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总结心脏内畸形及心脏手术后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特点。方法48例心脏内畸形及心脏手术后合并感染性心瓣膜炎患者,感染的心脏瓣膜分别为主动脉瓣17例,三尖瓣4例,肺动脉瓣4例,二尖瓣16例。合并瓣膜赘生物27例次,合并瓣膜穿孔4例次。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清除赘生物及修复穿孔。结果患者术后1~2周体温及白细胞计数降至正常,44例患者愈后良好,死亡病例4例均死于并发的肺部感染。结论心脏内畸形患者及心脏手术后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现瓣膜赘生物形成或瓣膜穿孔造成血流动力学变化,应视病情立刻手术或抗感染治疗后手术,术后根据血细菌培养或瓣膜赘生物培养情况应用抗生素和全身支持疗法4周,预防人工瓣膜及补片再度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1999年4月至2009年6月,我院120例IE患者在接受内科抗感染治疗同时采取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围术期死亡1例,远期IE复发死亡2例,其余患者经随访,心功能均恢复至1~级.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它降低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恢复瓣膜功能以及围手术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426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病诱因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心脏内畸形及心脏手术后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特点。方法48例心脏内畸形及心脏手术后合并感染性心瓣膜炎患者,感染的心脏瓣膜分别为主动脉瓣17例,三尖瓣4例,肺动脉瓣4例,二尖瓣16例。合并瓣膜赘生物27例次,合并瓣膜穿孔4例次。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清除赘生物及修复穿孔。结果患者术后1~2周体温及白细胞计数降至正常,44例患者愈后良好,死亡病例4例均死于并发的肺部感染。结论心脏内畸形患者及心脏手术后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现瓣膜赘生物形成或瓣膜穿孔造成血流动力学变化,应视病情立刻手术或抗感染治疗后手术,术后根据血细菌培养或瓣膜赘生物培养情况应用抗生素和全身支持疗法4周,预防人工瓣膜及补片再度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0年1月至2004年2月5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结果:51例痊愈出院,6例死亡,病死率为10.5%,2例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2例死于术后无法控制的败血症,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另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42例随访3个月至10年,平均5.1年,4例再发感染,占7%,1例出现瓣周漏,占2.3%,1例人工瓣膜功能障碍,占2.3%。随访期间10例死亡,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2%、80.9%、70.1%。结论: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指征、良好的技术及心肌保护方法、内外科联合治疗有利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手术治疗2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先天性心脏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12例,无基础病变4例。术前血培养阳性7例,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17例。心脏缺损修补3例,瓣膜置换17例,其中单瓣置换13例,双瓣置换4例,均为机械瓣膜。结果1例因低心排死于术后第7天,19例康复出院,随访时间2个月-7年,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有效治疗措施;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彻底清除病灶、围手术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5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3.57%),其中1例死于凝血功能障碍,1例死于严重瓣周漏;术后随访3个月~10年,患者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目前因早期抗感染治疗血培养阳性率低,但发热及瓣膜赘生物形成仍最为常见,早期诊断,术前积极的抗感染同时,营养支持、调整心功能等处理以及尽早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心功能的损害,同时可以有效减少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二尖瓣脱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方法。方法:2000年6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40例二尖瓣脱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9.2岁(13~63岁)。术前血培养阳性率为42.5%。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术后病理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方法。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5例,Ⅲ级21例,Ⅳ级4例。手术行二尖瓣成形术5例,行二尖瓣置换术35例,均选用机械瓣。结果:早期死亡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需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出院检查体温均正常。长期存活39例,术后随访6个月~8年(平均2.7年),无晚期死亡,未见心内膜炎复发及瓣周漏。结论:对二尖瓣脱垂出现中到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且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应早期治疗,术中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和围术期应用大剂量敏感抗生素是提高手术效果和防止术后心内膜炎复发的关键。术中根据瓣膜情况,决定施行二尖瓣修复术还是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选用机械瓣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经验和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其中无原发心脏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1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后1例,右心室异物1例.