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国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标准化意识现状,为推动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2023年1月-3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北京、河南、浙江、湖北、新疆5省市912名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的标准化意识进行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对标准化相关知识非常了解的比例均未超过20%,95.83%的从业人员认为标准化对推进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发展有作用,19.85%的从业人员参与过院前医疗急救标准起草工作,57.57%的从业人员愿意参与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制修订工作。结论 我国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对院前医疗急救标准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不高。有必要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规范化知识的宣传、推广和普及,增强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的标准化意识,从而推进院前医疗急救事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键词     
正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日前,《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3号的形式颁布,将于2014年2月1日起施行。《办法》对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设置、执业管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并提出了院前急救执业规范"五不准"。为缓解院前医疗急救人员紧缺问题,《办法》借鉴国际经验,将医疗救护员纳入从事院前医疗急救的专业人员,明确医疗救护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国家职业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沈阳市妇幼机构运营状况,为机构自身建设和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信息。方法:依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和相关调查表,对沈阳市16个妇幼保健机构运营状况进行调查。结果:①沈阳市妇幼保健机构基本情况:市级和县级为独立机构,区级分别有9.10%机构隶属CDC,18.20%隶属医院;调查的56.25%的机构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5.00%为全额/差额拨款,18.72%为差额拨款;6.25%有住院服务,93.75%无住院服务。②人力资源情况:按照1986年卫生部颁布的《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中规定的编制标准,市级编制平均缺乏65人,区县级平均缺少30.73人。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学历和职称偏低;平均每个妇幼保健机构在职职工总数49.44人,市级127人,区县级44.27人;每个机构平均卫生技术人员39.75人,市级96人,区县级36人;按照1995年我国《妇幼保健机构评审标准》,沈阳市市级75.59%不达标,区县级81.32%达标;市级机构本科以上学历占卫生技术人员的57.29%,区县级占22.22%;副高以上职称市级机构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4.38%;区县级机构占5.92%;市级机构保健人员与群体保健人员占职工总数的51.97%和7.09%,区县级机构占职工总数的43.82%和18.07%;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费用占机构业务年收入的6.92%,继续医学教育达标率99.19%。③资产情况:沈阳市级机构建房屋面积2 070 m2,区县级1199.18 m2。④运营情况:沈阳市妇幼保健机构平均总收入615.91万元,市级业务收入(含医疗和药品收入之和)2 100.45万元,区县级160.01万元。妇幼保健机构总收入构成显示,财政补助收入市级399.08万元,区县级316.64万元。沈阳市级每年门诊量60 490人次,区县级平均11 511.2人次。结论:①沈阳市妇幼保健机构以独立形式和全额拨款为主;②沈阳市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不足;③市区县及购建房屋面积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④财政投入经费总额市区县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门诊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国院前医疗急救标准现状,为推进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同质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从各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检索我国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词云图分析。结果 1975年-2022年我国发布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57项,标准牵头起草单位40家,参与起草单位307家。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的重点逐渐由急救车辆、急救设备等转为对伤病员的服务规范、信息化、急救机构建设等。结论 我国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总量较少,内容覆盖面窄,且未形成标准体系。需抓住院前医疗急救发展新机遇,优化院前医疗急救标准框架体系,及时进行标准制修订工作,并持续做好培训、宣贯等。  相似文献   

5.
