-1、TNF-α含量具有降低作用,对IL-2有明显的升高作用,对EGF表达水平具有上调作用,对IL-8含量六味组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三补组和左归组均无显著降低作用。结论:左归丸、六味地黄丸及三补药物组对D-半乳糖引起的衰老大鼠血清中的IL-1、TNF-α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IL-2和EGF在肾脏的表达有明显的升高作用。三组观察药物可能是通过抑制白介素和TNF-α等致炎因子和促进IL-2和EGF的保护作用来调整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的免疫机能,抑制炎症损伤,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两方存在补泻配伍方式的不同,相对来说六味地黄丸的作用更为明显和稳定,说明恰当的配伍对中药复方疗效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免疫衰老的角度分析和比较四种经典补肾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左归丸和右归丸)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大鼠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变化。方法:观察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左归丸、右归丸及四方共有"三补"药物组对D-半乳糖(D-gal)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肾脏表面生长因子(EGF)表达的影响。结果: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IL-1、IL-8、TNF-α含量升高、IL-2含量下降,肾脏EGF表达水平下调;与模型组相比,5个给药组对IL-2和EGF均有升高作用,右归丸对IL-1、IL-8和TNF-α均无显著性作用,左归丸对IL-8、TNF-α含量具有降低作用,金匮肾气丸、三补药物组对IL-1、IL-8含量无显著作用但对TNF-α有显著降低作用,六味地黄丸可以降低IL-1、IL-8、TNF-α含量。结论:四种经典补肾方和四方共有的三补药物组对炎症保护因子IL-2和EGF在肾脏的表达均有明显的上调作用;对于致炎因子IL-1、IL-8和TNF-α的降低作用六味地黄丸效果最好也最全面,金匮肾气丸、三补药物组和左归丸只对其中一或两种因子有降低作用,右归丸对这3种指标均无显著性作用。5组观察药物可能是通过抑制白介素和TNF-α等致炎因子和促进EGF的保护作用来调整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的免疫机能,抑制炎症损伤,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四方存在补泻配伍方式的不同,相对来说六味地黄丸的作用更为明显和稳定,说明恰当的配伍对中药复方疗效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补益药的主要作用可能主要在于提高机体对伤害因素的防御作用,而不能抑制和消除一些对机体有伤害的因素,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丸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探讨其延缓衰老的机理。方法:建立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维生素E对照组和六味地黄丸4组,每组10只;分组给药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血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增高;予以六味地黄丸干预后,衰老大鼠肾组织SOD活性升高,MDA含量下降,血NO、NOS的含量也降低。结论:六味地黄丸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六味地黄汤及其补、泻组分的抗衰老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伍倩  董淳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3,19(3):6-7,F003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汤方及其补、泻组分对衰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同步果蝇研究对果蝇生存期的影响;通过D-半乳糖小鼠衰老模型研究对血清SOD、MDA含量及对脑和性腺组织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六味地黄汤全方能延长果蝇生存期。提高衰老模型小鼠抗氧化能力和组织端粒酶活性;三补组分能延长果蝇生存期,提高衰老小鼠组织端粒酶活性;三泻组分能降低衰老小鼠血清MDA水平。结论:六味地黄汤及其补、泻组分通过不同途径提高机体抗衰老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甲状腺功能亢进肾阴虚型动物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调节作用以及钠,钾-三磷酸腺苷(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按每只小鼠每天灌胃0.15g/kg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和1g/kg利血平,并与造模当日开始分别灌胃给予不同药物,连续给药21d,于末次给药后10min,断头采血,离心,取血浆,用放射免疫分析(RIA)试剂盒检测cAMP、cGMP含量,计算cAMP/cGMP比值。每只大鼠每天灌胃给予0.125g/kg T4和0.75g/kg利血平,与造模当日开始分别灌胃给予不同药物,连续给药21d,于末次给药后30min,取血制备红细胞膜,取肾脏活组织制备组织匀浆,用RIA试剂盒测定Na+,K+-ATP酶活性。结果:六味地黄丸高(30g/kg)、中(20g/kg)、低(10g/kg)剂量能显著降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阴虚型小鼠血浆cAMP、cGMP含量(P<0.01),cAMP/cGMP比值也有显著差异(P<0.05)。六味地黄丸高(35g/kg)、中(25g/kg)、低(15g/kg)剂量对甲状腺功能亢进肾阴虚型大鼠红细胞膜和肾组织Na+,K+-ATP酶活性均有非常显著的降低作用。结论:六味地黄丸对甲状腺功能亢进肾阴虚证所致的cAMP、cGMP含量升高、以及红细胞膜和器官组织Na+,K+-ATP酶活性增强均有显著调节作用,使之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可能是六味地黄丸滋阴清热作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对D-半乳糖(D-gal)所致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以D-gal 75 mg.kg-1.d-1皮下注射(s.c)给药8周复制亚急性衰老动物模型,分别灌胃不同剂量的六味地黄丸进行治疗,治疗8周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测定脑组织单胺氧化酶(MAO)、乙酰胆碱脂酶(AchE)活性。结果:高、低剂量的六味地黄丸可使大鼠空间搜索和辨别的学习能力增强,使脑组织MAO、AchE降低。