术前超声检查赘生物形成14例,血培养阳性4例.全组病例中行心脏缺损矫正修补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瓣膜成形术3例,异物取出1例.结果全组病例均无术中死亡,1例术后因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早期死亡,16例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14年,预后良好,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它降低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恢复瓣膜功能以及围手术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61例IE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26例,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2例,吸毒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伴赘生物形成11例。所有患者都接受心脏手术。结果术后因败血症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其余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5年,2例出现瓣周漏,再次行瓣膜置换,无晚期死亡。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经早期诊断和积极外科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瓣膜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通过对6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手术,手术前后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按时、准确、全程使用大剂量抗生素及强心治疗护理,加强营养支持,强调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 本组61例患者中康复出院57例,占93.5%,其中1例术后早期出现低心排死亡,占1.6%,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死亡,占4.9%.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术前病情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围手术期有效的处理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1例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疗效进行回顾分析.方法:本院自1989年-2005年对2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行了瓣膜置换手术.21例中,主动脉瓣病变7例,二尖瓣病变9例,主动脉瓣与二尖瓣联合病变4例,三尖瓣病变1例.对各种瓣膜病变均采用瓣膜置换手术,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二尖瓣置换术9例,双瓣置换术4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结果:在本组病人中,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至今,无死亡病例.结论: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采用瓣膜置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外科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近12年间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26例,其中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5例,包括12例单纯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和13例在心脏病基础上引发的感染心内膜炎;继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所有病人均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余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3-30个月,无晚期死亡。结论早期诊断、适时手术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主动脉瓣心内膜炎合并瓣周脓肿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1991年6月至2006年6月手术治疗21例主动脉瓣心内膜炎合并瓣周脓肿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9.2岁(14~60岁);自体主动脉瓣心内膜炎15例,人造心脏瓣膜心内膜炎6例.术中采用补片修补主动脉壁及瓣周缺损者9例,其中包括升主动脉左侧壁脓肿清除后形成瘘道,致主动脉与主肺动脉相通者3例;1例因主动脉壁及瓣周组织破坏严重难以用补片修补者,行Bentall手术,3例以自体心包或牛心包片重建主动脉瓣环,8例未作补片修补.全组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0例,Bentall术1例,所用21只人造心脏瓣膜均为机械瓣.结果 2例(9.5%)人造瓣膜心内膜炎患者,术后早期死于多器官衰竭.长期存活19例,术后随访3月~15年(平均5.7年),无晚期死亡,未见心内膜炎复发及瓣周漏.结论 主动脉瓣心内膜炎合并瓣周脓肿手术治疗的原则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妥善处理主动脉瓣病变,改善心脏等器官功能,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抗感染与预防再感染.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瓣心内膜炎伴瓣周脓肿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主动脉瓣心内膜炎合并瓣周脓肿的方法与疗效。方法1991年6月至2006年6月手术治疗21例主动脉瓣心内膜炎合并瓣周脓肿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9.2岁(14~60岁);自体主动脉瓣心内膜炎15例,人造心脏瓣膜心内膜炎6例。术中采用补片修补主动脉壁及瓣周缺损者9例,其中包括升主动脉左侧壁脓肿清除后形成瘘道,致主动脉与主肺动脉相通者3例;1例因主动脉壁及瓣周组织破坏严重难以用补片修补者,行Bentall手术,3例以自体心包或牛心包片重建主动脉瓣环,8例未作补片修补。全组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0例,Bentall术1例,所用21只人造心脏瓣膜均为机械瓣。结果2例(9.5%)人造瓣膜心内膜炎患者,术后早期死于多器官衰竭。长期存活19例,术后随访3月~15年(平均5.7年),无晚期死亡,未见心内膜炎复发及瓣周漏。结论主动脉瓣心内膜炎合并瓣周脓肿手术治疗的原则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妥善处理主动脉瓣病变,改善心脏等器官功能,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抗感染与预防再感染。  相似文献   

15.