正未来,建立过渡性急救站,实现院前急救人员与院内急诊室医疗人员共用的方式,将有望在全市推广,充实院前急救力量。北京市卫建委最新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改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的通知"中透露,各区政府可参照房山区的院前急救经验做法。本市15%急救呼叫得不到满足目前,全市院前急救资源总量不足且区域发展不平衡,与院前医疗急救机  相似文献   

6.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中承担着转运救治和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任务。作者以南京市急救中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实现相关人员无漏防、院前院内零交叉感染和城市日常急救需求得到正常满足的应急管理实践为例,总结出紧扣“防”“转”“救”建立平战结合、科学指挥和精准落实三种工作机制的应急管理经验。同时,针对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探讨从完善法治保障、加强能力建设、强化转运救治和优化资源保障四方面来全面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应急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过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过程进行分析,获取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黑龙江、安徽和广东省2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用深入访谈法和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收集。结果政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款为15元/人的占51.72%;3个省社区平均每万人口数与公卫医师的配比为0.25、0.25、0.35,正式编制人员数仅占44.15%;在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老年人保健和慢性病管理的覆盖率达到了100%,慢性病患者的管理率仅约为40%及重性精神病管理率低于10%,新生儿访视率、孕产妇产前管理率和产后访视率均约为20%;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仅为42.62%。结论所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不均衡,在"量"上取得显著成效,但在"质"上存在较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2月1日实施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办法》,对进一步规范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占全国人口25%的城市居民拥有了基本急救医疗体系,但就目前的急救医疗体系的建设规划,占全国人口75%的农村现状仍不容乐观。医疗急救农村叫急城里人病了,可以在10分钟内到达医院;而在大山深处的偏避农村,如果有人突发急病,如何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救治?据笔者对我国中部地区某市的一项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上海市某区医疗急救保障工作为例,探讨在实际急救医疗保障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医疗急救保障工作质量的目的。方法将上海市某区近三年来公益性活动中的急救医疗保障记录本中数据导出进行分析。结果医疗急救保障需求呈逐年升高态势,公益性活动发生应急事件多为非致命性应急事件,公益性医疗急救转运效能只占院前120应急转运效能的0.4%。结论提出建立我国"公益性医疗急救保障专项建设"制度的建议:对医疗急救保障活动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构建医疗急救保障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实行公益性医疗急救保障活动信息上报备案制;建立省市级、区级联动的医疗急救保障信息化系统;设立医疗急救保障专项资金。  相似文献   

10.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推动院前医疗急救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阐释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建设内涵,分析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南京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建设实践为例,提出制定标准和搭建平台、深化技术和机构融合发展、培养专业化和复合型人才队伍等信息化建设路径来推动院前急救机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粤西地区非医疗专业院校大学生对心脏性猝死(SCD)知识掌握现状、获取途径及学习需求,综合分析及拟定急救技能培训方案。方法随机抽查粤西地区非医疗专业院校580名大学生,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知识获取途径:通过电视广播及网络的人数达调查人数的72.36%;通过科普读物了解的人数为16.16%;通过报纸杂志了解的人数为8.27%;其他渠道了解相关知识的人数占调查人数3.21%。(2)心脏性猝死相关知识的知晓度仅占调查人数的32.34%。(3)对心脏性猝死知识及相关急救技术培训需求占调查人群的70.15%;媒体宣传占29.85%。结论非医疗专业院校学生中对心脏性猝死认知水平有待提高,需开设相关知识及院前初步急救措施的理论与技术培训,促进非医疗专业院校学生对心脏性猝死认知与急救技能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卫生监督机构财政收支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11省共209个样本卫生监督机构的调查,分析我国卫生监督机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水平。结果显示:2005年,样本卫生监督机构总收入平均为302.2万元,总支出平均为314.3万元,政府投入占卫生监督机构支出比例的平均水平为73.0%,县级政府这一比例仅为55.8%。而大多数"全额拨款"机构与其单位性质不相符,真正实现全额拨款的也只有20.4%的机构,甚至有0.5%的机构政府投入为0。提示政府尚未真正承担其卫生监督机构的筹资职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学生急救培训的现状以及参与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意愿,探讨促进大学生参与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意义与方法,为《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建立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志愿组织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北京市部分高校859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非概率抽样方式中的滚雪球抽样方法开展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北京市大学生急救培训与急救医疗服务的参与意愿较高,50.3%的人已经参加过医疗急救培训,93.2%的人表示愿意学习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86.5%的人愿意到急救车上参与院前医疗急救辅助工作,主要的参与动机是学习到的急救技能得到实际的锻炼等,而主要的顾虑是参加急救服务造成的法律风险等。结论大学生群体是值得统筹利用的急救服务人力资源,重视对在校大学生的医疗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急救医疗服务中,对提高我国现场急救水平和全民健康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院前医疗急救需求的不断增加,而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存在混乱和资源匮乏的状况,导致院前医疗急救市场乱象丛生。