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含旋髂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含旋髂浅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创伤11例.3例供区游离植皮,其余供区直接缝合,皮瓣远端1/3修簿3例.结果 21 d断蒂,11例均一期完成手术,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皮瓣痛、温、触觉稍迟钝,血运、弹性较好,外形满意.结论 含旋髂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方法简单、实用,血管解剖恒定,皮瓣成活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下腹部带蒂超薄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体会。方法:应用下腹部腹壁浅动脉和旋髂浅动脉带蒂超薄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结果:皮瓣成活均良好,随诊6个月~1a,外形及功能均良好。结论:下腹部带蒂超薄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创面是一种早期修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手部深度烧伤临床上较为多见 ,我们自 1998年以来 ,采用下腹部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 8例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17~ 4 3岁。其中右手 5例 ,左手 3例。烧伤原因 :铁水烫伤 1例 ,火焰烧伤 2例 ,热压伤 3例 ,电击伤 2例。修复范围 :手掌、手指 5例 ,手掌、腕部 1例 ,手背部 2例。皮瓣设计 :腹壁浅动脉 2例 ,旋髂浅动脉 6例。 8例病人均在烧伤后 3天内手术 ,皮瓣最小面积 4cm× 6cm ,最大面积 8cm× 12cm ,血管蒂长度为 7~ 10cm。二、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4.
小腿下段骨及软组织缺损是创伤治疗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传统方法难以有效处理。我院自从1996年至今采用旋髂深动脉髂骨皮瓣移植修复小腿下段胫骨及软组织缺损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例,均为男性。年龄18~56岁,平均33岁。6例均为车祸致小腿下段胫、腓骨严重粉碎骨折并部分胫骨及软组织缺损。1例急诊行旋髂深动脉髂骨皮瓣移植、克氏针贯穿固定移植骨块。其余5例,伤时急诊行清创外固定架固定术,二期行旋髂深动脉髂骨皮瓣移植。髂骨移植长4.0~7.5cm,皮瓣大小4.5cm×4.0cm~9.0cm×7.0cm,皮瓣均成活,移植骨6月后均愈…  相似文献   

5.
颈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睿文  王达利 《中国医药》2006,1(5):301-302
目的探讨颈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的治疗效果。方法颈部瘢痕挛缩患者14例,行瘢痕松解后以颈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皮肤缺损,皮瓣面积最大38cm×18cm,最小22cm×10cm。结果全部存活12例,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更换敷料后痊愈,术后随访3个月~2年,皮瓣色泽好,外形满意,颈部功能恢复好。结论颈浅动脉皮瓣是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一种较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会阴部皮肤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5年8月至2013年1月我院应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会阴部皮肤缺损10例,其中瘢痕切除后5例,感染后溃疡2例,电击伤、皮肤肿瘤切除后及皮肤撕脱伤各1例.皮瓣面积5.5cm×3.2cm~18.5cm×10.0cm,蒂长度4.1 ~ 10.7 cm.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 皮瓣全部存活,1例伤口出现感染,经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不臃肿,颜色、质地与周围会阴部皮肤一致,供区瘢痕隐蔽,患者均无出现供区股部皮肤麻木.结论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克服了传统腹股沟皮瓣的一些缺点,即延长了血管蒂,可一期行皮瓣削薄,对供区损伤少,能设计成一蒂双瓣,是修复会阴前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7.
<正>1978年Tayllor[1]报道了以旋髂浅动脉为蒂设计游离髂骨皮瓣。旋髂浅动脉主要供应髂腹股沟皮肤,位置浅,该部位皮肤皮下脂肪少,部位隐蔽。穿支皮瓣符合组织移植受区修复重建好,外形美观,供区破坏损伤小,可设计成分叶皮瓣或复合皮瓣[2,3]。游离嵌合骨皮瓣使用同一血管蒂,镶嵌容易,外形美观,设计简便,供区创伤小,是治疗骨缺损、骨不连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08-02~2011-03应用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修复四肢骨及软组织缺损患者13例。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前臂尺骨或挠骨大块缺失同时伴有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带旋髂浅动脉为血管蒂的骨皮瓣移植修复治疗效果。方法:带旋髂浅动脉血管蒂的髂骨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前臂尺、挠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结果:本组20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血液供应良好,第13~16天开始皮管断血训练,4周断蒂,2个月时复查X线,显示移植髂骨块已与前臂骨缺损断端紧密连接,术后3个月检查显示,前臂及腕关节功能基本恢复。结论:对于前臂尺骨或挠骨大块缺失同时伴有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带旋髂浅动脉为血管蒂的骨皮瓣移植修复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9.
<正>自1990年以来,我们选择腓浅动脉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22例,皮瓣全部成活,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16例,女6例.年龄17~49岁,平均28. 3岁.17例为伤后皮肤坏死、创面感染,5例为脊髓损伤后发生压迫性溃疡.足跟部皮肤缺损面积为 6cm×5cm~7cm×7cm,转移腓浅动脉皮瓣面积为9cm×8cm~10cm×10cm.术后大多数皮瓣出现轻度静脉瘀血现象,均在几天内消失.皮瓣均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15例,二期愈合7例.所有病例经6~36个月随访,转移皮瓣的皮肤血运良好,无破损,足和踝关节活动好,皮瓣感觉12例在术后半年遂渐恢复.  相似文献   

10.
