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型糖尿病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表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冠脉内斑块性质的价值;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性。方法:收集200例患者(糖尿病组100例,非糖尿病组100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并根据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限将2型糖尿病组分成3组:0~6年、6~14年、>14年,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进行评价。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管病变支数明显多于非2型糖尿病组(P<0.01),2型糖尿病组单支病变明显少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三支病变发生率为36.9%,而非糖尿病组发生率为3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重度狭窄病变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研究显示:0~6年组冠脉病变以纤维斑块为主,管腔以轻中、度狭窄为主;6~14年组病变以纤维斑块和混合斑块为主,管腔呈中、重度狭窄;>14年组病变以弥漫钙化为主,管腔呈中、重度狭窄。Logistic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有高度的冠状动脉病变危险性,且随患病年限延长病变加重。64层螺旋CT是糖尿病患者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可靠的、无创的检查方法,可有效检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冠脉斑块性质,对冠心病诊断和临床评估冠心病风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参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观察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32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析D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其敏感性73.6%,特异性79.7?G诊断冠状动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符合率分别为48.7%、95.4%、100%。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且具有优越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燕玲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5):1088-109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检测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13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和13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CHD)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冠心病组,均检测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TC、HDL-C水平。比较两组hs-CRP及TC/HDL-C升高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hs-CRP、TC、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hs-CRP水平在冠状动脉2支以上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结论 hs-CRP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且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hs-CRP、TC、HDL-C对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高,对于一些无法开展冠状动脉造影的基层医院诊断冠心病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通常较为严重,与管腔狭窄对比,其斑块性质对于急性冠脉事件的评估价值更高。近年来,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提升,CT血管成像(CTA)对于冠脉病变的诊断准确度也逐渐提升[1]。临床发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上升属于CHD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脉压(PP)、脉压指数(PPI)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纳入 9847例疑诊冠心病并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主要血管直径狭窄≥50%)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采用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并计数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临床初诊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A),并且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做对照分析。结果 57例患者的228支冠脉分支中,冠脉CTA成像检出病变冠脉213支(93.4%),MSCTA诊断冠状动脉血管狭窄≥50%的均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8%、99%、91%、98%和99%。钙化斑块组的CT值(415.2±221.1)HU明显高于非钙化斑块的CT值(68.4±47.5)HU(P<0.01)。结论 MSCTA对显示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50%)具有优良诊断价值,几乎可以代替有严重并发症的冠状动脉造影,能够结合密度测定判定斑块的性质,对判断冠脉斑块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安全、准确、可靠的冠心病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糖尿病可显著增加冠状动脉硬化、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率[1].而心血管疾病则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2].本研究回顾分析了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CHD-DM)与不合并DM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以探讨CHD-DM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及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进一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或其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动脉血管造影(SCTA)检查,对所有扫描图像采用西门子工作站提供的各种分析软件进行后重建,观察冠状动脉管腔情况并进行分析判定。结果 64层螺旋CT可对冠状动脉的起源变异、狭窄程度、桥血管通畅程度及支架术后进行评估。结论 64层SCTA是一种安全、快速、无创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也可作为筛查公众中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飞行员冠状动脉造影39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目的 探讨飞行人员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造影在医学鉴定中的意义。方法 对39例飞行员冠状动脉造影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象均为男性,年龄25~59岁,通过无创检查方法均不能捧除冠心病。结果 ①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发现8人出现明显的冠状动脉硬化,其中7人有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称该8人为冠脉病变组),其余有18人诊断为其他心血管疾病(其他疾病组),13人未做疾病诊断(健康组)。②冠脉病变组年龄较大(48~55岁),临床症状(87.5%)和平板运动试验(100%)阳性率最高;其他疾病组临床症状也较突出(83.3%),但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较低(35.3%);健康组年龄大多较轻,较少有临床症状(30.8%)。③经过冠状动脉造影,使人20/39名飞行员重返飞行岗位,包括健康组全部、其他疾病组5人、冠脉病变组2人。结论 本研究不支持以往调查认为中国飞行人员冠心病发病比普通人群早10~15年的论点。冠状动脉造影对飞行人员冠心病诊断和医学鉴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临床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行64排螺旋冠脉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将二者进行对照分析,了解64排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三维重建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总的敏感性为92.1%,特异性为95.8%,64SCTCA检查显示520段血管中489段血管获得了较好的显影,显示率为94%。结论:64排SCTCA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风险小的无创性检查,做为筛查冠心病的手病,其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CTA)属于临床常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早期诊断方式,能够对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进行有效评估,而且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是单纯CCTA技术在心肌缺血预测及评价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冠心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狭窄会加大血流动力学紊乱风险并表现出血管重构等表现,因此,了解冠心病患者斑块性质、冠状动脉狭窄状况以及冠状动脉病变对心肌血流灌注情况造成的影响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并可为临床对患者实际病情以及预后进行准确评估提供依据[2]。此次研究以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自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接受诊疗,探讨为患者实施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与CCTA联合检测的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梁卓燕  郭文怡  王霞  李慧芳 《武警医学》2007,18(10):791-792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为多因素疾病,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其血管病变是引发其他复杂病变的基础,其中大血管病变常引起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周围血管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外,还包括高胰岛素血症和(或)胰岛素抵抗(IR)、血小板凝集及黏附功能异常,因而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更快,冠心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急剧增加,在临床工作中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而目前有关糖尿病并发冠心病(CHD)患者IR及其与冠脉病变关系的报道不多…  相似文献   

13.
