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GFP-HPV16 E5融合蛋白在HeLa细胞内的表达与定位.方法 PCR扩增HPV16E5基因片段,将其连接到真核表达截体pEGFP-C1,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构建表达截体pEGFP-C1/HPV16 E5;将质粒pEGFP-C1/HPV16 E5和pEGFP-C1分别转染HeLa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现察GFP-HPV16 E5融合蛋白在HeLa细胞内的表达与定位.结果 GFP 荧光均匀分布在细胞浆和细胞核;GFP-HPV16 E5融合蛋白组荧光分布在细胞浆.结论 GFP-HPV16 E5融合蛋白能在HeLa细胞内表达且定位于细胞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GFP-HPV16 E6.方法 利用脂质体转染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在活细胞状态下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pEGFP~HPV16 E6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定位,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空载体pEGFP-C2转染组中,Hela细胞内绿色荧光呈弥散分布;重组质粒pEGFP-HPV16 E6转染组中,绿色荧光集中在细胞核中.结论 pEGFP-HPV16 E6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真核细胞Hela中获得了表达,细胞所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HPV16 E6和EGFP的双重活性,可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其表达情况及亚细胞定位,为HPV16 E6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3.
siRNA表达载体对宫颈癌Caski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HPV16 E6 siRNA表达载体对宫颈癌Caski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利用脂质体将HPV16 E6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转染Caski细胞,通过荧光定量RT-PCR检测E6 mRNA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E6蛋白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MTT法和细胞克隆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 HPV16 E6 siRNA表达载体可明显抑制Caski细胞E6 mRNA和E6蛋白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89.5%和98.1%;表达载体可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抑制细胞的增殖和克隆的形成.结论: HPV16 E6 siRNA表达载体可以特异高效地抑制宫颈癌Caski细胞E6基因的表达,增加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克隆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16E6在树突细胞中的定位。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GFP-16E6,转染小鼠骨髓源性的树突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动态观察高危型HPV-16E6蛋白在树突细胞内的定位和表达水平。结果树突细胞在分别转染pGFP-16E6和pEGFP-C1质粒后,GFP-16E6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而对照组的只表达GFP的蛋白则均匀分布于树突细胞。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表明,在转染树突细胞后的12h,GFP-16E6和GFP蛋白开始表达(荧光强度分别为31.29,39.52),转染后至24h,蛋白表达均到达高峰(荧光强度分别为119.37,134.23),24h后,蛋白表达逐渐降低。结论 HPV-16E6主要定位于树突细胞核内,随时间其蛋白表达水平不同,这为HPV E6的树突细胞疫苗发挥有效的抗癌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淑芹 《西部医学》2017,29(5):598-503
【摘要】 目的 以抗肿瘤药物顺铂(Cisplatin,DDP)为阳性对照,研究抗病毒药物西多福韦(Cidofovir,CDV)对宫颈癌HPV18阳性HeLa细胞的凋亡现象和凋亡机制,探讨CDV在预防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治疗宫颈癌方面的潜力和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观察DAPI单染后HeLa细胞中凋亡细胞的形态及数目;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HeLa细胞中E6、p53蛋白相对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技术研究HeLa细胞中p5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 流式细胞检测显示CDV和DDP能明显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并引发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DV和DDP抑制HeLa细胞中E6蛋白表达,激活p53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DV和DDP可以抑制E6对p53的核输出。结论 CDV和DDP可抑制HeLa细胞增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降低E6蛋白表达,恢复p53蛋白活性,进而调控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因而CDV有可能成为宫颈癌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在不同宫颈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16,HPV16)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检测细胞系中HPV16的感染情况;细胞免疫荧光法对H8、SiHa、Caski细胞进行TLR4抗体荧光标记;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8、SiHa、Caski细胞中TLR4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H8、SiHa、Caski细胞中均有HPV16E6的表达;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发现TLR4表达在HPV16阳性宫颈癌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浆中;TLR4在不同宫颈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Caski细胞中表达最高,在SiHa细胞中次之,在H8细胞中表达量最低。