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正骨散外用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 60例KOA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接受外用正骨散结合功能锻炼疗法,对照组仅外用正骨散,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屈伸肌力、JOA评分、VAS评分、大腿肌容积及膝关节活动范围。结果治疗后2组JOA评分提高,VAS评分减低,膝关节屈伸肌力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JOA评分提高、VAS评分降低、膝关节屈伸肌力增加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腿肌容积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大腿肌容积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治疗后大腿肌容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膝关节活动度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OA患者于病变早期以正骨散外用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能提高患者膝关节肌力,预防或延缓肌肉萎缩,缓解疼痛,加大膝关节运动范围,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骨散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骨科门诊接受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0例,依据就诊序号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治疗组给予正骨散外用结合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正骨散外用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比较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比较2组治疗前后等长肌力、肌容积、活动范围、JOA及VAS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Lysholm各项评分中除跛行外,其余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膝关节功能正常比例明显升高,较差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屈肌肌力明显增大,活动范围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伸肌肌力也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及JOA总分均明显增加,VAS评分明显降低,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骨散联合功能锻炼可以更明显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降低关节疼痛,增加等长肌力,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临床疗效优于正骨散单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热针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僵硬患者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0例外伤导致的膝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内热针结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功能评分,以及治疗组患者伸/屈肌的峰力矩值、总功量值、平均功率,以及腘绳肌峰力矩/股四头肌峰力矩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Lysholm功能评分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伸/屈肌的峰力矩值、总功量值、平均功率以及腘绳肌峰力矩/股四头肌峰力矩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热针结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僵硬,能有效提高膝关节相关生物力学指标,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激光针灸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9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两组不同时间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ysholm knee scoring scale, LKS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等速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观察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LKSS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伸肌群及屈肌群峰力矩(PT)、峰力矩/体重(PT/BW)均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伸肌群及屈肌群PT、PT/BW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IL-1水平均下降(P0.05),而Sox9及CollagenⅡ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激光针灸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能降低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及膝关节肌肉群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曾昊 《四川中医》2020,38(2):188-191
目的:探究"脑、腹四针"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疗效观察及对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对象,按入院编号奇偶性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脑、腹四针"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痉挛分级、下肢肌力及粗大运动GMFM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痉挛分级和屈髋肌力评分、伸膝肌力评分、踝背曲肌力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痉挛分级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屈髋肌力评分、伸膝肌力评分、踝背曲肌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GMFM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的粗大运动GMF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腹四针"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更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的下肢肌力、痉挛程度和运动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探讨手法治疗腰突症的干预机制问题。方法: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手法组)与对照组(牵引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脱落5例。应用美国Biodex system-Ⅲ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和TeleMyo 2400 T表面肌电图仪测试两组治疗前后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变化情况。结果:腰部肌群力学性能:两组治疗前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腰背屈/伸比值(F/E)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PT(60°/s)、AP(120°/s)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面肌电:治疗前组内左右两侧平均功率频率(MPF)、积分肌电(IE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内左右两侧MPF、IEMG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后组内左右两侧MPF、IE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右侧MPF、IEMG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右侧MPF、IEMG(60°/s)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善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收缩力量、做功效率,改善腰部屈、伸肌的协调性,提高腰背伸肌群的放电频率,缓解腰部肌群的疲劳程度,改善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失衡状态,从而有利于恢复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的生物力学特性,可能是手法治疗腰突症干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五禽戏治疗中老年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2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五禽戏运动方案,对照组予康复体操运动方案。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SF-MPQ疼痛量表评分,腰腹肌群力学性能指标及肌电信号指标(IEMG)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最终完成试验者63例,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②组间治疗后比较,SF-MPQ总分及PRI、PPI分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不同角速度下的背伸肌与腹屈肌力学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各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组间治疗后比较,30°/s时左侧腹外斜肌的IEMG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30°/s时背部伸肌PT/BW水平与疼痛评分呈低度负相关  结论:五禽戏治疗中老年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可显著减轻腰背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等速技术选穴电针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膝关节前后肌群肌力的影响。方法:将61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按肌群选穴电针治疗,对照组按常规选穴电针治疗。观察2组患者症状积分,膝屈、伸肌峰力矩及峰力矩比值的变化,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87.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积分、膝关节部分项目评分、等速肌力测试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肌群选穴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优于常规选穴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应用针刺及推拿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针刺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针刺、推拿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疼痛程度及腰部功能、背伸肌肌力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腰部功能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腰部功能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背伸肌肌力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背伸肌肌力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推拿治疗慢性特异性下背痛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腰部功能恢复,提高背伸肌肌力水平,预防功能障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运动性膝关节损伤,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分析其对膝关节周围肌肉功能及其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门诊、住院部收治的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别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予康复训练,2组均在4周治疗后,在等速向心肌力测试下,测定其在角速度分别为60°/s及180°/s时,患侧膝关节的峰力矩、做功量及股后肌群的向心峰值力矩与四头肌的向心峰值力矩的比值(H/Q),同时测定角速度分别为60°/s时,相关肌群的表面肌电情况,并进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1)在4周的治疗后,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较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角速度为60°/s及180°/s测试时2组峰力矩、作功量及H/Q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角速度60°/S时,观察组的屈伸肌群的s EMG改善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伸肌及屈肌肌力均较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改善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的症状,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其机制主要是通过提高膝关节周围肌肉肌力水平和改善其参与膝关节活动的生物力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2.
《东方养生》2010,(5):30-31
禅,是一种超然的智慧,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禅门里有个小故事,一个秀才前往禅寺,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去草地上吃草,但它转来转去都不能脱身。  相似文献   