李晓红  杨明  韩凌  陈欣  陈萍  胡文泽 《武警医学》2015,(1):41-43,46
目的探讨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以确定MA是否可作为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一项预测指标。方法对330例入选病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男194例,女136例,平均(66.0±11.0)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对冠状动脉进行评分,计算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同时检测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ACR),对两组间临床指标、ACR等进行比较,并分析MA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MA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29.9%vs 3.0%,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和程度的增加,MA发生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P=0.045)。结论 MA与冠心病相关,MA与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和程度密切相关,且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MA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ACR,有助于识别冠心病高危患者,并可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64-层螺旋CT在心脏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多层螺旋CT(MSCT)特别是64-层CT的临床应用证明,MSCT在心脏冠状动脉成像方面是切实有效的。本文综述了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技术和临床应用进展。64-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筛查、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效果随访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2型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161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者444例(27.5%),未合并2型糖尿病者1171例(72.5%),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观察2型糖尿病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的关系.冠状...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来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早期发现、合理饮食和积极的药物治疗对本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种影像检查手段,如DSA、CT、MRI及冠状动脉内超声(ICUS)都可用于冠心病的临床检查.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但有一定的死亡率(0.15%)和并发症(1.5%),检查费用高,病人需要住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平板运动试验的关系。方法对22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非心肌梗死病人的常规静息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静息心电图有ST-T改变的124例患者中,51例(41.13%)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正常;除去心脏结构改变患者,仅有39例(31.45%)心电图ST-T改变是由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病变的150例患者中,77例(51.33%)常规静息心电图正常,其中75例(97.40%)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的一种有效的筛选方法,临床依据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应慎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在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40例 47支冠状动脉病变内置入 5 6只支架 ,其中置入前降支 2 9只 ,右冠状动脉 1 8只 ,左回旋支 9只。结果  40例全部置入成功 ,置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 ,即刻效果良好 ,由术前狭窄 ( 88.9± 8.1 ) %减至术后残余狭窄 ( 5 .6± 5 .1 ) %,支架置入成功率 1 0 0 %。术后低血压反应 2例 ,血肿 3例。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是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的一种安全可靠、效果良好的介入性诊断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ual-source cr coronary angiography,DSCTCA)在冠心病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2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别行D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检查,以CAG检查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计算D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分析DSCTCA和CAG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一致性。将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比较2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CT值和偏心性。结果:D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1%、96.8%、96.3%;DSCTCA评估冠状动脉狭窄与CAG一致性良好(K=0.859);ACS组粥样硬化斑块的CT值低于SAP组,偏心性斑块所占比例高于SAP组,SAP组正性重构率高于ACS组,负性重构率低于A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DSCTC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与CAG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冠心病的诊断和分型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术(CCTA)测量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EATV)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沐阳医院行CCTA的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将患者分为A组(n=72,未合并冠心病)、B组(n=88,合并冠心病)。应用多层螺旋CT测量EATV。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Gensini积分与EATV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EATV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体质量指数、EATV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组冠状动脉三支及以上病变患者、双支病变患者、单支病变患者的EAT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285,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ATV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87,P<0.05)。EATV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0(95%可信区区间0.721~0.860,P<0.01),预测指数最大值为0.452,最佳截断值为141.5 cm3,灵敏度为0.841,特异度为0.611。结论EATV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术可以准确评估EATV大小,对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