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跟骨钻孔减压术治疗跟痛症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从1993年以来,收治32例跟骨疼痛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跟骨髓内钻孔减压术,[1]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2例,共计44足。年龄29~65岁,平均42岁。其中男13例,左侧5例,右侧4例,双侧4例,计17足。女19例,左侧5例,右侧6例,双侧8例,计27足。主要症状为足跟部疼痛,站立、行走时出现或加重,平卧休息后减轻或消失,严重者不能下地行走。病史最长达12年,最短半年。挤压跟骨两侧或按压跟骨大部分患者出现疼痛。32例患者术前均行X光拍片,有12例显示跟骨中心有不同程度骨小梁紊乱或模糊消失,9例有跟骨刺。1.2 手术…  相似文献   

2.
骨刺切除与跟骨钻孔术治疗足跟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京  黄志雄 《广东医学》1998,19(12):964-964
足底后部疼痛(简称足跟痛)是骨科中的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给中老年人在生活工作中带来诸多不便。我们自1992年1月-1996年12月共收治经保守治疗失败的足跟痛患者30例,经采用跟骨骨刺切除加债骨钻孔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40岁,平均年龄51.3岁;单侧足跟痛者23例,双侧足跟痛者7例;病程最长8年,最短1年;本组病例30例均在门诊经保守治疗1个月-2年不等,效果欠佳。全部病例跟骨内侧结节处均有明显压痛,且有行走困难,行走时疼痛加剧…  相似文献   

3.
小针刀疗法治疗跟痛症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痛症是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临床表现为患者站立或行走时足跟疼痛加重、负重更甚。部分疼痛沿跟骨内侧向前扩展到足底部,行走一段时间疼痛减轻。我科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跟痛症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跟痛症患者42例,男21例(年龄30~62岁)、女21例(年龄25~68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0年。患者治疗前均摄X线片,示有跟骨骨刺者25例。本组患者经1~3次治疗,治愈37例、显效3例、好转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2%,效果满意。治疗方法:取俯卧位,患足置枕垫上,显露术区,用龙胆紫在足跟底部(相当于跟骨结节处)最痛点标记…  相似文献   

4.
AO新型跟骨钢板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跟骨骨折通常源于足跟部突发的高速撞击 ,其预后主要与骨折类型以及治疗方法是否得当有关。过去多应用传统的轴向钢针撬拨疗法加石膏靴外固定治疗 ,但往往需石膏固定数月 ,不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后足、踝关节往往处于僵硬状态 ,给后期功能恢复带来困难 ,并常有疼痛、足跟增宽等后遗症。对于波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 ,开放复位越来越被普遍接受[1~ 4] 。我院自 1998年 1月以来 ,对 18例跟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和AO新型跟骨钢板内固定术 ,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患者 ,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2 16 2岁 ,平均 33.6…  相似文献   

5.
<正>1临床资料本组238例,男127例,女111例;平均年龄46岁(35~78岁),平均病程8个月;单侧200例,双侧38例,共276足。其中负重痛、活动痛、无休息痛212例;既有负重痛、活动痛又有休息痛者26例;足跟痛在足底跟骨结节中点偏前有痛点者192例;跟骨前内侧有痛点者17例;跟骨前外侧有痛点者15例;弥漫性足痛者36例。X线片有跟骨骨刺165例。2治疗方法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屈膝90度,足底朝上,仔细检查足底部的痛点,作  相似文献   

6.
骨痛消散治疗跟痛症210例韩清宇(河南省新乡市新华医院,河南453000)主题词痛症/中医药治疗足跟%骨痛消散/治疗应用笔者自1994年5月~1997年8月,应用自拟骨痛消散治疗跟痛症210例,收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210例中男98例,女1...  相似文献   

7.
<正> 足跟部承重时疼痛称足跟痛。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其中以跟管剌和跟骨结节滑囊炎较为常见。治疗上依靠中西药物仅能缓解症状,远期疗效欠佳。近年来,采用跟骨钻孔减压法治疗61例足跟痛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1例患者,男23例,女38例;双侧40例,单侧21例;年龄在30—40岁6例,41—70岁55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通过外踝后下角部分骨切除治疗跟骨骨折后遗足跟外侧痛的简化性及适应证。方法:作自1996年5月以来,通过外踝后下角部分骨切除治疗跟骨骨折后遗足跟外侧痛32例(33侧)。结果:经平均5.4个月随访,疗效优28例,良4例。结论:外踝后下角部分骨切除,不纠正结节关节角是治疗跟骨骨折后遗足跟外侧痛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跟痛症8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痛症是足跟部疼痛综合征 ,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一个症状。如 :跟骨骨刺、腱膜炎、跟骨骨骺炎、跟骨骨囊炎等都可引起足跟部疼痛。目前病因尚不太明了 ,有的学者认为与损伤、静力因素、感染病灶及N卡压等有关。治疗方法多种。本院从1973年至今 ,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千余例 ,收到良好效果。现仅对得到随访(包括信访)和具有完整登记的82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 :820例患者 ,男515例 ,女305例 ;年龄最大73岁 ,年龄最小17岁 ,平均年龄56.2岁 ;左足530例 ,右足290例(其中双足者199例) ;其中跟骨骨刺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切除跟骨骨刺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科自2013.7至2015.7对18例跟骨骨刺引起足跟痛患者进行关节镜下跟骨骨刺切除术,术后对足部疼痛情况采用国际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价术后足跟部疼痛变化情况,对足背功能结果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足部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月-1年,均无并发症发生,评价疼痛视觉VAS评分从术前(8.1±2.05)分降至术后(2.7±1.48)分。AOFAS踝-后足评分从术前(21.25±4.50)分升至术后(92.40±3.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达100%。结论:关节镜下切除跟骨骨刺治疗足跟痛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房红生  沈美文 《河北医学》2000,6(5):435-436
我院 1990年 1月~ 1999年 12月共收治经保守治疗失败的足跟痛患者 5 0例 ,采用跖腱膜切断与跟骨骨刺切除及跟骨钻孔术治疗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0例中 ,男 18例、女 32例 ;年龄最大76岁、最小 41岁 ,平均年龄 5 8.5岁 ;单侧足跟痛 38例 ,双侧足跟痛 12例 ;病程最长 6年 ,最短 6个月 ;均在门诊经保守治疗 ,1月~ 3年不等 ,效果欠佳。全部病例跟骨结节处均有压痛 ,久站及行走时疼痛加剧 ,X线片均见跟骨内侧结节处有骨刺生长。1.2 手术方法 :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下于足跟内侧 ,沿跖侧皮肤和足背…  相似文献   