结论:六味地黄丸可以改善D-gal致衰老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协调中枢胆碱能系统和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功能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滋阴补肾方左归饮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肝肾功能及自由基代谢水平的影响,初步探索其抗衰老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SD大鼠7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六组,即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E组,左归饮高、低剂量组及六味地黄丸组。除对照组颈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颈背部皮下分别连续注射D-半乳糖造成亚急性衰老模型。造模同时,各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维生素E、高、低剂量左归饮及六味地黄丸药液进行干预,对照组与模型组同时分别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连续给药8周后,腹主动脉采血,取大鼠肝、肾组织,测定血清中肝肾功能主要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肌酐(CREA)、尿素氮(BUN),以及肝肾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左归饮给药组能够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ALP、CREA及BUN的含量,提高大鼠肝、肾组织中SOD和T-AOC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结论:左归饮可能通过改善衰老大鼠的肝肾功能,影响肝肾自由基代谢水平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用六味地黄丸不同拆方配伍,研究其对脂代谢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变化的影响.方法:7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7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三补组、三泄组、全方组、地黄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模,除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均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同时灌胃给药,辛伐他汀7mg/(kg·d),三补组(熟地黄、山茱萸、山药)4.32g/(kg·d),三泄组(泽泻、茯苓、牡丹皮)2.43g/(kg·d),地黄组2.16g/(kg·d),全方组6.75g/(kg·d),喂养8周后,麻醉,取血,喂养前后测体质量,血清测ALT/AST,TG/CHOL,ADP.结果:各组间体质量增加的程度以全方或重用地黄、三泄的配伍可以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体质量的增加(P<0.05).三补组降胆固醇最为明显(P<0.05),接近西药的降脂作用,给药组中降胆固醇的作用,地黄组>三泄组>全方组.各组间脂联素以地黄组升高最明显(P<0.05),给药组中均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六味地黄丸不同拆方组中以地黄组在不同数据检测中都有较明显的作用,尤其是降低总胆固醇,升高血清脂联素的作用,优于西药对照组、模型组.三泄组能明显降低总胆固醇,全方组可使动物体质量增加减少,这些都体现了六味地黄丸在配伍中重用地黄、三补三泻的配伍特色,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脂代谢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仝小林教授运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各科疑难症得心应手,以其辅助治疗糖尿病合并足跟痛、肠上皮化生、强迫症合并滑精3则临床验案为例,探索、剖析仝教授活用六味地黄丸经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TNF-α、IL-6表达水平的影响及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机制的研究。方法复制DN大鼠模型,将其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六味地黄丸高、中、低剂量组及罗格列酮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大鼠肾功能、考马斯亮蓝法测24 h尿蛋白量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的水平,同时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结果六味地黄丸高、中剂量组及罗格列酮组大鼠24 h尿蛋白量、血Scr、BUN均低于模型组(P0.01),且高剂量组疗效与与罗格列酮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各治疗组TNF-α表达水平较模型组下调(P0.01),其中六味地黄丸高剂量组与罗格列酮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六味地黄丸高、中剂量组和罗格列酮组IL-6在肾脏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1),且高剂量组和罗格列酮缬组在表达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可用于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对肾脏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抑制DN大鼠肾脏中TNF-α、IL-6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MC3T3-E1细胞增殖以及对Runx2、FOXO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六味地黄丸混悬液,对成年Wistar大鼠进行灌胃,获取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常规培养MC3T3-E1细胞24 h后更换含10%不同浓度含药血清的培养基,分别培养48 h和72 h后用CCK-8法检测MC3T3-E1细胞的增殖;对MC3T3-E1细胞进行诱导培养22天后进行饥饿培养24h,随后更换含10%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培养72 h后检测Runx2、FOXO1 mRNA表达。结果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能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并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同时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各剂量组均能明显促进Runx2 mRNA的表达(P0.01),高剂量组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1)。