13.
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防治肿瘤已成为全世界医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和迫切任务。近年来,国内外在肿瘤防治研究工作中虽已取得了不少进展,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等,但对整体的损伤较大,尚不够理想,尤其是中晚期肿瘤往往因患者体质虚弱不能接受或难以耐受。而中医学在肿瘤的治疗中既考虑到整体,又考虑到局部,在某些方面,有着其他治疗方法所不及的优点。因此,目前国外也开始重视植物药防治肿瘤的研究。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更应尽快探索和研究防治肿瘤的有效药物。本人从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从事中医中…  相似文献   

14.
亚健康状态辨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亚健康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脾胃虚弱、情志失调、思虑过度、素体表虚、肝肾不足等原因导致的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或内生五邪,或耗伤正气,从而出现全身的不适症状。治疗可分为脾气虚弱、肝气郁滞、心脾气血两虚、肝肾两虚、表虚不固、肾虚早衰等六型。  相似文献   

15.
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灸法973项目的课题"艾灸的温通温补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为依托,围绕"艾灸的温热刺激能产生温通温补效应"这一假说,以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为疾病载体,遵循其"脾胃虚寒、中阳不运"的病机特点,拟定其"健脾益胃、温通补虚"的治疗原则,探讨艾灸温通与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两种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及效应规律的特点。研究结论:证实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为艾灸激活穴位(局部始动),推动气血运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通路),调节脏腑功能(效应器官响应)。阐明艾灸温通、温补效应之间的关系为"以温促通、以温达补,以通促补、以补促通,通中有补、补中有通、通补互用"。初步揭示其效应规律的特点是通补性、特殊性、条件性、程度性、差异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体内外水平研究长春新碱对人胃癌BGC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S法检测人胃癌BGC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情况;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GC细胞内增殖、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荷瘤裸鼠实验检测长春新碱抑制胃癌生长情况。结果长春新碱明显抑制BGC细胞的生长,其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剂量和时间相关性,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促进其凋亡,下调了细胞增殖和周期相关蛋白p-FAK、FAK、E2F1、Cylin E2、Cyclin D2、CDK2、CDK6的表达,并激活了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荷瘤裸鼠实验显示长春新碱能明显抑制胃癌生长。结论长春新碱通过下调细胞增殖与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使细胞周期在G1期阻滞,同时激活Caspase-3诱导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7.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断率和病死率分别居第4位和第2位。中医认为:胃癌的病机是本虚标实,因虚得病,因虚致实;以全身正气亏虚为本,局部湿毒瘀痰互结成积为标。目前,现代医家不仅在临床上创新了理论认识,还结合分子生物学的先进成果,从实验两微观方面证实湿毒瘀痰与胃癌发病的关系。从湿毒瘀痰与胃癌发病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作以评述。  相似文献   

18.
刺络拔罐为主治疗头颈部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宋亚光  赵建春  袁慧 《中国针灸》2004,24(9):624-626
目的:对比刺络拔罐配合艾灸与西药治疗头颈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在大椎等穴以及出疱疹处运用梅花针刺络拔罐并配合艾灸等治疗;对照组35例采取静脉滴注阿昔洛韦及外用阿昔洛韦霜治疗.结果:7天后治疗组愈显率为85.7%,优于对照组的51.4%(P<0.01),且治疗组治疗3天后重、中度疼痛缓解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刺络拔罐疗法配合艾灸等治疗头颈部带状疱疹,止痛明显,疗效显著,见效快.  相似文献   

19.
中药方剂配伍讲究性味归经和气机沉降,根据多种配伍原则和多味药的性味配合进行配伍。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认识到药性理论是中药配伍的核心原理,但目前还未有明确的方法指出如何基于药性进行配伍。该文提出了一套基于二分图和贪婪算法的方剂配伍设计方法,通过以四味鹿茸丸的药性组合模式为模板组出新方为例,证明该方法可为方剂配伍提供快速选药的思路,并讨论了此方法用于替代珍惜濒危药材和禁用药材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神经内分泌信号对免疫细胞活性和免疫应答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内啡肽生长激素、催乳素对免疫细胞活性和免疫应答起刺激性或增强性调节作用,而生长抑素起抑制性调节作用。躯体感觉神经可将刺激信号传导到脑干,然后激活传出迷走神经,抑制炎症反应。肠道神经元通过反射性调节肠道巨噬细胞功能调节炎症反应。血脑屏障通过调节免疫细胞通透性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进展。通过电针穴位刺激连接大脑与肾上腺的迷走神经可以减轻机体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