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9-2011年北京市卫生筹资水平、结构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筹资来源法核算卫生总费用,卫生费用评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09-2011年,北京市卫生总费用从689.60亿元增长到977.26亿元,年均增长12.42%,人均卫生总费用年均增长4.82%;城乡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纯收入)及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社会医疗保障经费年均增长19.36%,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增加5.44%.结论:医改三年政府对卫生投入力度加大,卫生筹资结构更加合理;社会医疗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医疗保障经费增长迅速;居民就医负担呈下降趋势,但城乡就医负担差异明显.建议:扩大卫生筹资渠道,深入分析卫生筹资差异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评价北京市基于时间序列的卫生筹资总额、结构变化等。方法: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法。结果:2000—2016年北京市卫生筹资总额从166.72亿元增长到2 048.99亿元,平均增长速度为13.00%,人均卫生总费用从1 222.65元增长到9 429.73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从5.27%增长到7.98%,城乡居民就医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城乡差异较大。结论:北京市卫生总费用变化体现宏观政策变化,社会卫生支出高速增长,政府对卫生筹资贡献的影响力减弱,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总筹资比重下降,城乡居民就医负担有所缓解。建议:保证政府卫生投入的可持续性,规范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引导社会资本流入医疗,拓宽社会筹资渠道,控制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社会基本医疗保障对卫生总费用变化的作用.方法 利用2001~2010年辽宁省几种社会基本医疗保障和卫生总费用相关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筹资增长趋势分析与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变化分析.结果 从2002年起,卫生总费用平均每年以18.74%速度递增,其影响因素主要是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到2011年,全省基本医疗保障经费占卫生总费用已经达到37.68%,成为卫生总费用构成的主体.结论 社会基本医疗保障在卫生总费用中占主体地位,是卫生总费用的主要筹资渠道.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卫生筹资与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995—2007年,天津市卫生筹资总额从32.45亿元增加到224.15亿元,12年间增长了5.91倍。扣除人口因素影响,人均卫生费用从344.51元增加到2010.30元,增长了4.84倍。卫生总费用相对于GDP的比重从3.48%上升到2003年最高点4.56%,随后回落为2006年的3.94%,2007年又增长到4.47%。在卫生筹资构成中,政府卫生投入相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略显滞后,社会卫生支出以各类医疗保障为主,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有所下降。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自2006年以来出现减缓趋势,其增长速度已经降至卫生总费用和GDP增长速度之下。同时,描述了卫生总费用机构流向构成、城乡卫生费用和卫生总费用的国内比较。结合天津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基本卫生服务筹资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甘肃省社会卫生支出状况及其变动趋势,揭示甘肃省社会卫生筹资现状,为提高社会卫生筹资能力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省级卫生总费用来源法核算社会卫生支出,计算增长速度,分析其变动趋势。结果:连续20年甘肃省社会卫生支出呈现“W”型筹资特点。1995~2002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2002年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最低,仅为18.87%;2003~2005年先升后降。2006年呈缓慢的上升趋势,2014年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为 28.82%;社会卫生支出构成中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办医支出为主,商业保险比重偏低,2014年占社会卫生筹资比重只有9.54%。2014年甘肃省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低于全国平均约10个百分点,人均社会卫生筹资仅为633.69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50元。结论:甘肃省社会卫生筹资能力增长缓慢,筹资能力严重不足,筹资模式和筹资渠道亟待完善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山东省卫生总费用进行核算与预测,为建立卫生筹资策略和机制提供依据。方法:资料主要来源于1998—2009年山东省卫生财务、卫生统计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运用筹资来源法对山东省卫生筹资进行系统测算,并开展国内外比较研究;运用指数平滑法,预测山东省卫生总费用未来发展趋势。结果:(1)1998—2009年,山东省卫生总费用从195.71亿元增加到1163.20亿元,人均卫生总费用从221.44元增加到1228.26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从2.79%增加到3.43%;(2)1998—2009年,按照国内口径,政府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分别从15.67%和28.93%增加到21.84%和36.85%,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从55.40%降低到41.31%;按照国际口径,广义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36.95%增加到45.62%,私人卫生支出比重从63.05%降低到54.38%;(3)2015年和2020年,预测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4.01%和4.25%,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分别降低至37.02%和35.47%。结论:(1)山东省卫生筹资水平较低;(2)山东省卫生筹资构成向着好的方向变化,但卫生筹资构成仍不合理,公共筹资不足、个人筹资较高。