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可以分为三个类型(1)乳病症,也叫单纯性乳腺增生症.(2)乳腺腺病.(3)囊性增生病.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也越来月低龄化.  相似文献   

2.
乳腺囊性增生症亦称慢性囊性乳腺病或乳腺腺病,多见于30~50女性,可为单侧乳腺或双侧乳腺发病,或双侧相继发生;病因目前尚未明了,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据报道有10%左右的患者可能发生癌变,故有人认为本病为乳癌前期。我们采用维生素E,加服维生素B_6治疗本病193例,取得较  相似文献   

3.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变化.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乳房肿胀和经前期乳房胀痛[1].在我国30岁以上妇女发病率为30%~50%,其发病率占全部乳腺疾病的首位.究其原因和发病机制,内分泌功能紊乱与水平有异常[2-3].但是目前对此病尚无明确有效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的独到之处,现就目前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经验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乳腺囊性增生是一种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的慢性良性增生性疾病,好发于20-45岁的妇女.本文所述采用中药内服和局部运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治疗乳腺增生症,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囊性增生病亦称慢性囊性乳腺病 ,简称乳腺病 ,为外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是妇女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多发于 30~ 5 0岁的中年妇女 ,发生率高达 30 %~ 4 9.3% [1~ 3] 。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 ,体内黄体素不足 ,雌激素相对增高导致乳腺周期性改变过程中复旧不足而引起的乳腺慢性良性增生性疾病[4 ] 。但也有学者认为乳腺囊性增生病 5种病理改变中 ,最与癌变有关的是导管上皮增生和非典型增生 ,非典型增生程度与癌变率呈正相关[5,6 ] 。乳腺囊性增生病主要表现是随月经呈周期性乳房胀痛 ,偶伴有乳头溢液 ,…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雪冰 《广西医学》2007,29(5):731-733
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呈上升的趋势.有研究表明,本病与乳腺癌关系密切,其发生乳腺癌危险性比健康妇女高1.4~1.5倍.现代医学认为其由于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增多或雌孕激素比例失调及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增多所致.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常因忧思恼怒或饮食不节而致冲任失调→气滞血淤→经络阻滞,乳络不通,发为本病,以冲任失调为发病根本.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的优势,现就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仁素(Nucleolin,C23)和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纤维囊性变中的表达情况,研究核仁素在乳腺癌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组织芯片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二步法检测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0例乳腺纤维囊性变中核仁素及Ki-67的表达.采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核仁素在纤维囊性变的表达部位为细胞核,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除了细胞核外还有部分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亦有表达;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纤维囊性变中均为细胞核表达.核仁素和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纤维囊性变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核仁素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其表达会有明显增高且从细胞核转移到胞浆,其与Ki-67可以作为细胞增殖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邱舜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4):3066-3067
目的:观察林氏乳癖方加减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的临床体会。方法:对56例乳腺囊性增生症患者用林氏乳癖方加减口服治疗,进行观察总结。结果:该组方在4周内总有效率达87.5%,8周内总有效率达94.6%。结论:林氏乳癖方加减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疗效好、效率高、恢复快,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俞步顺 《医学文选》1995,16(5):381-382
乳腺增生病(Mammary adenosis)亦称纤维囊性乳腺病、乳腺病、乳腺结构不良、乳腺小叶增生症等。现将乳腺增生病的治疗现状予以介绍。1 一般性治疗1.1 观察:由于大部分病人在发病数月至1~2年后随着卵巢功能失调的恢复能自行缓解,因此确诊后也可不作任何治疗,但需定期检查。1.2 胸罩:对乳房体积较大者可用胸罩托起乳房以减轻疼痛。上海市第六医院采用磁性胸罩治疗亦有缓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乳腺囊性增生症患者应用红金消结胶囊与刃针联合治疗后对患者内分泌激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68例乳腺囊性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红金消结胶囊治疗)和观察组(红金消结胶囊与刃针联合治疗),每组34例。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内分泌激素、血流动力学以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观察组患者卵泡期PRL(33.20±1.99)μIU/mL、P(24.16±1.79)nmol/L以及E2(368.85±11.86)pmol/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7.28±2.01)μIU/mL、(17.61±0.88)nmol/L、(436.69±15.85)pmol/L(P0.05)。观察组患者RI(0.49±0.10)μg/L以及Vmax(13.75±1.77)cm/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70±0.11)μg/L、(10.53±1.11)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囊性增生症患者采取红金消结胶囊与刃针联合治疗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改善内分泌激素指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内服橘络饮合外敷乳核散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乳腺囊性增生症患者100例,治疗组(50例)予内服橘络饮合外敷乳核散治疗,对照组(50例)予口服内消瘰疬丸治疗,均连用3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和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内服橘络饮合外敷乳核散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45/50),显效率36.0%(1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 (36/50),显效率16.0% (8/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雌二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服橘络饮合外敷乳核散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临床疗效确切,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第一节与内分泌有关的乳房良性肿块一、乳腺结构不良症:也称乳腺小叶增殖症或慢性囊性乳腺病,是一种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以腺小叶增生、囊性变为主的病变.病因及发病原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黄体素的不足和雌激素过多的长期刺激有关,以致月经周期中乳腺的增生和复旧过程发生紊乱,长期积累而成本病。  相似文献   