结论 TLR4在宫颈癌细胞系中的表达与HPV16感染有关,HPV16感染的程度对TLR4表达量有影响,推测TLR4参与了女性宫颈上皮HPV16的感染,两者共同对宫颈上皮病变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体外人宫颈鳞癌Caski细胞生长抑制情况,为临床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宫颈鳞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宫颈鳞癌Caski细胞,应用不同浓度的米非司酮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细胞凋亡率,并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FCM)法测定米非司酮对Caski细胞HPV—E6、p53、Bcl-2和Bax的表达和活性变化。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12.5mg/L以上浓度的米非司酮能明显诱导Caski细胞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呈明显的浓度-时间依赖方式,而1.25mg/L浓度对Caski细胞无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FITC荧光标记FCM法结果显示米非司酮作用于Caski细胞后。HPV—E6、Bcl-2蛋白表达下调,p53、Bax蛋白表达上调,呈浓度依赖方式(P〈0.05)。结论大剂量米非司酮(12.5~20mg/L)具有诱导Caski细胞凋亡作用,能使其周期阻滞于G1期,与下调HPV16-E6、Bcl-2蛋白表达,上调p53、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2蛋白真核载体,为研究其基因疫苗免疫活性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PCR扩增HPV16 E2基因片段,将其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将质粒pcDNA3.1(+)与pcDNA3.1(+)/HPV16 E2分别转染HeLa细胞,RT-PCR鉴定E2基因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HPV16 E2基因片段插入到pcDNA3.1(+)相同酶切位点,即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PV16 E2;转染pcDNA3.1(+)/HPV16 E2的细胞,检测到HPV16 E2 mRNA。结论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PV16 E2能在HeLa细胞内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15型(HPV16)E5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PV16E5,分析E5在HeLa细胞及BALB/c小鼠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方法设计HPV16E5基因引物,PCR扩增E5基因。经Bam-HI、EcoR1酶切后将其连接入pcDNA3.1(+),PCR及双酶切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将构建的pcDNA3.1(+)/HPV16E5转染HeLa细胞,利用RT—PCR测定HPV16E5mRNA表达。将6只BALB/c小鼠分为3组,分别取100mgpcDNA3.1(+)/HPV16E5、100mgpcDNA3.1(+)、100mLPBS经肌肉注射小鼠,2周1次,共4次;末次接种后第14天取小鼠股四头肌制成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5蛋白在小鼠肌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CR扩增得到252bpHPV16E5基因片段,DNA测序结果显示E5基因片段正确地连入pcDNA3.1(+)。构建的pcDNA3.1(+)/HPV16E5在HeLa细胞表达大小为252bp的HPV16E5mRNA。小鼠股四头肌细胞膜被染成棕黄色。结论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PV16E5能在HeLa细胞及小鼠肌肉组织中表达HPV16E5蛋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Syk(L)在乳腺癌细胞亚细胞器中的分布和移位机制,探讨Syk(L)抑制乳腺癌的可能性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胞核、胞浆分离技术和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系BT474中两种Syk蛋白异构体在细胞内的分布。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和Syk(L)核移位相关功能域融合蛋白质粒,转染入Cos7细胞内,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BT474细胞的细胞浆中可检测到Syk(S)和Syk(L)的表达,细胞核中只检测到Syk(L)的表达。在Cos7细胞中,GFP与Syk(L)的缺失域(deletiondomain,DEL域)融合蛋白均匀分布于细胞内,GFP与Syk(L)的IDB域融合蛋白聚集于细胞核中;将DEL域上的294K、300K、及305K突变域非碱性氨基酸后构建成GFP-IDB(L)-M,突变的融合蛋白则失去核聚集现象。【结论】在乳腺癌细胞中,Syk(L)可从细胞胞浆移位到细胞核内。Syk(L)的IDB域具有完整的核移位功能,能将融合的胞浆蛋白GFP转移到细胞核内;DEL域的碱性氨基酸具有核定位信号功能。Syk(L)在乳腺癌细胞中的抑癌功能与其核移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综述近年来组织工程中有关细胞在材料上粘附的机理研究并从生物学观点和材料观点来分析影响细胞亲和性的因素,介绍了目前研究中的改性生物医学材料细胞亲和性的研究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兔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与无长突细胞问示踪剂偶联循环的特征。方法:采用细胞显微注射方法将神经生物素注射入视网膜组织单个活体OFF—α神经节细胞中,终止注射后,用4%甲醛固定,1:600Cy3-链亲合素反应,并用共焦显微镜测定在偶联的神经节细胞和无长突细胞中通过缝隙连接扩散的示踪剂的量。结果:在被注射的神经节细胞(GD)树突区及树突区之外可见未注射的神经节细胞(G1)被染色,此外还可见数十个胞体较小、位于内核层的无长突细胞被染色,无长突细胞可分为两类亚群,一类为明亮的细胞(A1),另一类为暗的细胞(地)。Gl染色的明亮程度与Al一致,偶尔发现偶联的神经节细胞比任何偶联的无长突细胞明亮。神经生物素在GC之间和无长突细胞之间经缝隙连接扩散具有时间—密度效应。结果:OFF—α神经节细胞和无长突细胞间存在缝隙连接,神经节细胞间也存在直接缝隙连接。  相似文献   

13.