建议:努力筹集足够的卫生资金,提高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加大政府卫生投入,降低个人筹资比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核算202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分析“十三五”以来卫生筹资主要变化趋势,总结当前卫生筹资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政策建议。方法:基于来源法、机构法及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的核算结果,分析我国卫生总费用及经常性卫生费用变化情况。结果:202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85 327.49亿元,占GDP比重为7.05%,人均卫生总费用为6 044.09元;其中,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降至26.89%,政府卫生支出占比升至28.17%,社会卫生支出占比降至44.94%,筹资结构继续优化。结论:我国卫生费用总规模持续增长,但卫生筹资系统韧性有待加强,需加快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升筹资保障水平与人民群众获得感,优化卫生资金配置,提升卫生费用的效率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算并分析四川省2001年到2012年卫生总费用,为卫生筹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筹资来源法进行测算。结果:2012年四川省卫生总费用为1 405.91亿元,人均卫生总费用为1 740.81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5.89%;政府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个人卫生支出的比例分别为33.71%,33.24%和33.05%。2001年到2012年,四川省卫生总费用平均增长速度为19.44%;2012年后政府卫生支出的增长慢于本地区财政支出增长。结论:四川省卫生筹资增速放缓,人均卫生总费用偏低,卫生筹资结构尚需优化,政府卫生投入需保持持续增长,可通过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增加社会筹资来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支出与卫生总费用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内蒙古自治区2009—2014年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分别运用灰色绝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以及灰色综合关联度三种分析方法对医疗保障支出与卫生总费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具体细化为四类关系:(1)医疗保障总支出与卫生总费用的关联度分析;(2)政府医疗保障支出与卫生费用的关联度分析;(3)社会医疗保障支出与卫生费用的关联度分析;(4)商业医疗保障支出与卫生费用的关联度分析。结果:从卫生总费用角度,对于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支出,政府卫生支出高于社会卫生支出的关联度;从医疗保险基金筹资角度,对于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支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的关联度较高;从人均医疗保健消费与个人现金支出角度,与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支出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顺序为: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结论:卫生总费用结构日益合理,政府医疗保障支出所占比重与日俱增,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仍相对较高。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险基金筹资城乡不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核算"十二五"期间新疆卫生费用,分析新疆卫生总费用变化情况,为新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筹资来源法进行核算分析。结果:"十二五"期间,新疆卫生总费用筹资总额由424.23亿元增加到756.45亿元,人均卫生总费用由2 178.53元增加到3 631.24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由7.52%增加到10.24%。政府卫生支出占总费用的比重由2011年的35.30%下降到2015年的30.55%。社会卫生支出占总费用的比重由2011年的38.54%增加到2015年的44.68%。而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总费用的比重2011年为26.16%,增加到2013年的28.09%,随后又降低到2015年的24.77%。结论:"十二五"期间,新疆卫生费用保持稳定增长,筹资结构较合理;"十三五"期间应确保政府和社会投入力度可持续性加大,继续以优化筹资结构为主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公平性角度对新农合与居民医保制度的筹资政策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8—2015年新农合和居民医保的筹资数据,新农合数据来自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2012),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2016)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计信息手册(2008—2015),居民医保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9—2016)和中国社会保险年鉴(2009—2015)。采用了根据支付能力筹资的方式来衡量城乡居民医保筹资的公平性。选择个人缴费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作为比较医保筹资公平性的具体指标。结果: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机制类似,个人缴费占人均筹资额比例低于1/4。人均筹资额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分别低于2%和5%,而个人缴费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低于1%。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个人缴费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比例的差距有所扩大。结论: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个人缴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低。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医保采取的平等筹资掩盖了城乡居民在医保筹资方面的不公平性。