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哌甲酯(利他林、Methylphenidate)是世界各国目前用以治疗脑功能轻微失调(MBD)的首选药物。我们在1978年10月至1980年7月曾用此药治疗MBD241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摘要报道如下: 全组241例,男184例,女57例。关于MBD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请参阅本期15页“苯丙胺治疗脑功能轻微失调1,329例”一文(哌甲酯起始剂量为5毫克)。治疗结果如下:241例中有效者223名,占92.53%。其中158例系原来应用苯丙胺治疗的病例:34例因苯丙胺耐药而改用哌甲酯,结果31例(91.17%)有效;71例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奥氮平治疗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对符合CCMD-3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单独用奥氮平治疗,共治疗6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经6周治疗后,临床治疗显效率80.7%,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且轻,不影响治疗。结论:奥氮平治疗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金刚烷胺单用及与复方丹参或丙炔苯丙胺合用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该研究通过整群收集该院2011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9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3例患者。金刚烷胺组只服用金刚烷胺,复方丹参组服用金刚烷胺的同时服用复方丹参,丙炔苯丙胺组服用金刚烷胺的同时服用丙炔苯丙胺,分析3组不同治疗方法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Webster、和MDRSPD量表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3组患者的Webster评分和MDRSPD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且联合用药的两组下降幅度均大于金刚烷胺组,丙炔苯丙胺组下降幅度最大,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刚烷胺组的总有效率为79.07%,复方丹参组的总有效率为83.72%,丙炔苯丙胺组的总有效率为88.37%,联合用药的两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金刚烷胺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帕金森患者采用金刚烷胺联合丙炔苯丙胺治疗,治疗效果较好,可以为以后的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硫酸苯丙胺又名苯齐巨林、非那明,系目前较常用的中枢兴奋性抗抑郁药。临床上用于治疗发作性昏睡,麻醉药及中枢抑制药中毒、精神抑郁症等。然而,硫酸苯丙胺有很大毒性,人们往往对它认识不足。本文作者对硫酸苯丙胺的应用历史,化学与药理作用与当前对本药使用不当,滥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人员认为,丙炔苯丙胺可延缓与帕金森氏病有关的劳动能力丧失的发生。这一发现可能标志着多年来帕金森氏病治疗的首次重大进展。丙炔苯丙胺为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6月份批准此药用于治疗晚期帕金森氏病病人。由美国国立神经病和中风研究所主持并在28家医院进行了研究,随机指定800名病人接受丙炔苯丙胺(每天10mg)、生育酚、上述两种药物或安慰剂治疗。  相似文献   

6.
用苯丙胺治疗5例儿童痴愚及鲁钝,随访14个月至12年,效果很满意。本病在儿童中并不少见,据1958年长沙、南京、北京等地普查结果,发病率分别为1.02‰、0.63‰、0.6‰。国内对此病的治疗报告甚少。对苯丙胺的治疗作用,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肥胖性心肌病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果:降低体重是关键。结论:加强锻炼,控制总热量,低盐饮食。但不主张禁食,以防低血钾和室颤的发生。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无效者,可辅以药物治疗,如苯丙胺、烟酰苯丙胺和苯甲吗啉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肥胖性心肌病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降低体重是关键.加强锻炼,控制总热量,低盐饮食.但不主张禁食,以防低血钾和室颤的发生.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无效者,可辅以药物治疗,如苯丙胺、烟酰苯丙胺和苯甲吗啉等.  相似文献   

9.
<正>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精神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前各种类别抑郁症的患病率已占全球人口的3~5%。本病发病率高,给社会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以美国为例,每年约耗资10~30亿美元,用于防治和抵消患病后带来的经费损失。三十年代,抑郁症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对重症抑郁症曾试用苯丙胺,甲基苯丙胺(methylam-phetamine)与右旋苯丙胺(dextroamphetamine)治疗。惜此类药物作用时间短暂且易形成药物依赖,终不能解除抑郁状态。五十年代后,又试用过中枢兴奋剂哌醋甲酯(methylphenidate)与米拉脱灵(pipradrol)等,均告无效。五十年代以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问世后,才打开了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新纪元。近  相似文献   