作者通过对一起医院未按照急救中心指挥和调度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案件的分析,对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和卫生监督执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重庆市39区县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现状,探讨重庆市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可持续发展对策。方法以逐级填报调查表的形式调查重庆市39个辖区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性质、人员配置、经费来源、媒体合作、传播材料制作等情况,并比较2013年与2014年差异。结果全市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性质以非独立机构为主,占92.5%,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占87%,具有专业技术资格占67%,无职称占23%,所学专业中以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为主占69%,其他专业占31%,健康教育支持经费财政经费平均14.28万元/机构,项目经费平均6.28万元/机构,社会团体及企业来源经费全市仅3万元。与媒体合作以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合办栏目较多,主办媒体网站很少,平均每机构仅为0.4个,传播材料以传单/折页和手机短信为主,宣传画、音像制品相对较少。以上情况2014年得到较好改善,特别项目经费平均每个机构增长约351%,省级机构在社会团体、企业来源经费大幅增长达499.2万元。结论全市健康教育机构人员构成基本合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广泛开展。但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性质不明确,健康教育财政投入经费较少,应进一步明确我市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性质,加强社会团体、企业对健康教育经费的投入,建立科学的健康教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2014-2015年县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整合前后不同隶属关系下资源配置和服务运营情况,为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科学发展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设计的全国统一的"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运营情况调查表",结合实地考察的方法,对贵州省88家县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全面调查。结果 2015年贵州全省88个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全部(2014年为59家)隶属于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2014年基础上,县级卫生技术人员增加1225人,增长率35.23%;固定资产为61 222.37万元,增加19.5%;县级均以10万元以下设备为主;年门(急)诊总人次数为1 847 450万人次,增加7.8%;县级上级补助收入为4887万元,增加了3倍;科研经费为124.2万元,为2014年近10倍。结论通过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职工总数、编制数、卫生技术人员、固定资产、设备、总收入、年门(急)诊量、科研经费等呈逐年增加趋势,院内提供妇女和儿童保健服务、住院医疗服务及辖区群体保健服务能力、科研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妇幼保健机构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CT数量急剧增加,出现了分布不均、重复配置、盲目引进等诸多问题,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据统计,我国在1978年引进第一台CT,到2000年已达到4 258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平均拥有量为10~12台/100万人口,超过了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为详细了解徐州市CT的配置现状,使CT充分发挥其效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笔者对徐州市CT的配置情况进行了调查。1资料和方法对徐州市拥有CT的所有市直属医疗单位、省部属及企业厂矿二级以上的医疗单位进行调查,共调查医院38所,覆盖率为97·44%。调查的医院,从医院性质看,28…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四川省和甘肃省三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行现场实证调查,分析其监管现状,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四川省和甘肃省三地进行实证调查,收集当地食品企业基本情况、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数量、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四川省常住人口约为8 185万人,全省持证餐饮服务单位共计14.6万家,而实际的监管人员总数仅为1 548人,平均每人负责监管94家企业。上海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学历相对较高,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分别占到了69.10%和17.92%。四川省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学历总体相对较低,大专及以下学历为57.11%,本科为41.54%,研究生仅为1.36%。2013年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后,甘肃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人员数量明显增加。市州级行政机构监管和稽查执法机构人员均增加50%左右,检验检测机构人员增加比例高达90%;区县级行政监管人员约增加2/3,稽查执法机构增加近一倍,检验检测机构从原来的仅有15人增加至647人,为原来的43.13倍。结论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编制和数量仍相对不足;监管人员学历相对较低;基层食品监管的人员大多为非食品相关专业;食品安全监管财政投入尚不能满足所需;监管手段较为单一;监管过程尚需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企业自律性尚待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明确推进我国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建设的策略,为院前医疗急救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结果 我国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已初步构建,但尚未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且相关标准覆盖面窄、数量不足、修订不及时,还面临标准化复合型人才缺乏、从业人员标准化意识不强等挑战。结论 我国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建设应抓住政策支持及信息技术发展机遇,充分借鉴国外经验,从现状与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培养标准化复合型人才,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及时制修订相关标准,提升标准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自2005年起,有关卫生主管部门组织人员对十余家医院的呼吸机、麻醉机、除颤器和高频电刀等12种高风险医疗设备进行了大样本检测,结果表明,2300多台高风险医疗设备的平均合格率仅为70%。其中4家设备整体质量状况较好的三甲医院8种受检设备分类统计合格率均未高于95%。不难看出,我国当前医疗设备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属于"亚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