13.
乳腺增生病又称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退行性、增生性的病变。情志内伤或情志失调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以乳房肿块疼痛,经前加重、经后减轻的主要特征,属中医“乳癖”、“乳核”范畴。笔者采用乳核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病18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患乳腺良性疾病的女性患者应用细针穿刺免疫组化法测定乳腺良性肿块的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 ,临床上应用内分泌治疗 ,探讨乳腺良性疾病的病因学、发生学、诊断与治疗的规律性。方法 :2 0 0例患乳腺良性疾病的女性患者 (乳腺小叶性增生症 15 0例 ,乳腺纤维腺瘤 5 0例 )均有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依据 ,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肿块穿刺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分组 :绝经前组 (A组 ) ,绝经后组 (B组 ) ;组内再分 :受体阳性内分泌治疗组 (R+组 ) ,受体阴性内分泌治疗组 (R-组 ) ;小叶增生症组 (N1组 ) ,纤维腺瘤组 (N2组 )。治疗方法 :A组应用 Tam oxifen(三苯氧胺 ) ,10 m g,2次 /日 ,口服 ,从月经第 5天至第 2 0天服用为 1周期 ,连服 5个周期 ;B组应用 Tamoxifen,10 mg,2次 /日 ,口服 ,连服 5个月。随访时间 1~ 2年。结果 :(1)总的受体表达阳性率为 5 5 .5 0 % ,A组受体表达阳性率为 5 5 .6 3% ,B组受体表达阳性率为 5 5 .17% ,N1组受体表达阳性率为 5 9.33% ,N2组受体表达阳性率为 4 4 .0 %。N1、N2两组间的受体阳性率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A、B两组间受体阳性率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2 )总的内分泌治疗有效率为 5 9.5 % ,R+组内分泌治疗有效率为 90 .  相似文献   

15.
乳腺增生病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乳腺增生病是育龄妇女的常见乳腺疾病,本病好发于25~50岁妇女,以35—45岁为发病高峰,基本病因被认为是女性体内内分泌激素平衡失调。随着生活和饮食习惯的逐渐西化,我国城市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已越来越高,且部分乳腺囊性增生病可由典型增生发展为不典型增生,文献报道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癌变率为2%~4%,故被临床医师关注。由于引起女性内分泌激素特别是性激素水平紊乱的病因复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妇女各乳腺疾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2016年7月至12月接受诊治的3 143例妇女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各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及其在不同年龄层的分布情况。结果3 143例受检者中,乳腺增生的发病率最高,为51.38%(1 615/3 143),其次为乳腺囊性肿块23.13%(727/3 143)、纤维瘤4.65%(146/3 143)、乳腺癌0.22%(7/3 143)、乳腺肉瘤0.03%(1/3 143)、乳腺炎0.06%(2/3 143)、局部导管扩张3.34%(105/3 134)。乳腺增生、乳腺囊性肿块、局部导管扩张以及乳腺癌在各年龄层中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乳腺增生在30~39岁年龄层的发病率最高,为58.63%(666/1 136);乳腺囊性肿块在40~49岁年龄层的发病率最高,为29.70%(349/1 175);局部导管扩张在60~70岁年龄层的发病率最高,为6.77%(9/133);乳腺癌在50~59岁年龄层的发病率最高,为0.81%(4/494)。其余乳腺疾病在各年龄层中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本区域妇女中,乳腺增生和乳腺囊性肿块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50~59岁是乳腺癌的高发年龄段,对该年龄段妇女应进行常规乳腺超声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托瑞米芬(TOR)对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托瑞米芬共治疗了158例临床症状明显的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结果 158例中显效131例(82.9%),有效19例(12%),总有效率94.9%,无效8例(5、1%)。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及抗雌激素反应,未发现继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或子宫内膜癌。结论 托瑞米芬对乳腺囊性增生病有较好的疗效,副作用小,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唐汉钧教授治疗乳腺癌辨证思路与用药经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强调包括手术、放化疗、内分泌、中医药等的综合治疗.当乳腺癌局限于局部或区域淋巴结时,应以局部治疗(手术、放疗)为主;当肿瘤有全身或远处转移时,应以全身性治疗(化疗、内分泌)为主,配合局部治疗.各阶段均配合中医药治疗[1].唐汉钧教授应用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已有40余年的经验,疗效显著,现将其辨证思路与用药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乳房普查中乳腺疾病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明华 《广州医药》2002,33(3):66-67
目的:通过乳腺普查资料的分析,探讨乳腺增生病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我厂女工三次乳腺普查中乳腺增生病的病例。结果;三次普查资料显示,乳腺增生病,乳腺增生囊肿发病人数有增加趋势。结论:乳腺增生病好发于30-50岁的已育妇女,可能是卵巢功能失衡内分泌紊乱而致病。乳腺囊性增生期是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20.
乳腺Paget病是乳腺癌的罕见类型,对于其手术治疗现已十分成熟,但对于其靶向治疗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对于乳腺癌而言,内分泌治疗是最传统的靶向治疗,根据乳腺Paget病的发病机制及受体表达情况,应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乳腺Paget病的ER、PR高阴性率及Her-2高阳性率,其传统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与新型靶向治疗将会带来不一样的成效,本文将对乳腺Paget病靶向治疗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