198 9年张高孟 [1 ] 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 ,首先应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于临床。范启申 [2 ]用此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2 5例均获得良好效果。 1 996年我院采用此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6例 ,皮瓣完全成活 ,手部功能恢复。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6例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2 1~ 4 7岁。其中手掌瘢痕挛缩 3例 ,手背皮肤缺损掌骨外露 2例 ,虎口瘢痕挛缩 1例。皮肤缺损面积最大 7cm× 6 cm,最小 3cm× 2 .5 cm。1 .2 手术方法 :(1 )皮瓣设计 :皮瓣设计的点在腕豆骨上方4 cm处 ,该处为尺动脉腕上皮支的起端及逆行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足跟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2005-01~2009-06对12例足跟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足底内侧皮瓣加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修复,以重建足跟部负重部位的感觉及功能。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跟骨、跟腱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6cm×12cm~13cm×17cm。结果所有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足底移植皮瓣外形无明显臃肿,未见磨损溃疡发生,感觉及行走功能良好,供皮区植皮全部成活。结论足底内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足跟部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有效方法 ,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术后感觉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0例。结果9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少许坏死,皮瓣面积为4cm×6cm~10cm×13cm随访6个月~2年,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为蒂,形成逆行岛状皮瓣,可以不牺牲小腿主要血管胫后动脉即可修复足踝部大部分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修复手部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拇指软组织缺损并伴骨外露患者采用局部皮瓣进行手术修复。结果术后30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为3.5 cm×2.5 cm~5.5 cm×3.5 cm,皮瓣平均蒂长7 cm。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病例皮瓣外观、血运、质地、色泽、弹性较好,无需二期修整。皮瓣供受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拇指桡背侧动脉皮瓣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无需牺牲上肢主要动脉,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是修复手背及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4.
邹勇  张晓峰  刘兵  胡以信  陈雷  陈诚 《安徽医药》2013,17(10):1743-1744
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以胭窝中点至跟腱与外踝中点的连线为轴线,外踝上5-6em为皮瓣蒂旋转点,切取范围上界不超过小腿中上1/3交界面,两侧不超过小腿侧中线,旋转点至受区创缘的最近距离为皮瓣血管蒂的长度,筋膜蒂宽至少3~4cm,设计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5cm×8em-13em×20em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1例。结果术后3例出现皮瓣远端局部张力性水疱,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余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8月,皮瓣色泽及外观良好,负重行走正常。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穿支供血的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修复手掌背及其他较大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严重手掌或者手背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16例,创面清创后以小腿中段腓动脉穿支为蒂、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链为轴心的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创面,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总结穿支血管的切取、皮瓣与受区血管的吻合搭配等技巧。结果临床治疗16例患者,皮瓣面积最大14cm×8cm,均以2支穿支为供血血管,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轴心血管链及供血穿支解剖恒定,皮瓣质地薄软,血运丰富,供受区均不损伤主干血管,可作为修复较大面积的手掌背及其他部位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6.
肖俊 《现代医药卫生》2009,(10):1463-1464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18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足部皮肤组织缺损方法。其中有6例皮肤远端达到跖趾关节,皮瓣面积6cm×7cm~15cm×17cm。结果:18例皮瓣中,12例皮瓣远端在跖趾关节近端者完全成活,6例皮瓣远端达到或超过跖趾关节者有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3例皮瓣远端小隐静脉与大隐静脉或足背静脉吻合者完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一种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严耀明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5):2282-2283
目的:探讨各种创伤所致手掌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治疗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多种带蒂皮瓣修复各种创伤所致手掌软组织缺损73例的资料.结果:59例皮瓣完全成活,7例皮瓣部分表浅坏死,7例皮瓣边缘坏死.随访3个月~2.5年,皮瓣外观良好,手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根据手掌软组织缺损情况选用合适带蒂皮瓣早期修复可使手功能得到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四肢外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24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53岁;皮瓣受区位置:前臂1例,小腿15例,足部8例;切取皮瓣大小:6cm×10cm~10cm × 22 cm,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血运、质地、形态,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结果 24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全部存活,术后未出现血管危象、皮瓣部分坏死、创面感染难以控制等严重并发症,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大腿及受区功能及形态良好.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热压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手部热压伤并留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岛状皮瓣转移手术,其中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瓣修复8例、示指背侧岛状瓣7例、尺动脉腕上支岛状瓣5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瓣5例。结果 25例皮瓣转移全部成功,仅有2例皮瓣出现边缘部分坏死。结论根据手部热压伤组织缺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岛状皮瓣转移,可最大程度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外科领域, 尤其是在乳房重建、 烧伤整形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表浅皮肤软组织的缺损可以采用皮瓣或游离植片来修复, 然而在眼部重建手术中, 由于肿瘤切除或外伤导致的组织缺损, 需要提供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进行修复, 传统的转位皮瓣或游离植片常无法完成修复。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能够提供肤色、 质地及厚度匹配的皮肤软组织, 扩张后的皮肤软组织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滑行或旋转修复眼睑和眶周组织的缺损, 这已成为治疗各种眶周缺损极为重要的方法。然而该技术在眼科应用过程中仍存在扩张周期较长, 扩张皮肤软组织晚期挛缩较严重, 转移皮瓣远端部分缺血坏死等关键问题未能解决, 从而严重影响修复效果。本文对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眼整形外科的适应证及常见并发症进行综述, 以期望对临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