刘韧  肖君  王霖 《中国医学工程》2005,13(1):74-75,77
目的探讨有主动脉瓣损害的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手术时机.方法 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18例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大剂量静脉应用抗生素,14例患者两周内体温正常后4~6周内限期手术.4例患者感染未能控制,心衰加重,2周内带菌手术.手术方式为在体外循环(CPB)下清除所有感染病灶,重建瓣膜功能,矫治先天畸形.结果 18例病人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早期死亡,随访1~24个月,无复发,心功能Ⅰ~Ⅱ级.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有主动脉瓣损害时,药物治疗往往难以控制病情.必要的术前准备,掌握好手术时机,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心脏瓣膜病的瓣膜置换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心脏瓣膜病的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414例病人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14例中风湿性瓣膜病349例、退行性瓣膜病21例、先天性瓣膜病13例,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31例。共行主动脉瓣膜置换(AVR)94例,二尖瓣置换(MVR)255例,双瓣置换(DVR)65例。414例手术并发症74例(17.9%)。围术期死亡16例(3.86%)。随访4个月-10年,远期死亡12例(3.02%),余各例均能从事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 适当地选择手术时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及恰当的术后抗凝治疗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再次心脏瓣膜替换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 选择1988年1月至2012年5月,施行再次心脏瓣膜替换者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25~45岁;术前心功能Ⅲ级13例,Ⅳ级15例.二尖瓣病变26例,其中二尖瓣生物瓣瓣膜衰坏15例,二尖瓣机械瓣血栓形成致人工瓣膜功能障碍6例,二尖瓣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并瓣周漏5例;主动脉瓣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并瓣周漏2例.二尖瓣替换26例,主动脉瓣替换2例,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12例.置入机械瓣28例.主动脉阻断时间34~108 min,转流时间70~168 min.结果 早期死亡3例,死因为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病例术后恢复顺利.随访1~20年,2例于术后2年死于心力衰竭,其余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及时、准确诊断,合理抉择手术时机及良好围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分析近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68岁高龄心脏瓣膜疾病手术患者,总结外科及围手术期临床经验。 方法 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间,单中心接受手术的 ≥ 68岁高龄心脏瓣膜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变5例。行二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1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5例,双瓣膜置换术(double valve replacement,DVR)2例,二尖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升主动脉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1例。合并手术包括三尖瓣成形术11例,左房血栓清除+左心耳切除1例,左房黏液瘤切除术1例。 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26.2±57.2)min,主动脉阻断(72.3±48.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15.24±6.91)h,术后监护(49.12±18.82)h,术后住院(9.5±4.2)d。手术死亡1例(4%),各类手术并发症11例(44%),其中心律失常7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活动性出血1例。术后患者心功能显著改善,活动能力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随访时间1~18个月,死亡1人,二尖瓣置换患者术后7月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其余23例患者均存活,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 结论 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良好的心肌保护及完善的术中操作,老年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自体瓣感染性心内膜炎 (NVE)外科治疗的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  2 0 0 1年 9月至 2 0 0 4年4月收治NVE患者 2 0例中男 14例 ,女 6例 ,平均 2 9.5岁。发病前无原发性瓣膜病变或心脏其它畸形者 4例 ,具有原发性瓣膜病变或心脏其它畸形者 14例 ,术前心功能Ⅱ级 3例 ,Ⅲ级 13例 ,Ⅳ级 4例。感染性病变侵犯主动脉瓣 13例 ,二尖瓣 8例 (其中主动脉瓣、二尖瓣均受损 5例 ) ,肺动脉瓣 6例 (1例合并二尖瓣受损 ,1例合并主动脉瓣受损 )。施行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膜替换 5例 ,主动脉瓣替换 8例 ,二尖瓣替换 3例 ,肺动脉瓣赘生物摘除 1例 ,肺动脉瓣修补成形 5例。结果 本组 2 0例全部生存。 1例主动脉瓣瓣周脓肿合并左室右房瘘病人 ,主动脉瓣替换术后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随访 1~ 2 4个月 ,心功能全部恢复至Ⅰ级 ,无瓣周漏 ,无再感染。结论 NVE首先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右心瓣膜心内膜炎待感染进入稳定期后采取瓣膜修复术 ;而左心瓣膜心内膜炎 ,应依据患者心功能和赘生物的状态决定手术时机 ,心脏瓣膜替换术仍是左心瓣膜心内膜炎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急诊心脏瓣膜置换术41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蔚  邱阳  杨康  王海东  廖克龙  张伟  王明荣  曾会昌 《重庆医学》2008,37(4):351-352,354
目的总结重症瓣膜患者行急诊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1998年7月~2007年7月,对41例重症瓣膜患者急诊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感染性心内膜炎24例,二尖瓣重度狭窄7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2例,二尖瓣腱索断裂5例,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合并瓦氏窦瘤破裂2例,介入术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2例再发机械瓣膜感染,4例并发肾功能衰竭,2例并发低心排,3例脑梗死症状加重,最终均死亡,其余顺利康复,死亡率为26.8%。结论符合手术指征的危重瓣膜患者应该急诊行瓣膜置换术,术后应注意肺脏和肾脏的保护,并且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