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政府在医疗保险领域做了大量的努力,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人群基本全覆盖,各项制度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医疗服务利用水平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发展的基本经验可以表述为选择了社会保险的模式,遵循了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本文认为当前基本医疗保险应发挥核心作用,商业健康保险提供差异化、多样性的医保服务;面临的医保二元结构等问题,可通过职工家庭联保和属地参保来增加职工参保人减少居民参保人,实现全民统一覆盖、平等且充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陕西省疾病经济负担的变化趋势,为卫生管理者进行政策调整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RIMA和GM(1,1)模型对2016—2020年陕西省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和其占卫生总费用比例进行测算。结果:2016—2020年间,陕西省OOP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将由32.69%降至26.92%。结论:陕西省居民OOP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在2016—2020年不断下降,表明陕西省居民个人卫生支出负担正逐渐减轻,卫生筹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建议进一步加大政府和社会卫生投入,合理提高社会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充分发挥社会医疗保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德日韩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模式、渠道、责任分担和筹资水平的比较发现,三国筹资政策符合本国国情与制度传统,实行多渠道独立筹资,但三国经验亦表明,筹资责任要各方合理分担,现收现付筹资模式也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近年来,我国多地相继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实践,从筹资渠道、方式、责任分担和筹资水平四个维度对我国13个地区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筹资存在诸多争议,未来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筹资还需要从多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合考虑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现状,在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比率不大幅提升的基础上,考虑起付线与封顶线等因素,综合测算政府、社会和个人三大筹资主体的筹资比例与额度,分析合理的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对接模式。方法:本研究创新性地将精算模型与ProModel系统仿真相结合,对起付线、封顶线等因素加以考虑,并对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进行综合模拟测算。资料来源于2007-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卫计委数据、中国统计年鉴与前期的研究成果。结果:(1)居民个人筹资额度不断增加,且从2014年至2018年,增长幅度在60%以上,但可行性依然较强。(2)政府与社会筹资额度不断增加,年增长幅度在20%以上,筹资能力面临挑战。结论:积极关注城乡居民自付费用,构建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导,商业医疗保险为辅助的多维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6.
医疗保障关系到国计民生,医疗保险基金平衡则是医疗保障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经济基础。本研究利用等维递补灰色预测模型,对江苏省苏南H市、苏中I市和苏北J市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江苏省不同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存在差异;三个城市医保基金均存在风险,H市、I市和J市分别于2024年、2022年和2018年出现基金缺口。本研究以期为江苏省医疗保险基金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疗保险制度对老年群体死亡风险的影响,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1—2014年的追踪数据,以添加脆弱因子的Weibull模型与Gompertz模型进行生存分析,并且分年龄组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相对于无医保的老人,有医保老人的死亡风险随医保制度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具体而言,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分别降低了约20%、25%以及31%的死亡风险。通过分年龄组进一步分析发现,医疗保险对高龄组老人死亡风险有显著影响,而对低龄组老人的死亡风险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医疗保险制度有助于降低老年群体的死亡风险,但影响程度各异,表现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最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次之,新农合最低。基于此,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方向在于继续扩大医保覆盖面,并弥合不同医保之间的待遇差异,在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与居民医疗保险的整合,最终实现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我国2003—2015年卫生总费用的基础数据,比较新医改前后卫生总费用筹资的结构性特征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分析了新医改前后卫生总费用筹资的总体水平、筹资结构变化的合理性、总体发展趋势的可持续性及其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发展变动特征。研究发现,新医改之后我国卫生总费用增长率虽有所下降,但个人卫生支出增长率仍呈上升趋势,政府医疗保障支出的增长对个人卫生支出的替代水平有限,人均个人卫生支出增长率超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看病贵"问题仍然非常突出。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强化医保基金专业化建设,提高医保基金控费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