10.
丙炔苯丙胺为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临床发现该药与左旋多巴并用对治疗帕金森病(PD)有肯定的增效作用,并可减少L-多巴的用量。本文对1998-2003年我院门诊32例PD患者应用丙炔苯丙胺长期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苯丙胺对大鼠海马结构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SD大鼠1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43只,生理盐水组43只和苯丙胺组44只。苯丙胺组给予大鼠每天肌肉注射O.5mg/kg剂量的苯丙胺1次;生理盐水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正常组不予处理。用水迷宫训练苯丙胺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免疫印迹定性和定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GFAP)的表达。结果:苯丙胺组和生理盐水组海马各亚区的GFAP免疫阳性产物的灰度值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苯丙胺组的灰度值最低;苯丙胺组大鼠海马结构内GFAP蛋白表达量比其他两组明显增加(P〈0.05),苯丙胺组内海马结构GFAP蛋白表达量在模型42d内,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苯丙胺可引起大鼠海马结构GFAP表达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2.
右-苯丙胺对脑缺血大鼠细胞凋亡和生长相关蛋白43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右-苯丙胺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Koizumi线栓法建立单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术后1、3、6周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细胞凋亡并计数阳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RT-PCR检测缺血周围区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变化.结果 右-苯丙胺治疗组较自然恢复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免疫组化光密度定量测定及RT-PCR显示GAP-43的表达水平在第1周末明显增高,且治疗组高于自然恢复组.结论 右-苯丙胺能减少脑梗死边缘区细胞凋亡的发生,促进GAP-4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4例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血清中心肌酶谱数值,并同2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对照,并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病情变化。结果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入院时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1),且与患者的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性相关,病情得到控制后,患者的心肌酶谱的各项指标都逐渐下降并转为正常。结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肌酶的活性明显增高,且与患者的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临床上检测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肌酶谱对其病情估计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Mike  Lean  Nick  Finer  谢超 《英国医学杂志》2007,10(4):244-247
尽管目前已经可以获得经过评估和认可的减肥药物,但医生仍然一直不愿意使用减肥药——即使一些患者在非药物治疗后体重不能减轻。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人们对苯丙胺和苯丙胺类药物引起的不良事件,以及芬特明和芬氟拉明联用时发生的严重并发症还记忆犹新。目前推荐用于治疗肥胖症的药物都已得到规范标准的评估和认可,这些标准适用于所有药物治疗。应用减肥药物应该遵循与其他治疗领域相同的原则——即在评估可能的获益和风险(包括临床和经济学方面)后方可应用,同时正确告知患者并对疗效进行医学监测。  相似文献   

15.
电刺激小鼠角膜诱发不动状态的方法可作为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筛选模型。苯丙胺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明显延长这种不动状态,且呈一定的时效关系。经药理分析表明,苯丙胺的这种作用与中枢单胺类递质的耗竭有关。急性腹腔注射抗抑郁药,部分药物可明显对抗电刺激苯丙胺化小鼠角膜诱发的不动状态,从而增加了模型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戚辰  刘振国  范国华  陈生弟  陆国强 《上海医学》2007,30(5):315-318,F0002
目的探讨丙炔苯丙胺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将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模型,经鱼藤酮处理后给予不同浓度的丙炔苯丙胺,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代谢状态,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蛋白酶体功能。结果与鱼藤酮组比较, 50μmol/L浓度的丙炔苯丙胺作用24 h后,细胞恢复活力,570 nm处光密度值为0.39±0.01。与未处理组比较,鱼藤酮组ROS水平显著升高(P<0.01),丙炔苯丙胺组较鱼藤酮组显著降低(P<0.01)。鱼藤酮组的GSH含量为(104.76±0.88)μmol/L,显著低于丙炔苯丙胺组的(130.21±0.84)μmol/L(P<0.01)。与未处理组比较,鱼藤酮组的细胞蛋白酶体活性明显降低(P<0.01),丙炔苯丙胺组蛋白酶体活性恢复。结论丙炔苯丙胺能够明显减少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死亡,其机制可能是抑制氧化应激及保护蛋白酶体。  相似文献   

17.
为了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和消除其副作用,以往曾将镇痛剂(吗啡或利多尔、美沙酮)和拟肾上腺素药(苯丙胺、羟基苯丙胺、麻黄素、肾上腺素和去甲基肾上腺素)合用。伹根据近年来的报告:这种合用并不理想,因为在合用时,两者毒性均意外地增加。许多实验证明:小剂量苯丙胺能增加吗啡、利多尔和美沙酮的毒性。其增强程度主要取决于拟肾上腺素药的末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苯丙胺类药物依赖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治疗。方法抽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太原东城戒毒医院住院治疗的吸毒患者1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参考对象,回顾分析其吸毒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结果研究发现,滥用苯丙胺类药物的多为青少年居多,其中男女比例差异不大,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多以无业人员与个体为主。临床表现:多为心慌烦躁,兴奋,发热,血压升高,抑制,消瘦,性欲亢进,食欲下降,抑郁,激越,精神病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行走不稳、口腔与鼻粘膜溃疡等症状,多以对症治疗为主。结论长时间使用丙胺类药物会使得人体出现严重的精神障碍,目前多给予对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脑清灵汤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清灵汤对抽动秽语综合征(TS)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苯丙胺诱发小鼠拟TS模型,观察各组小鼠定型活动和自主活动情况,测定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如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及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结果]脑清灵汤能对抗苯丙胺诱发的定型活动;能明显减少TS模型小鼠的自主活动;能显著降低TS模型小鼠纹状体中DA、NE、5-HT及5-HIAA的含量。[结论]脑清灵汤对TS动物模型有治疗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其影响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分泌代谢。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我院门诊接诊的16例儿童多动症进行药物治疗后的心理分析。方法:应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利他林、苯丙胺逐渐递增法配合心理治疗。结果:均获得了满意疗效。结论:对于儿童多动症主类属于行为、情绪、性格异常的病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心理治疗是绝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