高剂量组的FOX01 mRNA表达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能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同时能促进Runx2、FOXO1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老年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数量、表型、细胞周期和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老年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六味地黄丸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药7 d后,分离骨髓造血干细胞,进行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和细胞周期;并采用甲基半固体培养基检测集落的形成.结果各组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和悬浮细胞数量以及集落产率无显著差异,但低、中剂量组Sca-1和CD34的表达提高,说明较低剂量的药物能提高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而且药物还具有提高细胞增殖能力的作用.结论六味地黄丸激活造血干细胞,通过升高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增殖能力提高造血机能,以达到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六味地黄丸治疗高血压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收集六味地黄丸的有效化合物,在PharmMapper数据库中预测化合物可能的靶点,与GeneCards数据库中高血压相关靶点相映射,获得六味地黄丸调节高血压的可能作用靶点;对这些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以揭示六味地黄丸治疗高血压可能的作用机制;运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筛选出六味地黄丸中的69个化合物及269个作用靶点,其中作用于高血压的相关靶点有14个;PPI网络显示,血清白蛋白(ALB)、一氧化氮合酶3 (NOS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肾素(REN)是4个联系最多的靶点,涉及对胆固醇的反应、血小板活化的负调节等生物过程,作用机制与调控黏附分子表达、破骨细胞分化、FoxO信号通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生物学通路有关。结论:六味地黄丸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成分有茯苓酸、泽泻醇、芍药苷、谷甾醇、豆甾醇等,ALB、NOS3、EGFR、REN是其主要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耳针和中药六味地黄丸加味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取66只SD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耳针组、中药组、耳针十中药组、西药组。后4组分别经耳针、六味地黄丸加味、耳针加中经联合应用以及雌二醇治疗3个月,观察耳针及中药对去势雌鼠的影响。结论:耳针、中药皆能提高去势雌鼠的BMC、BMD,防治PMO。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胰岛素抵抗小鼠糖代谢的影响及其与骨钙素的关系。方法将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模型小鼠,分为六味地黄丸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西药组(吡格列酮),模型组,加上正常组共6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8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和骨钙素。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丸小剂量组能够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小鼠的FBG(P0.01);六味地黄丸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的Fins均明显降低(P0.01,P0.05);六味地黄丸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升高胰岛素抵抗小鼠的未羧化骨钙素(P0.01,P0.05),同时小剂量组能明显升高未羧化骨钙素/羧化骨钙素。相关性分析显示,未羧化骨钙素与FBG存在负相关(P0.05);未羧化骨钙素/羧化骨钙素与FBG和Fins均存在负相关(P0.01,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小鼠的FBG和Fins;相比于未羧化骨钙素,未羧化骨钙素/羧化骨钙素能更好地解释六味地黄丸对糖代谢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等5种补益方对环磷酰胺(CPP)造模小鼠脾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选择ICR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等.结果:5种补益方中,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生脉散、金匮肾气丸能拮抗CPP引起的脾细胞增殖抑制;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能拮抗CPP引起的脾细胞凋亡;5种补益方均能拮抗CPP所致的脾脏萎缩.结论:5种补益方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CPP所致脾脏损害的作用,其中以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玉米低营养饲料喂养小鼠为模型,通过已建立的BDI-GS新体系评价传统中药六味地黄丸的补益及主治功效,揭示该系统在中药品种功效评价及古方、验方挖掘中的实用价值。方法:本体系以线性生长期的健康ICR小鼠为研究对象,以单纯喂食玉米饲料小鼠为空白对照组,受试物组小鼠喂食玉米药物掺和饲料,分别给予含有0.5%、0.75%和1.5%的六味地黄丸玉米粉饲料,共喂养12 d。称重后取血样、处死解剖,统计9项脏器组织重量、系数等指标,计算其BDI和GS值,并进行血清生化指标的分析测试。结果:从六味地黄丸掺和饲料喂养小鼠的体重变化及累计GS值可以看出其营养滋补效应较低;低剂量对胰腺重量及肾脏系数指标与空白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中高剂量对肝、肾、性腺、胸腺、胰腺及肺脏的系数BDI均大于1.0,并呈剂量依赖性增高。结论: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肝肾,调节免疫和对II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功效;中高剂量对机体健康有一定补益功效,且总体上对机体健康无不良反应,适合日常滋补保健应用。研究结果完全符合六味地黄丸的补益及主治功效,以及药性缓和的特征。研究的结果表明,BDI-GS体系适合用于中药品种的功效评价及传统中药古方、验方的挖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