AnordrinisasteroidwithalossofonecarbonatomatAring(2α,17α-di-ethynyl-A-nor-androstane,2β,17β-dioldipropionate).Researchperformedprevious-lyhasdemonstratedthatithasantifertilityandterminationofearly-pregnancyfunc-tionobviously[1-3].Clinicalobservationc…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体外分离、培养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将其定向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及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含有生长因子的内皮培养基将其体外培养、定向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及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用流式细胞技术及RT-PCR通过对内皮祖细胞及内皮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的检测进行细胞鉴定.结果 分离获得的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形成梭状的内皮样细胞,部分细胞积聚成团形成克隆集落,流式细胞仪鉴定该细胞表达内皮祖细胞特异性抗原CD34、CD133及VEGFR.继续培养4周后细胞形成典型铺路石样改变,RT-PCR检测有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基因vWF、eNOS表达.结论 可成功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可将其定向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及成熟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5.
用5、10、15、20和25天龄大鼠睾丸曲细精管分离细胞制成悬液,在体外经固体琼脂培养和旋转培养,得到圆球状和索状细胞团聚体,其主要由支持细胞组成,管周细胞包绕在支持细胞外周。10天龄以前组,在团聚体中可见到部分生精细胞,15天龄以后组的生精细胞全部位于团聚体外.表明新生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管周细胞及生精细胞间仍保留着部分胚胎期的识别和选择性粘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脓毒症与炎性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秀玉  林建东 《医学综述》2008,14(2):277-279
脓毒症是指各种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是世界范围内重症病患的首位死亡原因,是ICU所面临的医学难题之一。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全身性炎性反应,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既可由感染因素引起,亦可由非感染因素所引起,往往不是由单一的因素所造成,可能同时存在促炎性反应及抗炎性反应,免疫麻痹、凝血机制的异常亦可能参与了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单核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和多种免疫细胞受炎性介质的作用,在脓毒症的炎性反应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表阿霉素(EPI)诱导肝癌细胞与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形态学方法观察EPI对肝癌细胞SMMC-7721与乳腺癌细胞MD-231的促凋亡作用。结果EPI在体外诱导SMMC-7721和MD-231细胞凋亡,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EPI(10μg/ml)作用两种细胞12h后,S期细胞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细胞阻滞于S期。结论EPI具有诱导肝癌细胞和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哮喘已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疾病,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哮喘为气道的慢性炎症,表现为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阻塞。树突状细胞是主要的抗原呈递细胞,可调节获得性免疫反应,指导原始T细胞分化为Th1和Th2效应细胞。Th2细胞通过分泌炎性因子在炎症反应中发挥关键的作用。另外,树突细胞还介导抗原特异性耐受或无反应。它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探讨哮喘可能的治疗方法而对树突细胞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就树突细胞在哮喘发病中的机理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和粘附分子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区人类白细胞抗原 - DR(HL A- DR)、CD1a、CD16、CD5 7、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1)的表达。结果 银屑病进行期和静止期皮损区 HL A- DR、CD1a、CD16、CD5 7、TNF- α及 ICAM- 1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治疗后消退期皮损组织病理改善 ,各标记阳性表达明显减少甚至消失 ,经 Wilcoxon秩和检验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 )。结论 树突状细胞、NK细胞和粘附分子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