12.
跟内侧药物注射治疗跟痛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用跟内侧药物注射治疗跟痛症,效果较好。 1.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72例,共84病足。男40例,女32例;年龄48~70岁;病程1个月~2年。其中单侧60例,双侧12例;均以足跟底部中央有明显压痛点为特征,X线证实跟骨刺者45例。72例均排除骨结核、肿瘤、感染等原因引起的足跟痛,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共50足和对照组30例共34足。  相似文献   

13.
跟骨重建钢板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切开复住跟骨重建钢板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1年3月~2004年3月25例(28足)波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跟骨重建钢板固定。结果25例(28足)全部获得随访1a以上,所有病例完全愈合,无1例发生伤口感染、钢板外露等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住跟骨重建钢板固定为治疗波及跟距关节面跟骨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分跟骨骨折系关节内骨折,主要为高能量损伤所致。最常见的是高处坠落跟部着地,足跟部遭受垂直撞击导致跟骨骨折,因此骨折常波及跟距关节,导致跟骨距下关节面压缩,跟骨高度损失、宽度增加。治疗不当常出现距下关节的创伤性关节炎,影响患者的康复。我科从2002年起应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共33例(38足),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从2005~2007年2月,笔者应用带刃针刀经皮松解治疗顽固性足跟痛30例36足,随访一年以上,优良率达94.4%。经临床治疗发现,跟痛症患者在足跟部的痛点有一定规律,常见痛点有三处:其中跟骨结节中点偏前部痛点(即小趾展肌附着点)占81%,跟骨内侧缘痛点(即拇趾展肌附着点)和跟骨外侧缘痛点(即小趾展肌附着点)分别占7.4%和6.2%,这一规律提示绝大多数足跟痛是由于跟骨附着点的肌腱韧带的劳损无菌性炎症,局部增生肥厚卡压了该处的微小神经,与跟骨刺无关。采用带刃针疗法使紧张挛缩的纤维筋膜得以松解,被卡压的微小神经得以切断。从而阻断了疼痛的传导,临床获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骨内脂肪瘤罕见 ,我院于 2 0 0 3年 5月收治跟骨内脂肪瘤 1例 ,现报告如下 :患者 ,男 ,35岁 ,因左侧踝部扭伤 7天就诊。患者自觉左踝关节外侧疼痛 ,行走时加重 ,休息后缓解。查体 :左足跟软组织无明显肿胀 ,皮下血管无异常充盈 ,局部皮温不高 ,左跟骨外侧、跖侧压痛及叩痛 ( )  相似文献   

17.
跟骨是人体足骨中最大的一块附骨,它是支持重力的基础。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足部损伤,主要是由高处坠落时足跟着地,足跟受到压缩力引起。跟骨骨折治疗方法较多,自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中医功能疗法治疗跟骨骨折患者4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18.
双侧跟骨骨软骨炎少见,且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我院于1996年8月收治了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23岁,农民,1周前劳动后感右足跟疼痛,站立时疼痛最明显,并逐渐加重两天后又感左足跟疼痛同右足,在家自服止痛片后无效,  相似文献   

19.
跟骨骨样骨瘤1例报道高邮市三垛中心卫生院骨科姚恩东患者男性,21岁,三年前出现左足跟部痛,初为间歇痛,一年后疼痛加剧,且夜间疼痛明显。曾因此在多家医院诊治,均未能明确诊断,服止痛药后症状时有缓解。但疼痛因劳累或受凉后则再次发作,近二年发现左足跟部有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采用综合技术分期手术治疗跟骨感染性骨缺损的全疗程和全方位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接受综合技术分期手术治疗的10例跟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37.0±11.1)岁。术前利用3D打印模型对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一期手术采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覆盖创面、骨水泥填塞骨缺损,术后通过皮瓣护理措施观察血运情况并预防血管并发症;二期手术采用综合技术(3D打印个体化钛笼及Masquelet技术自体肋骨植骨)重建跟骨缺损,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取肋骨处护理和重建跟骨术后的护理。术后12个月随访时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和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Association,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2±5.9)个月。一期手术后8例愈合良好,2例发生深部感染,再次清创更换骨水泥后愈合。二期手术临床愈合时间为(4.3±1.6)个月。术后12个月M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